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英烈传奇 > 第123章 滹沱风波起微澜,铁腕整肃护民生

英烈传奇 第123章 滹沱风波起微澜,铁腕整肃护民生

作者:爱笑的花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2:21 来源:小说旗

幽州的初夏,已褪去了塞北的凛冽,河谷里的麦苗抽穗,城南的互市车水马龙,连城头的士兵换岗时,步伐都比往日轻快了几分。自龙天策到任,刘晔、邓铿、房衍、杜哲四位谋士齐聚,幽州就像一台上了油的机器,各个部件都开始顺畅运转——屯田的牛铃在山谷回响,新造的弩箭在城头反光,互市的驼队络绎不绝,连街头小贩的吆喝声里,都多了几分底气。

龙天策正和房衍在刺史府核对着互市的账目,黄强大步流星地闯了进来,手里还拽着一个衣衫褴褛的汉子。那汉子约莫四十岁年纪,裤脚卷到膝盖,露出被水泡得发白的小腿,脸上沾着泥污,眼眶通红,一进府就“噗通”跪在地上,声音嘶哑地哭喊:“青天大老爷!您可得为我们做主啊!”

“黄强,怎么回事?” 龙天策放下账册,眉头微蹙。

黄强挠了挠头:“这汉子从南边来的,说是滹沱河沿岸的渔民,在府门外跪了快一个时辰了,说有天大的冤屈要告。”

“滹沱河?” 龙天策看向那汉子,“你先起来说话,到底出了什么事?”

汉子挣扎着爬起来,双手紧紧攥着衣角,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小人……小人是安平郡的渔民王二柱。我们滹沱河沿岸,世代靠打鱼为生。可从上个月开始,突然来了一伙人,说是‘河防营’的,在河里插了木栅栏,把最好的渔场全圈起来了,说那片水域归他们管,我们渔民要想打鱼,就得给他们交‘过路费’,一斤鱼要抽三成!”

他说到这里,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哭腔:“那伙人凶得很,手里都拿着刀棍,谁不服就打谁!我们村的李老栓,就因为多撒了一网,被他们打断了腿!现在滹沱河的鱼,全被他们垄断了,市价涨了三倍,我们渔民没鱼可打,家里快断粮了,连城里的百姓都吃不起鱼了……”

“河防营?” 房衍皱起眉头,“我查过幽州的军制,根本没有‘河防营’这个编制。这伙人是哪来的?”

王二柱抹了把眼泪:“领头的叫赵虎,据说是安平郡都尉的小舅子,仗着姐夫的势力,纠集了一群地痞流氓,就敢在滹沱河上作威作福。我们去郡里告状,可郡尉说‘赵虎是在整顿河道,防止渔民乱捕’,根本不管!我们实在没办法了,听说幽州来了位青天大老爷,能为百姓做主,就一路乞讨着跑来,求大人救救我们啊!”

龙天策的脸色渐渐沉了下来。

滹沱河是幽州南部的母亲河,流经安平、博陵等郡,沿岸渔民不下万户,不仅靠它吃饭,连下游的农田灌溉、商船运输都离不开这条河。有人敢在这里圈占水域、垄断水产,不仅断了渔民的生路,更是在动摇幽州的民生根基——这比契丹的袭扰更隐蔽,也更伤人。

“刘先生,” 龙天策转向恰好走进来的刘晔,“你怎么看?”

刘晔听完王二柱的哭诉,眉头紧锁:“将军,民生是根本。渔民无以为生,轻则流离失所,重则聚众闹事。赵虎敢勾结官吏,垄断河道,背后定然不简单。若不及时整治,恐生民变。”

“房先生,” 龙天策又问,“这垄断对幽州的赋税影响有多大?”

房衍立刻算了起来:“滹沱河每年水产税约五千贯,渔民缴的人头税、商船的过路费加起来,至少一万贯。如今被赵虎垄断,官府分文未得,反而要花钱赈济可能出现的流民——里外里,损失不下两万贯,还不算民心离散的代价。”

杜哲恰好从外面回来,闻言冷声道:“赵虎只是个地痞,敢这么做,背后的安平郡都尉脱不了干系。这不是简单的恶霸欺民,是官吏勾结,鱼肉百姓。”

龙天策猛地一拍桌案,站了起来,金发黑眸中闪过一丝厉色:“幽州要开‘新篇章’,先得把这些藏在暗处的蛀虫挖出来!黄强,备马!”

“将军要亲自去?” 黄强一愣。

“对,亲自去!” 龙天策沉声道,“刘先生、杜先生,随我同去安平郡。邓先生,你留在幽州,盯着城防和互市,别让契丹趁虚而入。房先生,你整理好滹沱河的赋税资料,随后赶来。”

“是!” 众人齐声应和。

半个时辰后,龙天策带着刘晔、杜哲,以及黄强率领的五百亲兵,快马加鞭,朝着幽州南部的安平郡疾驰而去。王二柱坐在一辆备用的马车上,为他们指引道路,沿途看到熟悉的村庄,忍不住掀开帘子,看着那些紧闭的门户,眼眶又红了。

两日后,安平郡城外。

刚到城门,就见几个穿着“河防营”服饰的汉子,正拦住一辆运鱼的马车,伸手要钱。车夫苦苦哀求,说鱼是给城里酒楼的,已经交过钱了,那伙人却抢过鱼筐,随手扔在地上,抬脚就踹翻了马车。

“住手!” 黄强怒吼一声,策马冲了过去,一马鞭抽在领头汉子的背上。

“谁他妈敢管……” 那汉子骂骂咧咧地回头,看到黄强身后的龙天策——虽然穿着便服,但那金发黑眸里的威严,让他后半句话咽了回去。

“你们是哪的?敢管爷爷们的事?” 另一个汉子色厉内荏地喊道。

“幽州刺史,龙天策。” 龙天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股寒意,“把你们的‘河防营’统领赵虎,叫出来。”

“刺……刺史大人?” 那伙人顿时慌了神,屁滚尿流地往城里跑。

安平郡都尉闻讯赶来时,腿肚子都在打转。他没想到,自己小舅子这点“小事”,竟惊动了幽州刺史亲自前来。

“下官……下官安平郡都尉张彪,参见刺史大人。” 张彪跪在地上,头都不敢抬。

“张都尉,” 龙天策看着他,语气冰冷,“你可知赵虎在滹沱河的所作所为?”

