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仕途红人 > 第677章编制的难题

仕途红人 第677章编制的难题

作者:平和心境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7:00:3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家也许会觉得奇怪,堂堂的市委书记专门来考虑成立一家位于市级部门的事业单位,是不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或许是太过于抓小事而没有关注大事情、大方向?

其实上,国家已经明确机关事业单位的总数量,在乡镇、区县、地市的任何一级,都只能是只减不增,或者说是减一增一,保持机关事业单位总数不变。

与此同时,机关单位的公务员编制、事业单位的事业编制,都有个总量问题,不能随意突破。

虽说,每年都有一批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退休,同时东华市编办总会留有的一些机动编制数,但现在随着对教育、卫生的重视,对于教师、医生、护士的编制数,每年都有所递增。

这个递增数,总量并不能进行突破,只能在盘活总量上有所行动,为此张峰要想成立一家隶属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市级事业单位——东华市大数据处理中心,能批下来的编制数并不多。

审批新的事业单位,由市编办的事业单位管理局负责,而市编办的机构设置在市委组织部,不过,就算动用刘启海部长和张峰市委书记的权力,也不能过多地给予太多的编制。

否则的话,以后新成立的事业单位怎么办?

既然是新成立的事业单位,肯定都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一个是不想多增加编制的,为此张峰和刘启海不能开这样的先例。

作为推行张峰想进行办事改革的技术处理中心--东华市大数理处理中心肯定不可能只配备配制数规定的人数,肯定还需要一些辅助人员。

要知道,这项事情是从无到有做起,问题多、难度大,而且是从无到有做起,刚开始的时候,当然需要比较多的技术人员进行支撑。

刘启海说道:“张书记,现在要解决借调人员的岗位、编制是很难的,所以也不能多借。在乡镇工作,会有乡镇补贴,而借调到县、市部门,这块收入就没了。如今财政制度越来越严格,市里没法补齐这块待遇。”

“从乡镇一级进行借调,工作人员是最高兴的,他们认为是离开原先单位和乡镇的一个机会。原先我们曾经借调过一个文笔不错的小学语文老师帮助写材料,他的班主任津贴等都没有了,只有基本工资和奖金,一年收入要少1万多元。在评优评先方面,也没法推荐他参评市一级、省一级的先进,因为按照规定,不是我单位的人员,我们没有资格推荐。”

“实际上,随着制度的收紧,借调单位帮助借调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市级单位,凡进必考,借调人员留下来的机率也没那么高了。”

张峰感慨道:“我一路走来,知道如今进入上级机关的方式越来越单一,越来越规范,几乎凡进必考。”

“这有利于规避一些用人上的暗箱操作,但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一些考进来的人高枕无忧,不用担心被淘汰,所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反而少了。”

“考试能力不等同于干事能力。原先我在区教育局的时候,一些考进来的人办事能力没有借调人员出众,但人家就是占到了这个编,能者上、庸者下很难实现。”

刘启海说道:“大家都希望建立更加立体的人才评价体系,给干部交流更多灵活性,让能干事、想干事的人有位子,让不干事、少干事的人腾出位子。”

“比如想破解借调难题,就要探索灵活的用人机制,大力推行职级职务并行制,破除‘唯身份论’、‘以身份定人’,让有理想的年轻人可以拿到合理的工资,享受较高的职级待遇。”

“只是,人事制度上的改革,非常艰难,没有国家层面的政策作为依据,很难进行系统性改革,万一操作不好,很容易出事情,而且这个事情牵涉到太多的利益,如果出事情,往往就是大事情,谁都负不起这个责任。”

张峰点头说道:“我看可以建立市、县、乡一般公务员交流机制,将乡镇年轻公务员选派到上级机关挂职顶岗,开阔视野,回到乡镇工作岗位后,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满足乡村振兴等各项事业的发展需求。”

“还可以将长期在县直机关工作的年轻公务员选派到乡镇‘急、难、险、重’的工作岗位去学习锻炼,在实践中学习方法、了解农村、熟悉农村工作,提高年轻干部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当然,这只是我的提议,组织部门可以先进行调研,再拿出合理方案,先进行小范围、人数少的试点。等到经验成熟再进行推广,如果在试点中发现问题太多、后遗问题严重的话,可以及时中止试点。”

刘启海和张峰原先有着沈家的居中引进,再加上一段时间的接触,张峰觉得刘启海值得合作和信任,于是他便说道:“曲江省近年来没有大的项目和大的经济增长点,但经济指数没有下滑,稳中有升。”

“只是,没有比较,就没有差距,这几年,邻省真的比咱们省经济指数增长迅速,这是事实。”

“原先吴林正省长属于守家型的领导,低调、稳健,吴松属于开拓型的领导,他们两个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作风,但都是与时俱进的领导干部。”

刘启海接话道:“张书记,吴省长最近马不停蹄,不是调研就是开会,也是一把年纪的人,如此拼命,大概是想做出一些事情来,否则的话,他在东华市不会如此说了。”

张峰说道:“所以,我想先搞出一个见效快的项目,让吴省长看看,要知道,我这么年轻担任东华市委书记,许多人盯着,吴林正书记又去了京城,我有些担心吴省长借机调整一些干部。”

刘启海不为以然地劝道:“张书记,你与施市长既没有明显的公然对抗,没有严重到影响工作,也没有和气到铁板一块,这对于你来说,反而是好事。”

“我做组织工作多年,认为上级领导,都不希望下边的班子是铁板一块,因为铁板一块后,上级领导就很难听到不同的声音,听不到不同的声音,就跟耳朵聋了一样。”

“试想,哪任领导希望自己是‘聋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