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949集:客户需求洞察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949集:客户需求洞察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小陈抱着十本崭新的活页本走进会议室时,刘好仃正用红笔在白板上圈出三个词:“问得准、记得细、分得清”。

“行政说库存就剩这些了,要不我下午再去订?”

“先用着。”刘好仃头也没抬,把笔帽咔嗒一声按上,“不够就拆了重装,反正内容比本子重要。”

会议桌旁坐满了人,有负责售后的,有管生产的,还有两个年轻技术员被临时抽调过来。大伙儿盯着白板上的“客户声音收集计划”,像看一道刚发下来的考卷,心里没底。

“咱们之前也收反馈,不都记在系统里吗?”一位女同事举手,“现在还要专门建档案,是不是重复劳动?”

刘好仃点点头:“系统里是结果,咱们要的是‘声音’本身。比如客户说‘包装太厚’,系统记的是‘投诉:包装问题’。可他真正想说的是——‘你们能不能让盒子薄两毫米?我们产线卡不住’。差这两个字,意思就偏了。”

有人笑了:“合着咱们还得当翻译?”

“对,当‘人话翻译机’。”刘好仃也笑,“客户不会说‘产线兼容性不足’,他们只会说‘不好用’。咱们得听懂背后的意思。”

他转身写下第一项任务:设计调研问卷和访谈提纲。

“问卷不能像考试,一上来就问‘您对产品满意度打几分’,人家直接给你个‘还行’就翻篇了。得问得具体,比如‘您最常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款玻璃门?’‘有没有哪次觉得操作麻烦?’”

技术员小李举手:“那访谈呢?总不能挨个打电话吧?”

“先挑二十个典型客户。”刘好仃说,“国内国外各半,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约时间,上门也好,视频也行,聊二十分钟就行。记住——别推销,别解释,只听。”

“那他们要是抱怨起来没完呢?”

“那就听。”刘好仃拍了下桌子,“抱怨是金子,沉默才是亏本。”

分工很快定下来:三人做问卷,四人准备访谈,剩下两个开始翻旧资料,把过去半年的邮件、电话记录、售后单全扒出来,按国家、产品类型、问题类别归档。

“每一条都标上‘情绪等级’。”刘好仃补充,“比如‘语气急’‘反复强调’‘说了三遍还不放心’,这些细节比内容本身还重要。”

散会后,小陈抱着本子挨个发,走到门口又被叫住。

“等等。”刘好仃从抽屉里拿出一盒回形针,“每人领五个,不同颜色。以后整理信息时,用颜色标记:红色是紧急需求,蓝色是潜在改进,绿色是表扬,黄色是矛盾点,黑色……是听不懂但觉得关键的。”

小陈眨眨眼:“黑色是‘玄学需求’?”

“是‘还没破译的语言’。”刘好仃笑,“等咱们破译了,就是新机会。”

三天后,第一轮问卷发了出去。

反馈来得比想象中慢。

“东南亚那边回了三个。”小李汇报,“欧洲一个都没动。”

“发的是电子版?”

“嗯,链接。”

刘好仃摇头:“换纸质,附张手写便条,再夹张小卡片——印点咱们厂猫的照片。”

“厂猫?”

“前两天不是有客户问‘你们厂里那只花斑猫还在晒太阳吗’?说明有人记得。”刘好仃笑,“人对机器冷淡,对猫热情。”

调整后三天,回复率翻倍。

更关键的是访谈。

第一位受访客户是山东的建材商老张,做了五年生意,脾气直。

“你们那个感应门,冬天老失灵。”他开门见山,“零下八度就卡住,客户骂我卖次品。”

团队成员赶紧记下。

“我们查过,是密封条收缩。”

“我知道原因。”老张摆手,“我要的是解决法。你们能不能出个‘低温版’?材料换一换,贵点我也认。”

记录本上,“低温版”三个字被圈了起来,旁边画了个惊叹号。

第二位是新加坡的设计公司,女负责人说话轻声细语。

“我们很欣赏你们的极简风格。”她微笑,“但能不能让玻璃的反光再弱一点?我们客户喜欢‘隐形感’。”

“隐形感?”

