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小道士李青山 > 第三章 上官老先生

小道士李青山 第三章 上官老先生

作者:江左蠢材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48: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常言道:“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对于李青山来说,从被老道士和上官经纶在盘龙群山发现的那一刻起,其命运之路已经开启。

而铺设这条路的,是当世两个神级人物——道圣张云舍和文圣上官经纶。天下大势如一盘棋,张云舍和上官经纶已经在布局,而那最关键的“子”,他们选定了李青山!

这也是为什么贵为东州之主、一代文圣的上官经纶,千里迢迢赶来兑付“六年之约”,竟要甘心当一个教书匠。

次日天明,张云舍将李青山带到面前,指着上官经纶对李青山说道:“这是你上官叔叔,过来行见面礼。”

李青山一瞅上官经纶是个书生打扮,手中羽扇轻摇,斯斯文文,面带微笑,和蔼可亲。他知道自己每次闯大祸,基本都要气跑教书老先生,心想那白胡子老先生肯定是被气跑了,换了眼前这个斯文书生,拜师礼可免不了,于是纳头便拜,朗声喊道:“拜见上官老先生!”

“额,上官老先生?”上官经纶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哈哈大笑,洋洋得意。

老道士气不打一处来,对着李青山笑骂:“都没拜过我,就先拜‘上官老先生’了。”

行了见面礼,张云舍和上官经纶便带他上山。两老一小 ,大步向前。小小的李青山,自己背着包袱,紧紧跟在后面。两个大人也不理睬和照顾他,故意要他走这一程山路,以看看他心气和毅力。

而李青山步子虽小,但也能勉强跟上,也不闹脾气。

白狐则一会儿跑到前面找老道士磨蹭,一会儿跑回到李青山身边亲昵,一会儿穿进草丛中抓捕蝴蝶,特别兴奋活跃。

行得一个时辰,他们来到半山腰,一座小小道观落入眼前。观名叫“仙来观”,依山而建,规模不大,仅有一大殿主观,旁边两排厢房。主观供奉太上三清,观前有一大鼎炉,里面点着几根香火,袅袅青烟直上青天。观后有许多参天古树,观前有一个数丈宽的天然大石坪。

大门前早有一个魁梧老汉在等候,正是跟随老道士在此隐居的“龙虎山庄”庄主褚四海。龙虎山庄也在东州境内,褚四海自然与上官经纶是老相识,没有客套寒暄。他引着上官经纶和李青山入内,一一安排房间。左边紧靠石山的一排,分别是老道士和他住着;右边参天大树下的另一排,则是上官经纶与李青山的,里面已经备好了席子被褥等物。另有一名聋哑老仆住在主观之后的小屋,负责观内诸人的日常饮食。

褚四海已上山数年,许久不见外人,老早就听闻张云舍捡回一个“脚踏七星”的小孩,寄养在山脚的仙来村,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下山探望,如今终于肯领上山来。三个大人在观前大石坪上叙旧说话,而李青山则带着白狐在观前观后跑动,丝毫不惧新环境。

上官经纶笑吟吟说道:“就冲李青山拜了我,高喊‘上官老先生’,我不当这教书先生说不过去。我权且长住一段时间,教他两年书。他这一两年就归我管了,你们都不得插手。”

张云舍倒没什么表情变化,淡定从容。褚四海却大吃一惊,内心惊涛骇浪 心想:这小孩到底是多大能耐,能让名满天下的文圣上官经纶在此甘心做两年的教书匠?

次日五更,他就将李青山从床上揪起,拎到旁边的书房,要他背出自己所学的所有童蒙之学。李青山睡眼朦胧,被强行拎起,起床气大盛 ,正要哭闹。上官经纶双眼紫光大盛,手上紫气成团,啪的一声,击断了木桌一脚,笑吟吟说道:“你背还是不背?”

李青山顿时不敢出手出声,乖乖背起千字文、四书等童蒙之学,一一背起,偶有中断,却也流畅。默诵了半个时辰之后,上官经纶大为满意,发现李青山竟然达到了“六岁识千字”的地步,简直是神童在世,根本不用“天地玄黄叫一年”,因此便直接将他带入学习经史子集文章的阶段。

上官经纶号称文圣,熟读万卷书,胸有千斗才,是当世第一大儒。据传,他年少之时嗜书如命,痴迷经史,天天沉溺在万千典籍中不能自拔。家人都不甚喜欢他,因为当前世风是人人学武,读书是自寻死路,到头来连自己都无法保护。忽有一日,他在一部古籍中得到一张破旧古卷,阅过之后,闭门沉思十天十夜,大家皆以为他读书终于要把自己读死了。哪知十天十夜之后,他仰天长啸出门,高喊道:“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谪仙书,谪仙事,果然妙啊!”门外气象万千,云霞滚滚,绚烂多彩,一个酸书生就此由文入圣,百年难见。他成名之后,建立崇文宫,掌管东州,仍是修文尊儒,与天下热衷武功截然不同。

教书原本也是他暗搓搓的小理想之一。他常言:“吾愿到一山野,领二三斗米,教四五小童,偷懒六七日,岂不快哉!”

