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游戏 > 2025重生之我做上海商铺中介 > 第5章 。孤臣陆贽

2025重生之我做上海商铺中介 第5章 。孤臣陆贽

作者:划着小船的王大海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7-11 05:02:33 来源:小说旗

建中四年的深秋,长安城笼罩在一片肃杀之气中。泾原兵变的叛军已攻入丹凤门,大明宫内乱作一团。二十八岁的翰林学士陆贽抱着一摞奏章,在长廊上疾步而行,青白色的官袍被风吹得猎猎作响。

\"陆学士!\"一名内侍慌张地拦住他,\"陛下已准备移驾奉天,您快些收拾行装吧!\"

陆贽眉头紧锁,清瘦的面庞上沁出细汗:\"劳烦告知陛下,臣需先将这些奏章整理妥当。\"他的声音不大,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远处传来喊杀声,火光映红了半边天空。陆贽却恍若未闻,伏在案前奋笔疾书。当他终于抱着几卷文书赶到宫门时,德宗的车驾已经准备启程。

\"陆爱卿,\"车帘掀起,露出德宗憔悴的脸,\"朕还以为你不来了。\"

陆贽深深一揖:\"臣岂敢不来?只是这些奏章关乎国事,不敢轻弃。\"他递上一卷墨迹未干的纸,\"这是臣刚拟的《奉天改元大赦制》,请陛下过目。\"

德宗匆匆浏览,眼中渐渐有了神采:\"好!好!赦免诸道拖欠赋税,犒赏勤王将士...爱卿深知朕心!\"

马蹄声碎,车驾在夜色中向奉天疾驰。陆贽骑在马上回望长安,熊熊烈火中,他仿佛看到了十年前初入长安时的自己——那个十八岁中进士的江南才子,满怀抱负地踏入这座天下中枢。

\"陆学士的策论,当为第一。\"当年主考官的声音犹在耳边。然而寒门出身的他,即便文采斐然,也只能从华州郑县尉做起。直到三年前,宰相郑馀庆读到他的《均节赋税疏》,惊叹\"此王佐才也\",才将他推荐入翰林院。

寒风刺骨,陆贽裹紧了单薄的官袍。身旁的同僚瑟瑟发抖:\"此番出逃,不知何时能回长安...\"

\"只要陛下在,大唐就在。\"陆贽的声音坚定如铁,\"叛军虽盛,终不得人心。\"

奉天城中条件艰苦,德宗暂居在一座旧衙门内。陆贽每日伏案至深夜,起草一道道诏书。

他的文笔既有儒者的风骨,又切中时弊,所拟诏令传至各镇,竟使不少观望的节度使纷纷派兵勤王。

这日深夜,德宗突然召见。陆贽踏入临时书房,发现皇帝正对着一封密信发抖。

\"爱卿...\"德宗将信递给他,\"李怀光也反了。\"

陆贽心头一震。李怀光是朔方节度使,手中握有精锐边军,他的背叛意味着奉天城危在旦夕。

烛火摇曳,映照着陆贽棱角分明的侧脸。他沉思片刻,突然跪下:\"陛下,臣请即刻起草诏书,加封李晟为同平章事,总领诸军!\"

德宗犹豫:\"李晟虽忠勇,但资历尚浅...\"

\"正因如此,叛军必不防备!\"陆贽目光灼灼,\"李晟用兵如神,当此危局,唯有出其不意!\"

德宗终于点头。陆贽当即挥毫,一篇《授李晟凤翔陇右节度使制》一气呵成。诏书送出后,他又接连起草了《慰问将士诏》《谕河北诸镇诏》,字字如刀,直指人心。

一个月后,李晟果然大破叛军,奉天之围遂解。德宗拉着陆贽的手感叹:\"非卿之谋,朕几危矣!\"

兴元元年,德宗还京,陆贽被擢升为谏议大夫。每日上朝,他挺拔的身影总是立于文官前列,所奏之事皆切中时弊。

\"陛下,\"这日朝会上,陆贽手持玉笏出列,\"如今天下户口减半,而赋税倍增。臣请行'两税法',量入为出,均节赋税。\"

朝堂上一片哗然。户部侍郎裴延龄立刻反对:\"陆大夫此言差矣!朝廷用度浩繁,若减赋税,军费何出?\"

陆贽不卑不亢:\"裴侍郎可知,关中有老妇为纳赋税,竟卖孙鬻女?\"他从袖中取出一卷布帛,\"这是臣在奉天途中,百姓所递血书!\"

德宗动容,接过血书细看。最终,陆贽的《均节赋税疏》获准试行。然而他没想到,这道奏疏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为他埋下了祸根。

贞元七年,四十一岁的陆贽终于拜相。入主政事堂的第一天,他在案几上刻下\"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八字以自勉。

\"陆相,\"老仆担忧地劝道,\"窦参大人送来贺礼,您为何退回?\"

陆贽头也不抬:\"窦参结党营私,其礼岂可受?\"他展开一份奏章,\"你看,这是弹劾他贪墨河朔军饷的状子。\"

