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英烈传奇 > 第377章 长宁二十二年夏,西街深处一品香

英烈传奇 第377章 长宁二十二年夏,西街深处一品香

作者:爱笑的花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2:21 来源:小说旗

神都洛阳的夏日,总带着一股黏腻的湿热,却丝毫挡不住市井的喧嚣。洛水边的宅院,龙天策正对着一碗刚做好的“不翻汤”发愁——总觉得比早市那家少了点什么,却又说不上来。

“殿下,您听说了吗?西街新开了家馆子,叫‘一品街’,听说味道绝了,尤其是掌柜的刀工,神乎其神!” 随从阿福从外面采买回来,一脸兴奋地汇报,手里还提着一个用油纸包着的东西,香气透过纸缝,丝丝缕缕地飘出来。

“哦?” 龙天策的眼睛亮了,放下汤碗,“比老马家的烫面角还绝?” 这几个月在神都钻研美食,他早已成了半个“吃货”,对哪家的味道好,门儿清。

“何止啊!” 阿福打开油纸,里面是几片切得极薄的酱牛肉,薄如蝉翼,隐约能看到下面的盘子纹路,“您看这个,就是从‘一品街’买的,这刀工,啧啧,咱们府里的厨子,拍马也赶不上!”

龙天策拿起一片牛肉,放在灯下看,果然薄得透光,肉质纹理清晰,入口即化,酱香浓郁却不腻。

“有点意思。” 他站起身,拿起那件深蓝色的粗布围裙(如今已成了他的“战袍”),“走,去瞧瞧。”

一品街里:姐妹花掌柜的传奇

西街是神都有名的“美食街”,饭馆、小吃摊林立,香气混杂着吆喝声,热闹非凡。而“一品街”,就开在西街的深处,一个不起眼的拐角,却门前冷落——不是生意不好,是排队的人太多,都排到了街对面。

“这么火?” 龙天策有些惊讶,在神都待了小半年,还没见过哪家馆子有这阵仗。

“那是!” 排在前面的一个老食客,见他是生面孔,热情地介绍,“这家‘一品街’,开了才三个月,就火遍了神都!掌柜的是俩姐妹,姐姐叫安澜,妹妹叫安雅,年纪轻轻,手艺却比那些做了一辈子饭的老师傅还厉害!”

“听说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就没有她们做不了的!” 另一个食客接话,“尤其是安澜掌柜的刀工,那叫一个绝!切个黄瓜,能薄得像纸,还片片相连,不散不碎!”

正说着,店门打开,一个穿着素色布裙的年轻女子走出来,约莫二十岁,眉眼弯弯,笑容清甜:“各位久等了,今日的‘翡翠鱼丝’和‘千层肉’已经售罄,明日请早。现有‘水晶虾饺’‘银丝面’,要的请排队!”

“是安雅掌柜!” 食客们纷纷应声。

安雅动作麻利地招呼着客人,声音清脆,有条不紊,虽然忙碌,却不见丝毫慌乱。

龙天策和阿福排了近一个时辰,才终于走进“一品街”。

店面不大,只有四张桌子,却收拾得干净雅致,墙上挂着几幅水墨蔬菜图,透着一股清爽。后厨的门帘半掩着,能看到里面一个忙碌的身影,和偶尔闪过的刀光。

“两位客官,想吃点什么?” 安雅走过来,递上菜单。

菜单很简单,只有十几道菜,却个个透着讲究:“蝉翼黄瓜”“游龙过江(鳝鱼面)”“玉露琼浆(鸽子汤)”……

“就来你们这儿的招牌,‘蝉翼黄瓜’,再来一份‘银丝面’,一份‘水晶虾饺’。” 龙天策特意点了那道传说中“刀工绝”的菜。

“好嘞,稍等。” 安雅应声,转身向后厨喊,“姐,一份蝉翼黄瓜,一份银丝面,一份水晶虾饺!”

“知道了。” 后厨传来一个清冷的女声,不大,却带着一种沉稳的力量。

刀光惊绝:薄如蝉翼见真功

没过多久,安雅端着一盘黄瓜走了过来。

盘子里,铺着一层翠绿的黄瓜片,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竟能隐约看到盘子上的花纹。每一片黄瓜,都薄得像蝉翼,边缘整齐,厚薄均匀,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些黄瓜片并非零散摆放,而是像一串翡翠项链,片与片之间,连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瓜瓤,轻轻一提,便能连成一串,放下又平平整整,丝毫不乱。

“这……这是怎么切出来的?” 阿福瞪大了眼睛,惊得说不出话。

龙天策也愣住了。他戎马一生,见过最锋利的刀,也见过最精准的箭,却从未想过,一把厨刀,能有如此境界。

“这就是‘蝉翼黄瓜’。” 安雅笑着介绍,“我姐姐说,黄瓜要选顶花带刺的嫩瓜,去皮后,要顺着纹理,用‘旋刀法’,手腕用力,刀要稳,要匀,才能片得薄,还不断丝。”

正说着,后厨的门帘被掀开,一个身着青色布裙的女子走了出来,正是姐姐安澜。她约莫二十四岁,身形高挑,眉眼清冷,不像安雅那样爱笑,却自有一股沉静的气质。她手里端着一碗银丝面,面条细如发丝,根根分明,在碗里轻轻晃动,像一团银丝。

“您的面。” 安澜将面放在桌上,声音平静,目光落在龙天策身上时,微微顿了一下,似乎觉得他有些眼熟,却没多问。

“姑娘好刀工。” 龙天策忍不住赞叹,“这黄瓜片,这面条,真是巧夺天工。”

