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高考落榜后:我手搓热气球空降白宫 > 第114章 灯塔国又作妖了

肯尼迪航天中心的控制大厅里,灯塔国航空航天局局长对着镜头,嘴角挂着刻意为之的冷笑。

“鉴于龙国在可控核聚变技术上的‘不合作态度’,我们决定终止与龙国的空间站合作协议。”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拔高,道:“即日起,龙国航天员必须在72小时内撤离国际空间站,所有实验数据将被封存——这是对技术霸权的回应,更是灯塔国扞卫规则的决心。”

消息传到国际空间站时,龙国航天员正进行舱外维护。

通讯频道里突然切入灯塔国指令长的声音,语气里的傲慢像淬了冰:

“收到地面指令,你们的返回舱已备好,现在开始整理个人物品。哦对了,你们培育的空间水稻样本,按规定要留在空间站——毕竟,‘共享’是双向的,不是吗?”

龙国航天员的手指在舱外机械臂操纵杆上顿了顿,透过头盔面罩,能看到空间站舷窗后,灯塔国宇航员正抱着手臂,脸上是毫不掩饰的挑衅。

“我们的实验还在关键阶段,水稻样本关系到太空育种的突破。”

航天员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规定就是规定。”对方切断了通讯,空间站的舱门权限突然被锁死,龙国舱段的照明系统闪烁两下,陷入半黑暗——这是**裸的技术压制,也是刻意为之的羞辱。

地面指挥中心的屏幕上,灯塔国航天局的声明正在滚动:“龙国既然想搞技术垄断,就别指望在国际合作中占便宜。空间站是灯塔国主导的项目,我们有权决定谁能留下——这就是实力的差距,不服也得忍着。”

白宫发言人在记者会上更是嚣张至极:“撤离航天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会审查所有与龙国的科研合作,包括基础物理、生物医药……任何涉及技术交流的领域,都将重新评估。龙国要为自己的‘短视’付出代价。”

他甚至对着镜头比出“请离开”的手势,“告诉龙国航天员,归途的舷梯已经搭好,别耽误我们的‘清洁’工作。”

国际空间站的对接通道里,龙国航天员正打包实验设备。

灯塔国宇航员故意撞了一下他们的工具箱,金属器械在失重环境中飘散开。

“动作快点!”对方嗤笑一声,继续道:“你们的返回舱可没那么多空间,别把‘垄断技术’的脾气带到太空来。”

72小时后,龙国返回舱脱离空间站的瞬间,国际空间站突然调整姿态,将太阳能帆板的阴影投在返回舱上——这是航天领域最无礼的挑衅,相当于在别人的归途上“泼冷水”。

肯尼迪航天中心的控制大厅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局长举着咖啡杯,对着屏幕里远去的返回舱说:“记住这种滋味,这就是跟灯塔国作对的下场。”

消息传回国内,网络上瞬间炸开。

但龙国航天员在落地后的第一句话,透过布满水汽的头盔面罩传出来,清晰而有力:

“别担心,我们带回来的核心数据都在。而且,用不了多久,我们会有自己的空间站——比这更大、更先进的那种。”

……

南海的会议室里。

全息投影正播放着国际空间站的实时画面,龙国航天员的返回舱刚脱离对接,舱体上的国旗在地球弧光下格外刺眼。

大长老捏着遥控器的手指因用力而泛白,突然按下暂停键,画面定格在灯塔国宇航员锁死舱门的瞬间。

“欺人太甚!”

钱老的拐杖重重砸在地板上,红木杖头磕出浅坑,道:“1971年我们求着看一眼他们的航天飞机,被拒之门外;现在他们占着我们参与研发的舱段,说赶人就赶人!”

老人胸口剧烈起伏,老花镜滑到鼻尖,气愤道:“这不是航天员的事,是当着全世界的面,扇我们的脸!”

于老推了推眼镜,指尖在空间站结构图上划过:“他们算准了我们没有自主空间站,才敢如此嚣张。国际空间站的生命维持系统有 37%的技术专利在我们手里,可现在……”

他突然停住,目光转向许阳,道:“可控核聚变的小型化装置,能提前上日程吗?太空电站是绕不开的坎。”

林素月的平板电脑上,长征九号的设计图正闪烁着红色警告。

她深吸一口气:“火箭的大推力发动机刚通过热试车,但回收复用技术还在调试。如果现在启动空间站计划,至少需要三年——这三年里,我们的航天员只能‘流浪’在近地轨道。”

“等不起!”

