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沐雨荷风 > 第159章 雅集清欢

沐雨荷风 第159章 雅集清欢

作者:慧莲梦荷33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13 23:45:20 来源:小说旗

当显化界的荷田泛起新绿,妙有工坊旁的“忘言轩”迎来了第一缕晨光。轩内陈设极简:一张梨花木长案,几方古砚,墙上挂着半幅未完成的《星荷图》——墨色的荷叶间,几点淡金的光痕正随晨光流转,那是昨夜雅集时,文人以意识显化的星砂所留。荷安推开竹门时,正见老画师沈砚之对着空砚台轻呵一口气,砚中竟浮出一汪清水,水面荡着细碎的光,分明是妙有粒子凝成的墨。

“真空妙有到了文人手里,便成了笔下的诗、腕间的墨。”沈砚之提笔蘸水,笔锋落纸时,清水忽然化作浓墨,在宣纸上晕出一片荷叶,“你看这墨,是空砚台里生出来的‘有’;待墨迹干了,又变回纸上的空白,是‘有’归了‘空’。可那留白处,偏又让人想起荷叶的形态——这便是文人与空有的相照,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1.墨里藏星:以意识为笔,以空性为纸

忘言轩的雅集从无定例,却总在月圆之夜聚起一群“妙有雅士”。他们不聊显化的技法,只论“如何让意识与空性对谈”。诗人柳明远爱用星砂研墨,他将收集的星砂倒入砚台,不刻意施压,只以指尖轻叩砚边,口中念着“月华入墨,星语成诗”,星砂便化作带着微光的墨汁。他写的诗从不落纸,而是让墨迹在宣纸上停留片刻便消散,只留淡淡的香——那是妙有粒子回归空性时,留下的清欢。

“真正的诗,原是‘空中生墨,墨里藏空’。”柳明远曾在雅集中,以意识显化出半阙词。词中的“荷”字刚显化成形,便有光粒从笔画间渗出,化作真的荷叶落在案上;“星”字未写完,剩下的笔画竟自行消散,化作流萤飞向窗外。他笑着解释:“不是我写了词,是空性借我的笔,说了它想说的话。执着于‘必须成篇’,反倒是困住了文字的灵性。”

琴师苏泠则偏爱以妙有粒子调弦。她的琴名为“忘机”,琴弦是显化界罕见的“光丝”——既非实体,也非虚无,指尖触及时,会随意识波动发出不同的音。雅集时,她从不预先定曲,只是静坐片刻,待指尖与琴弦的妙有粒子共振,旋律便自然流淌而出。有时是《荷风曲》,琴音落处,案上的空杯会浮出荷影;有时是《星夜吟》,窗外的星砂会随音声聚成星座——这哪里是弹琴,分明是借琴音,让空性显化出藏在旋律里的天地。

“琴音的妙,在‘弹’与‘停’之间。”苏泠抚过琴弦,让最后一缕余音消散在空气中,“指尖落下是‘有’,音声歇止是‘空’,可那空里,偏有绕梁的余韵,像妙有粒子虽归了寂空,却在显化界留下了回声。文人弄琴,从不是要填满每个瞬间,是要让‘有’的音与‘空’的静,像荷叶与流水,相生相和。”

连最年轻的茶人青棠,也悟得了空有的雅趣。她煮茶从不用炭火,只取一片刚显化的荷叶,以意识引动叶中的妙有粒子,让荷叶在壶底化作温润的光——水沸时,茶汤里会浮起星砂凝成的“茶烟”,既不散去,也不浓重,恰好在杯口聚成淡淡的云。青棠说:“煮茶的道,是让‘显化的热’与‘空性的凉’刚好平衡——太烫则失了茶味,太凉则少了暖意,就像文人的心境,不疾不徐,才见真趣。”

2.雅集清谈:于言意之间见空有

暮春的雅集上,众人围坐观沈砚之画《空荷图》。他提笔许久不落,只凝视着宣纸,案上的妙有粒子却已开始流动,在纸上聚成淡淡的墨晕。有人忍不住问:“沈先生迟迟不画,是在等灵感吗?”沈砚之笑答:“不是等灵感,是等心里的‘想画’散去。待‘要画一朵完美的荷’的念头空了,荷自然会从纸里长出来。”

