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开局火种协定,但我能无限召唤 > 第796章 古史阁中·文明秤上

陈墨站在\"古史阁\"的顶层时,青铜灯树正落下细碎的光。灯油是用三皇五帝时期的甲骨、简牍、玉圭烧的,火苗里浮着若有若无的钟鼎声——这是他花了三年时间,从殷墟甲骨、马王堆简、良渚玉琮里提炼的\"史魂灯\",专引上古贤臣的英灵。

下方悬浮着一座水晶台,台周三十丈立着三十六面青铜旗,旗面绣着不同的图腾:有伏羲画卦的阴阳鱼,有神农尝草的灵芝纹,有黄帝战蚩尤的玄鸟纹,还有大禹治水的九鼎纹。每面旗杆下跪着一道身影,或持骨笛,或握药草,或执玉耒,皆是自认配得上\"三皇五帝第一臣\"的名臣。

\"陈先生,您可算来了。\"为首的白发老者抬头,额间刻着八卦纹——竟是黄帝时期的史官仓颉。他的亡灵身周飘着金色字符,正是当年他造字时,从龟甲裂纹里渗出的\"天雨粟\",\"今日古史阁开,天下贤臣都来争这'第一'。您说,该比什么?\"

陈墨扫过众人:神农的医正岐伯正捻着半株灵芝,草叶上还沾着露水;嫘祖(黄帝元妃)抱着半筐蚕茧,茧上凝着丝光;少昊的法官皋陶握着半块刑玉,玉上刻着\"象刑\";大禹(舜的臣)扛着半截耒耜,耒尖还沾着河泥;更有颛顼的历官黎捧着星盘,帝喾的乐官咸丘蒙抱着骨埙......甚至连更古老的燧人氏司火官,都裹着兽皮跪在角落,怀里揣着块烧过的燧石。

\"该比的,从来不是谁的功绩更大,谁的名声更响。\"陈墨将史魂灯放在水晶台中央,灯焰突然暴涨,照得所有青铜旗上的图腾都活了过来,\"该比的,是'功绩'背后,为文明添了多少'火种'。\"

话音未落,水晶台地面裂开一道缝隙,露出下方翻涌的\"文明之河\"。河水是半透明的,每一滴都裹着一段记忆:有结绳记事的绳结,有刻在兽骨上的卦象,有烧在陶器上的符号,有写在竹简上的典章,还有最近的铅字\"宪法\"。河中央浮着一座白玉台,台上立着块玄铁碑,正是传说中刻着\"三皇五帝名臣录\"的\"功罪碑\"。

\"规则分三重。\"陈墨指尖划过虚空,文明之河突然掀起浪涛,\"第一重,入河取一瓢,泼在碑上。碑显何字,便是尔等对'文明'的理解;第二重,持此字与他人辩,辩不赢则字碎;第三重...\"他目光扫过众人,\"若能证明你的'字',能让后世百万、千万人用得上、传得久,便是第一。\"

仓颉第一个跃入河中。他的身影刚触到水面,整条文明之河便翻起金浪——那是他造字时,\"天雨粟,鬼夜哭\"的震撼,\"日、月、山、水\"的轮廓,\"父、母、子、孙\"的温度。浪头裹着他的记忆冲向白玉台,当最后一滴水珠落在碑上时,玄铁碑面浮现出两个古字:\"开蒙\"。

\"好!\"岐伯拍掌大笑,他的身影化作一道青烟扎进河里。这次掀起的浪是草绿色的,带着药香,混着\"春生夏长\"的规律,\"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医理。浪头撞碎在碑上,石面浮现\"济生\"二字,比\"开蒙\"多了三分温度。

嫘祖入河时,文明之河突然变得柔软。她的身影裹着蚕丝的柔滑,\"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治丝入残,以成锦绣\"的巧思,搅得河水翻涌如缎。浪头砸在碑上,石面浮现\"生业\"二字,竟比\"济生\"多了几分烟火气。

皋陶入河时,文明之河突然变得庄重。他的身影裹着刑玉的冷硬,\"刑期于无刑\"的智慧,\"象以典刑,流宥五刑\"的仁恕,搅得河水翻涌如镜。浪头触碑时,石面浮现\"立制\"二字,如青铜铭文般棱角分明。

