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英烈传奇 > 第103章 楚州珠耀淮南地,少年封侯赴新程

英烈传奇 第103章 楚州珠耀淮南地,少年封侯赴新程

作者:爱笑的花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2:21 来源:小说旗

开武十年的秋,楚州的稻田翻着金浪,秦淮河的蟹塘里爬满了青背白肚的大闸蟹,织坊的机杼声从早响到晚,像一首永不停歇的丰收歌谣。这是龙天策治理楚州的第一个秋天,也是百姓们记忆里,最踏实的一个秋天——粮仓里堆满了新粮,钱袋里揣着卖蟹的银子,孩子们穿着新做的棉布衣裳,在田埂上追逐打闹,笑声能传到半里外。

没人能想到,一年半前那个被张迁、鱼壳视为“可欺”的年轻刺史,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把一个积弊深重的楚州,变成淮南大地上最亮眼的存在。

清晨的楚州城,总是从便民市场的喧闹开始。

“李婶,今天的鲫鱼新鲜,二十文给你留一条?” 官办鱼塘的商贩笑着招呼,木盆里的鱼甩着尾巴,溅起晶莹的水花。

“给我来两斤菱角!昨天给孙子做了菱角粥,他吵着还要!” 白发老人颤巍巍地递过铜钱,脸上的皱纹里都堆着笑。

市场尽头的公告栏前,围满了识字的百姓,一个穿长衫的先生正高声念着新贴的告示:“……官塘第三批鱼苗投放完毕,凡楚州渔民,皆可申请领取,免费!” 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有人当场就往城外的鱼塘跑,生怕去晚了领不到。

这便是龙天策治理下的楚州——没有了豪强垄断,没有了黑帮盘剥,官府的政令像秦淮河的水,清澈透明,流到哪里,哪里就生发出勃勃生机。

他延续了在定远的法子,却又比定远更精细:

在田畴间,他推行“均田法”,把曾经被豪强强占的万亩良田,按人口分给无地的农户,官府统一发放耕牛和种子,还请来农技师指导新的耕作手法。一年下来,楚州的粮食产量翻了一倍,不仅够本地百姓吃,还能漕运到神都,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

在水畔边,官办鱼塘扩到了十二处,养殖的草鱼、鲫鱼成了淮南的“硬通货”;大闸蟹和小龙虾的养殖技术越发成熟,楚州的“红膏蟹”成了贡品,连神都的达官贵人都以能吃到楚州蟹为荣。渔民们盖起了新瓦房,不少人还买了新船,船头挂着“官塘养殖”的牌子,在秦淮河上往来如梭,再不是当年那个被鱼帮欺压的模样。

在市井中,他整顿吏治,把那些像万年青一样勾结豪强的官员尽数罢免,提拔了一批出身寒门、实心办事的小吏。楚州的衙署前,再也看不到百姓跪地喊冤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便民窗口”,赋税、诉讼、证照办理,都明码标价,高效快捷。百姓们说:“龙大人的衙署,比自家灶房还贴心。”

最让人惊叹的是楚州的治安。

自鱼壳伏法后,龙天策让黄强牵头,组建了“巡城队”,白天在市集巡逻,夜里在街巷值守。百姓们说:“现在走夜路,看到巡城队的灯笼,比看到自家门灯还安心。”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不再是史书里的传说,而是楚州人实实在在的日常。

城西的王老汉,去年还被鱼帮打断了腿,今年靠着养蟹赚了钱,不仅治好了腿,还给儿子娶了媳妇。大婚那天,他特意拉着新娘子,到刺史府前磕了三个头:“龙大人,您是俺家的再生父母!”

像王老汉这样的故事,在楚州每天都在上演。织坊的姑娘们编了新的歌谣,唱的不是“龙大人打强盗”,而是“楚州粮满仓,百姓笑开颜,秦淮河水清,映得月儿圆”。歌谣顺着漕运的船,传到淮南的每一个角落,人人都知道,楚州出了个“龙青天”,把一片烂摊子,变成了淮南的聚宝盆。

开武十一年的春,楚州的桃花开得正盛,满城都飘着甜香。

这日午后,龙天策正在城外的新式学堂查看孩子们读书——这是他用鱼壳水寨的木料改建的学堂,免费招收穷苦人家的孩子,连课本都是玉倾城带着夫人们手抄的。

“龙大人,神都的圣旨到了!” 刘晔快步走来,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

龙天策心里一动,跟着刘晔赶回刺史府。

传旨的内侍是秦正阳身边的老人,见了龙天策,满脸堆笑:“龙大人,恭喜啊!陛下有旨,宣您即刻接旨!”

