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958集:项目效果评估实施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958集:项目效果评估实施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小李举着手机冲进办公室,声音比电话铃还急:“刘师傅,法务回话了,设备商那第三条违约金条款,确实有法律漏洞,咱们不能签!”

刘好仃正盯着电脑屏幕上的合同扫描件,手指在键盘上敲了两下,把“违约金”三个字加粗标红。他抬头,没显慌,反倒笑了:“不签就不签,反正咱又不是非他不可。”

他合上笔记本,站起身:“走,开会去。今天该干正事了——项目效果评估,正式启动。”

会议室里,人到得齐。小陈抱着文件夹,老李拿着记事本,小王还顺手带了杯速溶咖啡,泡沫都快溢到桌上了。刘好仃把投影打开,首页是三个项目的名称:绿色包装、废料回收、员工学堂。底下一行小字:效果评估·第一轮。

“上礼拜咱们把问题一个个掰扯清楚了,现在该算账了。”他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个大圈,“不是算钱账,是算效果账。咱们干这些事,到底有没有用,得拿出数来说话。”

小王嘬了口咖啡:“那怎么评?绿色包装省了多少料,这好算。可员工学堂呢?教了两天叉车安全,能评出个啥效果?”

“你评不出,是因为你只盯着出勤率。”刘好仃笑着点他,“可有人上课后,主动提醒同事戴护目镜,这算不算效果?”

老李插话:“那要是都按这种‘感觉’来评,岂不是谁都能说自己干得好?”

“所以得有标准。”刘好仃转身调出一张表格,“咱们不能光看钱,也不能光看人情味。经济账和社会账,都得算。”

小陈翻开本子:“我建议分两块:一块是硬指标,比如成本节省、废料回收率、培训出勤;另一块是软指标,比如员工反馈、客户评价、合作方满意度。”

“对路。”刘好仃点头,“就像吃饭,不能光吃米饭,也得配点青菜。主食管饱,青菜养人。”

小王挠头:“可软指标怎么量化?总不能让人打感情分吧?”

“不打感情分,打行为分。”刘好仃调出一份问卷模板,“比如‘培训后是否主动应用所学’,是,加一分;‘是否向同事分享知识’,再加一分。积到十分,算‘积极转化’。这样,虚的就变实了。”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小陈突然笑出声:“您这哪是评估,简直是给员工发积分卡,攒够换奖品。”

“那也不错。”刘好仃也笑,“谁说正经事就不能有趣?咱们又不是在写论文,是干活。”

他顿了顿,语气沉下来:“不过,我得提醒一句。前些年我参与过一个环保项目,当时只看成本节省,忽略了长期维护难度,结果一年后全瘫了。最后不光钱打了水漂,还被人说搞形式主义。”

没人接话,但笔尖在纸上划动的声音多了起来。

“所以这次,咱们宁可慢点,也不能漏项。”他指着表格最后一栏,“每个项目,都得过三关:数据准不准,逻辑通不通,结果可持续不可持续。”

会议结束前,评估框架定了下来:双轨制评分,硬指标占六成,软指标占四成,外加一项“可持续性观察项”。下周三前,各项目负责人提交初步数据。

散会后,刘好仃回到办公室,刚坐下,小陈就敲门进来,手里拿着打印好的评估表。

“我按您说的,把软指标拆成了具体行为项,还加了案例说明。”她把纸递过去,“比如‘员工主动优化操作流程’,算加分项。”

他接过一看,表格下方用小字列了几条真实记录:某工人发现搬运路径绕远,提出改道建议,节省工时15%;某班组长培训后组织班组晨会讲安全,连续三周零事故。

“这些是你从哪儿挖出来的?”

“车间走访记的。”她笑,“本来只是随便聊聊,结果发现不少人真把培训当回事。”

“那就对了。”他把表钉在墙上,“这些不是数据,是活气儿。咱们的评估,就得把活气儿算进去。”

接下来几天,团队分头行动。小王负责绿色包装,联系三家客户,收集破损率和拆包反馈;老李带着人翻废料台账,核对回收量;小陈则跑车间,发问卷、做访谈,连食堂阿姨都被问了两句:“你觉得厂里搞培训,有没有让工人脾气变好?”

但进展并非一帆风顺。小王反馈,一家外地客户迟迟不回问卷,电话打了三次,对方只说“太忙”,最后干脆不接。老李那边,设备商以“商业保密”为由,拒绝提供分拣机的实际运行数据。

周五下午,刘好仃召集紧急碰头。

“数据拿不到,评估就瘸腿。”他听完汇报,没发火,只问,“有没有替代方案?”

