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英烈传奇 > 第121章 天可汗威加四海,龙骧将远赴幽州

英烈传奇 第121章 天可汗威加四海,龙骧将远赴幽州

作者:爱笑的花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2:21 来源:小说旗

自秦正阳虽未明言接受“天可汗”尊号,却以实际行动赢得西域诸国真心拥戴后,大唐的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长安城,这座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几乎成了万国风物的博览会。

朱雀大街上,随处可见身着各色服饰的西域使者:高昌的商人推着满载葡萄美酒的车,与长安的酒肆老板讨价还价;于阗的玉匠在市集上摆开摊位,一块块温润的和田玉引得路人驻足;疏勒的乐师们在酒楼里演奏着激昂的胡乐,与大唐的琵琶、古筝相映成趣;甚至连遥远波斯的使者,也带着驼队,送来五彩斑斓的地毯和香料,引得长安百姓啧啧称奇。

西域各国的“献宝潮”,持续了整整一个冬天。

高昌国献上了本国最肥沃的葡萄园产出的“醉仙酿”,据说此酒醇厚甘冽,饮之如入仙境;于阗国一次性献上了十车和田美玉,其中一块重达百斤的羊脂白玉,被秦正阳命人雕琢成了象征和平的“四海归心”玉璧,供奉在太庙;疏勒国则献上了千匹良种战马,这些马体型高大,耐力惊人,让大唐的骑兵将领们爱不释手。

更让秦正阳欣慰的是,西域诸国不仅献物,更“献人”——他们纷纷上表,请求派遣本国最优秀的年轻人,前往长安的国子学、太学游学,学习大唐的典章制度、文化礼仪。

“陛下,高昌国遣王子鞠文泰率五十名贵族子弟,已抵长安,请求入学。”

“于阗国公主带着三十名才女,愿入弘文馆学习汉家典籍。”

“疏勒、龟兹等国,亦各遣子弟数十人,皆已在城外等候。”

鸿胪寺的奏报,如雪片般送入宫中。秦正阳欣然应允,下旨在长安城西专门开辟“西学馆”,供西域子弟居住学习,并命国子学的博士亲自授课。

一时间,长安的学堂里,多了许多金发碧眼、肤色各异的年轻面孔。他们穿着大唐的襕衫,努力学习汉语,背诵《论语》《诗经》,与大唐的士子们讨论经义,甚至参与科举考试。这种文化上的交融,比任何军事征服都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天可汗”的威名,不仅建立在武力之上,更植根于文化的认同。

长安城的繁华与包容,如同一个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四海宾朋,也预示着一个真正“四海一家”的新篇章,正在缓缓展开。

而在这万国来朝的盛景中,一个身影的回归,格外引人注目。

开武十三年春,一支轻骑,护送着一位金发黑眸的年轻将军,悄然抵达了长安。

正是从哈拉和林召回的龙天策。

北伐结束后,龙天策并未立刻回朝,而是奉李铮之命,留在哈拉和林,协助安抚突厥降民,建立大唐在漠北的统治秩序。半年多的时间里,他以铁血手段镇压了零星的叛乱,又以怀柔政策安置了数十万牧民,将楚州的治理经验,因地制宜地用到了漠北,赢得了降民的敬畏和唐军将士的爱戴。

如今,漠北局势已定,他终于接到了回京的旨意。

回到阔别已久的长安,龙天策站在朱雀大街上,看着比记忆中更加繁华的景象,看着街上穿梭的西域使者和学子,金发黑眸中闪过一丝感慨。短短两年,大唐的变化,竟如此之大。

三日后,大明宫,宣政殿。

龙天策身着朝服,跪拜在秦正阳面前:“臣龙天策,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秦正阳看着阶下这个年轻的将领,眼中满是赞许。从定远的小吏,到楚州的能臣,再到北伐的先锋,龙天策的成长,他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龙爱卿平身。” 秦正阳的声音温和而有力,“北伐之功,你居功至伟。漠北安抚,你亦做得极好。说吧,想要什么赏赐?”

龙天策起身,躬身道:“臣所求,非为个人赏赐。只求陛下能允臣,将随臣征战的旧部,尽数带在身边。”

“哦?” 秦正阳挑眉,“你想带他们去哪?”

