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英烈传奇 > 第165章 睢阳新命承民望,青史初笔着华章

英烈传奇 第165章 睢阳新命承民望,青史初笔着华章

作者:爱笑的花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2:21 来源:小说旗

开武十九年的春风,带着江南特有的温润,拂过杞县的田野。汴河两岸的麦田,已是一片返青的嫩绿,新修的水渠里,春水潺潺流淌,滋养着这片曾饱经沧桑的土地。

县衙内,龙天策正在批阅最后一批公文。案几上,一份来自神都的明黄圣旨,静静躺着,墨香尚未散尽。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杞县县令龙天策,在任一年,政绩卓着,民望所归。其推行新政,均平赋役,兴修水利,兴办教化,尤以‘士绅同耕’‘火耗归公’诸策,利国利民,成效斐然。今特擢升其为睢阳太守,秩从三品,即刻赴任,望其再接再厉,整饬地方,安抚百姓,勿负朕望。钦此。”

短短几行字,却凝聚着龙天策在杞县三百多个日夜的心血。

他放下手中的朱笔,走到窗前,望着县衙外熙熙攘攘的街道。一年前,他初来杞县时,这里还是一片萧条,百姓面有菜色,士绅横行霸道。而如今,街道整洁,商铺林立,百姓的脸上多了笑容,孩子们背着书包(凤鸣学堂统一制作),蹦蹦跳跳地去上学,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生机勃勃的气息。

这便是他的政绩——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将军,不,现在该叫太守大人了。” 夜凌赤发束在脑后,黑眸中带着欣慰的笑意,“神都传来消息,陛下在朝堂上,亲自称赞您在杞县的作为,说‘龙爱卿年少有为,乃我大唐之幸’。”

龙天策转过身,笑了笑:“陛下谬赞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是百姓愿意相信我们。”

他口中的“大家”,包括与他并肩作战的夜凌、林冲、吴天狼;包括为新政出谋划策的刘晔、杜哲;包括在杞县辅佐他的属官;更包括他的妻子,那位以凤凰公主之名,在杞县掀起女子革新浪潮的玉倾城。

“倾城呢?” 龙天策问道。

“在凤鸣学堂,跟女学生们告别呢。” 夜凌答道。

龙天策点了点头,迈步向学堂走去。

凤鸣学堂内,玉倾城正站在一群女学生中间,她们中,有曾经的佃户女儿杏花,有被抢的民女,有贫家女子……此刻,她们都穿着整齐的校服,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到了睢阳,我会再办一所更大的女子学堂,也会把纺织坊办起来。你们若有愿意跟我去的,可以跟家里商量,我派人来接你们。” 玉倾城的声音温柔却坚定。

“公主殿下,我们跟您去!” 杏花第一个举手,眼中满是期待,“您教我们读书、织布,还教我们射箭,我们想跟您学更多东西!”

其他女学生也纷纷响应,不少人眼中泛起了泪光——她们知道,是眼前这位女子,让她们的人生,有了不一样的可能。

玉倾城看着这些女孩,心中百感交集。她知道,杞县的女子革新,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有这些女孩在,希望就在。

龙天策站在门口,静静地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消息很快传遍了杞县。

百姓们自发地聚集到县衙外,想要送他们的“青天大老爷”一程。街道两旁,站满了人,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抱着孩子的妇女,有朝气蓬勃的青年……他们手中,有的捧着刚收获的粮食,有的拿着自己织的布,有的提着一篮鸡蛋……

“龙大人,您不能走啊!” 张老汉拄着拐杖,老泪纵横,“您走了,我们怎么办?”

“是啊,龙大人,杞县不能没有您!”

龙天策翻身下马,走到百姓中间,一一谢过他们的好意:“父老乡亲们,我龙天策虽然要走了,但在杞县推行的新政,会继续下去。接替我的县令,是我亲自举荐的,他会像我一样,为大家做主。”

他指着身边的一位年轻官员——那是他在杞县发现的人才,出身寒门,却有才干、有德行。

“大家放心,杞县会越来越好的。” 龙天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

百姓们知道,留不住他们的好县令,只能将不舍化作祝福。

“龙大人,一路顺风!”

