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九零年代艺术家 > 第756章 曾经的恩怨

九零年代艺术家 第756章 曾经的恩怨

作者:火焰淡黄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7:14: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也正是当年,王家人在得知林爱华是个高中生,又很是随意地打探了下林家的情况后,就迫不及待地将王容外嫁的原因。

毕竟,别说八十年代,就是后世,农村姑娘也大多找知根知底的村里或附近几个村子的男人,很少外嫁。尤其,如王容这般隔着好几个乡的距离,更是跨了镇的。

偏偏,林爱华和王容的独子林浩轩,却没能遗传到老林家,不论男女必备的学习天赋,反还遗传到了王容的学渣特性。

“不过,初夏,既然你想当老师,为什么当初中考填志愿的时候,你爸妈问你要读中专还是中师的时候,你又跟他们说当老师不好,站在讲台上,一站就是一个小时,还得一直说话,容易得咽喉炎和下肢静脉曲张这些职业病?”

说到这儿时,王容特意顿了顿,摇头,用“你这孩子,咋这样作”的神情瞅着林初夏。

“你啊……你说说,你这不是那啥……多此一举嘛!都知道高中生是最辛苦的,不仅自己辛苦,父母也得跟着操心,你明明可以让早点出来工作,不仅省了时间和钱,还能比那些读了高中考大学的人,多赚三四年的钱,偏偏,唉……”

接着,不等林初夏回话,和自己就“中师和师范”的不同,“小学老师、初中老师、高中老师和大学老师”的不同,进行逐一争辩,将自己方才那番话又怼回来,王容又抬头,一脸疑惑不解地看着林爷爷和林二爷。

“爸,二叔,这中间的区别,初夏这些小孩子不懂,你们还能不明白吗?你们当时怎么就没想到劝劝呢?唉……”

“你们是不知道,现在那高考,就跟过独木桥一样。就算初夏读的那个学校是啥重点,进了那啥实验班,就是半只脚踏入大学门槛了。但是,你们有没有去了解过,这些年,市里每年能出多少大学生?这些大学生中,又有多少人是被第一志愿录取的?有多少人估分的时候,过高或过低地估了分,结果,到头来,要么,就没能进入心仪的大学,要么,就因为填报志愿失误,不得不去读大专?又或者,心怀不甘地复读?”

“但是,复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信你们问初夏,他们学校高三有多少复读生?这些复读生中,每年又有多少人能考上大学?又有多少人复读了四五年后,不得不拿着高中文凭跑去打工?到头来,花了钱不说,还白白浪费四五年时间。有这四五年,别说去广城打工,就是随便在市里找份工作,也能养活自己,再节俭一些,还能补贴下家里。”

这些话,和刚才杜凤那番“为她好”的话,并没什么区别。话里话外透露出来的恶意算计,也清晰可见。

而,林初夏却难得地沉默了。

只因,前世,别说她这个当事人,就连林爱国和邓秀珍这两位做父母的,平日里,对着林初夏和林浩宇姐弟俩的时候,自诩有着丰富阅历和为人处事经验的长辈,也都落入了王容这并没有特意遮掩,很是浅薄的算计里。

简单地来说,前世,四年卫校辛苦学习生涯,到头来,毕业后,在没有家世背景的情况下,林初夏只能收拾行囊,和无数中考或高考后落榜的人一起,在那年的七月,踏上了开往广城的列车。

然后呢?

九十年代的内地城市,哪怕是“国家级重点中专”的省卫校,也并没有开设电脑课。因此,不懂电脑,也不太擅长英语的林初夏,最终,在广城这个有着“考不上高中,才去读中专”说法的城市里,和无数中考高考落榜的人一起,被分到了生产车间,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流水线工人。

这份工作,还是王容,或者,应该说是林爱华,找上厂里人事部的那位老乡,帮忙介绍的。

当时,同样没了工作,来到广城的林爱国,并没有考虑过这样的安排是否合理。或者,应该这样说,林爱华和王容夫妻俩,因为帮林初夏这个侄女找工作,欠了那位老乡很大的人情,可谓是尽心尽力。林初夏这个做侄女的,事后不说回报,但也应该时刻铭记在心,感恩他们夫妻俩的帮助。

但是,事实,真如此嘛?

要知道,当年,在省卫校读书的时候,林初夏可是获得过“优秀学生”奖励的。在实习期间,因为表现很好,不仅得到了病人一致的称赞,就连带她的那位医生,跟其它人提起她的时候,也都赞不绝口。

只可惜,她的学历是硬伤。因此,即使表现得再好,在无法展现出逆天甚至当得起妖孽称赞的天赋时,在实习结束后,她依然只能收拾行囊,离开只接受研究生以上学历医生的三甲医院。

这些消息,林爱华和王容夫妻俩不知道吗?然而,在明知广城当时有小诊所,更有很多工厂招收厂医的情况下,他们依然毫不犹豫地安排了林初夏进厂,去做一名普通的流水线工人。

最令林初夏愤怒和伤感的,莫过于他们父女俩抵达广城的当天,她因为水土不服的原因而发烧,王容却依然迫不及待地让林爱华带着她,去了林爱华所在的皮鞋厂,并且,在当天晚上就开始上工了。

而,那家工厂,别说周末了,就是平日里,也从早上8点上到晚上12点。这种情况下,初来乍到的林初夏,在口袋里并没有钱的情况下,除了继续留下来,还能咋办呢?

而,这一留,就是大半年。等到林初夏终于攒够了钱,从那家工厂辞职后,又一时疏忽,被骗到一家扯着素质教育大旗,实则将“挂羊头卖狗肉”发挥到极致的地方,待了一年半。

加起来,整整两年时间。

之后,林初夏确实应聘过诊所和厂医的工作。可惜,一来,学历不够;二么,耽搁了两年时间,不仅遗忘了当初学到的知识,还出现了“三日不练手生”的情况。

最后的最后,林初夏就走上了外贸的行业,并在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一名“舌灿如莲”的业务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