而如今,他终于要当个教书匠,而且学生还是眼前这个“脚踏七星”的孩童,因此教起书更是开心和用心。只答应两年时间,他自然争分夺秒。每日,他要李青山五更起床用功,先是用一个时辰温习前日所学,抄书千字以练字。早餐后,他要李青山必须大声诵读文章半个时辰,要求必须吐字清晰、词句通畅、声音嘹亮、中气十足。朗诵文章之后,便开始教授四书五经、经史子集;晚上则授六子之书。他在旁随时注解,而注解之时往往能旁征博引。

他为师甚严,不怒自威,稍有发现李青山偷懒或调皮,举起羽扇便打,丝毫不留情。偏偏他这羽扇打起人来,远远比山脚下教书先生的戒尺疼得多了,故而李青山十分惧怕他这羽扇,只能收心专心读书。

而李青山也渐入佳境。在上官经纶的压制下,他的调皮本性早已收敛,读书起来用心刻苦。每天读书朗朗上口,清音回荡整个道观。每晚学习诸子百家,至七岁时已能熟背不少文章,将至八岁时也敢与上官经纶辩论,很合上官经纶的脾性。上官经纶私下向老道士夸赞道:“这小子,莫不是天上文曲星下凡投胎的!”

而褚四海则在李青山读书休憩间隙,挖空心思带他进山游玩,然后免不了两个人都遭上官经纶呵斥。

如此日复一日,转眼两年已过。这一日,上官经纶教完功课,对李青山说道:“小子,今日我教你一篇前无古人的经文,你要加倍用心记着了。”遂轻声默念经文,也不注解。

李青山依言默诵记之,并不求甚解。这两年来,他早已习惯了“上官老先生”教他背啥他就背啥,就算生吃硬啃也必须背得滚瓜烂熟。

待到李青山牢记无误后,上官经纶点点头,十分满意,哈哈大笑走出观门,来到大石坪上。老道士张云舍似乎又是约好一般,早已在那里等候。

上官经纶笑道:“两年之约已满,不负众望。这小子天资聪颖,进步神速,甚合我胃口。只可惜被你老道抢走了,唉,可惜可惜。”

老道士答道:“嘿嘿,他先拜了你为师,尊你为‘上官老先生’。你这一生,都要脱不开'老先生'这层干系。再说,你私下传授他那部经文,以为我不知道是什么吗。”

上官经纶道:“他有你道圣的教导,估计也用不上我那部经文。我只是偏心于他,先给他记着罢了。”

一阵子沉默。

“你手中那半部道德经,还是没悟出什么玄机吗?”上官经纶终于打破沉静。

“那半部道德经,你我及武圣三人一起研究过,水浸、火烘、光照都试过,并没见什么特别迹象。你们总是不放心,心机太重。哼!”老道士语气似乎嗔怒。

“你别又发怒。武帝离奇失踪之时,只留了这半部道德经给你。这其中必有玄机呀。”

“贫道是道中人。武帝遗留这半部道德经,也可能只是因为这本经书是极为难得的上古真本,可能也真没什么玄机。”

“老道啊,恕我直言。一是,武帝已消失十年,寻找其下落是你我的头等大事,任何痕迹都不可放过。二是,这半部道德经,你手里只有上半部,那下半部应该还在武帝手中。武帝从来不做无谓之事。这是唯一与武帝有关联的线索,我们不能就此大意放过。”

“贫道也知道你是好心好意。那如此吧,我们再去看看那半部经书,你且随我进来。”说罢,老道士径直走回房间,上官经纶随其后。

进了房间,老道士按了一处机关,房内竟然连接着一个机密石室。老道士走进石室内,捧出一个檀香木盒。盒子古色古香,缝隙处用泥膏封紧。他捏碎封泥,打开盒子取出一个油纸包,两手轻捧,神色庄严。上官经纶也神情肃穆。

打开油纸,《道经》两字映入眼帘,乃道德经之上部。经书材质是上等绢丝,十分陈旧,显然年代已十分久远。两人轻轻翻阅,第一章映入眼帘:“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一直翻到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已是最后一页,上有一行武帝亲笔小篆:“赠仙长,聊表敬意。”

只见《道经》,未见《德经》。只见旧物,未见故人。

两人望着经书呆呆出神。

还是上官经纶先说道:“老道,武帝有单独留有口诀或者数字给你么?按照口诀或者数字,从经书中或许能找到隐藏线索。”

老道士说道:“贫道也想过这一方法。但武帝从未留下任何口诀或数字,这一点贫道可十分确定。”

两人沉默了一会。上官经纶说道:“收起来罢。寻找武帝,看来只能听天命了。”

老道士摩挲了一会经书,才用油纸细细重新包起,放回檀木盒中。

两人走出密室,在道观外伫立,良久不语。山间起风,松涛阵阵,似是低语。

过了半晌,上官经纶说道:“老道,就此别过吧。两年期已到,我也要回崇文宫了。离开已久,终须要回去的。我就不去跟李青山告别了,你就对他说‘老先生回家去了’,他日还会再见的。”说罢,凝视着张云舍,依依惜别。

老道士转身走进道观,手扬起摆了摆,传来不咸不淡的话:“走就赶紧走。贫道最是见不得你这穷酸腐儒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