“到了睢阳,要好好保重!”

“我们会想您的!”

当龙天策的队伍离开杞县时,百姓们跟在后面,送了一程又一程,直到再也看不见。

前往睢阳的路上,龙天策和玉倾城坐在马车上,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景象,聊着未来的规划。

“睢阳地处大运河畔,是南北交通的枢纽,比杞县繁华,也更复杂。” 龙天策铺开睢阳的舆图,指着上面的标记,“那里不仅有士族豪强,还有很多富商大贾,关系盘根错节,推行新政,怕是比杞县更难。”

“难才要去做。” 玉倾城靠在他肩上,语气平静,“杞县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但也不能照搬。睢阳的女子,或许更需要思想的解放,我们的女子学堂,可以办得更侧重于经史和实用技艺。”

“你说得对。” 龙天策点头,“睢阳是漕运重镇,粮食、商业是关键。我打算先从整顿漕运、规范商业入手,打击那些垄断漕运、盘剥商户的豪强。”

夫妻二人相视一笑,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经过数日的跋涉,龙天策的队伍抵达了睢阳。

睢阳果然名不虚传,城墙高大雄伟,城内商铺林立,大运河上,船只往来如梭,一派繁华景象。但在这繁华之下,龙天策也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丝暗流——街道上,有穿着华贵的纨绔子弟横行;码头上,有恶奴欺压搬运工;商铺里,有富商与官吏勾结,哄抬物价。

“看来,睢阳的‘新篇章’,不会太好写啊。” 龙天策看着眼前的景象,金发黑眸中闪过一丝锐利。

前来迎接的睢阳县令和地方官员,看着这位年仅26岁的新太守,眼中既有敬畏,也有一丝怀疑——如此年轻,真能镇住睢阳这潭深水吗?

龙天策没有理会他们的目光,只是平静地说:“带我去府衙,即刻开始办公。”

睢阳太守府的大堂,比杞县的县衙,不知大了多少倍。龙天策坐在太守的位置上,看着下方的属官,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本太守初来乍到,有三件事,要即刻着手去做:

第一,整顿漕运。清查大运河睢阳段的漕运账目,严惩贪污挪用、盘剥商户的官吏和豪强。

第二,规范商业。制定商业税则,严禁哄抬物价、欺行霸市,保护中小商户的利益。

第三,兴办学堂。在睢阳城内,兴办官学和女子学堂,扩大招生范围,让更多人有机会读书。”

这三道命令,与他在杞县推行的新政,一脉相承,却又根据睢阳的特点,有所调整。

属官们交换了一个眼神,显然没料到这位年轻的太守,一上来就如此雷厉风行。

“太守大人,” 一位须发花白的老吏,出列道,“睢阳不比杞县,这里的豪强富商,多与朝中大臣有牵连,整顿漕运和商业,怕是……”

“怕什么?” 龙天策眼神一厉,“无论他背后有谁,只要触犯律法,损害百姓利益,本太守一视同仁,绝不姑息!”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堂内回荡,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

玉倾城站在屏风后,听着丈夫的话,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知道,属于龙天策的“新篇章”,在睢阳,已经正式开启。

窗外,大运河的水声潺潺,仿佛在为这新的开始,奏响序曲。

26岁的龙天策,站在睢阳的土地上,回望杞县的一年,那是他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展望睢阳的未来,那将是他更广阔的舞台。

他知道,前路必然充满荆棘,睢阳的豪强、富商,甚至朝中的旧势力,都可能成为他的阻碍。但他无所畏惧。

因为他身后,有支持他的皇帝,有同心同德的妻子,有跟随他多年的兄弟,更有千千万万期盼安稳的百姓。

开武十九年的春风,吹拂着睢阳的每一个角落,也吹拂着龙天策年轻而坚定的脸庞。

属于他的“新篇章”,属于睢阳的“新篇章”,正在这繁华而复杂的土地上,缓缓展开。这篇章,将延续杞县的革新精神,也将书写出更宏大、更辉煌的未来。而他,龙天策,将以26岁的青春,在这片土地上,留下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