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954集:新挑战:品牌全球化社会责任深化

刘好仃把那封写好字的信封交出去后,顺手从桌角拿起保温杯,拧开盖子吹了口气。茶凉了半截,他也没喝,只是盯着墙上那三张数据表。阳光斜过来,照在“82%满意率”那行红字上,反光晃了一下眼。

他没躲,反而多看了两秒。那数字像块砖,压在他心里某个空落落的角落。墙上的表越来越多,从最初的生产进度,到后来的质量检测,再到现在的客户反馈,一张张钉上去,像是把日子一块块垒成了墙。可墙高了,影子也长了。

他忽然想起昨天浙江客户那句“你们现在是伙伴”。这话听着暖,可他也知道,伙伴不是光靠递瓶水、贴纸条就能当的。人家信任你,是因为你能扛事,是因为你不止想着卖玻璃。

他放下杯子,抽出抽屉里的笔记本,翻到空白页。笔尖悬在纸上,迟迟没落。脑子里转的不再是投诉率、复购率,而是前两天刷手机时看到的一条新闻:某国际建材展上,一家欧洲公司宣布全线产品实现碳中和,展位前围满了人。评论里有人写:“我们买的不只是材料,是态度。”

“态度”这词,这两天老撞他脑子里。

他合上本子,起身走到窗边。生产线还在转,工人们低头干活,节奏平稳。可他知道,外面的世界正越转越快。客户要的不只是“不划手”的玻璃,还有“不伤地球”的玻璃;不只要“说话不冲”的客服,还要一个“站得直”的企业。

他坐回椅子,重新翻开笔记本,写下一行字:“社会责任深化”。

笔画刚收尾,小陈敲门进来,手里抱着一摞文件:“刘师傅,这是本月客户建议汇总,还有两个新订单的合同初稿。”

“放这儿吧。”他点头。

小陈没走,犹豫了一下:“那个……广东展厅那边来消息,说他们集团正在做ESG评估,问我们有没有相关资料。”

“ESG?”

“就是环境、社会、治理那一套。”小陈解释,“他们想了解咱们在环保、公益这些方面的做法。”

刘好仃没接话。他盯着“社会责任深化”那几个字,忽然觉得它们像刚撒进土里的种子,还没发芽,人家已经问你结不结果了。

小陈见他不说话,轻声说:“要不我先回个邮件,说我们正在整理?”

“别编。”他摇头,“没做的事,不能说有。”

“那……怎么说?”

“实话。”他合上本子,“就说我们目前还没系统做,但重视,正在考虑。”

小陈记下,转身要走。

“等等。”他叫住她,“你刚才说的ESG……他们具体问哪块?”

“环保提得最多,比如材料回收、能耗数据。还有员工福利、社区参与这些。”

他点点头:“行,我知道了。”

小陈走后,他把笔记本翻到背面,开始写。

左边一栏:环保。

右边一栏:公益。

中间画了个问号。

他一条条往下列:

能不能把废玻璃再利用率从68%提到85%?

包装用的塑料护角,能不能换成可降解的?

厂区那片空地,能不能种点树,顺便做个小生态角?

员工每年能不能组织一次公益行动,比如去学校修窗户?

写到这儿,笔顿了。

这些事听着都不大,可真做起来,哪件都不轻。钱要算,人要调,流程要改。更难的是——做这些,客户真会在意吗?订单会多吗?

