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重回高考当状元 > (38)时空的边界——青春、责任与未解的谜团

“乔伊,忙不忙?不忙的话,来一趟‘初见’咖啡馆。”

电话那头,是王昭一贯干脆的语气,没有寒暄,也没铺垫,像是藏着什么急事,又故作轻松。

咖啡馆落地窗上蒙着一层淡淡的雾气,窗外飘着细雪,街道安静,灰白的调子像画布上还没铺满的底色。

王昭坐在靠窗的位置,手指在玻璃上随意地画圈,一圈又一圈,像是在发呆,又像是在想什么。她不常这样。平时的王昭是快节奏的,话语干净利落,连坐下都透着“有事说事”的劲儿。可今天,她第三次看表,明显有点不对劲。

“叮铃。”门口风铃响起。

乔伊走进来,身上还带着一身冷气,发梢挂着没化的雪珠。她摘下手套,朝王昭笑笑,语气温和:“什么风把你约我出来?”

她坐下时,桌上的两杯拿铁刚好被端上来,奶泡还在热气中轻轻晃动,像冬天里被捧在手心的暖意。

可王昭没有回应笑意,她的神情前所未有的安静,甚至有点……严肃。像是很多话压在胸口,不知道怎么开口。

乔伊察觉到气氛不对,眉毛轻轻一挑:“你怎么了?脸色不太对。”

王昭深吸一口气,搅拌棒在杯中转了半圈,又被她丢到一旁。她没有绕弯子,眼神直直地看着乔伊,语气压低:“你得跟我说实话。”

乔伊愣了一下。

她见过王昭急、王昭怒,甚至王昭委屈。但像这样压着嗓子、藏不住复杂情绪地看她,是第一次。

“你问。”乔伊的声音放缓。

王昭看着她,几秒后才问出那个藏在心里的问题:“你……是不是外星人?”

如果是别的什么人问这句,乔伊可能早就笑场了。但她没笑,只是轻轻挑了挑眉,像是认真考虑了一下。

“不是。”她淡淡地说,然后顿了一下,“但我来自2021年。”

王昭怔住。

这个答案,不像玩笑,也不是编排的。反而说得很平静,就像她在说,“我老家是隔壁街”。

“2021年?”王昭喃喃重复了一遍,“那是……未来?”

乔伊没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只是端起咖啡,轻轻抿了一口。她望着窗外飞雪,语气有点低,但温和:“也许对你们来说是。但对我来说,就是‘原来’。”

空气安静下来。

王昭靠着椅背,盯着桌面发了会儿呆,然后开口:“我一直觉得你有点奇怪……反应太快,情绪太稳,脑子像一直在提前两步运行。你对我们这些事看得很清楚,但却从不插手太深。你不是冷漠,你只是——像早就知道我们会怎么做。”

乔伊没接话,只是轻轻点头。

王昭盯着她,忽然问得很轻:“你知道我们几个……最后会怎么样吗?”

这句话像一颗石子,扔进了这间温暖的咖啡馆里。

乔伊沉默了几秒,摇摇头:“我不是带剧本来的。”

王昭噗嗤一声笑出来,像是心里一口气松了。“那还好。我最怕你是那种,什么都知道,却装作‘顺其自然’的人。那样就太没意思了。”

她转头看窗外:“那你说,2021年好玩吗?”

乔伊的目光落在窗外,雪正密密地飘着,她的声音低下来:

“那是一个科技飞快发展的世界。生活更方便了,手机能付钱,公交能实时查,连冰箱都能自己订菜。但人和人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便利的背后,是一种说不出的孤独感。”

王昭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

她早就知道乔伊“与众不同”。只是从没想过,这种不同,竟来自时间本身。

“那你为什么一直没告诉我?”王昭低声问,语气不像质问,更像是压抑太久的委屈。

乔伊抿了口咖啡,眼神落在杯沿:“我不知道你们会不会信。更担心,一旦我说了,我就不再是‘你们的乔伊’,而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我不想变成你们生活里的变量。”

王昭听着,心里忽然有些涩。原来乔伊的沉默,是种保护,也是一种孤独。

她从包里拿出一张旧照片,递过来:“这是我爸以前给我的。他说这张是在三十年代一个实验室拍的。”

照片有些泛黄,影像模糊,背景像是矿井设备,灯光昏暗。画面中一个模糊的身影,身材纤细,衣着中性,几乎无法辨别性别。模糊不清的轮廓,竟和乔伊有几分相似。

乔伊怔住了。指尖轻触照片边缘,像能从那一纸斑驳里感受到什么熟悉的回响。

“这……”她低声道,“你爸说,是谁?”