刺史府的正厅里,文武属官、乡绅代表都已齐聚。龙天策整理好衣冠,跪地接旨。

内侍展开明黄的圣旨,声音洪亮: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楚州刺史龙天策,治楚一载有余,兴农桑,平水患,清吏治,安民生,功绩卓着,民心所向。今淮南军务繁忙,需得力干将辅佐刘青节帅。特擢升龙天策为龙骧将军,即刻前往寿春,总领淮南军务,辅佐刘青;念其功勋,进爵为定西侯。此令!开武十一年春。”

圣旨宣读完毕,满厅寂静。

所有人都愣住了。

龙骧将军——那是掌管一方军务的重职;定西侯——这是实打实的爵位,不是虚衔。而龙天策,今年才刚刚二十二岁!

古往今来,能在二十二岁封侯拜将的,屈指可数。

“龙将军!侯爷!接旨吧!” 内侍笑着提醒。

龙天策这才回过神,双手接过圣旨,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臣,龙天策,谢陛下隆恩!”

满厅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

“恭喜龙将军!”

“恭喜定西侯!”

“楚州的福气,淮南的福气啊!”

黄强咧着嘴,一把抱住龙天策:“大人!您太厉害了!俺就知道,您迟早要当大官!” 他说得激动,眼眶都红了。

吴天狼左黑右白的异瞳里闪着光:“以后跟着大人,不仅能管地方,还能打仗了!痛快!”

玉倾城走到他身边,眼中含着泪,却笑得温柔:“我就知道,你不会只困在楚州这一方天地。” 她替他拂去衣袍上的尘土,“寿春的军务重,你要多保重。”

消息传到市井,楚州城再次沸腾。

百姓们自发地涌上街头,从刺史府到城门,挤满了人。有人捧着新收的米,有人提着刚捞的鱼,有人抱着自家的孩子,都想再看一眼他们的“龙大人”。

“龙大人,您要走了?”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一朵桃花,怯生生地问。

龙天策蹲下身,接过桃花,笑着说:“我去寿春帮刘将军做事,离楚州不远,会常回来的。你们要好好读书,好好种地,等我回来,要看楚州比现在更热闹。”

“嗯!” 孩子们齐声应着,声音清脆。

启程那日,楚州的百姓自发组成了长长的送行礼队。从刺史府到码头,十里长街,人头攒动。百姓们跟着马车走,有人喊着“龙将军保重”,有人唱着新编的歌谣,有人往马车上塞着自家的特产——一袋米,一篮蟹,一双布鞋,都带着沉甸甸的心意。

玉倾城坐在龙天策身边,看着窗外挥别的百姓,轻声道:“他们舍不得你。”

龙天策望着那片熟悉的土地,金发黑眸中闪过留恋,却更多的是坚定:“我也舍不得他们。但楚州的‘新篇章’已经铺开,接下来,该轮到淮南的军务了。”

马车驶离楚州城,朝着寿春的方向而去。车窗外,楚州的轮廓渐渐远去,但那满城的桃花、百姓的笑脸、织坊的机杼声,都刻在了龙天策的心里。

二十二岁的定西侯,龙骧将军,前路是更广阔的天地,是更艰巨的挑战——淮南军务繁杂,北有突厥余部窥伺,南有藩镇势力盘根错节,刘青虽为名将,却也独木难支。朝廷调他前往,是信任,更是重托。

但龙天策不怕。

在定远,他学会了如何在废墟上重建秩序;在楚州,他懂得了如何在复杂中理清脉络。如今,从地方治理到军务统筹,从文官到武将,角色虽变,那颗“为民守土”的心,从未改变。

马车轱辘滚动,碾过春草初生的土地。属于楚州的“新篇章”,已写成了淮南的范本;而属于龙骧将军、定西侯的“新篇章”,正在前往寿春的路上,缓缓展开。这篇章里,有金戈铁马的豪情,有运筹帷幄的智慧,更有一个二十二岁少年,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担当。

淮南的风,吹过车窗,带着楚州的桃花香,也带着寿春军营的肃杀气。龙天策知道,新的征程,开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