齐正文猛地站起来,军绿色的常服袖口绷得笔直,道:“南海的岛礁监测需要高轨卫星,这些数据以前靠国际空间站共享,现在断了供应,等于瞎了一只眼。”

他指向屏幕上的航天员返回舱,道:“他们不仅赶人,还扣了我们的水稻育种样本——那是太空粮食安全的关键数据!”

张倩倩突然举手,声音带着年轻工程师的急切道:“我有个方案!把现有天宫二号的舱段改造升级,先实现三人短期驻留,同时加速长征九号的回收测试。许总师团队的高温材料如果能用在舱体隔热层,我们能省至少半年时间。”

刘瑾立刻接上道:“材料没问题!我们新研发的碳化硅涂层,耐受温度比国际空间站用的高 200c,重量还轻 30%。上周刚在‘龙骧号’上通过测试,直接移植到空间站舱体就行。”

许阳一直没说话,此刻突然调出核聚变装置的结构图道:“灯塔国不让我们留在国际空间站,那我们就自己建太空核电站,让他们的空间站以后来求我们输电!”

林素月道:“建立自主空间站——火箭运载能力是关键”。

大长老看着围坐的科研团队,目光扫过许阳、钱老、于老,还有航天领域的骨干林素月、张倩倩、刘瑾,语气凝重却带着决心道:

“灯塔国把我们的航天员从空间站赶出来,看似是羞辱,实则提醒我们——核心技术攥在别人手里,就永远要看脸色。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空间站,但第一步,是解决火箭的‘心脏’问题。”

钱老的拐杖在地板上敲了敲,老人翻开泛黄的笔记本,里面夹着五十年前的火箭发动机草图:

“当年我们的‘长征’火箭,推力只有300吨,靠的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要建空间站,运载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至少要达到150吨,比现役的长征五号翻一倍——这意味着发动机推力要突破600吨。”

“难就难在燃料效率。”林素月推了推眼镜,她手里的平板电脑显示着液氧煤油发动机的三维模型,道:“现有发动机的推重比是78,要达到目标,至少要提到100以上。燃料燃烧效率每提升1%,都需要上千次试车。”

她顿了顿,看向许阳,道:“许总师的核聚变团队在高温材料上有突破,或许能给我们启发?”

许阳调出可控核聚变装置的材料数据道:“我们研发的钽钨合金,能承受3000c的高温,比航天现役材料的耐热性高40%。如果用在火箭发动机的喷管上,或许能解决高温烧蚀的问题。”

他指向屏幕,继续道:“还有变循环技术,或许能让发动机在不同飞行阶段自动调整燃料配比,提升推力效率——就像‘龙骧号’的发动机那样。”

于老翻着国外火箭的技术资料,突然冷笑一声道:

“灯塔国的太空发射系统(SLS)推力是800吨,但用的还是航天飞机的老旧技术,可靠性差。我们要搞,就一步到位——不仅推力够,还要实现回收复用,把发射成本降下来。”

大长老听着众人的讨论,手指轻轻敲击桌面道:“需要什么支持?资金、场地、人力,中央全力保障。”

“需要跨学科协作。”许阳的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缓缓的说道:“核聚变团队的材料专家可以和航天材料组对接;我们的流体力学模型,能帮火箭优化气动布局。”

他看向林素月,继续道:“下周我带团队去西昌发射中心,咱们一起做发动机热试车模拟。”

钱老突然站起来,拐杖重重一顿道:“我这把老骨头还能盯现场!当年我们能在戈壁滩上造出‘两弹一星’,现在就一定能搞出大推力火箭!”

老人的声音带着颤音,却充满力量,接着道:“许阳,素月,你们年轻人往前冲,我们这些老家伙给你们铺路!”

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沸腾。

张倩倩拿出早已画好的火箭草图,上面标注着“长征九号”的字样,道:“等火箭造出来,我们的空间站要比国际空间站大30%,还要带太空望远镜、月球着陆舱——让灯塔国看看,谁才是真正的航天强国!”

“灯塔国以为把我们赶出空间站,就能卡住我们的脖子?他们忘了,我们这个民族,最擅长在绝境里开出路来。”

大长老转身看向众人,眼里的光芒比全息投影更亮,铿锵有力道:“五年后的今天,我要让龙国的空间站,在国际空间站的残骸旁边,亮起来。”

钱老的拐杖在地板上敲出坚定的节奏,像在为这场攻坚战敲下鼓点。

大家眼中都充满了斗志。

离开时,许阳看着窗外的星空,突然想起被遣返的航天员说的话。

他知道,建立自主空间站的路不会平坦,但就像可控核聚变的突破一样——只要这群人拧成一股绳,再难的关,也终会被攻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