“他说叫‘石尽’。”王昭盯着她,“还有一段录音,声音和你非常像。冷静、平稳、完全听不出性别。”

乔伊没说话。她的表情第一次出现了明显的波动,眼神在照片与王昭之间来回扫动。

“可这不对。”她终于开口,声音低下来,“‘Ω’实验最早不是上世纪末才正式提出的吗?三十年代,科技条件还远没达到那个程度……”

“那这张照片是怎么回事?”王昭追问,语气也不再是质问,而是本能地想知道答案。

乔伊摇了摇头:“我不知道。但如果这是真的,我们现在做的事,可能根本不是开端。”

她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一些:“我们可能是某场更早实验的‘后续’,甚至……重复。”

王昭沉默着,缓缓握紧了咖啡杯。

“你是说,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意外穿越?”她声音里带了点沙哑,“而是一个……早就开始的循环?”

乔伊看着她,语气缓缓却笃定:“不是命运,是因果。一次旧时的选择,正在不断制造新的裂口。”

她顿了一下,低声补了一句:“Ω,也许不是一个实验的名字,而是一种编号——一种时间被扰动过的编号。我们不是唯一的‘变量’,可能从很早以前,它就开始了。”

“而影响的,不仅是陈树他们,还有那些莫名失踪的,那些突然变得像换了个人一样的……那些突然出现在‘不属于自己时间’里的人。”

她顿了顿,眼神里掠过一丝难以言说的沉静,“这些,可能都是那个实验留下的后遗症。”

王昭怔了一下,低声问:“那我们还能做什么?”

她的声音轻,却透着一种实在的无力感。那不是惊慌,而是面对某种无法掌控的命运时,一个普通人本能的迟疑和压抑。

乔伊转头看她,眼神一点点变得坚定。这是她从小带着的冷静,不是装出来的镇定,而是真正从生活和思考里打磨出来的沉着。

“我们继续查。”她语气平稳,“从那张照片、那段录音,还有那个被反复提到的代号。只要这些还在,就说明有人,曾经想把答案留下来。”

窗外夜更深了。街灯拉出细长的光影,落在咖啡馆木地板上,像被悄悄拉开的书页缝隙,一束光刚好落进来。

乔伊低头,声音像从思绪深处慢慢拂出:“而且我怀疑,这个实验……可能根本没停下。它还在,只是我们还不知道它藏在哪。”

王昭屏住呼吸,脊背不知何时微微发凉。她从没真正思考过这一层——如果真有某个“实验”,还藏在生活的缝隙里,悄无声息地延续着,那么她们经历的一切,是不是根本不只是意外?

是不是从一开始,她们就被写进了某个别人设定的剧本?

她不敢想太深。可乔伊的眼神却仿佛已经看透那些无法触及的部分。

乔伊望向窗外,月色像一层被揉皱的白纸,挂在夜空里。她轻轻地说:

“昭昭,如果我们不去追这些线索,那就等于承认,我们只是这个世界给出的一个注脚。”

王昭沉默了一下,咬着下唇。她终于明白,这不仅是乔伊一个人的事,也不只是“好奇”那么简单。

如果这条线一直延伸到过去,那她们必须追着它,一直往回走。

“那我们就从头开始。”她看向乔伊,眼神沉稳起来,“从1938年那页纸开始,一页一页,把它翻回来。”

王昭靠在椅背上,呼出一口气,像是被打入了一个她不曾预料的维度。

“你知道吗?”她声音轻轻的,“我一直觉得我们这些人遇到你,是巧合。现在听你这么说,好像每一步……都不是偶然。”

乔伊没有说话。

她知道,有些话,暂时说出来只会让人更困惑。而她自己,也还没真正理清楚那些被时间剪碎的线头。

两人就这样沉默地坐了一会儿,咖啡慢慢变凉,窗外的雪越下越密。玻璃窗上,一层水汽模糊了视线,像是眼前这个世界,也开始模糊了边界。

乔伊突然开口:“王昭,如果有一天,我真的不在你身边了……你还会相信我吗?”

王昭没有犹豫,轻轻一笑:“你不在我身边,也没关系。只要你曾和我并肩,走过这一段路。”

——————————————————————————————————

【2045年·乔伊访谈·她不是不信,是想弄明白】

乔伊坐在访谈室的灰蓝靠椅上,灯光柔和,她翻出一本已经泛黄但封面光滑的笔记本,里面夹着一张发白的老照片——那是她和王昭在高二时的合影。

“那时候我们已经很好了,”她一边递过照片,一边说,“她是个直来直去的人,性子冲,但心思其实很细。我们俩像是两个边界不同的人,但很快就靠近了。”

照片中,两人坐在来顺饭店的街机前,笑得肆意,一个扎着马尾,一个微微歪头。背后是闪着灯的“拳皇97”招牌。

“她后来怀疑我……不是穿越来的。”乔伊轻声笑了笑,“她说,要么你是外星人,要么是那种被送过来监视地球的智能体。”

