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906集:新挑战:品牌全球化人才激励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906集:新挑战:品牌全球化人才激励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雨滴顺着公告栏的玻璃罩边缘滑下来,在夹子上悬成一串水珠。刘好仃站在那儿,看着老赵用防水膜把周报四角重新压紧,动作像在包扎一件易碎品。他没说话,只是把手里的笔记本又翻到了那一页——“可持续=节能 减耗 聚心”,红笔圈住的“聚心”两个字,洇开了一点,像是被谁不小心蹭湿了。

他把本子合上,转身进了办公室。

茶杯还热着,小周刚泡的,搁在桌角。刘好仃没喝,打开电脑,把那页纸拍了张照,存进文件夹,命名:“第906项议程:如何让付出被看见”。光标在文件名后闪了两下,他点了回车,像是敲了个句号。

第二天一早,晨会刚开场,他就把投影打开了。屏幕上没有数据曲线,也没有排班表,只有一行字:“咱们厂里,谁干的活最该被提一嘴?”

小周愣住,茶杯举到一半。

老张皱眉:“这算哪门子议题?又不是年终评先进。”

“不是评先进。”刘好仃说,“是找人。”

“找啥人?”

“找那些天天在干、但从没人说‘你干得不错’的人。”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小周放下杯子,笑了:“那我先报一个——陈师傅。”

“他又咋了?”老张嘀咕,“不就是炉前站得久点?”

“他把三十年的夜班参数全记下来了。”小周从包里抽出一张泛黄的排班表,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凌晨两点三十七分,炉心温度易漂,手动补0.5’‘换料后前十五分钟,出料速别压太狠’……全是口诀,他自己写的。”

老张凑过去看了一眼,哼了声:“这算啥贡献?又没写进系统。”

“可系统里缺这一块。”刘好仃接过那张纸,轻轻抚平边角,“咱们的培训手册还写着‘依经验调整’,谁的经验?他的。”

他把排班表贴在会议室白板上,用红笔圈了圈:“这不叫经验,叫知识。只是它一直没被‘看见’。”

小周眨眨眼:“所以咱们这次,是专门找这些‘看不见的知识’?”

“对。”刘好仃点头,“人干的活,不能光靠打卡算。有些事,机器记不住,系统存不下,但得有人知道。”

老张还是摇头:“你这整得跟寻宝似的。真搞起来,奖金发不发?不发,谁搭理你?”

“发钱当然好。”刘好仃没反驳,“可老李上回为啥要交报名表?就为了那三十块补贴?”

小周立刻接话:“他是为了能参展!他想让人知道,他孙子也会画画。”

“对。”刘好仃笑了,“他要的是‘被看见’。钱是实的,可‘被看见’也是实的。咱们现在要搞的,就是让每一种‘实’都有地方落脚。”

老张没说话,但眉头松了点。

刘好仃起身,拿起白板笔,在另一侧画了条横线,从左到右,标了几个点:“物质奖励、口头表扬、技能认证、带徒资格、作品展示……”他顿了顿,在最右边写上:“长期归属感”。

“这叫‘激励光谱’。”他说,“有人需要左边,有人需要右边。咱们不能拿一把尺子量所有人。”

小周盯着那条线,忽然说:“那我懂了——不是人人都想要加薪,但人人都想知道自己干的事有用。”

“没错。”刘好仃点头,“咱们厂现在不光造玻璃,也得造‘价值感’。你干的活,有人认;你攒的经验,有人传;你想做的事,有人听。这才是‘聚心’。”

老张摸了摸下巴:“听着是挺好。可这玩意儿咋落地?总不能天天开会表扬吧?”

“当然不是。”刘好仃打开笔记本,“第一步,先收案例。各部门报三个‘最被忽视的贡献’,不限岗位,不限工龄。我们先摸清楚,到底有多少‘看不见的付出’。”

“然后呢?”

“然后分类。”他竖起两根手指,“一是看能不能制度化,比如陈师傅的口诀,能不能编进培训手册;二是看适不适合公开激励,比如王姐每年手写生日卡,这种事,值不值得全厂知道?”

小周眼睛一亮:“那咱们是不是还得成立个小组?专门干这个?”

“已经成立了。”刘好仃说,“就三个:你代表年轻人,老张代表后勤,王姐代表基层一线。”

话音刚落,王姐推门进来,手里抱着个蓝皮本子,边角磨得发白。

“听说要收‘被忽视的贡献’?”她把本子往桌上一放,“我这儿有现成的。”

“啥?”小周凑过去。

“近三年,全厂两百三十七个员工,每人一张生日卡,我手写的。”她翻开本子,里面密密麻麻记着日期、名字、卡片内容,“去年有个新来的质检员,收到卡那天哭了,说进厂三年,头一回有人记得她生日。”

会议室一下子静了。

老张低头抠着指甲:“这……也算贡献?”

“怎么不算?”王姐反问,“人心也是成本。一张卡不值钱,可人觉得被当人看,干活能不用心?”