“就是站在外面,几乎看不见里面有墙。”

挂了视频,会议室一片安静。

“这算需求吗?”有人嘀咕。

“算。”刘好仃在本子上写下:“视觉透明性优化——高优先级。”

真正卡住的,是德国客户。

对方是一家自动化设备厂,采购经理严谨得像台仪器。

“我们不需要更多功能。”他在邮件里写,“我们需要你们不改的承诺。一旦我们集成你们的玻璃系统,任何尺寸、公差、接口的变动,都必须提前六个月通知。”

“这是在提需求?”小陈愣住。

“这是在提‘反需求’。”刘好仃笑,“人家不要创新,要稳定。咱们得学会——不做什么,也是一种服务。”

他把这条记在绿色回形针下:“稳定即价值”。

两周后,第一波信息汇拢。

办公室墙上贴满了便签纸,五颜六色,像过年贴的福字。

有人按产品分类,有人按国家分区,还有人用线条把相似需求连成网。

“乱。”刘好仃看了一圈,下结论。

“信息太多,但没脉络。”

小李提议:“要不要上数据分析软件?做个词频统计?”

“先手筛。”刘好仃搬了把椅子坐下,“机器能数词,但听不出语气。”

他拿起一份访谈记录:

“客户说‘你们的售后响应很快,但总找不对人’。”

“这什么意思?”

“对接人经常换?”

“不。”刘好仃摇头,“是‘找不到能做主的人’。他打了五个电话,前三个人都说‘我得请示’,第四个人说‘这不归我管’,第五个才解决问题。效率没差,但感觉——像在踢皮球。”

便签纸上多了条红字:“决策链可见性”。

另一条记录写着:“希望包装能印二维码,扫一下就能看安装视频。”

“这简单啊。”小陈说,“加个码不就完了?”

“可咱们现在包装都是批量印的。”有人提醒,“加二维码,每个批次都得单独设计,成本涨三成。”

会议室安静了。

“有人觉得该做?”刘好仃问。

两三人举手。

“有人觉得不该?”

更多人举手。

“好。”刘好仃在白板上画了条线,“左边:客户体验提升;右边:成本增加。现在咱们要练个本事——在两边都不倒的情况下走过去。”

他转向小李:“你去查查,有没有客户因为看不懂安装图退过货?”

“有。”小李翻记录,“上个月越南两单,理由是‘安装说明不清晰’。”

“损失多少?”

“加上运费,一万二。”

刘好仃又问:“加二维码,每单成本增加多少?”

“大概八块。”

“一年出多少单?”

“国内三万,海外一万。”

刘好仃拿起笔:“四万单,每单八块,一年三十二万。退货损失呢?”

“按去年算,这类问题导致的退换货,大概四十万。”

他把数字写在白板上,圈起来。

“现在,还有人觉得不该做吗?”

没人说话。

“客户需求不是非黑即白。”他收起笔,“有的要花钱满足,有的要动脑绕开,有的得忍着不做。但每一条,都得认真看过。”

他翻开最新一版活页本,首页贴着一张客户手绘草图——玻璃门角落画了个小提手。

“这位客户说,搬运时总找不到着力点,能不能加个隐形握槽?”

“这改动小,但模具要调。”

“记下来。”刘好仃说,“下次开模具评审会,带上这页。”

会议快结束时,小陈发现刘好仃在本子最后一页写了行小字:

“有些需求现在做不到,但不能忘了。”

他抬头想问,刘好仃却已站起身,把白板上的便签一张张撕下,按颜色分类收进文件夹。

红色最多,其次是蓝色。

他抽出一张黄色便签,上面写着:“客户A提出,能否定制logo蚀刻服务?需评估成本。”

“这算个性化需求。”有人嘀咕,“接一单做一单,划不来。”

刘好仃没回答,只是把这张便签翻过来,在背面写了个字:“存”。

然后夹进了标着“长期观察”的文件袋。

窗外,厂里的叉车正运走一车新出厂的玻璃门,车身上贴着“发往智利”的标签。

刘好仃走到窗边,看了几秒,转身对大家说:

“下周,我们去趟上海。”

“干吗?”

“见一位客户。”他笑了笑,“他说他们展厅的玻璃总被小孩拍出指纹,问我们有没有‘不沾手印’的涂层。”

“真有这技术?”

“不知道。”刘好仃拿起笔,“但人家问了,咱们就得去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