“她说得挺认真的吗?”我接话时下意识一笑。

乔伊点头:“很认真。她是那种——一旦不懂的,就要追到底的人。”

她话锋一转,忽然问我:“你信吗?就是宇宙里除了我们,还有别的文明。”

我一愣,下意识摇了摇头:“这个……我也没想太多。说实话,我阅历挺普通的,生活半径很小。”

乔伊没露出意外,反倒像早就听过无数这样的回答。她伸手在身旁的悬浮书柜前一点,资料柜自动打开,缓缓滑出一排编号文档。

她抽出其中一本深灰色封皮的文件夹,在我面前摊开。

“这是我们Ω实验的原始资料。”她翻到其中一页,纸张边缘因时间久远微微泛黄,但那一页上的字迹——或者说,那些“符号”——让我顿时愣住了。

那不是任何我见过的语言。不是中文、英文、拉丁文,甚至不像人类书写体系。它们像是图形与语言的中间态,像是某种用来思考,而非表达的记号。

“这些,是我们在设备底部的核心芯片上扫描出来的。不是刻上去的,是像……生长出来的。我们找遍了当时已知的语言系统,也没找到匹配的。”

我盯着那一页,试图理解那些线条与弯折的排列,但越看越觉得像一种“非文字的沟通”——它没有语序,却让人忍不住想去解读。

“所以,”我小心地问,“你们怀疑……这个装置,不是地球人造的?”

“我们不敢定论,”乔伊合上文件,“但有一点可以确认——它的制造逻辑,超出了我们对物理材料的认知。”

她顿了顿,继续道:“我一开始也不信。直到有一次,那个装置在完全断电的状态下,仍然能在实验室墙面上投出‘波纹’。”

“波纹?”我反应不过来。

她比划了一下,“像你在水面扔了一颗小石头,水波一圈一圈扩散。但那是在空气里,在实墙上。”

我看着她,像是在听一段来自遥远世界的回忆。

乔伊沉默了一会,像在翻找那段记忆的边角,忽然轻声说:“王昭看过这页资料,她看完没有质疑我是不是‘人类’,她只是说了一句:‘如果你是异星文明,那至少是我遇到过最有人情味的那一个。’”

她说到这儿,轻轻笑了一下,那笑带着一种久违的温柔。

“所以我信她。”乔伊看着我,语气真诚,“我信她会信我。”

我低下头,再看那张照片时,忽然觉得那一刻的笑容,比那页“看不懂的文字”更像是一种答案。

那是她和王昭的并肩。是被世界误解前,两个人在人群中悄悄做出的确认:

我们彼此不一样,但我们依旧是朋友。

“Ω是什么?它到底是谁造的?我们是不是‘被选中’了?”我忍不住问。

乔伊没有立刻回答。她只是望着窗外缓缓飘落的午后细雪,语气平静:

“有些问题,没法一口气答出来。”

她把那本资料合上,声音缓缓落下:

“有些答案,我们还在寻找的路上。”

“你们那也是Ω实验吧?”我趁乔伊情绪放松、语速不再像过去那样谨慎的时候,试着把问题抛了出来。

她没有马上回答,先端起桌上的水杯抿了一口,仿佛在咂摸那个词带来的回忆。然后她笑了,轻轻摇了摇头。

“说实话,”她语气里带着一点玩笑意味,“我们那个所谓‘Ω实验’,在跟别人讲的时候,名字起得确实很响亮,听起来像能撬动时间轴似的。可说白了,行内人都懂——很多课题名字是用来‘写申请’的,真正做的,不过是一些在理论框架内兜兜转转的模拟测试。”

我愣了一下:“所以……你们的实验和‘那个’Ω,其实不是一回事?”

她点点头,眼神透着一种干脆的清醒:“如果我们的是李鬼,那个叫石尽的人做的……才是真正的李逵。”

“两个世界。”她顿了一下,“甚至,不一定是地球上的两个世界。”

我脑子还在努力消化她话里的信息,想再问点细节,关于她当年导师那边的实验,关于后来有没有重启,有没有留下什么关键成果——但乔伊已经把水杯放下,靠在椅背上。

“今天就到这吧,”她轻声说,语调温和却有一种不容置疑的疲惫,“太多了,你也得慢慢听,我也得慢慢想。”

我点了点头,没有强求。

她目光落在窗外,暮色正悄悄染过高楼的轮廓,街道上的行人还未散尽。她的侧脸被落日擦过,像极了那些年旧照片中被光影笼罩的青春少女——不说一切,却已经在心里走得很远。

我没有再说话,只是悄悄在笔记本上写下一个词:

李逵,李鬼,Ω。

故事还没结束,但我知道,乔伊愿意讲到这里,已经是某种信任了。她不是不想说,而是知道——有些真相,需要听的人也准备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