老仆欲言又止。谁不知道窦参不仅身居相位,更与宦官首领霍仙鸣交好?但陆贽浑然不惧,次日便将弹章呈上。

德宗阅后却面露难色:\"窦参乃老臣,此事...容后再议。\"

陆贽心中暗叹。这些年来,他明显感到德宗变了——那个在奉天虚心纳谏的皇帝,如今越来越宠信宦官,猜忌大臣。

果然,没过多久,一场针对陆贽的政治风暴悄然酝酿。窦参联合裴延龄等人,不断在德宗面前进谗言。

\"陛下,\"一次私宴上,窦参故作神秘,\"陆贽常与李晟密会,恐有异图啊。\"

德宗将信将疑:\"陆卿素来忠心...\"

\"可他掌权多年,门生故吏遍天下。\"裴延龄添油加醋,\"近日又频频联络藩镇,其心难测...\"

风吹烛影,德宗的面容在阴影中晦暗不明。

贞元十年冬,一场大雪覆盖了长安。陆贽在政事堂批阅奏章至深夜,忽闻圣旨到。

\"门下侍郎陆贽,交通藩镇,图谋不轨,贬为忠州别驾,即刻出京!\"

陆贽手中的笔坠地,墨汁溅在官袍上,如一团化不开的血迹。他缓缓跪下接旨,竟反常地没有自辩。

\"老爷!\"老仆哭着收拾行装,\"您为何不向陛下解释?那些罪名分明是诬陷!\"

陆贽望着窗外纷飞的大雪,声音平静得可怕:\"陛下既已疑我,辩解何益?\"

次日黎明,一辆简陋的马车悄悄驶离长安。陆贽只带了老仆和几箱书籍,在城门处,竟无一人相送。

\"停车。\"陆贽突然道。他下车走向路旁一个瑟瑟发抖的老农,将身上的狐裘披在对方身上。

\"老爷!\"老仆惊呼,\"此去忠州千里之遥,天寒地冻...\"

陆贽摆摆手,转身上车。马车渐行渐远,雪地上只留下两道深深的车辙。

忠州地处巴蜀僻壤,气候潮湿多瘴。陆贽到任后,住进了一座破旧的官舍。当地官员知道他是\"罪臣\",大多避而远之。唯有老仆不离不弃,每日为他熬药祛湿。

\"阿福,你看这忠州百姓,多有患瘴疠者。\"一日,陆贽指着街边骨瘦如柴的百姓说,\"我少时曾习医术,不如...\"

从此,陆?白天处理公务,夜晚研读医书。他派人四处采集草药,亲自为百姓诊治。渐渐地,\"陆别驾\"的名声在忠州传开,每日都有百姓排队求医。

贞元十五年春,陆贽在官舍后院开辟了一片药圃。他弯腰查看新栽的草药时,忽听身后有人唤他。

\"陆...陆相?\"

陆贽转身,看到一个风尘仆仆的官员,竟是昔日的同僚韦处厚。

韦处厚红着眼眶:\"下官奉命巡察巴蜀,特来拜见。\"他压低声音,\"朝中皆知您冤屈,窦参已伏诛,裴延龄也失势了...\"

陆贽手中的药锄落地,溅起些许泥土。片刻沉默后,他却问:\"陛下...可采纳了我的《均节赋税疏》?\"

韦处厚摇头:\"陛下近年多病,太子监国,宦官专权...\"

陆贽长叹一声,不再多言。当晚,他在油灯下奋笔疾书,将多年医学心得整理成《陆氏集验方》,直至东方既白。

岁月如流,转眼已是永贞元年。陆贽在忠州度过了整整十个春秋。这日清晨,他照例在药圃忙碌,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帕子上竟染了鲜血。

\"老爷!\"老仆惊慌地扶住他。

陆贽摆摆手:\"无妨。\"他望向北方,喃喃自语,\"听说太子即位了...\"

就在这天下午,一队驿使快马加鞭冲入忠州城。

\"圣旨到!陆贽接旨!\"

官舍内,陆贽艰难地穿戴整齐,跪地听旨。使者高声宣读:\"先帝驾崩,新皇即位。念陆贽忠贞,特诏还朝,复为门下侍郎...\"

官舍外围满了百姓,有人喜极而泣,有人高呼\"青天有眼\"。然而宣旨完毕,屋内却迟迟没有动静。

使者推门而入,只见陆贽伏在案上,仿佛睡着了一般。案上摊开着刚完成的《均节赋税疏》修订稿,墨迹未干。

\"陆侍郎?\"使者轻唤。

老仆颤抖着探了探陆贽的鼻息,突然跪地痛哭。

一代贤相,就此溘然长逝,终年五十二岁。使者含泪将《均节赋税疏》和《陆氏集验方》一同带回长安。新帝闻讯,辍朝三日,追赠兵部尚书,谥号\"宣\"。

陆贽下葬那日,忠州百姓自发白衣相送。有人看见一个老农抱着件破旧的狐裘,哭得不能自已。棺木入土时,忽然刮起一阵大风,卷起漫天纸钱,如雪纷飞。

远在长安的新帝正在批阅奏章,忽见案头《均节赋税疏》被风吹开一页,露出八个苍劲有力的字: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皇帝长叹一声,望向南方,眼中似有泪光闪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