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974集:管理方案精心策划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974集:管理方案精心策划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小李的手稳稳地贴上标签,那行“欢迎讨论”安静地躺在参数说明下方,像一颗埋进土里的种子。刘好仃站在传送带旁,看着玻璃片滑走,光在表面轻轻一跳,便隐入下一工序的阴影里。

他转身回办公室时,口袋里的纸角微微翘起,是那张被油渍蹭过的A4纸。他没拿出来,只是拍了拍口袋,像是确认它还在。

半小时后,培训室的门被推开,小王抱着笔记本先进来,老周跟在后面,手里拎着两瓶冰镇酸梅汤,老陈最后一个到,保温杯盖拧得紧紧的。

“人齐了。”刘好仃从工装裤兜里掏出那张标签纸,轻轻放在会议桌中央,像放下一块试金石。

“昨天这张纸,让一个德国客户回了三页技术讨论。”他声音不高,但每个人都听清了,“不是我们改了话术,是对方听见了信号。”

老周拧开瓶盖,咕咚喝了一口:“可信号不是每次都能发对。上回越南那边,咱们说‘尽快’,他们理解成‘等通知’,结果耽误了验货。”

“问题不在词,”刘好仃打开电脑,投影出“文化差异冲突分析库”的界面,“在发信号的人,有没有想着接收的人长什么样。”

屏幕上,三类差异模型清晰排列:表达方式、决策习惯、协作预期。

“咱们不搞条文压人。”他敲了敲键盘,“搞的是桥。规则是桥面,沟通是桥墩。双轨走,才不晃。”

老陈皱眉:“桥是好,可人家不走你修的路呢?”

“那就一起修。”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双轨框架”,笔尖顿了顿,又添上一句小字:“语言非障碍,预期才是。”

小王低头记笔记,忽然抬头:“那规则写出来,是不是也得让人家看得明白?不只是中文。”

“对。”刘好仃点头,“所以规则不写死,先试行。三个月后,看客户回不回得快,看咱们急不急得跳脚。”

老周把酸梅汤递给小王:“可我担心的是,规矩太多,手脚就僵了。以前厂里接单,哪有这么多讲究?一个电话,改就改了。”

“以前改得快,是因为大家都在一个节奏里。”刘好仃调出波兰组的邮件记录,“现在不一样了。他们开会要纪要编号,咱们催得像敲鼓,人家听着像打雷。”

“那也不能干等着。”老陈放下杯子,“等48小时,订单都飞了。”

“不是等,是调频。”刘好仃翻开日志本,指着“待验证假设”文件夹,“咱们先学会听,再学会说。规则不是命令,是提醒——提醒自己别抢拍,也提醒对方我们没忘事。”

屋里安静下来。

小王忽然举手:“能不能把节奏标出来?比如,沙特客户默认响应周期是48小时,系统自动提醒我们别提前催?”

刘好仃笑了:“这想法好。规则搭桥,技术铺路。”

老周点点头:“可光有节奏也不行。中东那边,你说‘不行’,他们当绝交;你说‘再研究’,他们当留门。这话怎么说,也得有谱。”

“所以第二条原则,”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承诺表达明确化。”

“啥叫明确?”老陈问。

“不说模棱两可的‘可能’‘尽量’,也不说硬邦邦的‘按合同’。”刘好仃举例,“要说‘我们将在周三前提供方案,如有调整会提前告知’——既留余地,又给准信。”

小王飞快记录,红笔圈住“明确化”三个字,旁边写下:“共享日历?自动提醒?”

老周接着说:“还有决策。波兰那边,不讨厌快,讨厌咱们自己拍板了再通知他们。像通知,不像商量。”

“对。”刘好仃调出会议纪要编号的截图,“他们不是不办事,是办事要有痕迹。咱们得让人家看见过程。”

他在白板上写下第三条:“决策流程可视化。”

“怎么可视?”老陈问。

“比如改模具,咱们内部开了会,就发个简短纪要,附个编号,像他们那样。”刘好仃说,“不是走形式,是让对方知道:我们也在按规矩走。”

老周若有所思:“那是不是以后发邮件,也得带个‘决策状态’标签?比如‘已讨论’‘待确认’‘已拍板’?”

