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穿越之农家独苗苗的科举之路 > 第577章 临安近况

穿越之农家独苗苗的科举之路 第577章 临安近况

作者:张如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10 23:53:05 来源:小说旗

刘三郎一脸不信的表情,憨憨的挠头道:“平安,我是没你聪明,读的书不如你多,肚子里没什么墨水,但‘君命有所不受’不是现在这么个情况,我还是能看出几分的!”

张平安闻言很欣慰,赞赏道:“大姐夫,你真的成长了不少,对各方面局势比以前敏锐多了!”

“不敏锐不行啊,不会的总得要学着啊对吧,不然岂不是糊涂虫一个,书上说‘读书使人明智’诚不欺我,我自己也感觉多看书后启发了不少”,刘三郎憨憨笑道。

“嗯,是这个道理!”张平安点头,随即继续道:“周大人不回临安自然有他的原因,恐怕他一旦回去了就再回不来了,咱们在前线苦心经营稳住的局面就会付诸东流啊!

等朝廷下一次有能力再北伐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到时我们何日才能再回归故土呢?!”

“我大概明白了”,刘三郎闷声应道。

“目前这样两相制衡的局面对咱们来讲没什么坏处,对于朝廷来讲,则是一个必然会经历的过程,对于百姓更是利大于弊!

咱们这次大丰收你也看到了,百姓们能分到粮,能有饭吃,比从前当流民,当两脚羊时的日子好过了不知多少,这才是人过的日子,所以从我个人角度来看,我觉得周大人的做法没什么问题,我私心里是十分支持他的”,张平安骑在马上,缓缓说着自己的真实想法。

刘三郎听后点点头,表示明白了,没再多问。

“现在的局势瞬息万变,且看且应对吧!知道的越多,烦恼越多,还有我在前面呢,一切有我操心,大姐夫你就放心吧!”张平安最后又补充了一句。

才勒了勒缰绳“驾”了一声,洒脱地骑着马往前奔去。

不知不觉,在泽县也快待了一年了。

想到马上就能见到亲人,张平安万分期待。

其他人也赶紧跟上。

众人第二日下午就到了扬州。

张平安的打算是,先在扬州和六姐夫聚一聚,待两天,然后再返程途径常县巡视一番,把流程走完。

最后顺路北上回泽县!

于释奇作为扬州新成立的火器营里重要的领头人,到扬州后,被安排的居住环境不算太差,有单独的小院子,院子里面还有桂花树,有水井。

虽然不大,却布局合理。

收拾出来住起来很舒适。

据说曾经是一个小吏的宅子。

张平安到了以后没有惊动其他人。

直接带人去了宅子那边等。

于释奇下值回家后,看到众人的时候,脸上先是一惊,随后喜不自禁。

“大姐夫、平安,你们怎么来了?!”

于释奇边说边去开门,招呼道:“来来来,快进来,咱们进去坐下聊!”

“六姐夫,好久不见了”,张平安笑道。

随后跟在六姐夫身后,带着其他人一道进去。

刘三郎进院子后打量了一下,中肯道:“这宅子还不错!”

于释奇一边烧水准备给众人泡茶,一边随口应道:“是还行,好生再打理收拾一下,住着肯定不错,不过现在宅子不值钱,我们这批来的工匠每人都分了一套,只不过我这套离衙门更近些,年份也更新一点而已!”

说完又有些懊恼:“早知你们要过来看我,我就跟人淘换一些好一点的茶叶和吃食了,现在家里什么都没有,也没什么好招呼你们的。”

“六姐夫,不用这么客气,都是自家人,我们不挑理,有什么吃什么就行,对了,我这次来还给你带了一些细粮”,张平安摆摆手道。

说完拉着人坐下:“别忙活了,咱们先说说话,后日我可就得去常县了。”

于释奇有些不好意思,放下手里的活儿坐过去应道:“哎,成!”

张平安和刘三郎两人都有些担心家里,问了问家里各人的情况。

于释奇温声回道:“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竟然就快一年了,家里人都挺好的,六丫经常带着孩子去各家串门,也算给大姐和爹娘做个伴儿,别的没什么,就是惦记你们,大姐那么刚强的性子,提起大姐夫都时常忍不住流泪呢!

