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开局火种协定,但我能无限召唤 > 第801章 碑苔认旧臣

开局火种协定,但我能无限召唤 第801章 碑苔认旧臣

作者:King陈默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3:14 来源:小说旗

陈墨的麻鞋踏过「山河祠」的青石阶时,苔痕正顺着他的鞋帮往上爬。

这是座被岁月啃噬得只剩骨架的祠堂。飞檐上的兽首缺了角,斗拱间的彩绘褪成灰,唯有供桌上那尊青铜鼎还泛着幽光——鼎身铸着「四海同春」四字,字口里塞着半片枯荷,是今秋刚落的。

「陈先生,您可算来了。」

声音从鼎后传来。陈墨抬头,看见个穿粗布褐衣的老者,腰间系着条褪色的靛蓝围裙,围裙上沾着星点墨迹。老人的右手少了三根手指,指节处结着硬茧,像是常年握刀刻碑的人。

「我是守碑人周岩。」老人从袖中摸出半块残碑,与陈墨腰间的青铜匣共鸣,「两百年前给王导公描过碑文,一百年前替谢安公磨过砚台,如今...」他的目光扫过祠堂后那片碑林,「该等您来问『第一』了。」

陈墨摸出怀里的青铜镜。镜面蒙着层薄灰,映出他微蹙的眉。三日前在金陵旧书肆,他从一本《世说新语》残卷里抖落这面镜子,镜背刻着「大江南北」,而镜面上不知何时凝了层雾气,隐约能看出几个人影:戴纶巾的文士、披甲胄的将军、束鲜卑帽的胡商...

「是两晋南北朝的名臣们?」他问。

周岩点头:「这镜是当年桓温北伐时缴获的,说是前燕皇帝赐给谋士的。后来辗转到了民间,专照『该被记住的人』。您看——」他用断指敲了敲镜面,雾气突然翻涌,映出座青瓦长廊。

廊下站着个穿宽袖襕衫的男人,正握着支笔在竹简上写着什么。他的鬓角沾着霜,案头堆着成山的文书,最上面一卷写着「侨置郡县策」。

「茂弘先生。」陈墨开口。

王导的亡魂抬头,笔杆在手中顿住。他抬头时,陈墨看见他眼角的皱纹里还凝着墨珠——那是连续熬夜批文的痕迹。案角摆着半块冷掉的麦饼,饼上还沾着菜渍,是昨日晨起他亲手给门房的儿子留的。

「丞相大人可还记得,当年您初到建康时,为何要设『侨州』?」陈墨问。

王导的亡魂放下笔,指尖抚过竹简上的「淮泗流民」四字。他的声音带着江南的湿意:「永嘉之乱后,北方百姓拖家带口往南逃。他们举着『怀晋』的木牌,跪在石头城下哭。我若不管...」他喉结滚动,「那些说『胡虏乱华』的士族,永远不会懂——百姓要的不是『正统』,是能活。」

镜中画面切换。陈墨看见另一个场景:淝水河畔,八公山上的草木在风中摇晃。谢安坐在棋盘前,手里的棋子悬在半空,棋盘对面的客人正攥着战报,额角渗着汗。

「安石先生。」陈墨转向谢安的亡魂。

谢安抬眼,目光如深潭。他放下棋子,指节叩了叩棋盘:「我下这局棋时,淝水的浪声就在耳边。可您知道吗?」他指了指窗外,「我儿子谢玄在八公山下布阵,女儿谢道韫在后方织甲。他们说,若我输了,东晋的读书种子就断了。」他的声音突然轻了,「后来我赢了,可赢的哪是我谢安?是那些在田埂上练兵的农夫,在作坊里铸剑的匠人,在城墙根下搬石头的妇人。」

