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英烈传奇 > 第400章 传奇落幕:天地为庐,不知所踪

英烈传奇 第400章 传奇落幕:天地为庐,不知所踪

作者:爱笑的花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2:21 来源:小说旗

龙天策一行人的云游,起初还有迹可循。

有人在江南的杏花村里,看到过一位白发老者,与几位老妪围坐桌前,就着一壶米酒,听村姑唱着采茶歌,老者笑得像个孩子,眼角的皱纹里都盛满了阳光——那是龙天策和他的妻妾们。

有人在蜀地的栈道上,遇到过一队旅人,为首的老者虽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正指着悬崖下的江水,与身边一位赤发带疤的老者高声谈笑,声音洪亮,惊起一群飞鸟——那是龙天策和夜凌在论当年蜀地战事。

有人在岭南的荔枝园里,见过一位气度不凡的老者,正和果农讨价还价,手里捧着一串刚摘的荔枝,吃得满嘴通红,身后的妇人笑着为他擦拭嘴角——那是龙天策和玉倾城,在尝鲜。

这些消息,像风一样,传遍了大唐的每一个角落。人们说起这位百岁老王爷的云游,语气里充满了羡慕和敬意——活成他这样,历经千帆,最终能放下一切,看遍山河,才是真正的圆满。

最后的踪迹:青城山下的寻常晨雾

永熙六年春,有可靠的消息传来:龙天策一行人,到了蜀地的青城山。

青城山以清幽闻名,道观林立,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据青城山脚下的村民说,那几日,常看到几位老者,在山间漫步,时而驻足观瀑,时而坐石听风,其中一位白发老者,总爱和道观的老道长下棋,常常下到深夜,输赢都笑得坦然。

“那老者棋艺不高,却颇有章法,” 村民们回忆道,“他说自己年轻时,总想着‘赢’,现在才明白,棋如人生,落子无悔就好,输赢又算得了什么?”

他们还说,那几位老妪,手很巧,会帮村民们缝补衣裳,会教孩子们认字,其中一位眉眼温柔的老妇人(玉倾城),还留下了一个药方,治好了村里多年的顽疾。

在青城山停留了约莫半月,一个清晨,雾气格外浓重,将整座山都笼罩其中,白茫茫一片,伸手不见五指。

道观的小道童,像往常一样,去给龙天策一行人送早餐,却发现他们昨夜露营的空地上,只剩下一堆余温尚存的篝火,几件叠放整齐的旧衣裳,还有一盘未下完的棋局,黑白子散落,仿佛主人只是暂时离开,随时会回来续下这一局。

人,却不见了。

小道童慌了,告诉了老道长,老道长却只是捋着胡须,望着浓雾弥漫的山间,微微一笑:“缘来则聚,缘去则散,不必强求。”

众说纷纭:他去了昆仑山?武夷山?岭南?

龙天策一行人,就这么凭空消失在了青城山下的晨雾里。

消息传开,天下震动。

有人说,他们是被仙人接走了。龙天策一生功德无量,百岁高龄,又看破红尘,早已具备仙骨,被太上老君召去天庭,位列仙班了。这种说法,在民间流传最广,百姓们宁愿相信,这位传奇老王爷,是去了更好的地方。

有人说,他们可能在山中迷路了,困在了某个隐秘的山谷里。秦烈得知消息后,立刻派了数千精兵,搜遍了青城山的每一个角落,甚至请来了熟悉地形的药农、猎户做向导,却连一丝踪迹都没找到。青城山的雾,仿佛吞噬了一切。

更多的人,则愿意相信,他们是主动“藏”了起来,继续着未完成的云游,只是这一次,他们不想被打扰。

于是,关于龙天策踪迹的传说,开始在各地流传,版本各异,却都带着几分神秘和向往。

——在昆仑山,有采药的药农说,曾在雪线之上,看到过一位白发老者,背着药篓,步履轻快,身边跟着几位老妪,在冰天雪地里,竟不觉得寒冷。老者看到他,还笑着递给他一株罕见的雪莲,说“这东西,比宫里的补品好”。药农说,那老者的眼神,清亮得像昆仑山上的雪,一看就非凡人。

