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英烈传奇 > 第161章 地契成灰还田亩,朱门锄犁换新天

英烈传奇 第161章 地契成灰还田亩,朱门锄犁换新天

作者:爱笑的花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2:21 来源:小说旗

杞县的夏日常有暴雨,惊雷滚滚时,总让人想起那些足以撼动根基的变革。龙天策推行的“火耗归公”“士绅同赋”“剥夺劣绅功名”等政令,已如连串惊雷,炸得地方士绅晕头转向。但他们心中,仍存着最后一丝侥幸——只要土地还在手中,只要还能靠着祖产坐享其成,总有卷土重来的一日。

直到七月流火的这一天,县衙门前的公告栏前,再次围满了人。这一次,张贴的政令,如同最烈的惊雷,彻底粉碎了他们所有的幻想。

政令内容简洁却重逾千斤:

“凡本县境内,地主劣绅通过强取豪夺、威逼利诱、巧取豪夺等非法手段侵占的农民土地,其地契一律视为无效。三日内,所有此类地契,需由持有者主动交至县衙,统一焚毁。逾期不交者,一经查实,土地直接充公,持有者严惩不贷。

土地归还后,原佃户或失地农民,可凭户籍证明,重新登记土地,纳入官府编册,按规定缴纳赋税,永为己业。

原依靠土地剥削为生的地主劣绅,除保留必要的口粮田外,其余田产充公或分配给农民后,一律取消县衙此前发放的‘养廉补贴’(此前为安抚士绅所设的过渡性补贴),需与普通农民一样,亲自下田劳作,自食其力。”

这道政令,像一把烧红的烙铁,狠狠烫在了杞县所有地主劣绅的心上。

地契,是他们财富与地位的终极凭证。自秦汉以来,“田宅永业”便是士绅阶层安身立命的根本。他们可以容忍“火耗归公”,可以接受“同耕同赋”,甚至可以咬牙承受“功名被夺”,但绝不能容忍“地契被焚,土地还农”——这等同于刨了他们的祖坟,断了他们的根。

“他疯了!龙天策绝对疯了!” 孔老秀才的儿子,那个曾经连锄头都不会握的年轻秀才,此刻正歇斯底里地撕扯着自己的长衫,他手中的那叠地契,是孔家世代积累的“家业”,其中至少有三成,是祖上通过兼并、典押等手段得来的。

“焚毁地契?还田于农?让我们下田劳作?” 郑三的侄子郑明,一个平日里锦衣玉食的纨绔子弟,瘫坐在地上,看着自家仓库里堆积如山的地契,眼前一黑,差点晕过去。这些地契,是他在杞县横行霸道的资本,如今竟要被付之一炬?

而那些平日里最跋扈的劣绅,此刻更是如丧考妣。

王大户家里,他正指挥家丁,将一箱箱地契往地窖里藏。“不能交!绝对不能交!” 他红着眼睛,如同困兽,“这些地契,是我们王家几代人的心血!交出去,我们就成了穷光蛋!就得去跟那些泥腿子一起刨地!我死也不干!”

可政令的威严,容不得他们反抗。

三日期限的最后一日,龙天策亲自坐镇县衙,夜凌带着监察司的人,挨家挨户搜查。那些试图藏匿、销毁地契的劣绅,被当场拿下,枷在县衙门口示众。

“王大户,藏匿地契,违抗政令,杖责五十,土地全部充公!”

“郑明,烧毁地契试图抵赖,杖责八十,流放三千里!”

一声声判决,如同重锤,敲在所有士绅的心上。

最终,县衙前的广场上,堆积起一座“地契山”。那些泛黄的、带着墨迹与印章的纸张,曾是多少农民的血泪,多少家庭的噩梦。

龙天策亲自点燃了火把。

“焚!”

随着他一声令下,火把被扔向地契堆。干燥的纸张瞬间燃起熊熊大火,火光冲天,映红了半个杞县的天空。

“不——!” 被押在一旁的孔老秀才,看着自家的地契在火中化为灰烬,老泪纵横,哀嚎不已,“我的地!我的家业啊!”