“可以试试。”刘好仃点头,“规则不怕小,怕没影。有影子,才能长成树。”

小王忽然问:“那这些原则,怎么让新人也懂?”

老陈接过话:“现在定得再好,新人一来,还是按老习惯催,怎么办?”

刘好仃合上电脑,翻开实践日志本。

“今天定的每一条,都先标‘试行’。”他指着“待验证假设”文件夹,“三个月后,用数据说话——客户响应质量、内部协作投诉率、跨时区任务完成率。”

他停顿一下:“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但活人也得有活规矩。”

“所以得有人推。”小王说。

“成立两个组。”刘好仃宣布,“一组拟规则框架,小王牵头;一组每月复盘案例,老周负责。咱们不搞一言堂,也不搞随性来。双轨推进,边走边调。”

老周点头:“复盘我来行,但得有素材。建议把每次跨国协作的关键节点都记下来,像咱们的实战日志。”

“已经建了库。”刘好仃打开文件夹,“每条案例归类,等试行期结束,就知道哪条规则真管用。”

小王翻着笔记,忽然抬头:“那规则写出来,要不要翻译?或者做成图示?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看懂长篇大论。”

“好问题。”刘好仃说,“规则文本要简,配套要有例子。比如‘承诺明确化’,就附三封邮件对比:过去怎么写,现在怎么写,客户怎么回。”

老陈喝了口凉茶:“可万一客户还是不回呢?”

“那就查原因。”刘好仃说,“是没看见?是看不懂?还是觉得被冒犯?每一条卡点,都是咱们的改进点。”

老周笑了:“你这是把每次翻车,都当教学视频用啊。”

“对。”刘好仃也笑了,“摔得疼,才记得住。咱们不避错,错是老师。”

小王低头看笔记,红笔圈住的“可视化”旁,已经密密麻麻写了好几行设想:共享日历、状态标签、自动提醒、协作看板……

他忽然抬头:“刘师傅,能不能在系统里加个‘文化提示灯’?比如发邮件前,弹个框:‘您即将发送给沙特客户,建议避免使用“立即”“马上”类词汇’。”

刘好仃眼睛一亮:“这主意妙。不是管人,是帮人。”

老陈没说话,但保温杯盖拧松了。

会议结束前,刘好仃把那张标签纸收回来,轻轻夹进日志本。他翻到扉页,那里有一行旧字,墨色已淡,但清晰可见:“火候不到,玻璃不透。”

他合上本子,站起身。

“今天定的,只是开头。”他说,“桥还没修完,但路,咱们看清了。”

众人起身收拾东西,小王把笔记本塞进包里,红笔还夹在“可视化”那一页。

老周走到门口,回头问:“下周四的分享会,真让大伙儿都上台讲?不怕有人讲砸了?”

刘好仃站在白板前,手指轻轻擦过“双轨框架”四个字。

“讲砸了,”他说,“才说明我们还在学。”

他转身走向门边,工装口袋里的纸轻轻动了一下。

培训室的灯熄了,只有投影仪的指示灯还亮着,红点像一颗没闭上的眼睛。

小王走出楼时,手机震动了一下。

他掏出来,是群消息。

刘好仃发了一条:“试行规则文档已建,请今晚前确认分工。”

下面,小王点了“收到”。

他抬头看天,云层裂开一道缝,月光落下来,照在厂区的玻璃幕墙上,反出一片柔和的光。

他没再看手机,把包往上提了提,走向公交站。

风从厂区穿堂而过,吹起公告栏上那张“文化差异案例分享会”的通知,纸角翻飞,像一只即将起飞的鸟。

刘好仃站在质检台前,手里拿着一片新出的玻璃。

他对着光看了看,无瑕,透亮。

然后轻轻放上传送带。

传送带转得不快,也不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