好在驴蛋儿和猫蛋儿,还有珠珠也长大了,能帮忙分担不少,驴蛋儿甚至都有人上门给他说亲了!”

“驴蛋儿这年纪说亲也太小了点儿,还是过两年再说吧,到时候我跟他娘商量商量,好生物色下”,刘三郎微微皱眉道。

说起这事儿,于释奇也觉得好玩。

他解释道:“大姐夫,放心吧,已经回绝了,那家人做事也不仔细,只看驴蛋儿长得人高马大,比之一般的男子都要高得多,又壮实,便以为他已经有十七八了,他们不知道驴蛋实际上才刚满13岁,倒闹了个笑话。”

刘三郎一听忍俊不禁,十分骄傲,俩儿子的确都遗传了他的身高,光凭这身高就能高其他人一头了。

“这俩小子功课怎么样,有没有什么长进?”

于释奇拣好的地方说了,没敢说俩孩子总闹着要从军。

每日满脑子将军梦!

儿大不中留,大丫现在是打也不行,骂也不行,一个人操持家里,虽然银钱不缺,但总是难以周全的。

想到这里,于释奇不免又伤感自己的处境,以后六丫也得过跟大姐一样的日子了。

虽然孩子还小,但要操心的事儿一点儿也不少。

张平安着重详细问了问张老二、徐氏还有钱攸宜和小鱼儿的情况。

于释奇细细答了。

也是只拣好的说。

免得张平安跟着担心。

而且担心也于事无补,一切看运气吧!

此时,吃饱带着人做好了晚饭,烧好了茶水。

众人就在院子里的桂花树下用的饭,打开前后院子门后,有穿堂风吹过,十分凉快。

除了蚊子多些,得时不时拍蚊子,傍晚的景色确实是无敌的。

聊完家事,剩余的自然是近在眼前的火器营的事情了。

张平安仔细问过后,才知道现在火器营已经有了生产小型火炮的技术。

是在吕宋罗刹人那里学的技术,又加以改良后演变而成的。

说到这个,于释奇想起来,道:“那位葛笠葛举人不是曾经还和你做过同窗吗,就是他带队去的吕宋,带了火炮和罗刹人回来,我第一次见到金发碧眼的罗刹人时还着实吃了一惊。”

“他们怎会心甘情愿地教咱们?”刘三郎疑惑道。

“怎么可能心甘情愿,我听说是被葛举人他们用计谋设计绑过来的,到临安后又被严刑拷打了一番,最后才屈服的,想必中间有不少波折”,于释奇说道。

张平安结合前后情况略一思索,便大概明白了,周大人这是把前后九十九步路都算好了啊!

每一步路都没有脱离他的掌控。

怕是如今这局面他也料到了。

于释奇还在继续道:“这火炮的威力的确不同反响,就是造起来不是那么容易,之前已经有一部分用到了前线,破正阳关和淮阳关,这玩意儿就起了大作用。”

“那朝廷怎么还会让你们来扬州?这样厉害的武器怕是谁都不能放心让周大人这边的人掌控着吧,怎么也得安排朝廷信得过的人才对”,刘三郎有些不解地问道。

他感觉若是按一般常理来说,有这么厉害的大杀器,火器坊放在临安应是最稳妥的,之前光顾着高兴了,没想到这茬。

张平安摇摇头,借鉴了林俊辉曾说过的一句话:“主弱臣强,朝廷能不同意吗?你以为朝廷没有想过办法?否则也不会拖了这几个月了!”

如果不是林俊辉在泽县时透漏过一嘴,张平安也不知道这当中的来龙去脉。

这时候的消息壁垒太严重了!