他想起早年厂里搞过一次捐款,大家凑了三千块寄给山区小学。后来对方寄来感谢信,还有一张孩子们站在新窗户前的合影。照片里,玻璃映着阳光,孩子们笑得睁不开眼。

那会儿没人问“值不值”。

可现在不一样了。企业做大了,一举一动都有人看。做好事不能只靠“觉得该做”,还得有规划、有声音、有回响。

他叹了口气,把本子转了个方向,重新写:

品牌形象升级,不能只靠产品和服务。

全球化趋势下,社会责任是“通行证”。

我们起步晚,但可以稳着来。

写完,他盯着第三条看了很久。

稳着来,不代表不走。

他想起上个月去新供应商考察,那家做可回收护角的小厂,老板是个年轻人,说话直接:“我们贵一点,但每卖一万只护角,就能少一吨塑料进 landfill。”

当时他没接茬,现在却突然听懂了那句话的分量。

不是“少一吨”,是“少一吨”。

他拿起笔,在本子角落补了一句:

“社会责任不是额外负担,是另一种产品。”

窗外传来叉车的提示音,一车新玻璃正被运往仓库。他抬头看了眼,忽然问自己:这块玻璃,除了透光、防爆、耐磨,还能承载什么?

能承载一个孩子的安全?

能承载一片树林的呼吸?

能承载一句“我们和你们一样在乎未来”?

他不知道答案,但他知道,这个问题,不能再拖了。

下午三点,他走出办公室,去车间转了一圈。路过质检台时,看见老张正拿着强光灯照一块玻璃边缘。

“又验?”他问。

“习惯了。”老张头也不抬,“这块要发去幼儿园的,得细点。”

刘好仃没说话,伸手摸了摸玻璃表面。光滑,干净,映出他半张脸。

他忽然说:“老张,你说咱们厂,除了把玻璃做干净,还能做点啥干净的事?”

老张愣了下,关掉手电:“你是说……环保?”

“不止。”

“那还有啥?”

“比如,让用我们玻璃的人,也觉得脸上有光。”

老张挠头:“这要求比打磨还高啊。”

“是高。”他点头,“可不做,以后人家提要求,我们就得追着跑。”

老张想了想,忽然说:“要不,咱们先从厂里做起?比如食堂不用一次性饭盒,车间废料分类更细点?”

“可以。”

“再说了,咱们修了这么多年玻璃,就没想过给哪所山村小学免费装一批?”

刘好仃看着他。

老张被看得有点发毛:“我就是随口一说。”

“不,”他摇头,“你说得对。小事也能亮堂。”

他回到办公室,把笔记本翻到第一页,撕下写着“社会责任深化”的那张纸,平整地铺在桌面上。然后拿起回形针,把四个角都压住。

他打开电脑,新建一个文档,标题打了五个字:

“我们能做什么”

还没来得及打下第一行字,手机响了。是采购部小李。

“刘师傅,那个做可降解护角的供应商,刚联系我,说他们新批货下周能交,价格还能降3%。”

“哦?”

“还说……他们想和我们联合做个‘绿色包装’试点项目,要是效果好,可以一起申报行业环保案例。”

刘好仃握着手机,没立刻回话。

他低头看着桌上的白纸,回形针压着的四角稳稳当当,像四颗钉子,把一个念头牢牢固定在了现实里。

“让他们准备资料。”他说,“下周,我亲自谈。”

电话挂了,他没动。

窗外天色渐暗,生产线的灯一排排亮起,像一条发光的河。他盯着那条河,忽然觉得,这水流得还不够远。

他重新打开文档,在标题下面,敲下第一句话:

“第一步,从包装开始。”

敲完,他点了保存。

文件名他想了三秒,输入:

“光,不止在玻璃里”

他站起身,把笔记本塞进抽屉,顺手把桌上那叠空白纸条也推进去。

转身时,瞥见墙上客户写的那句“你们的玻璃很亮,但更亮的是态度”。

他看了两秒,没笑,也没感慨,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然后拿起保温杯,倒掉冷茶,接了半杯热水。

杯壁上的热气升起来,模糊了他眼角的细纹。

他吹了口气,说:

“是时候让光,照得再远一点了。”

他拧紧杯盖,放在左手边。

右手拿起笔,在日程本上圈出下周二。

下面写了一行小字:

“见绿色护角供应商,谈试点。”

写完,他把笔帽咔嗒一声按紧,抬手将桌上的回形针收进笔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