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96集:样品测试成功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96集:样品测试成功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凌晨的车间里,灯光像一群不肯回家的萤火虫,明明已经到了该休息的时间,却还在嗡嗡作响的设备旁坚守岗位。刘好仃站在操作台前,手里拿着刚出炉的样品,指腹轻轻摩挲着那块玻璃表面,光滑得像是被春风拂过的湖面。

“这感觉……真不像我们厂能做出来的东西。”小李凑过来,一脸不可思议地摸了摸,“有点像国外那些高端定制镜片。”

“你别摸了,小心把指纹留在上面影响检测结果。”阿强笑着拍了他一下。

众人笑出声来,气氛轻松了不少。这是他们连续失败七次后第一次成功做出性能接近标准的样品,尽管还有些瑕疵,但至少方向是对的。

“现在不是感慨的时候。”刘好仃把样品放进检测箱,“咱们得抓紧时间测试,看看它到底行不行。”

“可实验室那台老设备……”小林欲言又止。

“我知道。”刘好仃点头,“但它还能动,而且今天是它的‘高光时刻’。”

第一轮测试从早上八点开始,持续到中午十二点。实验室里,两台老旧的检测仪发出轻微的嗡鸣声,像两个上了年纪的老兵,在努力完成最后一次任务。

“温度传感器不太稳定。”技术员一边盯着屏幕一边报告,“有时候会突然跳几度。”

“那就手动记录。”刘好仃安排道,“小林、阿强,你们轮流守着,每五分钟记一次数据变化。”

“明白!”两人立刻进入状态。

测试内容包括抗压强度、透光率、热稳定性等基础指标。虽然这些项目对新材料来说只是初步验证,但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后续能否量产。

“这玩意儿要是真成了,咱们厂可就不再是那个只能接低端订单的小作坊了。”小李一边记录一边感叹。

“你现在就开始幻想上市发布会啦?”刘好仃笑道。

“我这不是提前酝酿情绪嘛。”小李眨眨眼,“等真成了,我第一个上去发言。”

“那你得先学会不念错字。”阿强插话。

笑声中,时间过得飞快。四小时过去,第一组数据终于整理完毕。

“抗压强度98.6%,超过预期目标;透光率达到91%,略低于理想值,但在可接受范围内。”小林翻看记录本,“热稳定性也不错,升温降温过程中没有明显裂纹。”

“听起来不错。”刘好仃点点头,“但还不够完美。”

“您还想要啥自行车?”小李摊手。

“我们要的是稳定性和一致性。”刘好仃拿起笔,在记录本上写下几个数字,“比如这个材料编号Z-7——它在多次试验中表现最稳定,我怀疑它是关键。”

“所以您圈出来了?”小林问。

“对。”刘好仃笑了笑,“有些东西,不能只靠运气。”

下午两点,第二轮测试开始。这次要模拟极端环境下的使用情况,尤其是低温条件下的结构稳定性。

“恒温箱坏了。”维修人员一早送来坏消息,“制冷模块出了问题,修好最快也得明天。”

“那我们就换个思路。”刘好仃果断决定,“用冰柜代替恒温箱,分段降温。”

说干就干,大家立刻搬来了工厂食堂的备用冰柜,放了几层保温棉和加热垫,模拟不同温度区间的变化过程。

“这方法听着像小时候玩的科学实验。”小李嘀咕。

“科学实验也是科学。”刘好仃拍拍他的肩,“关键是观察和记录。”

测试进行得很慢,因为冰柜温度控制远不如专业设备精准。每隔半小时就得手动调整一次,确保样品处于设定温度下。

“零下二十度,保持五分钟。”小林一边操作一边报数,“表面无异常,微气泡未扩散。”

“继续降温,零下三十度。”刘好仃盯着样品表面。

几分钟后,冰柜里的样品出现了细微变化。

“等等……”刘好仃突然皱眉,“你们看到没?表面有细小气泡在移动。”

“我也看到了!”阿强赶紧拿出手机拍照,“好像在低温下反而更活跃了。”

“有意思。”刘好仃接过照片仔细看了几眼,“这说明什么?”

“可能是在特定温度下,材料内部应力释放方式变了。”小林分析道,“或者添加剂在低温环境下发生了某种反应。”

“不管是什么原因,这都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点。”刘好仃将照片存进文件夹,标注了详细的时间和温度参数。

夜幕降临,测试仍在继续。窗外的风呼呼吹过,像是为这群不肯认输的人鼓掌。

“最后一组数据,零下四十度,五分钟后恢复常温。”小林报完数据,抬头看了眼时钟,“今晚估计得通宵。”

“那就通宵吧。”刘好仃笑着说,“反正明天也没人约我吃饭。”

“您这话听着怪伤感的。”小李打趣。

“我这是怕你们太累,想找个话题活跃气氛。”刘好仃晃了晃手中的记录本,“再说了,只要这块玻璃能扛住这一关,咱们就能睡个踏实觉。”

“它一定能行。”阿强握拳。

“我相信。”刘好仃看着眼前那一排数据,眼神坚定。

第二天上午九点,所有测试数据汇总完成。刘好仃坐在会议室中央,面前是一张手绘的图表,上面清晰地标明了各项性能指标与变化趋势。

“总体来看,样品达到了设计要求。”他指着图表上的关键数值,“抗压强度、透光率、热稳定性都在可控范围内,尤其是在低温环境下表现出的稳定性超出预期。”

“不过也有问题。”小林补充道,“低温下的微气泡现象需要进一步研究,否则量产时可能会出现隐患。”

“没错。”刘好仃点头,“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还有一个现实问题。”阿强开口,“如果要量产,成本会不会太高?毕竟Z-7这种材料,价格不便宜。”

“这也是我想说的。”刘好仃看向众人,“我们现在掌握的是技术可行性,接下来要考虑的是经济可行性。”

“也就是说……”小李若有所思,“我们要开始考虑怎么把这项技术变成赚钱的产品?”

“正是如此。”刘好仃笑了,“这条路还没走完,但我们已经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会议室内一片沉默,每个人都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测试,而是一个新起点。

“那接下来呢?”有人问。

刘好仃站起身,合上记录本,目光扫过每一个人。

“接下来……”他顿了顿,嘴角扬起一丝笑意,“我们继续打磨这块玻璃,直到它成为市场上最闪亮的那一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