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活在民国当顺民 > 第64章 强买强卖

活在民国当顺民 第64章 强买强卖

作者:鲅鱼饺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32:44 来源:小说旗

只听杨远宏掰扯道:“我想着找两个积年的老裁缝,租个铺子,您这边儿要是能给牵线进点儿合适的布料,这买卖也差不离能干。

可没成想,生意好的成衣铺子,挂的衣服样子,怎么那么···那么···”

杨远信接上:“新潮对吧?”

杨远宏连连点头,可不是新潮吗。

县里的旗袍,跟城里的旗袍相比,一个是奶奶,一个是孙女。

一个宽大没有曲线,一个相当修身。

还有那种给广大男同胞提供情感需求和亲密接触的职业女性,大冬天的开叉能开到大腿根儿。

唬的杨远宏差点儿当场露怯。

倒不是真老实,而是乡下人进城少见识。

听完后,杨远信觉着,这不是逛到八大胡同附近了吧。

那附近的衣服样子,就算是在城里也有些过于新潮。

杨远宏叹口气:“往日里,我爹在家常说,四九城里满地都是金子,弯腰就能捡。现在看来,那金子不是给咱们这些人家预备的。”

杨远信才不信四叔那个老家伙说的这么简洁。

肯定在家曲曲自己爹了,指不定说老三那是走了狗屎运才在城里安了家。

本来还想着能继续听下去,没成想,就这么些儿就没了。

不过就跑了五天,想出来三个主意,自己这个堂弟,也算脑子比较灵活的了,嗯,也就比自己笨一点儿。

望着杨远宏恳切的目光,杨远信不紧不慢的说出来了自己的两个盘算。

杨远宏一时没有回话:“哥,我听着都不错,这俩的本钱你跟我细说说。”

杨远信想了下说了个大概:“书铺那边,因着前面干的也是一样的买卖。店里最多改下布局,多打上两个架子,头一年的租金加上书笔宣纸之类的本钱,两边四六开,你四他六,粗算下来,你这边儿百十块大洋用不完。

但是你得既是掌柜也是账房再兼职小伙计。

至于怎么分账,这个成了的话,你们两边谈,我就不参与了。

至于茶馆,肯定要比书铺贵,人家地方大,改的范围也大。

你进去当个二东家,除了掏装修改造的钱,还得掏入股的钱,一百大洋打不住!”

杨远宏细细的记下来,没有当场拍板:“哥,你让我好好想想,我想明白了再回你!”

杨远信无可无不可的点点头:“行啊,你慢慢想,回去跟老爷子商量下也行,再怎么说也快过年了,年后定下来就行,没那么着急!”

这话进了杨远宏耳中,自动翻译成了“都快过年了,回家找你爹去吧!”

第二天,杨远宏就辞行了。

说是腊月里不好多呆,回家也好商量下做哪个行当合适,再盘盘家底。

杨远信面儿上客气的挽留了两句,最后让大儿子陪着租好骡车,这地主之谊算是尽到家了。

送完堂叔,杨福平紧赶着去上工。

亲爹都开口了,哥俩得扛粮食挣嚼谷呢,这人设立的稳稳的。

所幸今年钱妈走的早,怕正月里李翠芬就得卸货,所以让她早走早回。

这一番作态,也没白费。

至少到家之后的杨远宏,跟他爹汇报的时候感慨:“这真是富不过三代。

三伯在咱们村也算是个风云人物了。

你看他们家,一代不如一代。

福平跟福安,都混到扛大包了!”

杨清河疑惑道:“不能够吧,不是说在粮店当个管事儿吗?”

杨远宏可惜道:“远信哥亲口说的,得去粮店扛粮食挣口粮,扛粮食扛大包都差不多吧。

不过爹,咱们都是姓杨的,打断骨头连着筋。

我远信哥自己混的不咋地,对我可是挺有诚意。

这俩买卖,我觉着都能干。

可咱家本钱不够,咱合计下,哪个更好点儿?”

杨清河吐个烟圈儿:“这还用问?当然是书铺了!”

“为啥?”俩儿子都不解的问道。

杨清河故作深沉:“你们俩三四十岁的人了,孙子都有了,脑子还跟个摆设一样。

你也不想想,这俩买卖,跟你远信哥有联系的就一个书铺,至于茶馆儿那事儿,咱要是真应了,你远信哥可是隔着人牵的线,以后有啥事儿他可就招呼不了了!”

这事儿还能这么看?兄弟俩受教了,果然你爹还是你爹。

杨远宏点头应道:“那过完初五,我就出发,早说早了。等我在城里稳住了,咱家也跟我三伯家一样,买个院子进城!

我算是看明白了,在乡下窝着,要是没个官面儿上的人,但凡多收三五斗,别人看了都扎眼!

也是走了背时运了,家里这一倾多地(一百多亩),居然成了个烫手山药。”

杨清河家里,确实是出了点儿事儿,但不是小事儿。

想当年,杨清文为了带着媳妇出去单过,被老辈儿软磨硬泡的留下了大几十亩的地。

加上家里原有的,分给其他三个兄弟后,杨清河自己就分到了八十亩。

杨清河媳妇结婚时带过了五亩地,这些年省吃俭用的攒下来了十来亩地,将将凑够了一顷地。

地不错,地旁边临河,大部分都是水浇地。

所以他家的地,最不愁佃了,亩产也比旱地强的多。

新政府进城后,刚开始还有些革新的气象,可慢慢的,从里面烂到外面。

上行下效,杨清河家的这块儿地被人看进了眼里。

离四九城近,产量不错,家里没什么官面儿上的人。

唯一一个吃公家饭的亲戚,还是在县里财务科当个小干事。

多好捏的软柿子啊!

于是就有人递话了,人家也没说要,人家说的是买,就买那一顷地里面八十亩的水浇地,不好的人家还不要。

刚开始杨清河打哈哈,毕竟说的是买嘛,听着能商量。

结果二儿子的小舅子拿了两条小黄鱼去打点,得到个准话,那头儿是四九城里扛枪的,县里没人说的上话!

不过看在两条小黄鱼的面儿上,人家给宽限到了开春,不卖,那就送吧!

杨远信平日里自得家里地是一等一的肥田,这会儿想起来后悔的都想扇自己巴掌,任他给的再多,那是一家人的根儿啊,怎么能卖呢。

老祖宗眼里,卖房子卖地,那是头等的败家之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