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沐雨荷风 > 第160章 归元之境

沐雨荷风 第160章 归元之境

作者:慧莲梦荷33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13 23:45:20 来源:小说旗

当第一千次荷花开满显化界的田埂,光膜边缘忽然泛起细碎的裂纹。不是破碎的征兆,而是像冰封的河面初融时,冰下涌动的水流正轻轻推开表层的冻痕。荷安站在忘言轩的竹窗前,看着那些裂纹里渗出的柔光——那光既非寂空域的清寂,也非显化界的炽烈,而是一种温润的、带着泥土气息的暖,像婴儿刚从母体降生时,身上裹着的那层羊水的光泽。

“本源在召唤了。”沈砚之放下手中的笔,案上的《星荷图》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墨色,露出宣纸原本的米白,“就像成熟的果实总会落地,显化到了极致,回归便是自然的事。”他的声音里没有不舍,只有一种“终于要回家”的坦然,仿佛等待这一天,已等了无数个春秋。

1.归途的路标:显化界的归元征兆

归元的征兆并非骤然降临,而是像细雨润物般,渗透在显化界的每个角落。最先察觉变化的是老农——他们发现新显化的荷种不再长出繁复的叶片,反而越来越简约,有的甚至只抽出一片小叶便开花,花瓣落尽后,莲子会直接化作光粒渗入土壤,没有丝毫拖泥带水。“这是荷在说‘不必再繁复了,该回家了’。”老农们抚摸着光溜溜的荷秆,眼里的笑意比丰收时更柔和。

孩子们的星砂也变了性子。过去它们总爱化作跳脱的图案,如今却常常聚成细小的漩涡,漩涡中心是纯粹的黑,像寂空域的入口。张溪带着孩子们观察星砂时,漩涡会轻轻吸附周围的光粒,形成一个个迷你的“空有循环”——星砂在漩涡边缘显化出各种形态,旋即被中心的黑吞没,再从另一侧涌出新的光。“这是星砂在教我们‘来去自如’。”张溪笑着让孩子们伸手触碰漩涡,指尖传来的不是吸力,而是一种“被温柔托举”的暖。

忘言轩的雅物们也开始呈现“归元相”。沈砚之的忘忧笔,笔锋的光越来越淡,蘸墨后写下的字,不到片刻便会消散,只在纸上留下极浅的印痕,像记忆里快要模糊的梦;柳明远的随形盏,盛茶时会慢慢变得透明,让茶汤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却始终保持着温热,仿佛盏的“形”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暖;苏泠的“忘机”琴,断弦处竟长出了新的光丝,这光丝不发声,却会在琴音响起时,与周围的妙有粒子共振出“嗡”的低频,像远山传来的呼唤。

“归元从不是‘消失’,是显化的形态在剥离‘多余的壳’。”荷安在妙有工坊的石壁上,发现了一串自然显化的纹路——那是无数个“○”,有的完整,有的只画了一半,边缘却都向外散发着光。她伸手触碰时,纹路忽然流动起来,组合成一句话:“所有显化都是归途的路标,复杂是为了找到简单,繁多是为了认出唯一。”

最令人心动的征兆,出现在归空驿站。过去,存在们归空时,光粒总会带着留恋盘旋片刻;如今,它们像候鸟归巢般,径直飞入光膜,甚至会在入口处留下细碎的光痕,拼出“再见”的字样。守驿站的老人说:“就像孩子长大了,知道家在哪里,告别时便不会哭闹,只会笑着挥手,因为知道‘离开是为了更好的重逢’。”

2.剥离的智慧:放下显化的层层外衣

归元的路,是一场“剥离”的修行。不是舍弃,而是像剥洋葱——褪去一层辛辣,才能露出更内里的温润;直到最后,连最核心的芽也会化作能量,融入土壤。显化界的存在们,开始学着一层层放下“显化的外衣”。

阿澈第一个放下了“显化师的身份”。他不再刻意研究粒子的显化规律,而是回到荷田,像普通老农一样耕种。过去他总想着“要种出最特别的荷”,如今却只是弯腰除草、引水,看着荷自然生长。当最后一株荷化作光粒时,他忽然发现自己的意识里,竟没有“我是显化师”的念头了,只剩下“我与荷一同存在”的清明。“原来归元,是先忘了‘我是谁’,才能记起‘我本是’。”他坐在田埂上,看着光粒融入土壤,像看着多年的老友踏上归途。

