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925集:供应链现状分析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925集:供应链现状分析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刘好仃把“链合计划”的文件夹钉在桌面最上方,顺手把保温杯往右挪了两厘米,给新打印的供应商名单腾位置。电脑右下角的时间跳到次日七点四十六分,他没急着开晨会,而是先点进系统后台,把过去三个月所有延迟订单按供应商分类拉了个表。表格刚导出来,小陈抱着一叠纸匆匆推门进来,发梢还沾着晨露的湿气。

“刘师傅,我按您说的,把物流、生产和供应商这几块的数据都扒了一遍。”他把资料分三份摆在桌上,“结果……比我想象的还乱。”

刘好仃没说话,只点了点头,示意继续。小陈咽了口唾沫,翻开第一页:“咱们现在合作的原材料供应商一共二十七家,分布在六个省,光是pVc颗粒这一项,就有九个不同批次标准。最离谱的是,有三家明明用的是同一家上游厂的料,交货时间却能差出整整八天。”

“为什么?”刘好仃问。

“有的走款慢,有的临时接了大单,还有的——”小陈翻了一页,“说运输车坏了,等了三天才修好。”

刘好仃轻轻敲了两下桌面:“车坏了,是常事。可八天,够我们丢三个订单了。”他抬头,“生产那边呢?”

“生产线倒是满的,但排程太死。”小阮这时候也到了,把笔记本电脑支起来,“技术组反馈,现在定制订单越来越多,颜色、刻字、长度全不一样,可咱们还是一条线通到底,没法分段并行。就像煮面,锅就一口,不管你要清汤还是红烧,都得排队。”

“那模块化生产呢?”刘好仃问。

“方案有了,但得改设备,还得重新培训工人。”小阮顿了顿,“最快也得三周。”

刘好仃“嗯”了一声,转头看阿强:“物流和仓储呢?”

阿强清了清嗓子:“目前所有海外订单都从深圳港出,走海运。国内倒是能次日达,但东南亚平均要七到十天。我们查了同行,有两家已经在越南和马来西亚设了前置仓,最快能做到四十八小时送达。”

“那我们呢?”

“我们连保税仓的申请材料都没交。”阿强苦笑,“流程卡在财务审批,说要等季度预算。”

刘好仃没发火,只把三份报告并排摊开,像拼图一样对齐边角。他忽然说:“咱们得画个图。”

小陈一愣:“画什么?”

“把整个链条画出来。”刘好仃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记号笔,“从原料进厂,到产品送到客户手里,每一步,谁在做,怎么做,耗多久,卡在哪,全画上去。”

没人反对,三人立刻动手。小陈负责供应商部分,阿强梳理物流节点,小阮整理生产流程。两小时后,白板上出现了一张密密麻麻的流程图,像一张被蜘蛛精心编织又被人踩过一脚的网——主线清晰,但旁支杂乱,节点重叠,还有好几处用红笔标出的“断点”。

刘好仃盯着图看了许久,忽然笑了:“这哪是供应链,这是‘供断链’。”

小陈忍不住也笑出声:“还真是,一碰就断。”

“别光笑。”刘好仃用笔尖点着图上几个关键节点,“咱们现在的问题,不是某一个环节慢,是整个链条不咬合。上游供货忽快忽慢,中游生产排不开档期,下游物流又没缓冲,客户一催,全乱套。”

小阮皱眉:“那怎么破?一个个修?”

“修也得知道哪块先塌。”刘好仃说,“现在咱们像医生,病人发烧,得先查血,不能直接开药。”

于是团队重新分工,开始逐项分析问题。可刚讨论不到十分钟,分歧就来了。

“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物流。”阿强坚持,“运输成本占了总成本的百分之十八,比去年涨了五个点,而且时效不稳定,客户投诉一半是因为送不到。”

“可根本原因在生产。”小阮摇头,“如果我们能提前备半成品,接到订单三天内就能出货,物流压力自然小。”

小陈则举手:“要我说,根子在供应商。原材料交期不准,我们生产排程全被打乱,等于第一棒就摔了,后面跑多快都没用。”

会议室一时安静。刘好仃没打断,只把三人的观点写在白板上,标成三个大字:物流、生产、供应。

他转身,拿起一支蓝笔:“咱们不争谁第一,先看数据。”他把之前拉出的表格投影到墙上,“过去三个月,因供应商延迟导致生产延期的订单,占总延迟订单的百分之六十二。因物流问题导致客户投诉的,占百分之三十四。生产排程冲突的,占百分之四十一——注意,这些数据有重叠。”

他顿了顿:“这说明什么?说明问题不是单点爆发,是连环塌方。但最上游的‘供应商不稳定’,是多数问题的起点。”

小阮若有所思:“所以,得先稳住源头?”