刘好仃没说话,只是把那本子轻轻翻了一页。纸页泛黄,字迹工整,某一页上写着:“小陈,生日快乐!炉温稳,日子也稳。”

他合上本子,放进自己的包里:“这本子,就是咱们的第一份素材。”

散会后,走廊里只剩他一个人。他站在窗边,看见陈师傅正蹲在1号炉旁,拿粉笔在地上画什么。走近一看,是张简易流程图,标注着“夜班温控节点”。

“又整理?”他问。

陈师傅头也不抬:“闲着也是闲着。小周说你们在搞啥‘激励’,我寻思,把这些画出来,新人学得快点。”

“画完了交给我。”刘好仃说,“咱们准备建个‘员工智慧库’,你的东西,第一个放进去。”

陈师傅抬眼:“那……能印成小册子不?发给徒弟。”

“不止印成册子。”刘好仃笑了,“还得署名。陈xx,主笔。”

老头愣了两秒,低头继续画,嘴角却翘了翘。

下午三点,三人小组第一次碰头。小周带了台平板,老张拎着财务部的绩效统计表,王姐又抱来了那个蓝皮本。

“我统计了近三年离职率。”老张翻开表,“五年以上老员工,离职主因不是工资低,是‘感觉没发展’。”

小周点头:“年轻人也一样。我问了几个技术员,他们说‘干多干少一个样,谁还拼命?’”

王姐翻着本子:“可也有留下的,理由特别简单——‘组长记得我孩子发烧,请过假’‘过年值班,厂里送了年糕’。”

刘好仃听着,掏出笔,在本子上画了个三角,和上次一样,三个角分别写上“环保”“社会”“经济”,但这次,他在三角中心加了个新词:“人”。

“以前咱们搞环保,是为省钱;搞公益,是为安心。”他说,“现在搞激励,是为‘留人’。不是留人干活,是留人愿意一直干下去。”

小周忽然问:“那……咱们是不是得先弄清楚,大家到底想要啥?”

“对。”刘好仃点头,“下周开始,发匿名问卷。不问‘你要多少钱’,问‘你希望被怎样记住’。”

老张皱眉:“这题太虚。”

“可答案不虚。”刘好仃说,“有人想上墙,有人想带徒,有人就想一句‘辛苦了’。咱们得知道,每个人的‘光’在哪一段。”

王姐翻开本子,指着一条记录:“上个月,老赵值夜班,发现排水沟堵了,自己掏了半小时。没人知道,也没人报。”

“这种事,得记。”刘好仃说,“不为奖,为‘有人看见’。”

小周忽然笑出声:“那咱们这激励,是不是也得‘全球化’?圣保罗那边,工人可能更想要家庭补贴;青岛的,说不定就想多休两天假。”

“没错。”刘好仃在本子上写下:“品牌全球化,激励也得全球化。不是统一发钱,是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他合上本子,抬头:“咱们的目标,不是让员工‘感激’,是让他们‘有归属’。干一天,像一天的自己;干十年,还是这个厂的人。”

会议室安静下来。窗外,雨停了,阳光斜斜照进来,落在白板上的“激励光谱”上,从左到右,像一道小小的彩虹。

小周忽然举手:“我有个建议。”

“说。”

“咱们能不能搞个‘闪光墙’?不挂KpI,挂员工的小故事——谁修了设备,谁帮了同事,谁写了口诀,谁画了流程图。”

刘好仃看着他:“你想让这些‘光’被看见?”

“对。”小周笑,“反正公告栏防水了,多贴点也不怕。”

老张哼了声:“又要花钱做墙?”

“不用新墙。”王姐说,“就用食堂那面旧的。我来设计版面,生日卡旁边,加个‘今日闪光’。”

刘好仃没立刻回应。他走到白板前,拿起红笔,在“长期归属感”下面,重重画了一横。

“闪光墙,可以搞。”他说,“但不止是墙。咱们要建的是‘看见机制’——让每一份付出,都有回响。”

他转身,看着三人:“下周,先发问卷,再开座谈会。咱们不急着出方案,先听。”

散会后,他回到办公室,打开抽屉,把陈师傅的排班表、王姐的蓝皮本、老赵的值班记录,全放进一个新文件袋。封面上,他工工整整写了几个字:“人才激励·第一手资料”。

他正要起身,小周冲进来,手里挥着平板。

“刘师傅!刚收到圣保罗厂区的邮件!”

“说。”

“他们那边有个老技工,干了二十年,最大的愿望是‘退休前能在厂报上登张照片’。”

刘好仃愣了一下,随即笑了。

他拉开抽屉,取出红笔,在文件袋背面写下:“激励无国界,人心有共鸣。”

笔尖顿了顿,又添了一句:“让每个人,都成为品牌的光。”

他盖上笔帽,窗外阳光正好,照在桌角那杯冷掉的茶上,水面映出一道细小的光斑,轻轻晃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