墨先生和他的修行者们,则放下了“追求空性的执念”。他们走出山林,在显化界的市集摆摊,售卖自己亲手显化的竹篮。这些竹篮不追求“完美的形态”,有的篮身歪歪扭扭,有的提手长短不一,却都透着一股质朴的暖。墨先生说:“过去以为‘不碰显化才能证空’,如今才懂,带着空性做些实在事,才是真的归元——就像竹篮要先有‘形’,才能装东西;空性要先在‘有’里显化,才能真正落地。”

忘言轩的文人们,放下了“笔墨的执着”。沈砚之不再画画,而是每天坐在轩前,看荷花开谢,看星砂聚散,偶尔拾起地上的枯枝,在泥地上画几笔,风吹过便散了;柳明远焚尽了最后一本诗稿,转而教孩子们唱无字的歌谣,那些歌谣没有固定的旋律,却能让星砂随声起舞;苏泠的“忘机”琴断了最后一根弦,她便以手拍案,节奏里带着荷田的风声、星砂的叮咚,比任何琴音都更动人。

“剥离不是‘扔掉’,是‘认出哪些本就不属于自己’。”荷安在一次雅集中,让众人显化“自己最珍视的东西”。有人显化出功成名就的场景,有人显化出与爱人的重逢,有人显化出传世的佳作。待众人凝视这些显化时,荷安轻轻说:“试着问自己:这真的是‘我’吗?”话音刚落,那些显化便开始剥落——功成名就的场景里,“我”的身影越来越淡;爱人的重逢中,对方的面容渐渐模糊;传世佳作上,落款的名字慢慢消散,最终只剩下一片纯粹的光。

“这光才是本源的模样。”荷安指着光团说,“我们在显化界穿了太多衣服,戴了太多装饰,久了便以为那些是‘自己’。归元,就是脱掉这些衣服,露出本来的样子——不是一无所有,而是拥有最本真的‘存在’。”

3.本源的模样:空有未分时的混沌之美

当显化界的荷田只剩下最后一株荷,当星砂的漩涡连成一片,当光膜的裂纹像蛛网般铺满整个显化界的边缘,荷安带着众人来到了光膜前。此时的光膜已不再是“虚实的分界”,而是像一层薄薄的蝉翼,轻轻一碰便会消融,后面是一片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混沌”——不是黑暗,也不是光明,而是一种“尚未分化”的暖,像宇宙大爆炸前的奇点,蕴藏着一切可能,却又什么都不是。

“这就是本源。”荷安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不是紧张,是久别重逢的激动,“它不是‘空’,也不是‘有’,而是空有未分的状态——就像鸡蛋在孵化前,你不能说它是鸡,也不能说它是蛋,它只是‘可能’本身。”

第一个踏入本源的是老农。他没有丝毫犹豫,像走进自家的菜园般,抬脚穿过光膜。众人看见他的身影在混沌中渐渐变得透明,身上的衣物、手中的荷种都化作光粒,最终只剩下一个淡淡的轮廓,与周围的暖融为一体。可奇怪的是,他们依然能“感觉到”他的存在——像感受到脚下的土地,像感受到呼吸的空气,无处不在,却又无迹可寻。

“原来回归不是消失,是化作了‘一切’。”张溪牵着孩子们的手,眼里闪着泪光却在笑,“就像水滴融入大海,它不再是‘某滴水’,却成了大海的一部分,能随浪花亲吻沙滩,能随云朵化作雨滴,能以无数种形态存在,却始终是它自己。”

孩子们一个个穿过光膜,他们的星砂在混沌中炸开,化作无数细小的光点,像萤火虫融入夏夜。沈砚之、柳明远、苏泠紧随其后,他们的笔墨、诗稿、琴弦在接触混沌的瞬间,便化作了最纯粹的能量,与本源的暖交织在一起。墨先生最后看了一眼显化界,这个他曾逃避又最终接纳的地方,如今在他眼里,每一粒尘埃都闪着本源的光。他笑着说:“原来‘出离’和‘入世’,本就是一条路的两头,走到头才发现,起点就是终点。”