大禹入河时,文明之河突然变得磅礴。他的身影裹着河泥的厚重,\"疏九河,瀹济漯\"的坚韧,\"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决绝,搅得河水翻涌如雷。浪头砸在碑上,石面浮现\"拓疆\"二字,如巨斧劈开混沌。

轮到黎(颛顼历官)时,文明之河突然变得静谧。他的身影缩成一团,像片被风吹散的星图。浪头是银灰色的,裹着他的记忆:\"定四季,分八节\"的天文,\"历象日月星辰\"的严谨,\"敬授民时\"的责任。当浪头触碑时,石面浮现出一行小字:\"恒矩\"。

咸丘蒙(帝喾乐官)入河时,文明之河突然变得悠扬。他的身影化作一缕乐声,绕着碑身盘旋。浪头是淡紫色的,裹着他的记忆:\"八音克谐\"的和谐,\"乐以和同\"的融合,\"搏拊琴瑟以咏\"的传承。浪头触碑时,石面浮现出几个音符,竟与\"和\"字同韵。

\"够了!\"陈墨突然抬手,文明之河的浪头瞬间凝固。他望着碑上那些或璀璨或黯淡的字,声音里带着几分冷意:\"你们争的都是'我'的功,可'文明'从来不是一个人的火把,是千万人传递的火炬。\"

他转身走向白玉台,指尖拂过\"开蒙济生生业立制拓疆恒矩和\",那些字竟纷纷融入他的掌心。当最后一丝光被吸收时,功罪碑突然发出轰鸣,玄铁碑面裂开蛛网般的纹路,露出里面密密麻麻的刻痕——那是从结绳记事到简牍成书的演变史,是每个时代最普通的农夫、织女、工匠、塾师的名字,是他们用骨刀刻的符号,用陶土烧的陶文,用青铜铸的铭文,用竹简写的典籍。

\"这才是'文明'。\"陈墨张开双臂,文明之河突然倒卷,将所有浪头都收进他的袖中,\"不是某个人的功,是千万人用双手、用智慧、用汗水、用生命,在大地上刻下的...活着的印记。\"

他转身看向众人,目光扫过仓颉的智、岐伯的仁、嫘祖的巧、皋陶的严、大禹的毅、黎的恒、咸丘蒙的和:\"你们都是'文明'的一部分,但'第一臣'不是封号,是见证——要让这些印记不被风吹散,不被雨打湿,不被刀刻刀削。\"

功罪碑突然发出刺目的白光。那些原本刻在碑上的\"仓颉岐伯嫘祖皋陶大禹\"等名字,竟全部退到两侧,中间空出的位置,缓缓浮现出陈墨的名字。但与众不同的是,他的名字不是单独一行,而是与所有普通人的名字连在一起,像一条蜿蜒的河,从远古流到现在,又向未来奔去。

\"这不可能!\"咸丘蒙嘶吼着扑过来,\"我只是个给帝喾奏乐的乐官,凭什么...\"

\"因为你奏了。\"陈墨轻轻一拂袖,乐官的\"和\"字突然化作千万点荧光,融入功罪碑的河流里,\"你奏的每一个音符,都在让这条河更响。\"

仓颉突然笑了,他的\"开蒙\"从碑上飘下来,绕着陈墨转了三圈:\"当年我造字,以为字是用来记天地的;如今才懂,字是用来接住人间烟火的。陈先生,这第一臣之位,你当得。\"

岐伯也抚掌:\"我写《黄帝内经》,原以为是要活人命;现在才明白,活人命是为了让更多人活得好。陈兄,这位置,你坐得稳。\"

大禹扛着耒耜走过来,拍了拍陈墨的肩:\"我治水时,总觉得要征服江河;现在才懂,征服是为了让江河滋养更多人。陈兄弟,这称呼,你担得起。\"

功罪碑突然发出清越的钟响,玄铁碑面彻底定型。陈墨的名字不再单独存在,而是与所有名字融为一体,像一条发光的纽带,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

\"三皇五帝第一臣?\"陈墨望着碑上流动的光,轻声道,\"不如说...文明长河里,最亮的那朵浪花。\"

古史阁外,晨雾初散。远处传来耕牛的哞叫,孩童的读书声,织机的轧轧声——那是人间烟火,是文明最鲜活的注脚。而功罪碑的光里,新的字正在生长:\"今日,有人写了第一行农书。\"

陈墨笑了。他知道,下一个要写的,是\"传承\"二字——永不停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