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重回高考当状元 > 录取(一)

重回高考当状元 录取(一)

作者:道胜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13 23:45:47 来源:小说旗

王昭·桐山大学(文学)。

录取结果:中规中矩,离第一志愿差了十几分

她站在家门口收信时,王江海在阳台那头看着,没说话。

她拆开信封,看了一眼,平静收好。然后转头看着父亲:

“桐大也挺好。至少,够我写我想写的事。”

她没有考进外地,也不打算逃离桐山。

她说:“我要留着,见证结局。”

马星遥·桐山大学(物理化学)。

录取结果:原本目标是北理工,但留在了本地

没人知道他是出于成绩误差,还是故意填错志愿。

他没有解释。只是对胡静说了一句:

“我觉得,我还有没完成的事。”

“就算这不是最强的物理系,也许正是我应该留下的位置。”

刘小利·桐山职业学院(传播艺术系)。

录取结果:大专唯一录取,落点意料之中

他笑着把通知书挥起来:“嘿!桐职最帅少年上线!”

他是唯一一个完全没沮丧的,反而一脸“我就知道是这样”。

张芳笑着打趣:“你也太适应了吧?”

他反击:“我告诉你们,我是变量中唯一‘快乐输出者’,这个专业适合我,谁说影像不能改变世界?”

他冲乔伊眨眼:“等你归位2021,我给你拍一部纪录片,《乔伊回忆录·Ω之书》。”

全班哄笑,气氛终于回暖。

他们有的进了名校,有的留在原地,有的失败,有的庆幸。

可他们都知道:

“不是学校决定你是谁,而是你经历了什么,才成就了‘你’。”

他们不再执着结果的优劣,而是庆幸——彼此还在彼此身边。

那才是穿越、抗争、系统干扰之后,最宝贵的——

“人类不可被替代的连接。”

夜幕像墨泼下来的布,街边的小摊亮着昏黄灯光,卖糖水、卤味、拨号灵通皮套……还有几张小圆桌,堆着泛黄的卦书、罗盘、算命签筒。

乔伊穿着校服,领口解开一颗扣子,独自走在街心公园那条环形小路上。她手中拎着录取通知书,却没有一点兴奋的神色。

周围人热热闹闹地讨论着谁上了哪所大学、谁家孩子要请客吃饭,可她听在耳里,像一团团飘散的蒸汽,穿过耳膜,不留一点真实感。

乔伊不是不高兴。青华,是许多人的梦想,也曾是她在2021年高中时的目标。

可她知道,现实并没有因此变得“可控”。

Ω还在运行。

废彪还掌握着核心权限。

轨道纠正,是暂时的。

明天,后天,大后天——只要系统愿意,他可以再一次更改这条线。

就像他们换过卷、调过榜、颠覆状元——只要你存在于系统观测下,你永远无法说:“我安全了。”

她走到老梧桐树下,看到那块旧水泥围栏,还保留着小时候的浅蓝油漆。

这一瞬间,她忽然仿佛看见小时候的自己,蹦跳着从父母中间跑过:

“爸爸,妈妈,我第一名了哎!”

那时候她父母年轻,脸上有光;她的世界单纯,时间像用糖水泡过,软软的,甜甜的。

后来公园拆了,父母移民,家散了,回忆成了不存在的“历史版本”。

如今这个街心公园,是东关仅存的“老地标”。她站在这里,才发现:

“原来我最想回去的,不是2021,是那段——我还相信‘努力一定有结果’的年纪。”前方几位老大爷摆着几张八卦摊位,有的人在摸骨,有的人在算紫微,还有一个人,头发花白,脸上有道伤疤,正用签筒给一个小男孩摇签。

乔伊从来不信这些。

她是学理科的,从量子入手,破解系统,抗命改轨,全靠逻辑、计算与意志。

可今天,她站在那儿,居然第一次对那堆写着“吉凶福祸”的竹签——生出了一种朦胧的兴趣。

就像是:

“你都可以接受自己是‘穿越来的’,为什么不能接受命运可能写在竹签上?”