张彪支支吾吾:“回……回大人,赵虎他……他是在帮下官整顿河道,防止渔民过度捕捞……”

“整顿河道,需要打断渔民的腿?” 龙天策冷笑一声,“整顿河道,需要把水产税装进自己口袋?杜先生,把你查到的东西给他念念。”

杜哲上前一步,展开一卷卷宗:“张彪,三月初七,你小舅子赵虎圈占滹沱河上游渔场,你派了五十名郡兵‘协助’;三月十五,赵虎殴打渔民李老栓,你亲自下令‘不予立案’;四月初二,赵虎将垄断所得的三千贯,分了你一千贯……这些,你还要抵赖吗?”

卷宗上,不仅有日期、地点,还有赵虎给张彪送钱时的证人——竟是张彪府里的一个老仆,被杜哲提前派人找到,录了供词。

张彪面如死灰,“噗通”一声趴在地上:“大人饶命!是下官糊涂!是下官被猪油蒙了心!”

“晚了。” 龙天策挥了挥手,“黄强,把张彪拿下,查抄家产,所有赃款赃物,悉数充公。”

“是!” 黄强上前,将瘫软在地的张彪拖了下去。

随后,龙天策亲率亲兵,直奔滹沱河。

赵虎的“河防营”据点,设在一处河湾的高台上,四周插着木栅栏,栅栏外停着十几艘渔船,上面堆满了刚打的鲜鱼。十几个地痞正围着一个老渔民,拳打脚踢,嘴里骂着:“敢不交钱?活腻了!”

“住手!” 龙天策大喝一声,翻身下马。

赵虎正坐在高台的凉棚下喝酒,见有人敢管闲事,提着鞭子就冲了下来:“哪来的野狗,敢管你爷爷的事?” 等看清龙天策身后的亲兵服饰,他才吓得一哆嗦,“你……你们是……”

“幽州刺史,龙天策。” 龙天策看着他,“拆了栅栏,放了渔民,交出所有垄断所得,或许能留你一条全尸。”

赵虎哪里肯信,色厉内荏地喊道:“我姐夫是安平郡都尉!你们敢动我?”

“张彪已经被拿下了。” 杜哲冷冷地说,“你的好日子,到头了。”

赵虎这才慌了神,转身想跑,却被黄强一脚踹倒在地,反手捆了起来。那些“河防营”的地痞见状,纷纷扔下武器跪地求饶。

“拆栅栏!” 龙天策下令。

亲兵们立刻动手,将插在河里的木栅栏一根根拔起,扔进水里。被圈禁的渔场,重新向渔民开放。

老渔民认出了龙天策身边的王二柱,又惊又喜:“二柱,你找到青天大老爷了?”

王二柱激动得说不出话,只是一个劲点头。周围闻讯赶来的渔民,越来越多,看到被拆除的栅栏,被捆起来的赵虎,纷纷跪在地上,山呼“青天大老爷”。

“都起来吧。” 龙天策高声道,“从今日起,滹沱河归所有渔民共有!官府会设立‘河泊所’,规范捕鱼,征收合理赋税,绝不让任何人再敢垄断河道!”

他看向刘晔:“刘先生,就由你负责,在安平郡设河泊所,选忠厚的渔民做‘渔长’,协助管理。赋税定在一成,让渔民有利可图,也让城里的百姓吃得起鱼。”

“是!” 刘晔立刻着手安排,召集渔民代表,商议河泊所的章程。

三日后,安平郡的滹沱河上,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渔民们驾着渔船,撒下渔网,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被赵虎垄断的鱼市,价格回落,百姓们又能买到新鲜的河鱼。张彪和赵虎的家产被查抄,一部分用来补偿被欺压的渔民,一部分投入到滹沱河的水利修缮中。

龙天策站在河岸边,看着这一切。刘晔正在和渔长们核对新的捕鱼章程,杜哲则在审理张彪、赵虎的同党,房衍带着账房先生,正在登记河泊所的第一批赋税。

“将军,” 王二柱提着一篮最大的鲤鱼,走到龙天策面前,非要塞给他,“这是我们渔民的一点心意,您一定要收下。”

龙天策笑着摆摆手:“心意我领了,鱼留给孩子们吃吧。” 他看着潺潺流淌的滹沱河,轻声道,“幽州的‘新篇章’,不光要打退契丹,更要让像你们这样的百姓,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夕阳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渔民的号子声、孩子们的嬉笑声、船桨划水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生机勃勃的乐章。

这场由圈占水域引发的风波,看似只是一场地方纠纷,却成了龙天策整顿幽州内政的契机。它不仅清除了隐藏的蛀虫,更建立了规范的民生制度,让幽州百姓看到了这位新刺史“不仅能打硬仗,更能护民生”的决心。

而这,正是幽州“新篇章”中,最温暖、也最坚实的一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