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985集:评估指标确定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985集:评估指标确定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周三早上七点,培训室的灯还亮着。门虚掩,里面传出键盘敲击声,节奏不快,但没停。刘好仃站在门口,手里拎着保温杯,杯盖拧开一条缝,热气往上飘。他没敲门,也没推,就那么站了十秒,然后转身走了。

走廊尽头的会议室,桌面上三台笔记本电脑已经打开。小王在调投影,老陈翻着一叠手写笔记,小李最后一个到,手里攥着张打印纸,边走边看,差点撞上墙。

“来了?”刘好仃把保温杯放在桌角,没坐主位,而是拉了把椅子靠窗坐下,“开始吧。”

小王点下回车,屏幕上跳出一个文件夹,标题是“可持续评估预备”。底下两个文件:一个是“001-外部压力测试”,另一个是新建的空白文档,暂命名“002-核心指标初定”。

“六天了。”刘好仃说,“白板上的问题,咱们收了十七条。今天不聊虚的,一条条过,筛出能当指标的。”

小王往前探身:“我按‘人、设备、流程’分了类。高频词是‘备用’‘顶住’‘反应时间’,还有‘能不能’——大家问最多的就是这三个字。”

老陈翻到笔记中间一页:“但有些问题没法量化。比如‘老师傅不在能不能扛’,这怎么测?难不成真让他请假三天?”

小李插话:“我担心的是,指标一出来,就成了考核。到时候大家盯着数字,反而忘了为啥要定它。”

刘好仃点头:“所以今天定的,不是KpI,是‘命脉清单’。三条标准:第一,出事能不能四十八小时内恢复;第二,是不是卡在一个人或一个零件上;第三,外部压力能不能提前想到。符合这三条的,才算数。”

他起身走到投影前,指着第一条问题:“如果镀膜机明天报废,我们有多少时间反应?”

小王立刻回应:“按维修记录,最快换模块要十一天。”

“那就不是四十八小时的事了。”刘好仃说,“所以这条得拆——不是问‘换不换’,是问‘断了之后,有没有替代方案撑住生产’。”

他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第一条候选指标:“关键设备冗余能力:主设备停机后,替代方案启动时间≤24小时。”

老陈皱眉:“可咱们哪来的替代方案?”

“不一定是新机器。”刘好仃说,“借的、改的、临时拼的,只要能用,就算。重点是有没有预案,有没有人知道怎么操作。”

小李在本子上记下,顺手在旁边加了一列:“原问题来源”,填上“白板第一条”。

第二条问题投影出来:“如果客户突然要加急一万片,人料设备能不能扛?”

小王说:“这个可以拆成产能负荷率、原材料库存周转、夜班人力配置三个数据点。”

“数据是死的。”老陈摇头,“上个月光伏急单,要不是老周连着盯了三宿,早崩了。人这个因素,你算得出来吗?”

刘好仃没反驳,反而问:“那你觉得,怎么才算‘能扛’?”

“得看有没有人顶上。”老陈说,“比如夜班遇到报警,能不能自己处理,不用等白班来救火。”

“那就定个指标。”刘好仃转向小王,“别光看响应时间。快,不代表解决问题。咱们要的是‘有效响应’。”

他调出一段录像:夜班镀膜区报警,小张独自处理,二十七分钟后恢复正常。

“你看他操作。”刘好仃放慢播放,“没打电话,没翻手册,动作熟得很。但关键是——之后一周,同样的问题没再发生。”

他在白板上写下第二条候选指标:“应急响应有效性:独立处置率≥70%,且同类型问题七日内复发率≤1次。”

小王盯着屏幕,忽然发现小张操作时,目光扫过墙角——那里不知谁用红笔画了艘小船,帆微微斜着。

他没说话,把画面截了下来,存进“002”文件夹。

第三类问题聚焦“极端环境”。投影切换到小李前天整理的气候数据:东南亚雨季提前,高温高湿频发。

“运输平均滞留多1.8天。”小李说,“加上当地气候,包装要是不升级,到客户手里可能已经受潮。”

小王提议:“按IEc标准做温湿循环测试就行,48小时,85度,85%湿度。”