安澜淡淡点头:“熟能生巧罢了。” 她转身准备回后厨,却被龙天策叫住。

“姑娘,可否让老夫看看你切菜?” 龙天策的语气带着一丝恳求,像个好奇的孩子,“老夫……也喜欢琢磨些吃食,想学习学习。”

安雅有些犹豫,看了看姐姐。安澜看着龙天策眼中真诚的好奇,沉默片刻,点了点头:“可以,正好要备些菜。”

后厨不大,却收拾得井井有条。安澜走到案板前,拿起一根刚洗好的黄瓜,又取过一把通体乌黑的厨刀,刀身薄而亮,显然是常年使用,保养得极好。

她站在案板前,神情专注,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她和手中的黄瓜、厨刀。

只见她手腕轻转,厨刀在她手中,仿佛有了生命。刀光闪烁,快得几乎看不清动作,只听到“唰唰唰”的轻响,像是春蚕在啃食桑叶。

她的姿势,并不像寻常厨子那样用力,反而带着一种行云流水的韵律,手腕转动间,黄瓜片如雪花般落在案板上,层层叠叠,却始终保持着微妙的连接。

不过片刻功夫,一根黄瓜就切完了。

安澜拿起最上面的一片,轻轻一提,整串黄瓜片便如珠帘般垂落,薄如蝉翼,晶莹剔透,在阳光下泛着翠绿的光泽。

“太厉害了!” 阿福忍不住拍手叫好。

龙天策看着那串黄瓜片,又看了看安澜那双看似纤细、却稳如磐石的手,心中震撼不已。他忽然明白,这刀工,哪里是“熟能生巧”那么简单?这里面,有对食材的敬畏,有对技艺的执着,有日复一日的苦练,正如他当年练刀、练箭,没有捷径,唯有专注与坚持。

“姑娘这手艺,是家传的?” 龙天策好奇地问。

“不是。” 安澜一边收拾案板,一边淡淡道,“家父曾是军中伙夫,厨艺尚可,刀工尤其好。他常说,‘哪怕是切菜,也要用心,因为每一刀,都关系到味道,关系到吃的人是否舒心’。后来家父过世,我和妹妹便学着他的样子,琢磨做菜,这刀工,也是练了十年才成这样。”

“军中伙夫?” 龙天策心中一动,想起了那些在军营里,用最简单的食材,做出可口饭菜的伙夫们。他们的手艺,或许不精致,却带着烟火气和人情味。

味里乾坤:寻常食材见匠心

很快,“水晶虾饺”也端了上来。

虾饺皮薄如纸,隐约能看到里面粉嫩的虾肉,咬一口,汤汁鲜美,虾肉q弹,馅料里还混着一点马蹄碎,清爽解腻。

“这虾饺的皮,是用澄粉和淀粉按比例混合,烫面后揉至光滑,才能这么透亮。” 安雅见龙天策吃得满意,便主动介绍,“馅料要用鲜虾,去壳挑线,剁成虾泥,加少许肥肉丁增加口感,顺时针搅拌上劲……”

龙天策听得认真,像个最虔诚的学徒。他发现,这对姐妹不仅手艺好,对食材的理解、对火候的掌控、对调味的精准,都远超一般的厨子。

“你们这‘一品街’,为何取名‘一品’?” 龙天策好奇地问。

“家父说,” 安澜恰好端着一盘刚做好的“酱爆茄子”走过,接口道,“做菜和做人一样,不求名贵,只求用心。哪怕是最寻常的茄子、黄瓜,只要用心去做,也能有‘一品’的味道。”

“用心”二字,像一颗石子,投进龙天策的心里,激起层层涟漪。

他这一生,打了无数仗,建了无数功,追求的是“天下太平”这一“一品”大业。而这对年轻的姐妹,在小小的厨房里,用最寻常的食材,追求着“一品”的味道,那份专注与匠心,与他当年在战场上的执着,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离开“一品街”时,夕阳正斜照在西街的石板路上,给喧闹的街市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龙天策手里,提着安雅额外赠送的一小袋“芝麻酥”,香气浓郁。

“阿福,” 龙天策忽然笑道,“回去后,我们也试试做那‘蝉翼黄瓜’和‘水晶虾饺’?”

“啊?” 阿福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好啊!不过殿下,您这手艺,怕是得练个十年八年……”

龙天策哈哈大笑,笑声洪亮,引得路人纷纷侧目。

他知道,自己或许永远练不出安澜那样的刀工,但这趟“一品街”之行,却让他对“美食”乃至“生活”,有了新的理解。

所谓“一品”,不在名贵,而在匠心;所谓“味道”,不止于舌尖,更在于那份对寻常日子的热爱与坚守。

这,或许也是他“续写新篇章”的一部分——从指点江山的宏大,到品味一菜一蔬的细微,在市井的烟火里,在寻常的味道中,感受生活最本真的美好。

此后,龙天策成了“一品街”的常客。他不再仅仅是为了品尝美食,有时会站在后厨门口,看安澜切菜、炒菜,看安雅招呼客人、记账,偶尔还会和她们讨论几句“火候的掌握”“调味的秘诀”。

安澜姐妹也渐渐熟悉了这位“龙老爷子”,知道他不是寻常的食客,却从不打听他的身份,只是把他当成一个志同道合的“美食爱好者”。

神都的夏日,因为有了“一品街”的味道,因为有了这对姐妹的匠心,在龙天策的“新篇章”里,又添了一抹鲜活而温暖的色彩。而那道“蝉翼黄瓜”的清冽,那碗“银丝面”的温润,也成了他晚年记忆里,最寻常也最动人的滋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