小王摊手:“公开招标信息里提过一次使用率,但没具体数字。”

“有提就算有缝。”刘好仃点头,“把那条信息摘出来,标注来源,算参考数据。咱们不编,但也不等。”

他又转向老李:“设备商不给数据,咱们能不能自己测?比如请第三方机构做个短期监测?”

“可以,但要花钱。”老李犹豫,“评估本身不产钱,再投一笔,怕有人说闲话。”

“闲话怕什么?”刘好仃笑了,“咱们又不是为了应付检查。真金白银投下去的事,连个效果都说不清,那才该被人说。”

他拍板:“监测做,费用从项目预留金出。记住,评估不是走过场,是给咱们自己照镜子。”

会议结束,团队重新分工。小王改用公开信息加客户电话回访,老李联系检测机构,小陈则把访谈录音整理成案例集,准备做可视化报告。

转眼到了下周二。刘好仃一早进办公室,邮箱里堆了十几封数据汇总。他一条条看,眉头渐渐皱起。

绿色包装的客户反馈整体向好,破损率下降12%,但有一家的数据异常——拆包难度评分高达4.8(满分5分),远超其他客户。而这家,正是之前不配合问卷的。

他点开原始记录,发现对方在“包装环保性”一栏打了最低分,备注写着:“材料太脆,拆的时候划手。”

他立刻打电话过去,接通后直接问:“您上周反馈包装拆起来费劲,能具体说说吗?”

对方语气冷淡:“说了也没用,你们肯定觉得是我们操作问题。”

“不,我今天专门来听问题。”他语气平和,“您说,我们记。”

对方沉默几秒,才开口:“你们的新护角,看着挺绿,可一掰就碎。工人拆箱时,碎片飞得到处是,还划破了两个手套。环保是好事,可不能拿安全换。”

刘好仃记下每一个字,挂电话后,立刻调出材料检测报告。对比发现,最新一批护角的抗冲击强度比标准值低了0.5兆帕,虽在合格范围内,但已接近下限。

他把数据标红,发给小王:“查一下这批货是谁生产的,从哪一批次出的。另外,安排一次模拟拆包测试,按客户实际操作流程来。”

小王回话很快:“是东莞那家新供应商的第二批货,上周才到。”

“难怪。”他喃喃,“换供应商时只看了报价和样品,没盯住量产批次。”

他拿起笔,在评估报告初稿上写下:“绿色包装项目——整体成效显着,但局部存在安全隐患,需立即排查材料一致性。”

周三下午,评估结果会议再次召开。投影上,三个项目的评分条形图依次展开。绿色包装总分82,废料回收79,员工学堂85。

“员工学堂居然是最高的?”小王有点意外。

“不意外。”小陈笑,“我们收集到23条行为转化记录,比如有人考了叉车证,有人主动教新工安全规程。还有个老师傅说,‘学了才知道,干了一辈子玻璃,原来很多习惯都是错的’。”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轻笑。

但刘好仃盯着绿色包装那条,开口:“分数不错,但不能只看平均数。有个客户反映拆包划手,测试也证实材料偏脆。环保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

老李皱眉:“那是不是该换回旧材料?”

“不。”刘好仃摇头,“问题不在材料,而在品控。咱们得跟供应商谈,要求他们每批次提供检测报告,咱们也做抽检。”

“可这样会增加成本。”

“那就把成本算进环保账里。”他语气坚定,“真环保,是全链条的,不是贴个标签就完事。”

最后,团队达成共识:绿色包装继续推进,但加强品控监管;废料回收待监测数据出炉后再定;员工学堂效果超出预期,建议扩大试点。

刘好仃在会议纪要末尾写下:“评估不是终点,是起点。问题暴露得越早,路才能走得越稳。”

散会后,他站在窗前,看着车间外那辆运废料的卡车缓缓驶出。车斗里堆着碎玻璃,阳光照上去,闪出细碎的光。

他转身打开电脑,新建一份文档,标题打了五个字:下一轮深化。

鼠标停在回车键上,他忽然想起什么,又打开邮箱,把那份异常数据单独存进一个文件夹,命名为:“待查·材料一致性”。

然后他拨通东莞供应商的电话:“您好,我是刘好仃。关于第二批护角的生产记录,我想申请调阅一下,特别是温度和压模参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