刘好仃摇头:“标准是实验室的,客户是现实的。他们不会按标准收货,他们会打开箱子说——‘这玻璃花了,赔钱’。”

他点开“001”文件,展示物流提醒截图:“曼谷样品已经在检测了。这不是测试,是实战。”

他在白板上写下第三条候选指标:“复合环境耐受性:产品在38°c、90%Rh环境下存放72小时,功能完好率≥98%。”

老陈眉头没松:“72小时?现在标准才48。”

“那就改。”刘好仃说,“咱们不能比客户慢。他们用现实压我们,我们就得比现实多撑一天。”

小李低头记下,把这条对应到白板上的“曼谷天气”提问。

会议过半,气氛从争论转为专注。刘好仃喝了口茶,继续推进。

“流程方面,还有两个问题。”他调出第四条:“冷却水系统有没有手动模式?”

第五条:“备用电源能撑几小时?”

这两条指向同一个核心:断电断水时,产线能不能续命。

“这得测实际运行时间。”小王说,“比如断电后,备用电源带关键设备能撑多久。”

“不光是时间。”刘好仃说,“关键是‘带不带得动’。负载一高,电压不稳,机器自己就停了。”

他写下第四条指标:“关键系统断能续接能力:断电\/断水状态下,核心产线维持最低运行≥4小时。”

第五条则聚焦信息传承:“技术经验依赖度:关键岗位操作Sop完整率100%,且至少两名员工通过实操验证。”

“意思是……”小李抬头,“不能只有一个人会?”

“对。”刘好仃说,“哪天他请假、生病、离职,活不能停。这不是信不信任的问题,是活下去的问题。”

老陈在笔记上划了道线,把五条指标连在一起,像在画一张网。

“这五条,”刘好仃说,“先作为核心指标试行。不考核,不打分,只用来查漏洞、补短板。”

他打开“002”文档,一条条输入:

关键设备冗余能力

应急响应有效性

复合环境耐受性

关键系统断能续接能力

技术经验依赖度

每敲一个回车,屏幕就多一行字。会议室安静下来,只剩键盘声。

小李盯着文档,忽然发现刘好仃在每条后面都加了个括号,写着“来源:白板问题第x条”。

他没说话,但笔尖顿了顿,在自己的记录本上补了一句:“指标不是从天上掉的,是从车间里长出来的。”

老陈合上笔记,抬头:“这五条,够了吗?”

“现在够。”刘好仃说,“以后肯定要加。但得先跑起来,才知道缺什么。”

小王问:“要不要报厂部?”

“不用。”刘好仃摇头,“现在是预备阶段,先在咱们这个圈子里试。等数据有了,再往上递。”

他合上电脑,站起身:“今天就到这儿。明天开始,分头整理支撑材料。小王负责设备数据,老陈梳理操作流程,小李对接物流和气候信息。”

众人起身收拾东西。小李最后一个关投影,余光瞥见屏幕右下角,自己偷偷加的那列“原问题来源”还在,五条指标,每一条都连着白板上的一个提问。

他没删,也没截图,只是把笔记本合上,夹在腋下。

刘好仃走到门口,忽然停下,回头看了眼白板。五条指标写得整整齐齐,底下还留着一行空。

他走回去,拿起记号笔,在最后一行写下:“指标会变,问题会新,但查命的事,不能停。”

笔尖划过白板,发出短促的沙声。

小李正要出门,听见这句话,脚步顿了一下。

老陈拍了拍他的肩:“走吧,下午还得去镀膜区做测试。”

三人先后离开会议室。灯灭了,门关上,走廊恢复安静。

刘好仃没走。他回到桌前,打开电脑,把“002-核心指标初定”文档另存了一份,命名为“002a-指标来源追溯”。

然后点开小李的会议记录附件,看到那列“原问题来源”,停了几秒。

他没做任何修改,只是把文件夹拖进“可持续评估预备”的根目录。

窗外,阳光斜照进来,落在桌角的保温杯上。杯身印着几个褪色的字:“劳动模范”。

他拧开盖子,喝了一口,茶已经凉了。

保温杯放回桌面时,杯底压住了一张便签纸。纸上写着一行字:“如果稳定是习惯,那指标就是习惯的刻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