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英烈传奇 > 第263章 龙陨长安天欲坠,万民同悲启新程

英烈传奇 第263章 龙陨长安天欲坠,万民同悲启新程

作者:爱笑的花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2:21 来源:小说旗

开武三十七年五月二十七日,这一天,注定要被镌刻在大唐的史书上,带着无尽的沉重与哀恸。

长安的天空,从清晨起就被一层厚厚的阴云笼罩,没有一丝阳光穿透。往日繁华的朱雀大街,今日却异常寂静,连小贩的吆喝声都消失了,只有偶尔传来的、压抑的啜泣声,在空气中弥漫。一种不祥的预感,像藤蔓一样,缠绕在每个长安百姓的心头。

辰时三刻,一道低沉而悠长的钟声,从大明宫的方向传来,一下,又一下,缓慢而沉重,敲在每个人的心上。这不是报时的钟声,而是象征着国丧的“丧钟”。

“咚——咚——咚——”

当钟声传到天策军营地时,龙天策正在校场操练兵马。听到这钟声,他猛地停下动作,手中的长枪“哐当”一声掉在地上。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

“将军……” 夜凌赤发微动,声音也带着一丝颤抖。

龙天策没有说话,只是踉跄着向营外走去,脚步沉重得像灌了铅。他知道,这钟声意味着什么。那个一手将他从地方小吏提拔为禁军统帅、那个给予他无限信任与托付、那个缔造了大唐盛世的帝王——秦正阳,走了。

宫墙内的哀恸:知遇之恩永难忘

大明宫的紫宸殿,此刻已被一片白色的缟素覆盖。秦正阳的遗体,安放在龙榻上,面容安详,仿佛只是睡着了。但那张曾经充满威严与智慧的脸庞,此刻却苍白消瘦,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神采。

太子秦珪跪在龙榻前,早已哭得肝肠寸断,肩膀剧烈地颤抖着,口中喃喃道:“父皇……父皇您醒醒……儿臣还有好多话想跟您说……” 他的悲痛中,夹杂着对未来的惶恐与茫然——那个为他遮风挡雨、为他铺平道路的父皇,永远地离开了。

龙天策走进殿内,看着龙榻上的秦正阳,只觉得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痛得无法呼吸。他“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重重地磕了三个头,额头撞在冰冷的地砖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陛下……” 他哽咽着,千言万语堵在喉咙口,却只化作这两个字。

他想起了第一次在汴州见到微服私访的秦正阳,那时他还是个小小的县尉,而陛下却一眼看出了他的才干;

他想起了秦正阳力排众议,将他从河东调往渤海,赋予他改革的全权;

他想起了不久前在紫宸殿的密谈,陛下将太子托付给他,组建天策军,那眼神中的信任与期盼,仿佛就在昨天;

他更想起了陛下缔造的盛世——万国来朝,四夷臣服,百姓安居乐业,那是多少帝王梦寐以求的功绩。

“陛下待我恩重如山……” 龙天策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滚落,砸在地上,晕开一小片水渍。这个在战场上、在官场中从未轻易落泪的硬汉,此刻却像个失去了依靠的孩子,任由悲痛宣泄。

夜凌、林冲、吴天狼等天策军将领,也跟着跪倒在地,眼中含着热泪。他们或许与秦正阳接触不多,但他们知道,是这位皇帝的信任,才有了天策军的诞生,才有了他们如今的地位。

孙河站在一旁,这位跟随秦正阳多年的侍卫长,此刻早已泪流满面,却强忍着没有哭出声,只是默默地擦拭着御座上的灰尘,仿佛还在等待着主人归来。

长安的悲声:万国同悼一代君

秦正阳驾崩的消息,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迅速传遍了长安,传遍了大唐,甚至传到了周边的藩属国。

长安的百姓,自发地走上街头,披麻戴孝,对着皇宫的方向跪拜。无论贫富贵贱,此刻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

“陛下走了……”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拄着拐杖,望着皇宫的方向,老泪纵横,“是陛下让我们有了饭吃,有了衣穿,这样的好皇帝,怎么就走了呢……”

“我父亲是个老兵,他常说,陛下在位时,打了多少胜仗,让咱们大唐的人,走到哪里都受人尊敬……” 一个中年汉子抹着眼泪说。

天策军的营地外,士兵们列着整齐的队列,默默地哀悼。他们没有哭泣,却用挺拔的身姿和坚毅的眼神,表达着对这位帝王的敬意——他们会像陛下期望的那样,守护好大唐,守护好太子。

