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文化英雄联盟 > 第363章 挥手之间:萧红离别奉天

文化英雄联盟 第363章 挥手之间:萧红离别奉天

作者:万里虹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10 20:45:18 来源:小说旗

“如果鲁迅难以出面。”萧红说,“鲁迅有一个学生,王映霞,刚满20岁,有‘杭州第一美人’之称。”

天下美女出苏杭,而王映霞更是杭州的第一美人,即使王至诚再矜持,也愿意洗耳恭听。

萧红继续说道:“王映霞最初知道创造社有个郁达夫,在拜读其《沉沦》时,她对文中的大胆描写有些脸红。她根本没想到,几年后在世伯孙百刚先生的寓所里,竟会与郁达夫邂逅,演绎出一阕‘风雨茅庐’的趣话。今年春,在杭州西子湖畔大旅社举行婚礼,结成了‘富春江上的神仙侣’。”

这一年,王映霞20岁,郁达夫32岁。王至诚看着萧红,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不瞒大家,我其实不希望王映霞来东北大学做教授,太年轻了!”

萧红脸上露出一丝笑意:“通过王映霞,我们或许可以找到丁玲、庐隐、陆小曼、许广平,甚至连文坛领袖鲁迅先生或许也能请过来。”

王至诚双手一摆:“不可能吧。”

冯庸见萧红沉默,便说道:“你举荐了这么多女教授,都是名花有主的人,况且有的还不是一个主。我们总不能让我们的学生去跟她们学这些吧。”

萧红反驳道:“没有结婚的有一个,薛迅。”

“讲讲。”冯庸急不可耐地要求。

萧红开口:“薛迅,原名薛声豫,出生在开封的一个贫民家庭。15岁时成了孤儿,17岁考入北京国立女子大学的化学系,但因无钱缴纳学费,被勒令停课,最终回到开封,在新乡一家面粉厂子弟小学当教员。”

王至诚皱眉:“这样的文凭怎么进东北大学教书?”

“你们都是男爷们,现在怎么反悔了?”萧红调侃道。

“没有!”几人都异口同声。

“东北大学是不是有一个新民小学?”萧红继续追问。

“有!”王至诚回答。

“靖尧是不是在那里教书?”萧红一脸期待。

“不错!”王至诚知道萧红的聪明,但心中却仍有疑虑,忙问:“王映霞多大年纪?”

“比我大一岁。”萧红的眼中闪烁着希望。

王至诚当机立断替张学良做主:“你举荐的几位才女,谁写书,谁能画,多大年龄,婚恋怎样,你让我们长见识了。”

“那我呢?”萧红不甘示弱地问。

“还是回中学吧。”王至诚微笑着说道,“继续多读一些中外名家名着,多走向百姓生活中,多向鲁迅、丁玲、凌淑华等大家请教,多动笔去写,将来一定是民国时代的文学洛神。”

“你——”萧红指着王至诚,愤愤不平,“你不答应我来东北大学?”

王至诚轻松答道:“你的中学离东北大学不远,你随时可以来旁听。如果想业余再学习中国书画,可以找林徽因等,我们大家欢迎你。”

萧红看着王至诚,忽然变得认真:“其实,我这次来还有一个目的,希望加盟王先生的王羲之《兰亭序》研究会。”

“不过书画班而已。”王至诚语气淡然。

“具体做什么?”萧红追问,眼神中透露出热切的期待。

王至诚思索片刻,回答:“加入这个班,我王至诚现在可以答复你。王羲之创作《兰亭序》的时候多大?”

萧红自信地说:“或许32-33岁写了前半部分,或46-47岁写了后半部分,或49-51岁写了全部;或者后半部分出自智永之手。”

王至诚微微一笑:“看得出你对《兰亭序》和王羲之有所研究。”说着,萧红从身边的包裹里取出一幅作品:“这是李先生让我转交给你的《兰亭序》。”

王至诚徐徐打开一看,惊喜地发现:这是一份清朝大臣那彦成行书临《兰亭序》附许瀚题记的原刻拓片。于是对冯庸说:“冯兄,我想和萧红单独聊一下。”

冯庸看了看二人,找了个理由:“你们聊,我去看看张汉卿。”说完,便跨出了房门。

王至诚望着冯庸离去的背影渐渐消失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转头对萧红介绍:“那彦成,章佳氏,字绎堂,号韶九、东甫,满洲正白旗人,大学士阿桂之孙,工部侍郎阿必达次子,清朝大臣。”

萧红失望地疑问:“这不是王羲之的真迹啊?”

“这里说话不便。”王至诚站起来,“请小姐借步说话。”然后领着萧红进入房中的一个里间,关上了电灯。

在灯光下,王至诚将作品铺在书案上,从书画包里拿出一把尺子,展示着尺寸:“31 x 76厘米,未托裱,落款为清道光10年6月。这是民国拓本。”

萧红问:“假的?”

王至诚说:“看似赝品,但里面的东西却是真的。”说着,他走向灯的开关将其关掉,屋子里瞬间漆黑一片。

萧红紧张地问:“至诚哥,你要干什么?”她以为王至诚把她带进这里欲行男女苟且之事,正要向外走,突然看到书法上的光亮,悄悄走了过去……

王至诚同事看到了李克农经过特殊技法处理过的《兰亭序》:“这才是李先生推荐你来的真实目的。”

门外突然响起一阵脚步声,王至诚意识到洪九带着人进来了。来不及处理,他只得揉搓了几下,然后将其当做废纸扔出窗外。

当萧红反应过来已经晚了,一幅民国拓本的《兰亭序》飘然消失于茫茫森林。

门被推开,洪九带着两位卫兵进来,贼眼满屋游走,最终落在萧红身上,让她一阵紧张。

王至诚立即抓住萧红的手,运用他的手相技术,慢慢分析:“看你的手相,生长在东北,而事业和爱情成熟在南方,比如上海、南京,但最后的收获还是在东北。”

萧红回应:“先生的意思是,我最好在上海发展。”

“对啊!还有你的婚姻,都在南方啊?”王至诚笑着说道。

“不打扰你们了。”洪九笑着,招呼卫兵走出了房门。

萧红故意抬高嗓门:“下一次来,你一定准备好‘琅琊本’的《兰亭序》。我会拿我新发表的长篇小说与您交换。”她挥了挥手,也快步走了出去。

一辆轿车停在东北大学的门口,这是张学良派来送萧红回家的专车。萧红见司机张景城过来请她上车,给王至诚等招了招手,奔跑过去。

王至诚目送她离去的背影,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萧红的脚步在她前方的路上轻快而坚定,仿佛流淌着鲁迅的汗珠,带着王至诚等人对她的关注与期盼。

萧红,正是由于王至诚等兄弟们直言不讳的鼓励,加上鲁迅先生的帮助,让呼兰城一个不起眼的姑娘闯进了中国文坛。从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改变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格局,诞生了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