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沐雨荷风 > 第47章 墨韵流芳

沐雨荷风 第47章 墨韵流芳

作者:慧莲梦荷33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13 23:45:20 来源:小说旗

立冬的雪落得轻悄,像谁抖落了满筐的柳絮,无声无息漫过诗滢轩的黛瓦。檐下那串湘竹风铃裹着薄雪,风过时叮咚作响,清越得像是从潇湘的烟雨里飘来的。沐荷正用去年从岳麓山带回的竹炭煨火,炭盆里的火星明明灭灭,映得案头那本《诗脉新篇》封面泛着暖光。书页间夹着的银杏叶已干透,叶脉在光下像幅微型的潇湘地图,叶尖的缺口处,不知何时粘了片细小的梅瓣,是清晨从院角梅树落下来的,还带着点未融的雪粒。

“书院寄来的拓片。”临风抖落肩头的雪,绛色披风上的雪花簌簌落在青砖地,转眼便化成了水痕。他将卷成筒的宣纸凑近炭盆边烘着,竹炭的烟火气混着陈年墨香漫开来,“老山长说,那株千年银杏的树根下,掘出块清代的石板。工人原本要将它当成废料清走,却在冲洗时发现了诗刻,竟与我们在雨里对的句子分毫不差。”

沐荷解开拓片的蓝布绳时,宣纸在暖意里渐渐舒展。“潇湘雨歇竹含烟,两世诗心一脉连”十六个字嵌在青石板的纹路里,笔画间的冰裂纹与天池水胆玉的裂痕如出一辙,只是被岁月磨得温润,像谁用掌心焐了百年。拓片的边缘粘着点湿润的黄褐,是银杏树根的泥土,凑近了闻,竟带着《潇湘诗韵》里那片干荷的清苦,混着雪水的凛冽,像把整个岳麓山的冬都裹了进来。

案头的青铜镜忽然蒙上层水汽,像是被炭盆的暖意熏出了雾。镜面的雾汽里缓缓浮出半阙词:“竹影摇窗,梅香入梦,墨痕犹带潇湘冻。”字迹柔婉如碧玉当年的簪花小楷,却在“冻”字的点画处多了点朱砂,像雪地里骤然开出的红梅,艳得人心头发颤。沐荷想起在书院讲案上看见的“荷梅相伴”,忽然明白这不是偶然——两世的笔墨原是在雪天里相认,用彼此的温度融化了时光的冰。

“你看这石板的背面。”临风翻过拓片,背面用朱砂补了行蝇头小楷:“光绪二十六年冬,雪夜与君论诗,见石有灵,遂刻此句。”落款是个极小的“碧”字,旁边压着个指印,指腹的纹路与沐荷前日绣荷包时留下的针脚重合。她忽然想起那支银簪,此刻正插在妆奁的青瓷瓶里,簪头的珍珠在雪光里泛着晕,像把百年前的月光也收在了里面,触手生温。

炭盆里的竹炭“噼啪”爆开个火星,溅在拓片的空白处,竟烧成个小小的“荷”字。沐荷取过那支潇湘竹笔,笔杆的紫斑在暖光里像流动的云。她蘸着窗边融化的雪水在宣纸上写字,笔尖划过纸面的声响,与檐下风铃的叮咚声连成韵,像在续那首雪夜里未完的诗。

“该把这些故事刻进竹里。”她望着窗外飘落的雪,忽然想起文创工坊的竹编师傅,“老山长说,书院要新制一批竹简书,收录两世的诗,让孩子们能摸着文字长大。就像当年璞玉用竹笔在石上写字那样,让文字有温度,有筋骨。”

临风从樟木箱里翻出卷湘妃竹,竹节上的紫斑像泪痕,却在雪光里泛着玉色。“这是从书院后山砍的新竹,老山长特意让人送来的。”他用指腹抚过竹节的纹路,“说与当年璞玉做笔筒的那丛是同根,埋在土里的竹鞭还连着呢。”他取过刻刀在竹节上轻轻划,紫斑竟顺着刻痕晕开,像给即将诞生的文字披了件花衣。

