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946集:培训效果评估实施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946集:培训效果评估实施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小陈站在培训室门口,手里攥着一张写满问题的纸,抬头看见刘好仃拎着保温杯从走廊那头走来,脚步不紧不慢,像踩着厂里机器运转的节拍。

“刘师傅,我昨晚把‘老机械工讲新系统’的流程顺了一遍,还加了三个互动提问。”他迎上去,声音里带着点紧张,也带着点兴奋,“您看要不要再调整?”

刘好仃拧开杯盖,喝了一口,点点头:“准备得挺好。不过接下来,咱们得干件更实在的事。”

“啥事?”

“看看这些课,到底有没有用。”他把杯子往桌上一放,“培训搞了这么多天,大家学得咋样,不能光靠感觉说了算。得评一评。”

小陈一愣:“评估?”

“对。”刘好仃拉开椅子坐下,“学了五天,练了三轮,有人进步飞快,有人还在原地打转。咱们不能只管教,不管结果。就像玻璃出炉,得验光、测厚、看有没有气泡,培训也得有个‘质检’。”

会议室很快聚齐了人。有人带了笔记本,有人拿着培训记录表,围坐在桌边。刘好仃没急着说话,先让小陈把这几天的培训照片投在屏幕上:有人蹲在机器旁比划线路,有人在白板上画故障流程图,还有老员工站在讲台上,手有点抖,但讲得认真。

“这些都是成果。”刘好仃说,“但成果能不能变成能力,得靠数据说话。今天开会,就定个评估方案。”

话音刚落,技术组的小李就举手:“我觉得先考理论。把新设备的操作要点、报警代码、安全规程全考一遍,分数一出来,谁行谁不行,清清楚楚。”

维修组的老周立刻摇头:“纸上谈兵有啥用?咱们是干活的,又不是考大学。该考实操,现场排查故障,十分钟内搞定才算真本事。”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会议室一下热闹起来。有人说该考反应速度,有人说该看团队协作,还有人提议干脆搞个“培训达人”擂台赛。

刘好仃听着,没打断。等大家说得差不多了,他才开口:“理论要考,实操更要考。但咱们不搞‘一考定生死’。这么办——理论占四成,实操占六成。考得好的,记录进个人成长档案;考得不理想的,咱们回头补课,不丢人。”

他顿了顿,指着屏幕上的照片:“你看这位老哥,课上讲得头头是道,可真让他上手调参数,手还是发抖。这不是他不用心,是练得不够。评估不是为了挑毛病,是为了帮他把那口气提上来。”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随即有人点头,有人记笔记。小李也收起了争辩的架势:“那考试内容咋定?”

“按岗位来。”刘好仃打开文件夹,“维修组考故障排查和应急处理,质检组考标准解读和误差判断,操作工考参数设置和安全流程。一人一套题,不搞统一试卷。”

“那谁来打分?”有人问。

“你们自己。”刘好仃笑了笑,“互评加自评。你考完,同组的人给你打分,你自己也打一个。分数差得太多,咱们再复核。既公平,也锻炼大家的判断力。”

会议结束前,刘好仃补充了一句:“所有评估结果,我都记进档案。不为存档而存档,是为了以后回头看——谁进步了,哪类课最有效,哪些知识点总出错。咱们的培训,得越办越明白。”

第二天一早,培训室门口贴出了一张新告示:《培训效果评估安排表》。上面清清楚楚写着各岗位的考核时间、内容、评分标准,末尾还画了个笑脸:“考得好,有惊喜。”

员工们围在告示前议论纷纷。有人嘀咕:“咋又考试?培训还不够累?”

刘好仃正好路过,听见了,没生气,反而笑着接话:“不是考试,是验收。你家装修完,不还得验收一下水电通不通、墙平不平?咱们这培训,也是‘装修’,修的是本事。”

有人笑出声:“那验收不合格咋办?”