消息传到东宫,云澈和黄强护着太子秦珪,看着宫外一片缟素,心中充满了沉重。秦珪擦干眼泪,对他们说:“父皇走了,我不能倒下。我要像父皇那样,做一个好皇帝。” 他的声音还有些颤抖,却多了一丝以前没有的坚定。

甚至连远在渤海的百姓,听闻秦正阳驾崩的消息,也自发地举行了哀悼仪式。他们不会忘记,是这位皇帝派来了龙天策,给渤海带来了太平与安乐。

万国来朝的藩属国使节,也纷纷来到长安,请求入宫吊唁。他们带来了本国最珍贵的贡品,却再也见不到那位笑容温和、气度恢宏的大唐皇帝了。

新篇伊始:承遗志砥砺前行

哀悼持续了数日,长安的天空始终阴沉。但生活总要继续,大唐的车轮,不能因为一位帝王的离去而停滞。

在龙天策和一众忠臣的辅佐下,太子秦珪开始主持朝政,处理国丧事宜。他虽然依旧悲伤,却努力打起精神,接见大臣,批阅奏折,学着像父皇那样,承担起一个帝王的责任。

这日,秦珪在偏殿召见了龙天策。

“天策将军,” 秦珪看着眼前这位父皇最信任的臣子,语气沉重,“父皇走了,留下这偌大的江山,留下我这个不成器的儿子。以后,还要多靠将军和天策军了。”

龙天策躬身:“陛下放心,臣与天策军,定当竭尽所能,辅佐陛下,守护大唐,不辜负先帝的托付。”

“朕相信你。” 秦珪点了点头,“父皇生前常说,你是大唐的利刃,是能勘定风波的栋梁。如今朝堂之上,暗流涌动,朕……需要这把利刃。”

他口中的“暗流”,指的自然是安国公费无极。这位奸相在秦正阳病重期间,已经开始蠢蠢欲动,如今老皇帝驾崩,更是气焰嚣张,暗中培植势力,对新君颇有不敬。

龙天策沉声道:“陛下放心,有天策军在,谁也不敢乱来。先帝的遗志,我们会帮陛下一起完成。”

从偏殿出来,龙天策抬头望了望依旧阴沉的天空,心中暗暗下定决心。秦正阳走了,但他留下的盛世,他的理想,不能就此磨灭。他和天策军,还有那些跟随他的弟兄们,必须接过这副重担,辅佐新君,扫清障碍,让大唐的“新篇章”,能在平稳中续写。

他回到天策军营地,召集了夜凌、林冲、吴天狼、刘晔、房衍等人。

“弟兄们,” 龙天策看着众人,眼中没有了往日的悲痛,只剩下坚定的决心,“先帝走了,但他交给我们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守护陛下,守护大唐,这是我们天策军的使命。从今日起,加紧操练,提高警惕,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什么敌人,我们都要团结一致,把先帝留下的江山,守护好,建设好!”

“是!” 众人齐声应道,声音洪亮,穿透了阴沉的天空,带着一种一往无前的力量。

夜凌赤发飞扬,左眼的刀疤在阴光下更显凌厉:“谁敢挡路,我夜凌第一个劈了他!”

吴天狼挥舞着九环刀:“大哥说的是!俺们天策军,就是大唐的脊梁!”

刘晔推了推不存在的眼镜(他习惯性动作):“将军放心,粮草军械,我已安排妥当,随时可以应对任何变故。”

看着这群生死与共的弟兄,龙天策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前路不会平坦,费无极的威胁,朝堂的纷争,都在等着他们。但他不怕。

开武三十七年五月二十七日,是大唐最痛苦的一天,因为它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帝王。但这一天,也是一个新的开始——秦珪登基,龙天策与天策军肩负起新的使命,大唐的“新篇章”,在悲痛与坚定中,正式拉开了序幕。

这篇章里,有对先帝的缅怀,有对新君的辅佐,有对奸邪的斗争,更有无数像龙天策这样的人,为了守护盛世,为了延续辉煌,而砥砺前行的身影。他们将用自己的忠诚与热血,续写属于大唐的,更加波澜壮阔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