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蚀骨危途 > 第150章 京华风雨汇群英,衡文定策选栋梁(上)

那翠云楼的风波,连带着张敬那伙人未曾干透的联名奏本,都成了长安城里一缕没人敢深究的轻烟,几日间便散了,好似压根没存在过。

只是那股子味儿,却比春雨还磨人,悄无声息地渗进了人心,特别是对那些从天南海北涌来,卯足了劲要考这大唐开国头一科的读书人。

长安城,这几日街面上,南腔北调的官话听着都热闹了几分。

来往的车马里头,多了不少仆仆风尘的外乡人。

有那寒门来的,几个铜板掰成两半花,寻个不起眼的客栈角落,一头扎进书堆里,只盼着临阵能多磨快几分枪。

也有那绫罗绸缎的公子哥儿,仆从簇拥着,住进城里最气派的馆驿,每日里不是拜会名流,便是宴饮作乐,瞧那架势,倒像是金榜题名已是板上钉钉。

贡院那块儿,更是挤得水泄不通。

不少学子都提前来这儿转悠,有的瞻仰这往后可能一步登天的地方,有的偷偷摸摸许愿,还有的聚在一块儿高谈阔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个个都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下一科的状元郎。

只是,甭管他们出身如何,心气儿多高,只要一提起这科考的严苛,再想到前些天那道‘杀无赦’的雷霆圣谕,还有悬在主考官脑袋顶上那把明晃晃的尚方宝剑,原先那点子浮躁劲儿,就都压下去了不少。

翠云楼那档子事,虽说没明着发邸报,可长安城里,哪个消息灵通的不是门儿清?

那几颗脑袋悄无声息地掉了之后,原先那些个想钻营门路的小九九,早就被吓得一干二净。

此刻,政事堂里还亮着。

房玄龄面前摊着一堆纸,眉头拧着,手里的朱笔悬在半空,迟迟落不下去。

这些日子,为了这头一科的考题,他跟杜如晦、长孙无忌、狄仁杰几位,可真是熬干了心血。

“玄龄兄,”杜如晦的声音有些哑,他捋着短胡子,“我看那策问题目,还是得往实处靠。陛下都说了,‘一切务求实用,为国选拔栋梁’,光会咬文嚼字有啥用?得看他们对眼下这大唐的军政民生,有没有真东西。”

长孙无忌嗯了一声:“克明这话在理。经义是根基不假,可要是只读死书,对国家有啥好处?这科举,是给陛下挑能干活的官,不是找几个只会耍嘴皮子的清谈客。”他说话慢条斯理,透着股稳重。

狄仁杰从边上补了一句:“题目要考出真本事,还得兼顾着公道。不能太偏太怪,让有些学子抓瞎,也不能太松散,叫那些投机取巧的钻了空子。最要紧的,是丁点儿泄题的可能都不能有,务必滴水不漏。”一说到“公道”这两个字,他神色便严肃几分。

房玄龄放下朱笔,按了按额角,慢慢说道:“诸位说的,都是金玉良言。陛下把这千钧重担交到咱们手上,就是要为大唐选拔出一批真正能扛事的顶梁柱。这头一科,紧要得很,不单是为眼下选人,更是要给往后百年的科举立个样子。”

他停了下,扫视众人:“这几日,咱们把备选的题目翻来覆去地琢磨。经义部分,重在讲明白道理,联系治国;律法算学,直接考本事。就这策论,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斤两和眼界。”

杜如晦接话:“可不是嘛。一道好策问,就跟照妖镜似的,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清楚了。”

长孙无忌琢磨着:“那就从‘富民强国’、‘边防安稳’、‘吏治清明’这几个大方向入手,再细化些,保准每个题目,都能让学子有话说,还得说出点道道来。”

狄仁杰又道:“题目一定下来,马上封存,专人看管。开考那天,当着所有人的面拆封。所有出题、审题的,一律不准私下里跟外人有瓜葛。”

房玄龄点了点头,重新拿起朱笔,在一张拟好的策问题目上,勾画几下,又添补数笔,这才重重圈了一下。

“就这么定了。”他放下笔,语气里有卸下重担的轻松,但更多的是一种沉甸甸的东西。

“明儿个,就把这些题目送进宫里给陛下过目。陛下要是点了头,咱们就能照着这个章程办,等着开考了。”

“陛下有旨!”正在这时,一个内侍来到了政事堂。

“臣等接旨。”房玄龄、杜如晦等还在政事堂的官员纷纷下拜。

“陛下口谕,凡入京学子一律入住青云楼,吃穿用度一律由户部经办,让学子们好生备考,莫要因为生活琐事分心。”那内侍缓缓说道。

房玄龄等人纷纷领旨谢恩,准备传达圣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