“对。”刘好仃点头,“就像种树,根不稳,枝叶长得再茂也扛不住风。”

小陈忽然举手:“那我刚才发现个事——这二十七家供应商里,有十五家在过去半年内都出现过交货延迟,其中八家延迟超过三次。最夸张的一家,上个月答应十五号到货,结果二十三号才发车,理由是‘厂长儿子结婚,全厂放假’。”

会议室一静,随即爆发出笑声。

刘好仃也笑了,但很快收住:“笑归笑,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供应商管理,基本靠运气。谁心情好,谁家不办喜事,谁就准时。”

“那是不是该筛一筛?”小阮问。

“当然。”刘好仃在白板上画了个圈,“留下靠谱的,淘汰不稳定的。但别急着砍,先摸清底细——他们为什么不准?是产能不够?管理混乱?还是根本不在乎我们这点订单?”

阿强记下:“我回头做个供应商评分表,按交期、质量、沟通、应急响应四项打分。”

“好。”刘好仃点头,“另外,我注意到,咱们的订单预测机制几乎为零。销售接单,生产排期,采购下单,全靠临时协调。市场一热,全链崩盘。”

小阮接话:“要不要建立一个共享预测系统?让销售、生产、采购和供应商都能看到未来三个月的订单趋势?”

“可以。”刘好仃说,“但得先让供应商愿意看。现在他们觉得我们是个‘小客户’,不重视。”

“那就让他们重视。”小陈突然说,“我们可以签长期协议,承诺年度采购量,换他们优先排产和稳定交期。”

刘好仃看了他一眼,笑了:“这主意不错。用确定性换确定性。”

正说着,技术组小李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检测报告:“刘师傅,上批进口pVc颗粒的色差问题查清了。两家供应商用的染料批次不同,虽然标号一样,但实际成分有差异,导致高温成型后颜色偏黄。”

“有没有备用方案?”

“有,但得换供应商。目前只有两家能稳定提供同色系原料,但价格高百分之十二。”

刘好仃没立刻表态,只把报告放在一边。他重新看向白板上的流程图,忽然发现一个问题:“咱们的质检环节,是不是太靠后了?”

“什么意思?”小阮问。

“现在是原料来了才检,生产完了再检,最后出货前再检。等于问题发生后才处理。”刘好仃说,“能不能往前移?让供应商出厂前就提供检测报告,我们抽检。发现问题,直接拦在厂门外。”

“这得建立信任机制。”阿强说,“不然人家嫌麻烦,不配合。”

“那就从小范围试点。”刘好仃说,“挑两家长期合作、问题少的,先搞‘互信质检’,我们共享标准,他们自检,我们抽查。做得好,年底评‘金牌供应商’,给奖励。”

小陈眼睛一亮:“还能搞个‘供应商成长计划’,帮他们改进工艺,咱们也省心。”

“对。”刘好仃点头,“不是光压他们,而是带着他们一起升级。”

讨论持续到中午,团队终于达成共识:供应链问题复杂,涉及多环节联动,但核心症结在于上游不稳定、信息不透明、协作不紧密。优化难度大,但并非无解。

刘好仃让小阮把所有发现整理成一份初步分析报告。下午三点,报告打印出来,厚厚二十页,附带六张图表。刘好仃翻到最后一页,上面写着一句话:“当前供应链如多条独行之舟,未结成网,难抗风浪。”

他没改,只在旁边加了一行小字:“但网,总得从一根线开始织。”

他合上报告,抬头问:“模块化生产的设备改造,最快什么时候能启动?”

“技术组说,只要审批通过,下周就能进场。”小阮回答。

“那明天就批。”刘好仃说,“另外,把那两家色料稳定的供应商约过来,谈长期协议。再挑三家交期最稳的,试点‘互信质检’。”

阿强记完,犹豫了一下:“刘师傅,物流成本那块,要不要也启动调研?”

“要。”刘好仃点头,“你带两个人,去查查海运、陆运、空运的实际成本构成,看看有没有压缩空间。顺便摸摸第三方海外仓的底,别光看报价,看服务、看时效、看应急能力。”

小陈忽然问:“那……我们什么时候开始筛供应商?”

刘好仃站起身,把报告放进抽屉,锁好。他拿起保温杯,喝了口温水,说:“不急。先把底摸清,再动手。现在最怕的不是慢,是错。”

他走到窗边,厂区里一辆货车正缓缓驶出大门,车身上印着公司的标志。他看了几秒,转身说:“咱们这盘棋,现在才刚摆上棋子。别想着一步赢,先得把每一步,走得稳。”

他打开电脑,点开“链合计划”文件夹,新建了一个子文档,输入标题:供应商现状分析与分级方案。

鼠标悬停在“保存”按钮上,他停了两秒,然后轻轻点下。

文档保存成功的提示刚消失,邮箱弹出新消息。是那家染料稳定的供应商发来的,标题写着:“关于年度合作的初步意向,我们可否本周五面谈?随信附上产能规划与质检流程。”

刘好仃点开邮件,正要回复,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技术组的消息:“模块化生产改造方案已备好,您看是现在开短会,还是等您方便?”

他回了个“现在”,站起身,顺手把抽屉拉开,从一叠文件里抽出一张厂区平面图。图上,原本标着“仓储区”的位置,被他用红笔圈了起来,旁边写着两个字:预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