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九零年代艺术家 > 第19章 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又是一个多小时,25个发圈已经做好了,一字排开地摆在桌上,有一种别样的美丽。

这款发圈特别简单,却是几十年后都没有过时的经典款,这一点,邓秀珍并不知道。不过,在她看来,这款发圈确实简单易上手。

偏偏,前段时间,她却按照林初夏随口给的定价,卖出了五毛一个的价格,就算有经常来杂货铺买东西的老顾客觉得贵,讲个价,也卖到了四毛。

也就是说,这25个发圈,做好后,就能带回少则10元,多则12.5元的收入!

“嘶……”邓秀珍倒抽了口冷气,目光灼灼地看着桌上那堆发圈,“从裁剪到缝纫,我们只用了不到两小时,一天下来,扣除吃饭睡觉的时间,至少能做10小时。这样的话,一天就能赚50元?”

50元钱,是个什么概念?尤其,在林爱国一个月工资不到200元的当下……

“妈,这种钱,也就只能赚一次,以后,就赚不了这么多。”

林初夏一脸的无奈,她是真没料到,邓秀珍这么敢想!

“谁说的?”

话虽如此,但,邓秀珍也不是一个蠢的,又哪会听不出林初夏的话外之意?

……

虽然,早在半个月前,杂货铺里就开始卖这种发圈了。但,不到五天,周围几家杂货铺也都出现了类似的发圈。就连走在路上,偶尔经过的行人,头上也戴着各种自制的发圈。

真要说区别的话,就是其它几家杂货铺售卖的发圈,款式虽一般无二,但布料质量不行,又出于节俭的原因而节省了布料,导致做出来的发圈和林初夏做的发圈,虽没达到“天壤之别”,但,放在一起的话,确实会给人一种正版和盗版的区别。

至于自己做的发圈?确实能比照着林初夏做的发圈“依葫芦画瓢”,但,购买布料和制作的人工等加起来,绝对不止四毛钱。

也就是林家杂货铺的发圈卖完了后,一些爱美又追求独一无二感觉的姑娘,才会不考虑成本地自己买布做。

往往,这些顾客,在见到林家杂货铺新上的这些发圈后,也会毫不犹豫地摒弃自己继续折腾的心思,而掏钱购买一个。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手工达人”,更多的姑娘,虽会一些缝补方面的技能,但,想要达到邓秀珍和林初夏目前的程度,除了勤学苦练外,还必需具备一定的天赋。

就如“天才是99%的汗水和1%的天赋,但,天赋是最最重要的”这句话所说那般。

……

“妈,你信不信,要不了多久,那几家杂货铺的人,也会学我一样去省城批发市场买这些布头回来做发圈?”

话虽如此,林初夏却全然无惧。

重生回来的她,虽然谈不上什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未来几十年的潮流如数家珍,但,单单隔三差五就会去饰品店逛上一圈,再买上几件物美价廉饰品,以及订阅了几十年的服饰书籍这两点,就注定了她永远领先众人的欣赏眼光。

仅此一点,就奠定了她在任何情况下都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更何况,她身上还有心灵手巧系统。

“这……不能吧?”

邓秀珍一脸的犹豫中,有着连她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对林初夏的绝对信任。

当然,这样的信任,来源于这半个月来,林初夏做出来的那些精美头饰卖出来的高价和供不应求的市场情况。

“你不是说,省城批发市场只卖整布,不单卖布头?你也是在巧合下,才买到布头的吗?再说了,就算他们找人帮忙,也不可能像你一样,用30元钱就买下两大包布头。”

正常来说,两包布头,100元钱都不一定能拿下来。

尤其,这其中,除了小块布头,还有几十张长宽约一米的大布头。

这也正是向来节俭的邓秀珍,在听说林初夏用30元钱买下两包布头后,只是惯例地说教了林初夏几句,而没像以前那样指着林初夏的鼻子喷上个半小时不说,以后隔三差五还会拎出来再喷一通的缘由。

而,林初夏不知道的,却是在晚上和林爱国闲聊时,邓秀珍还颇有几分与有荣焉的骄傲和自豪。

当然,这并不妨碍一大早,趁着林初夏睡得正香,邓秀珍又悄悄地察看了一遍那些分好的布头。

“这也是我运气好。”

这话,林初夏只是随口一说。

毕竟,前世,她就是省城批发市场的常客,又有数十年业务经验,论识人辩人一道,确实没办法和真正的人精媲美,却也能轻易就碾压许多普通人。

最最重要的,也是对她最有利的改变,莫过于她练就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技能,虽没达到让人人都乐意和她相交的能耐,但,只要她有意,却也是能让人放松下来,进而袒露心扉,并将她当成朋友。

不过,“运气”一说,却成功地忽悠住了邓秀珍,让她也若有所思起来。

只是,很快,邓秀珍就叮嘱道:“运气这种事,不太好说,在自家说说就算了,别到处张扬。”

“我懂。”

林初夏一脸慎重地应承下来,起身,走到堆放布头配饰的墙角,找出自己在批发市场买到的透明包装袋,撕开袋口,随意抓了一叠半个巴掌大小袋子堆放到桌面上,然后,拿起一个袋子,将头花塞到里面,再封口。

这一系列动作那叫一个流畅自然,只令正要说让林初夏休息一下,吃了饭再继续做的邓秀珍看得目瞪口呆,半晌后才回过神来。

“初夏,为什么要装在袋子里?这种袋子多少钱一个?”

说话的同时,邓秀珍也上前几步,帮着包装起来。

林初夏并不意外邓秀珍的问题,为了更直观地告诉邓秀珍包装的重要性,她将一朵没有包装的头花,和一朵包装好的头花并排放在一起。

“妈,这样看,你有什么感觉?如果你是顾客,你会买哪一种?会不会觉得包装好的头花看起来更美观,品质更好,更值钱一些?就算这种头花比前面那种稍微贵个一两毛钱,也会觉得它确实值这个价,掏钱掏得特别爽快?”

邓秀珍并不赞同林初夏的说法,不过,为了避免打消林初夏的积极性,还是在脑海里组织了下语言:“如果我是顾客,我肯定会将头花取出来,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再对比下其它家的价钱和质量,就算满意了,也会杀杀价……”

这一点,林初夏也预料到了。

不过,她向来奉行“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理念。因此,早在琢磨出做头花饰品赚钱的念头后,就想往“高大上”的方向去发展,而不是路边随处可见的小摊贩式的“小打小闹”。

即便,她现在还不能确认,这种生意,她会做多久。

***

PS:颓了四个月,终于开了新书,老书《八零年代农场主》因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被屏,所以,仍然在努力地修改中,我感觉头都快秃了,QAQ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