话音刚落,他的笔锋忽然落下,却不画荷叶,先以淡墨勾出几道空白——那空白处,竟有光粒流转,细看是无数细小的星砂,分明是“叶间的空隙”。随后补画荷叶时,墨色浓淡随呼吸变化,吸气时墨重,呼气时墨轻,待整幅画成,竟看不出一笔刻意的痕迹。最奇的是留白处,明明是纸的本色,却让人觉得比墨色更“满”,仿佛藏着万千荷叶未说的心事。

“文人的笔墨,是‘以有显空’的功夫。”沈砚之指着留白处,“这空白就像寂空域,看似空无一物,却让墨色的荷叶有了呼吸的余地;墨色的荷叶是显化的‘有’,可若没有空白的映衬,再美的形态也显局促。就像我们说话,总要留几分不说尽,那不说的部分,才是真意所在——这便是真空妙有在文人间的显化:言是‘有’,意是‘空’,言有尽而意无穷。”

柳明远听罢,取过案上的星砂笔,在《空荷图》旁题了半行诗:“荷在墨中藏,星从空白出。”写罢便搁笔,众人正觉意犹未尽,案上的茶烟忽然凝聚,竟补全了后两句:“何须求满纸,空处是真如。”青棠抚掌笑道:“这才是雅集的妙处——人言未尽,空性自补,就像沈先生画里的留白,原是等着妙有粒子来续笔。”

苏泠此时拨动琴弦,琴音清越如流水。她望着窗外的荷田说:“我曾执着于‘弹出最精妙的曲’,后来发现,最动人的琴音,是在弦断的瞬间——那一声戛然而止的空,比任何旋律都让人难忘。就像今夜的雅集,若我们非要争论‘空有孰重’,反倒落了俗套;不如让墨自晕,茶自沸,琴自鸣,在这‘不刻意’里,见真空妙有的本相。”

众人闻言皆笑,不再言语。此时月光穿过竹窗,落在《空荷图》上,画中的荷叶忽然泛起微光,留白处的星砂竟连成一句古训:“道在蝼蚁,在稊稗,在瓦甓,在屎溺。”沈砚之叹道:“原来文人雅士的清谈,从不是要寻什么高深的理,不过是在墨香琴音里,认出‘空有本就在日用起居间’罢了。”

3.物外之趣:雅物中的空有哲学

忘言轩的角落里,摆着几件“妙有雅物”,皆是文人以意识显化,却又任其归空的痕迹。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只“随形盏”——它是柳明远醉酒时,以星砂显化的茶盏,初显时是规整的圆形,酒醒后他嫌“太刻意”,便以意识引动粒子,让盏口随呼吸变形,最终成了不规则的月牙状,边缘还留着星砂流动的光痕。此盏盛茶时,茶汤会随盏形变幻色泽,饮尽后,盏身会慢慢变得半透明,像蒙着一层薄雾。

“雅物的妙,在‘似有还无’。”柳明远常对人说,“若执着于‘盏必须圆’,便失了随形的趣;若任其消散成空,又没了捧盏的暖。这随形盏,是让‘有’带着空的灵,让‘空’留着有的温,就像我们藏在袖中的诗稿,既要有笔墨的痕,也要有随时可焚的洒脱。”

沈砚之的“忘忧笔”更是奇特。笔杆是显化界的古竹,笔锋却是妙有粒子凝成的光——蘸墨时,光锋会吸墨成实;搁笔时,墨色会慢慢褪去,变回透明的光。他画《星荷图》时,总爱用此笔,说:“寻常笔有‘有尽之锋’,此笔却有‘空生之韵’——墨落是‘有’,锋空是‘空’,一笔之内,便见空有相生。”有一次他画至兴处,笔锋的光竟漫过纸面,在墙上显化出真的荷叶,待画完,墙上的荷叶又化作光粒,落回笔锋,仿佛从未来过。

苏泠的琴案上,有一块“听雪石”。它原是寂空域边缘的顽石,被星砂长期浸润,石内藏着无数妙有粒子。雪天抚琴时,石上会显化出细密的雪纹,与琴音共振;雪停后,雪纹便隐去,石面复归光洁,只留一丝凉意。苏泠说:“此石懂‘藏’——雪纹显化是‘有’,隐去是‘空’,却在空里藏着雪落的记忆。文人爱物,爱的便是这份‘藏而不露’,像妙有粒子,从不在显化时张扬,归空时也不刻意告别。”