龙天策深吸一口气,朗声道:“臣听闻幽州边防吃紧,契丹、奚族时常袭扰,百姓困苦。臣愿前往幽州,担任刺史,镇守边疆,为陛下分忧!”

幽州,地处大唐东北边陲,与契丹、奚族等部族接壤,历来是军事重镇,也是难啃的硬骨头。那里民风彪悍,边患不断,治理难度极大。

秦正阳看着龙天策坚定的眼神,心中微动。他原本想将龙天策留在中枢,委以重任,但转念一想,幽州确实需要这样一位有勇有谋、能打硬仗的将领去镇守。而且,龙天策在地方治理上的才能,也足以应对幽州的复杂局面。

“好!” 秦正阳抚掌笑道,“朕准了!”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殿内的文武百官,高声道:“传朕旨意,擢升龙骧将军、定西侯龙天策为幽州刺史,加幽州大都督衔,总领幽州军政要务!其麾下旧部黄强、夜凌、风影、林冲、吴天狼、鲁大胜等,皆随其赴任,官职照旧,俸禄加倍!”

“臣,谢陛下隆恩!” 龙天策再次跪拜,声音中充满了激动。他知道,皇帝不仅给了他镇守边疆的机会,更给了他最宝贵的支持——让他带着那些出生入死的兄弟,一起开创新的事业。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长安。

有人为龙天策外放边疆感到惋惜,认为以他的功绩和才能,留在中枢才能更有作为;但更多的人,却对他充满了期待——这个能在定远、楚州、漠北创造奇迹的年轻人,或许能让积弊已久的幽州,也迎来“新篇章”。

离京前夜,龙天策的府邸里,灯火通明。

黄强、夜凌、风影、林冲、吴天狼、鲁大胜等旧部,齐聚一堂。他们刚刚接到调令,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将军,咱们又能在一起了!” 黄强咧着嘴,手里还提着一坛酒,“幽州怕什么?再难搞,能有当年的鱼帮难搞?能有突厥的铁骑难搞?”

吴天狼左黑右白的异瞳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就是!有将军在,管他什么契丹、奚族,来一个打一个,来一双打一双!”

夜凌依旧沉默,却难得地露出一丝笑容:“幽州苦寒,但能跟着将军,在哪都一样。”

鲁大胜捋着胡须,感慨道:“从定远到楚州,从漠北到幽州,咱们这伙人,真是走遍了大唐的土地啊。”

龙天策看着这群出生入死的兄弟,心中暖意融融。他举起酒杯,高声道:“兄弟们,幽州不是坦途,前路必定充满艰险。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干!” 众人举杯,一饮而尽,酒液入喉,带着一股豪情壮志。

三日后,长安城东门。

龙天策率领着他的旧部,以及朝廷调拨的五千精兵,整装待发。秦正阳亲自前来送行,文武百官也纷纷到场。

“天策,幽州就交给你了。” 秦正阳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郑重,“记住,既要守好疆土,也要安抚百姓,让幽州的百姓,也能过上安稳日子。”

“臣,谨记陛下教诲!” 龙天策抱拳,翻身上马。

“出发!”

随着他一声令下,队伍缓缓离开长安,朝着东北方向的幽州进发。

马蹄声清脆,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龙天策勒马回望,最后看了一眼那座繁华的都城,金发黑眸中闪过一丝留恋,随即被更坚定的光芒取代。

长安的万国来朝,是大唐盛世的“新篇章”;而他的幽州之行,则是属于自己和兄弟们的“新篇章”。从楚州的民生治理,到漠北的铁血征战,再到幽州的边疆镇守,他的脚步,始终朝着最需要他的地方。

队伍渐行渐远,消失在东方的地平线上。

长安城的百姓,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纷纷议论着:

“听说了吗?龙将军要去幽州了!”

“那幽州可有救了!”

“是啊,龙将军到哪,哪就有好日子过!”

阳光洒在大地上,也洒在前往幽州的道路上。属于大唐的“新篇章”,在西域的归附与繁华中稳步推进;而属于龙天策和他的兄弟们的“新篇章”,则在前往幽州的马蹄声中,朝着更加辽阔、也更加艰巨的未来,正式开启。那里有风雪,有战鼓,有等待安抚的百姓,更有属于他们的,又一段波澜壮阔的传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