其他被押的劣绅,也纷纷哭喊、咒骂,却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象征着他们特权的地契,在烈焰中卷曲、燃烧,最终化为灰烬,随风飘散。

广场周围,挤满了前来观看的农民。他们中,有被夺走土地的张老汉,有世代为奴的佃户,有失去家园的流民。当看到地契被焚的那一刻,起初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不少人甚至激动得跪倒在地,朝着火光的方向磕头,泪水混合着笑容,在脸上肆意流淌。

“烧得好!”

“龙县令!青天大老爷啊!”

“我们有田了!我们终于有田了!”

火光中,龙天策的身影显得格外挺拔。他看着那些激动的农民,又看了看那些绝望的劣绅,金发黑眸中,没有丝毫动摇。

地契焚毁之后,便是“还田于农”和“士绅下田”。

县衙的官吏,拿着重新丈量的土地清册,挨家挨户为农民登记、划分土地。每一户分到土地的农民,都会领到一份崭新的“土地证”,上面盖着县衙的朱红大印,写着“永为己业”四个大字。

张老汉颤抖着接过属于自己的土地证,用粗糙的手反复抚摸着,泪水滴在纸上,晕开了墨迹。“我张老汉,也有自己的田了……”

而那些失去土地、被取消补贴的士绅,则被分配到了最贫瘠的土地,强制劳动。

孔老秀才的儿子,那个年轻的秀才,被分到了一亩盐碱地。他穿着粗布麻衣,笨拙地挥舞着锄头,手掌磨出了血泡,汗水湿透了衣衫。旁边的老农看着他,忍不住指点:“秀才公,锄头要这样握,不然白费力气。”

曾经的纨绔子弟郑明(未被流放的旁支),此刻正和其他几个士绅一起,在烈日下挑粪浇田。恶臭熏得他几次呕吐,却被监工的差役呵斥:“快点!天黑之前完不成活,没饭吃!”

他们中,有人试图偷懒,被当场鞭打;有人试图逃跑,被抓回后加重了劳役。昔日养尊处优的手,如今磨出了厚茧;昔日只会吟诗作对的嘴,如今只能喘着粗气,喊着号子。

这种“颠覆三观”的冲击,比失去土地更让他们痛苦。

他们习惯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习惯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可现在,他们必须像最底层的农民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自己的双手挣饭吃。

有个曾经的举人,因受不了这种屈辱,试图自尽,被发现后救了回来。龙天策亲自去看他,只说了一句话:“活着,比死更需要勇气。学会劳动,或许能让你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体面’。”

时间一天天过去,奇迹般的变化,在这些被迫劳动的士绅身上,悄然发生。

孔老秀才的儿子,渐渐学会了农活,虽然依旧笨拙,却不再抱怨。有一次,他种的谷子,竟然比旁边老农的收成还好,得到了差役的表扬,他脸上第一次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那是靠自己劳动换来的喜悦,与昔日靠功名、土地得来的优越感,截然不同。

那个自尽被救的举人,开始在劳动之余,观察农民的生活,甚至写下了几首反映农桑疾苦的诗,虽然粗糙,却充满了真情实感。

而那些分到土地的农民,更是干劲十足。他们精心照料着属于自己的土地,农具坏了自己修,水渠堵了自己疏。杞县的田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勃勃。

玉倾城带着凤鸣学堂的女学生,深入田间,教妇女们新的纺织技术,还将改良的农具图纸,交给农民。

一日,龙天策和玉倾城在田间巡查,看到孔老秀才的儿子,正在给禾苗施肥,动作熟练了许多。他看到龙天策,虽然依旧有些腼腆,却不再躲闪,而是微微躬身,算是打过招呼。

“你看,” 玉倾城笑着说,“劳动,能改变很多东西。”

龙天策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他知道,焚毁地契、士绅下田,这些举措,彻底颠覆了延续数百年的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念。那些曾经的特权阶层,在劳动中,开始重新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那些曾经被压迫的农民,在拥有土地后,开始挺直腰杆,活出尊严。

杞县的“新篇章”,在这场烈火与汗水的洗礼中,终于写下了最坚实、最深刻的一笔。它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游戏,而是属于每一个人的,靠双手创造的未来。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杞县的田野上。农民们扛着锄头,哼着小调回家;那些曾经的士绅,也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在田埂上。炊烟袅袅升起,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稻禾的清香。

一个崭新的时代,正在这片土地上,缓缓拉开序幕。而那些曾经被视为“离经叛道”的变革,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证明其不朽的价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