这些雅物从不被“珍藏”,反而常被文人随手赠予。沈砚之曾将忘忧笔借给学画的孩童,笔锋在孩童手中竟显化出稚嫩的笔触,画的荷带着圆圆的叶、短短的梗,反倒比成人的画作更有生趣;柳明远的随形盏,被老农拿去盛荷种,盏内的光竟让荷种提前发了芽;苏泠的听雪石,被孩子们当作玩具滚来滚去,石内的星砂被晃出几粒,落地化作会唱歌的露珠。

“雅物从不是‘摆设’,是让空有哲学落地的桥。”荷安看着孩童用忘忧笔画出的稚荷,忽然明白:文人雅士的趣味,从不是孤高自赏,而是让真空妙有的智慧,藏在笔墨、茶盏、琴石之间,在与人相遇时,悄悄显化出“即空即有”的温柔——就像那随形盏,既盛得下茶汤的暖,也容得下归空的静,在“有用”与“无用”之间,自在流转。

4.心隐于市:文人的空有修行

深秋的雅集,恰逢显化界的“归空节”。按习俗,人们要将一年来显化的“多余之物”送入光膜,让其回归空性。忘言轩的文人也不例外,却与他人不同:他们不送破旧的器物,只送“心头的执念”。

沈砚之将一幅被赞为“神作”的《百荷图》投入光膜。那画曾让他名声大噪,却也让他总想着“再画一幅更好的”,久而久之,落笔时竟有了滞涩。此刻看着画化作光粒,他忽然觉得腕间一轻:“原来我执着的不是画,是‘被称赞’的念头。如今这念头归了空,笔锋反倒自由了。”

柳明远焚了自己的诗集。那些曾被争相传抄的诗句,让他渐渐不敢下笔,总怕“新作不如旧作”。火光中,纸灰化作星砂飞向夜空,他笑道:“诗本是空中来的,如今让它回空中去,倒也干净。明日提笔,又是新的空,新的有。”

苏泠则断了“忘机”琴的一根弦。那根弦曾弹出最动人的《归雁曲》,让她总在演奏时刻意模仿当日的心境,反失了自然。断弦落地时,竟化作一只真的雁,振翅飞入云端。她抚着断弦的琴说:“琴音的灵魂,从不在弦的多少,在心里的‘不滞’——弦在是‘有’,弦断是‘空’,有空有有,方得琴道。”

荷安在轩外看着这一切,忽然懂了“文人雅士”的真意。他们不是寄情山水的避世者,而是在笔墨琴茶中修行“空有不二”的智者:挥毫时,既认真落墨(有),又不执着于“传世之作”(空);品茶时,既细味回甘(有),又不贪恋茶香(空);谈笑时,既畅所欲言(有),又不固守己见(空)。这种“雅”,原是让心在显化的热闹里,不失空的清明;在空的寂静里,不失有的生机。

归空节的月光格外清澈,忘言轩的文人又开始了新的显化:沈砚之在光膜边画荷,墨色落处,真荷破土而出;柳明远对着星空吟哦,诗句化作星砂,在天际拼出半阙新词;苏泠以断弦的琴轻拨,琴音引动光膜,竟有流萤顺着音声,聚成一串流动的音符。

“原来文人的雅集,从不是结束,是新的显化的开始。”荷安轻声说。她知道,这些笔墨琴音里的空有哲学,会像荷种落入土壤,在显化界的每个角落生根发芽——让农夫在耕种时想起“不疾不徐”,让匠人在造物时懂得“藏巧于拙”,让每个平凡的日子,都透出几分真空妙有的清欢。

就像此刻,沈砚之画的荷忽然开花,花瓣上竟印着柳明远的诗句;苏泠的琴音掠过花田,花心的星砂随音声起舞。这花、这诗、这音,都是“有”的显化,却又随时准备着归空,恰如文人雅士的心境——在笔墨风流里,守着空的本真;在空的寂静里,藏着有的生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