她走过去,坐下。

老先生打量了她一眼,没问名字,只淡淡道:

“一人三签,心中想事,不许说,摇吧。”

乔伊双手合十,闭眼,缓缓摇动签筒。

第一签,掉出来是:

“困龙得水,蜇蛇出山。”

第二签:

“似火如灰,迷云未散。”

第三签:

“归位需等,一线藏机。”

老者眉头微皱,缓缓说道:

“姑娘,你心不在此地,脚也未落地。”

乔伊轻声一笑:“你怎么知道?”

老者看着她的眼睛,缓缓说:

“你是那种‘魂穿而来,身未回航’的人。”

这一句话,像一道闪电,把她劈得心口发烫。

乔伊盯着那老者良久,终究什么也没说。她站起身,将那三支签揣进口袋。

她低声说了一句:

“谢谢。”

走出两步,她忽然转头问:

“你真信这玩意?”

老者看着她,眼神清亮:

“信不信没关系……有些事你信了,也不能躲过去,不信,也不见得就能赢。”

乔伊怔住。

傍晚的风,穿过砖红色的亭子和斑驳的石椅,带着点旧城特有的尘土气味,又有点像是离别前,命运温柔地拍了拍她的肩膀。

乔伊站在公园南角的木栅栏边,低头看着一地翻滚的飞絮,不知道是柳,是槐,还是从哪个拆迁的老房子飘下来的石灰尘——反正,就是那些**“轻飘飘的、不属于任何一个枝头”的东西。**

她没走远,也没回家。

再走几步,就是小吃摊——酸汤面、凉皮、锅贴,还有她最喜欢的炒西红柿鸡蛋,饭后再来一杯冰绿豆汤。

可今天,她绕着摊子远远走开。

“我怕她看到我,笑着说‘你真棒’。”

“怕她不知道,我不是怕失败,而是怕这场胜利太脆。”

就在这时,广场中间那个老大爷队伍又开始放音乐了——用他们一直用的老音响,那个上面写着“桐林舞蹈队”的小贴纸还在,扬声器稍微破音,但旋律依旧清晰。

《浪漫樱花》——那个伴她走过整个高三的清晨动感舞曲,像信号一样,准时在六点半响起,叫醒梦中的她,让她刷牙、跑操、做题、战斗。

那时候,这首歌是她的战鼓,是她的节拍,是她对抗系统压迫的背景bGm。

可此时此刻,乔伊站在飞絮中,忽然听到这熟悉的旋律响起——

却不是想跳起来,也不是热血澎湃。

而是,鼻子发酸,眼圈发涩。

她仿佛看见了这些画面叠加在眼前:

清晨宿舍窗台前,王昭帮她冲热水泡绿茶;

自习室里,陈树贴来一张张“作战地图”;

操场上,马星遥和她跑步时的沉默并肩;

胡静偷偷塞给她“保命糖”的眼神;

刘小利装疯卖傻地说“状元保卫战,开打咯!”

这些片段像《浪漫樱花》的每一个节拍一样,在她心里蹦跳。

可今天,这首歌,却像是在给什么送别。

她低头看着自己脚下那串小砖石缝隙中长出的顽强小草,忽然喃喃:

“就算我考上了,就算我击败了系统……我们还是没真正‘赢’。”

“废彪还在,Ω还在……而我们,只是被它放了一马而已。”

风吹得她头发微乱,她抬头看了一眼飞絮密布的晚霞,深呼吸了一口:

“可如果我不再走,就真的没谁走了。”

她再次站直了身体,拍了拍裤脚,像从音乐里回过神来。

《浪漫樱花》的节奏也刚好进入尾声。

舞台中央的大妈用手背擦了擦额头,冲台下的另一排阿姨笑着说:

“今天跳得有点累,但跳得值。”

乔伊苦笑:“值不值不是跳出来的,是坚持完才知道。”

她缓缓转身,沿着反方向的小路,往陈树家那条街走去。

她准备去吃晚饭。

不是因为饿——

而是因为她想告诉“家人”一件事:

“我们还没输,也还不能输。”