刘三郎听后这才明白了一些,对小舅子更佩服了,心中忧虑也更甚。

于释奇虽然之前身在临安,但他醉心工艺,对朝局变化其实没什么明显感受。

只有一点,他觉得变化很大,对几人道:“你们不知道,临安现在对进出的人口盘查的非常严,城门守卫也比以往森严多了,街道司还时不时拿着户帖黄册上门核验,以往那些小偷小摸的事儿也没怎么听说了,混帮派的人都老实了不少。

我看还有不少店家关门大吉,歇业了,我之前去买点心,好几家老字号的点心铺子都不做了,着实有些奇怪,不知什么情况,我从出生就在临安,就是迁都那年也没这样过的。”

“这种时候都谨慎低调些总没错,那些根基深厚的老商人消息最是灵通”,张平安回道。

实则听后心里很有些惊讶。

这无疑是一个重要信号。

柴米油盐酱醋茶,老百姓的生活离不开这几样,商业是不可或缺的。

一旦商业凋零,那………

张平安心里有些猜想,也没说太多,凡事总有个过程,至少近一两年应当没什么问题。

众人吃完饭后,便早早洗漱歇下了。

赶了两天路,大家也都累了,不一会儿便鼾声四起。

第二日,张平安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给家里写信,扬州寄信可比泽县方便多了。

刘三郎和吃饱等人见此也纷纷准备往家寄信。

吃饱等人识字不多,还是于释奇帮忙执笔写的。

最后积了厚厚的一摞家书送去驿站。

于释奇笑道:“大姐夫,平安,今日我已经托人帮忙告假了,我带你们在扬州四处转转吧,好歹比你们早来几日,对周边熟悉些。”

“我都行,看平安的意思”,刘三郎憨憨笑道。

张平安于是点头笑道:“行,我也正好想在扬州转转,扬州地理位置很重要,城中风貌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官员的治理情况,我也好借鉴借鉴。”

于释奇点头应是。

于是一行人就坐着骡车在城中慢慢转悠起来。

为什么选择坐车而不是走路,实在是因为一众壮年汉子走在大街上太惹眼了。

张平安不想引起不必要的误会,还是低调些好。

慢悠悠一圈儿转下来,张平安中肯道:“现在的扬州可比我当初去泽县赴任经过时好太多了!”

刘三郎也十分认可:“是啊,不说别的,光树就多了不少,沿着河岸这一溜种的柳树,看的人心里畅快,河里的水也清了,有活气,之前经过这里时,可是光秃秃的一潭死水来着!”

“还有街上商户挂的幌子看到没,说明已经有商家开门做生意了,这是个好兆头”,张平安指着不远处酒楼门口挂的幌子道。

于释奇看了看,发现是自己去过的,解释道:“我们火器坊的人来的时候,接风宴就是在这家酒楼摆的,听说这个酒楼的东家是这里一个什么官员的小舅子,现在整个扬州能够开门做生意的商户不多,多多少少都有些关系。”

“那是自然,不然货源就是个问题,不过这也能变相说明扬州附近慢慢安稳了,政令复苏,是百业兴旺的萌芽阶段,否则啊,就算有关系有背景,也没人敢开门。”

“那是!”于释奇点点头。

刘三郎憨憨道:“这也就是在扬州,水路便利,连通两岸,百姓和驻军都多,才能把生意做起来,要是在泽县可难了,起码得等个几年。”

“粮稳、人归、商通、税足、文盛,是古往今来世道繁荣复苏出现的标志性顺序,扬州已经快走到第三步了”张平安简短点评道。

还不到一年,如今的扬州和曾经相比可谓天差地别。

张平安看的仔细,来的时候扬州周边的农田已经被开垦的差不多了。

野无旷土,说明秋收时粮食一定收了不少。

附近的水利设施,如沟渠、坡塘等也都被掏的干干净净,引进了活水,灌溉便利。

街道屋舍整齐,明显被修整过。

大街上,百姓能神态自如的来来去去,说明治安也不错。

假以时日,再引进些人口,扬州定会恢复往日的繁华。

众人逛完后,在附近酒楼吃了顿便饭,便回去了。

谁料,刚到家门口,于释奇便发现有客来访。

还没来得及见礼。

便被先声夺人:“于大人,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啊,家里有贵客到怎么不打声招呼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