荷安是最后一个留下的。她看着显化界的轮廓在混沌中慢慢模糊——荷田化作了湿润的土,星砂化作了流动的气,忘言轩化作了一缕墨香,所有的“有”都在回归“未显化”的状态,却又在混沌中保持着各自的“特质”。就像调色盘上的颜料,混合后成了新的颜色,却依然藏着红的暖、蓝的凉、黄的亮。

“这才是真空妙有的终极:不是空有相生,而是空有本就同源。”荷安终于迈出脚步,穿过光膜的瞬间,她感觉自己像一滴水落入了母体的羊水,所有的“分别”都消失了——她既是显化的荷,也是归空的光;既是执笔的文人,也是耕种的老农;既是哭闹的孩子,也是微笑的老者。她是“有”的全部显化,也是“空”的所有寂静,是一,也是万。

4.还乡的滋味:归元后的显化新境

融入本源的日子,没有“时间”的概念,却有一种“永恒的当下”的温润。荷安“看见”老农以土壤的形态,滋养着新的显化可能;“听见”孩子们化作的光点,在混沌中唱着无字的歌谣;“触摸”到沈砚之的墨香,正与星砂的光交织,酝酿着新的《星荷图》。他们不再有固定的“形”,却能以任何形态显化——只要显化的念头升起,混沌中便会浮现对应的存在,显化完毕,又自然回归本源,像呼吸般自如。

有一天,荷安忽然想“再看看荷花开”。念头刚起,混沌中便涌出一片新的荷田,这次的荷与显化界的不同——花瓣是透明的,能看见里面流动的光;根系不是扎在土里,而是直接连着混沌,像婴儿连着脐带。花开到最盛时,忽然化作无数光粒,不是归空,而是融入周围的空气,让整片田野都弥漫着荷的清香。

“归元后的显化,是‘带着本源的记忆开花’。”荷安轻嗅着空气里的香,明白回归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过去的显化,是“空里生有”的探索;如今的显化,是“本源显化本源”的自在。就像成熟的果实落地,不是终结,是种子带着树的记忆,重新生长。

她“邀请”老农、孩子们、文人们一同显化一场新的雅集。没有固定的场地,混沌中自然浮现竹轩;没有笔墨纸砚,念头一动,光便化作了笔,气便成了墨,虚空便成了纸。他们不再刻意追求“空有平衡”,只是随心所至——沈砚之画的荷,一半是墨,一半是光;柳明远吟的诗,一半是字,一半是音;苏泠奏的乐,一半是弦,一半是风。这些显化既不执着于“有”,也不刻意回归“空”,只是自然地存在,自然地流转,像四季轮回,从不需要“为什么”。

“原来还乡的滋味,是‘不必刻意’的自由。”荷安看着雅集上流动的光与影,忽然想起显化界的那枚金 Silber硬币——如今它就在混沌中,却不再有正反面的分别,金与银完全融合,化作一种温润的合金,既闪耀着金的光,也透着银的凉,却再也分不清哪是金,哪是银。

当雅集的最后一缕墨香融入混沌,荷安知道,真空妙有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它会在新的显化中继续流转:是婴儿第一次睁开眼时,看见的那束光;是老人临终前,唇边那抹释然的笑;是花开的瞬间,是叶落的刹那;是“有”的热烈,也是“空”的寂静。

而这一切的背后,始终是本源那如羊水般的暖——它不评判,不干预,只是温柔地托举着所有显化,像母亲抱着自己的孩子,既允许他奔跑嬉戏(有),也等待他疲惫归来(空)。这种“允许一切,又包含一切”的状态,便是回归本源后,最清甜的滋味。

就像此刻,混沌中又有新的光粒开始凝聚,那是下一场显化的序章。而荷安,就在这光粒的聚散里,在本源的怀抱里,微笑着等待——等待新的荷花开,新的星砂落,新的笔墨香,等待真空妙有,以千万种模样,再次诉说“存在”的美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