镜中雾气再次翻涌。这次映出个穿玄色甲胄的男人,正跪在佛前。他的铠甲沾着血,却把怀里的经卷护得严实。

「道济将军。」陈墨认出了他。

檀道济的亡魂抬头,眼角的泪混着血渍。他摸了摸怀里的《六韬》,那是皇帝亲手赐的:「我一生破敌无数,杀过刘义康的谋士,斩过南燕的将军。可最后...」他的手指深深掐进掌心,「他们说我『图危社稷』,把我绑在刑场。百姓跪在路边哭,说『活菩萨怎么没了』——我护了他们三十年,他们连我最后一面都不让我见。」

画面再转。陈墨看见个穿鲜卑帽的男人,正坐在毡帐里喝酒。他的身边坐着个穿汉服的谋士,两人正用两种语言争论。

「欢公。」陈墨问高欢。

高欢放下酒碗,脸上的刀疤跟着颤动。他曾是北魏边军的小兵,后来成了东魏的权臣:「我让鲜卑人学汉语,让汉人穿胡服,让和尚念佛经,让商人通商队。有人说我是『胡虏』,有人说我是『汉奸』。可您看——」他指向帐外,「那些在长城外放牧的娃,能背《论语》;那些在洛阳城里卖货的胡商,能写汉字。这乱世要的不是『纯』,是『活』。」

所有画面突然汇聚在山河祠的碑林前。陈墨看见,王导的魂手里攥着半卷「侨民户籍」,谢安的魂怀里揣着本《围棋谱》(那是他和侄子谢玄对弈的记录),檀道济的魂腰间别着截断剑(那是百姓偷偷塞给他的),高欢的魂脚边放着块胡饼(那是汉民烤了送他的)。

「现在,你们觉得谁是两晋南北朝第一臣?」陈墨问。

王导摇头:「我只是个替百姓搬梯子的人。」

谢安闭目:「我只是个给读书人搭桥的人。」

檀道济苦笑:「我只是个护着火种不灭的人。」

高欢沉默片刻,说:「我只是个在乱世里种庄稼的人。」

碑林突然发出嗡鸣。陈墨怀里的青铜镜裂成两半,镜面上浮起一行小字:「真正的名臣,不在青史丹书,不在庙堂碑刻,在每一个被他护佑的生命里。」

风突然停了。陈墨听见无数细碎的声音,从四面八方涌来:

「我是淮泗的流民,记得茂弘公给我们分的田。」

「我是寿阳的孩童,记得安石公教我下围棋。」

「我是寿春的妇人,记得道济将军给的伤药。」

「我是平城的牧民,记得欢公让娃们读书。」

这些声音汇聚成河,冲刷着七十二块青石碑。陈墨看见,碑身上渐渐浮现出无数名字:不是王导、谢安、檀道济、高欢,而是张二牛、李招娣、王铁柱、刘媒婆...那些被史书遗忘的普通人,那些被仁政护佑、被智慧拯救的生命。

「这才是两晋南北朝第一臣。」周岩指着青石碑,「是每一个用仁心暖过寒夜的人,是每一个用智慧种出希望的人,是每一个在乱世里依然相信『人比权位重』的...」他顿了顿,「是臣子。」

山河祠的青铜鼎突然发出清响。陈墨抬头,看见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像根连接古今的线。线的这头是他,那头是无数的亡灵,是无数的百姓,是所有被历史温柔记住的人。

他摸出青铜匣里的龟甲,轻轻放在青石板上。龟甲上的咒文突然亮了起来,与新浮现的名字交相辉映。

「原来如此。」陈墨轻声说,「所谓『第一臣』,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功绩,是一群人的心跳。」

风又起了。陈墨听见王导的亡魂在念:「保境安民,此臣本分。」谢安的亡魂在笑:「闲敲棋子,静候天时。」檀道济的亡魂在唱:「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高欢的亡魂在嘟囔:「胡汉一家,天下太平。」

这些声音混在一起,像首跑调的歌。陈墨笑了。他举起青铜镜,镜面虽裂,却映出了更亮的光——那是无数被记住的生命,在岁月里继续发光。

(第八百零一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