——在武夷山,有制茶的茶农说,曾在悬崖边的茶树上,看到过一位老者,正和一位老妇人一起采茶,动作娴熟,谈笑风生。老者说他懂茶,还指点茶农妇人炒茶,才能保留最纯正的香气。茶农说,那老者说话的语气,像极了传说中的秦王爷,而且他喝的茶,正是当年皇帝赐的大红袍。

——在岭南,有出海的渔民说,曾在一座无名小岛上,看到过一群老人,在沙滩上烤鱼,唱歌,神情惬意。为首的老者,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看到他们的船,还挥手打招呼,用流利的岭南话说“这鱼,比宫廷宴上的还鲜”。渔民说,那老者身边,有位赤发带疤的老者,眼神锐利,一看就是练家子,像极了传说中的晋王夜凌。

这些传说,真假难辨,却都寄托了人们对这位百岁传奇的祝福和怀念。有人相信他在昆仑山修仙,有人相信他在武夷山品茶,有人相信他在岭南享受海风,每个人都愿意相信,他在一个自己向往的地方,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传奇不朽:他的故事,成了新的传说

时间一年年过去,秦烈早已长大成人,成了一位沉稳干练的君主,开创了“永熙盛世”;龙问天也已满头华发,卸任归家,享受天伦之乐;夜凌的名字,也渐渐从人们的口中淡出,只偶尔出现在老人们的闲谈里。

唯有龙天策的传说,还在继续流传。

孩子们在学堂里,会听先生讲“秦王爷大战突厥”“龙太守治理扬州”的故事;

老人们在茶馆里,会聊起“百岁老王爷云游天下”“龙王爷在昆仑山显灵”的奇闻;

甚至在偏远的乡村,还会有家长指着天上的流云,对孩子说“看,那是龙王爷带着他的家人们,在天上散步呢”。

他不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成了一个符号,一个象征——象征着忠诚、勇敢、智慧,象征着历经千帆后的通透与洒脱,象征着“人生可以有无数种活法”的可能性。

秦烈曾不止一次,在夜深人静时,对着一幅龙天策的画像,轻声说:“秦爷爷,您现在在哪呢?过得好吗?” 画像上的龙天策,穿着粗布衣裳,坐在藤椅上,笑得慈祥,仿佛在说“朕很好,陛下不必挂念”。

龙问天晚年时,曾带着儿孙,重走了一遍龙天策当年云游的路线,每到一处,都会听当地人讲起关于“白发老王爷”的传说。他不说破,只是笑着听,心里明白,父亲的“新篇章”,早已超越了生死,融入了这片他守护了一辈子的土地。

全剧终:天地为幕,他成了永恒的风景

又过了许多年,大唐依旧繁华,江山依旧稳固。

龙天策的名字,渐渐成了史书上的一个记载:“秦王某,字天策,享年百余岁,历四朝,功卓着,晚年退隐,云游不知所踪。”

但在民间,他的传说,从未停止。

或许,他真的在昆仑山,与神仙为伴,看云卷云舒;

或许,他真的在武夷山,与茶农为伍,品岁月回甘;

或许,他真的在岭南,与渔民作邻,听潮起潮落;

或许,他早已化作了天地间的一缕风,一滴雨,一片云,守护着他热爱的这片土地,注视着他牵挂的百姓。

没人知道他最终去了哪里,就像没人知道,一朵花凋零后,会化作多少泥土;一片云消散后,会融入多少晴空。

但这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他曾真实地活过,轰轰烈烈,坦坦荡荡,为这片土地,为这群百姓,燃烧过自己的生命。

重要的是,他用一生的经历,告诉后人:人生可以有很多种活法,无论是金戈铁马的辉煌,还是田园牧歌的平淡,抑或是云游四方的洒脱,只要遵从本心,不负光阴,便是最好的“续写新篇章”。

他的故事,开始于战火纷飞的年代,结束于不知所踪的云游。

没有明确的结局,却有着最广阔的想象空间。

这或许就是最好的“全剧终”——他没有被埋在冰冷的坟墓里,而是活在了无数人的记忆里,活在了天地之间,活成了一道永恒的风景,活成了一个永远被传颂的传奇。

而属于这片土地,属于后来者的“新篇章”,还在继续,正如他当年所期望的那样,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