“补工。”刘好仃一本正经,“返工不扣钱,还管饭。厂里说了,每补一节课,发一张餐券,米饭不限量。”

笑声一片。紧绷的气氛松了下来。

评估当天,培训室分成几个区域。操作工在模拟机台上调整参数,维修组围着一台“故障机”拆装零件,质检员拿着测量工具反复比对数据。刘好仃和几位骨干来回巡视,手里拿着评分表,时不时低声交流。

小陈负责监督一组年轻员工的实操考核。其中一个小伙子动作利落,三分钟就定位出传感器松动问题,还顺手清理了积灰。

“不错啊。”小陈打了个高分,“你这手速,都能去参加技能大赛了。”

小伙子挠头:“其实以前老出错,就是不敢动。现在课上练得多,心里有底了。”

另一边,老周盯着一位老员工的操作,眉头皱了起来。那人面对突发报警,第一反应还是按复位键,完全忘了课上强调的“先看日志”。

考核结束,老周在评分表上写了“需强化”,抬头看见刘好仃走过来,叹了口气:“有些习惯,几十年了,改不了。”

“不是改不了。”刘好仃接过评分表看了看,“是还没找到那个‘点’。他今天虽然按了复位,但三秒后就意识到不对,立刻停手了。比起以前一按到底,已经是进步。”

他把表格翻到背面,写上“建议:增加‘错误复盘’环节,用真实案例反向教学”。

评估持续了三天。最后一天下午,刘好仃召集团队开总结会。会议室的白板上贴满了数据图表:理论平均分、实操通过率、各岗位薄弱点。

“总体来看,八成以上员工掌握了核心技能。”刘好仃指着图表,“返工率比培训前降了三成,故障响应时间平均缩短了十二分钟。培训,见效了。”

但问题也明显。数据显示,超过一半员工在“多系统联动故障排查”这一项上得分偏低,尤其是跨岗位协作时,信息传递依然不畅。

“光会修自己的机器不行。”刘好仃说,“生产线是连着的,包装卡了,前头的熔制也得停。咱们得补一课——怎么‘搭把手’。”

他当场拍板:下周加开“联合应急演练”,维修、操作、质检三方组队,模拟突发故障,限时协同解决。表现优秀的小组,奖励调休半天。

“还有。”他翻开个人档案记录,“这次评估得分前五的,厂里考虑给‘技能标兵’称号,年底评优优先考虑。”

话音刚落,小陈举手:“那……之前说的‘惊喜’,是不是就是这个?”

刘好仃笑了:“惊喜不止一个。我还跟食堂打了招呼——连续三次评估达标的人,每月多发一张‘加餐券’,能换卤蛋、鸡腿、红烧肉,三选一。”

会议室一下子炸了锅。有人拍桌大笑,有人赶紧翻自己的成绩单,还有人当场掏出手机,给同组的同事发消息:“快来看分!咱们能换鸡腿了!”

笑声中,刘好仃走到白板前,拿起记号笔,在“后续计划”那一栏重重写下一行字:建立员工成长档案,动态跟踪培训效果,每季度更新一次。

他放下笔,转身说:“培训不是一阵风,刮完就停。它得像咱们厂的玻璃——透明、坚固、越磨越亮。今天评完了,不等于结束了。下一步,是让每一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也让咱们的培训,越办越对路。”

散会后,小陈留下来整理档案。他翻开一本,里面贴着培训照片、成绩单、改进记录,还有一张手写的反馈条:“上次讲E07,我终于没报修,自己擦干净就搞定了。谢谢。”

他正看得出神,刘好仃走过来,递给他一个文件夹:“下周‘老机械工讲新系统’的主持词,你先看看。另外——”

他停顿了一下,声音轻了些:“评估档案,以后你来负责更新。谁进步了,谁卡壳了,你最清楚。别小看这本子,它记的不是分数,是大家一步步走过来的脚印。”

小陈接过文件夹,手指摩挲着封面,点了点头。

傍晚六点半,培训室的灯还亮着。小陈坐在桌前,打开电脑,新建了一个表格。第一行,他工工整整打上几个字:员工成长动态跟踪表。

光标在“姓名”栏闪烁。

他刚敲下第一个名字,走廊传来脚步声,门被推开一条缝,刘好仃探进头来:“饭卡充了吗?今天食堂有红烧肉,限量。”

小陈抬头:“还没。”

“先去打一份。”刘好仃把饭卡递进来,“别等凉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