空气里还残留着烟花的硝味,街道灯光橘黄模糊,夏夜的热没有散尽,但风带着些许凉意,从她袖口灌入。

乔伊坐在一栋老电影院前的台阶上,身边是一罐刚从便利店买的啤酒。她拧开拉环的一瞬间,“啪”的一声轻响,在耳边炸得格外清脆——就像一个“命运已定”的提醒音。

她平常不喝酒,最多陪刘小利碰两口汽水。

可今天,她实在是说不清这胸口的压着的那口气,到底是委屈、失落,还是一种来自深处的“不甘”。

她抿了一口——

苦的。

“比任何考试都苦。”

她轻轻摇晃着易拉罐,头靠着墙壁,望着对面漆黑的影院招牌。

那招牌上“明星剧场”四个字,早已掉了两个,只剩“星…场”。

她突然觉得,这四个字有些讽刺:

“你是星星,却在一个错的场。”

她拿出那个火红色的信封,看着里面那一行行工整的宋体字:

“录取院校:青华大学”

“专业类别:基础医学(五年制)”

这是大部分人梦寐以求的终点,是父母朋友圈点赞最多的荣耀,是足以换来一生稳定轨道的标签。

可是对她来说,这不是归宿,是一个分岔口。

她原本填的第一志愿专业是:量子物理与信息工程。

可被调剂到第二志愿——医学。

而2021年,她的“原本轨迹”是——量子物理专业博士、副研究员、参与国家级量子逻辑系统模拟计划。

她知道得太清楚了:

“这不是简单的调剂。这是Ω系统通过‘专业误分’,一次微小却致命的轨道替代。”

医学,不是她的路,也不是她未来“存在”的那条时空线。

她轻声说:

“我不是怕学不会医学,也不是看不起这个专业。”

“我怕的是,我再也回不去了。”

她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

“废彪早就不重要了。”

“他像是按下了什么按钮,然后就消失了。”

她不知道他现在在哪,可能远走高飞,可能藏在某个山沟继续试图激活Ω系统的“变轨程序”。

但不管他在不在——他的那一次“输入”,已经改变了整个系统的轨道输出。

而她,像是被扔在一个已经运行得彻底跑偏的世界里,被一封录取通知书逼着承认:

“你不再是你了。”

她又喝了一口,还是苦。

她想起《浪漫樱花》的旋律,想起她们组团下井的那个冬夜,想起陈树用焊枪修设备的样子,想起胡静深夜给她送饭时说的那句:“你不是来适应命运的,你是来打碎它的。”

她忽然苦笑了一下:

“可它太大了。”

“我已经很努力很努力了,但它还是能从某个角度,把我‘调剂’走。”

她把易拉罐放在脚边,低声问自己:

“乔伊,你还想回2021吗?”

风吹过,罐子滚了一下,发出一声空洞的撞击声。

她闭上眼睛,心里却忽然浮现一句:

“不是回不去,而是——你现在在哪儿都不完整。”

高考的战火虽已熄灭,录取的风声却如夏日蝉鸣,连绵不绝。通知书一封封飞来,各家各户喜忧参半,但对乔伊这群少年而言,每一封录取通知书,都是一段新轨道的“确认书”。

他们没有一个人轻易地走进结果——

而是被生活、被系统、被心里某个执念,一步步“推”到那里去。

马星遥坐在阳台,脚边是录取通知书,眼前是被夏阳晒得发白的水泥地。

他没有去北理、没有选长江、也没有尝试复读。他填的第一志愿就是桐山大学。

马翔站在厨房门口,手里拿着两碗小米粥,递给他一碗。

父子俩坐在阳台上,谁也没说话,谁也没说“你考得不错”之类的客套。

马星遥抿了一口粥,忽然开口:

“我不再指望你变回‘以前的爸爸’了。”

马翔愣了一下,回头看他。

“你现在这样,其实也挺好。咱俩还能说话,还能吃饭,我也能问你几个量子问题。你不回答也没关系。”

“朋友就行。”

马翔没回话,只是把他碗里的咸菜推了一点过来。那一刻,风吹起窗帘,像某种沉重的情绪被掀开了。

“我不确定我将来会在哪。可能不会在地球。”

“但在我还在这颗星球的日子里,我想——待在桐山。”

因为这里,有他走过的路,有他熟悉的矿道,还有……

胡静在桐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