三日后,竹简书的样稿送了来。二十片竹简用蓝染棉绳串起,每片都刻着首诗,正面是璞玉与碧玉的旧作,背面是这次展览征集的新句。最末一片留白处,刻着株并蒂的荷梅,梅枝缠着竹,荷茎绕着石,像把所有的牵挂都编在了一起。沐荷用朱砂给荷瓣上色时,指尖的温度竟让竹纹里的紫斑微微发亮,像碧玉当年的胭脂渗进了竹的血脉,再也分不开。

雪停那日,诗滢轩的门被轻轻叩响。是潇湘书院那个穿校服的男生,脸颊冻得通红,怀里紧紧抱着个竹编盒。盒里是他仿写的《潇湘竹枝词》,字迹虽稚嫩,却在“荷”字的捺脚处带着点弯钩,像从璞玉的笔锋里偷学的巧劲。“山长说我的诗能刻进竹简。”他说话时呵出白汽,眼里的光却比炭盆里的火星还亮,“我想请您看看,这字里有没有潇湘的雨味,有没有岳麓山的竹影。”

沐荷翻开他的诗稿,其中有句“竹笔写尽三冬雪,不及梅香一缕春”,墨迹未干,纸页边缘还沾着点银杏叶的碎末。她忽然想起在书院天井里,孩子们用手指描“荷”字的模样,原来文字的传承从不是刻意模仿,是像竹笋顶破冻土那样,带着自己的劲往上长,带着自己的香往外溢。

临风取过那支紫斑竹笔,在男生的诗稿旁添了句:“新枝更比旧枝劲,一脉书香满潇湘。”笔尖的朱砂落在“湘”字的三点水上,像滴雪水融在了诗里,漾开圈淡淡的红。男生捧着诗稿反复摩挲,忽然抬头笑:“我知道了,文字不是刻在竹上的,是种在心里的。就像这湘妃竹,紫斑是心里的故事,刻痕是新添的念想。”

送男生出门时,院角的梅树正落着最后一片雪。沐荷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巷口,手里的竹简书忽然轻轻颤动,竹简间的绳结松了又紧,像在调整呼吸。她忽然明白,所谓“诗脉相传”,不过是让璞玉的竹笔、碧玉的银簪、男生的铅笔,在时光里接力,让每个字都带着雪的清、竹的韧、梅的暖,往更远的春天去,往更热闹的人间去。

暮色漫进画室时,临风将竹简书放进特制的木匣,匣底铺着那片银杏叶与梅瓣。炭盆里的竹炭渐渐成灰,却在余温中透出点青,像潇湘的竹影还在跳动,像两世的笔墨还在呼吸。沐荷翻开《诗脉新篇》,在拓片的空白处写下:“雪落无声,墨香有痕,所谓传承,不过是前人为后人温着砚,后人替前人续着诗。不必问诗有多远,只要还有人在写,它就会自己长腿,往该去的地方去。”

案头的青铜镜映着雪后的月光,镜里的人影与拓片上的诗刻重叠,像璞玉与碧玉正隔着百年的雪,看着他们笔下的新句微微颔首。沐荷忽然听见风铃又响了,这次不是风动,是竹简书里的字在轻轻念诗,念给檐下的雪听,念给院角的梅听,念给所有等着春暖花开的人听。

晨光漫进诗滢轩时,第一缕阳光落在竹简书的留白处,将那株并蒂荷梅照得透亮。沐荷发现荷瓣的朱砂里,竟映出潇湘书院的飞檐,而梅枝的墨色中,藏着诗滢轩的窗棂,像两地的月光在字里结了盟,再也拆不散。她知道,这故事还远没到结局——只要还有人在雪夜呵着气写诗,在竹上刻字,在心里种字,那脉书香就会永远流下去,像岳麓山的竹,一节一节往上攀;像诗滢轩的梅,一岁一岁报春信,生生不息,岁岁年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