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小道士李青山 > 第二十二章 老先生讲学

小道士李青山 第二十二章 老先生讲学

作者:江左蠢材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48: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天色不错,你且跟我出去散散步。”上官经纶对李青山说道。

吴老儒自是不再说话,又是恢复清冷神态,走回里间整理六艺典籍。

上官经纶和李青山两人一前一后踱步走出圣书楼。

桃花书院,顾名思义,以桃花之名,有桃花之意,行教化之事。书院内极尽雅意, 大小院落,交叉有序;亭台楼阁,古朴典雅;碑额诗联,比比皆是。种有许多名木名花,当然最多的是桃花,品类繁多,有白碧桃、红碧桃、五色碧桃、千瓣红桃,一团一簇开着,与其他名花互映,姹紫嫣红,蜂飞蝶舞。

两人一前一后漫步走到江边一处亭子内停下。亭子挂着牌匾,草书写着“观澜亭”三字。亭前茫茫大江,滚滚东流。远处群山如墨,与江天一色,融为一体。

上官经纶眼观大江,忽然开口问李青山: “你有好些日子没练剑了吧?”

李青山一愣,讷讷说道:“是已经好几天没练了。自游历下山,每次在客栈歇脚,夜里有曾练过。但前几日在白虎岭被伏,包裹和剑都给了我褚叔叔拿走了。”

上官经纶点点头,说道:“我听闻褚四海讲,你虽未学剑法,却悟了剑意。你一会回房间看看,那包裹和神剑已都在那里。”

李青山大喜,说到:“褚叔叔也来了?”

上官经纶摇摇头:“早两天我到桃花郡,已和他见过面。昨天他与我还在码头,偷瞧你们几个胡闹。但他后来没来书院,包裹和神剑一起交给了孟朝起带回来。”

李青山失望说道:“那褚叔叔去了哪?”他六岁上仙来山,和老道士、褚四海住仙来观,十年来天天在一处。自从下山以来,也是和褚四海在寸步不离。如今突然没见了褚四海,总觉得有一股失落感。

上官经纶看着李青山的神情,抚慰道:“你也不必伤神。褚四海又不是出家修道之人,尘心仍在。他家就在桃花郡隔壁的流云郡,已十多年未回家,应该也是有所牵挂,因此回去一段时间。过些时日,他自然来找你。”

李青山“啊”一声失声叫了起来,心想今后这游历是要靠自己一个人了呢。

上官经纶似乎看出李青山心思,说道:“在这东州之地,有我和褚四海,没人能动得了你。如今是季春,我要你中秋之后方可出东州。”

李青山点点头,极是崇敬地望着上官经纶。

上官经纶呵呵一笑,和蔼说道:“老道士教你打的基础极为扎实。如今你体格健壮,文理兼通,气质出尘,且悟剑意,又有了太玄太虚神功的根基,今后前途自当不可限量。过些时日,我教你一套含有天地文气的无双剑法。”

李青山说道:“什么剑法?老道士曾说过,让我不可学寻常武功招式。因此到如今,他都还未教我一招一式的招法。”

上官经纶哈哈笑道:“有趣,有趣。老道士果然不走寻常路。我给你的这一套剑法,自然是不寻常。你可知道,上古儒人,皆是诗酒趁年华,仗剑走天涯。他们都是弓马娴熟、剑法了得,因此偶有些剑谱遗留在了古卷之中。那一套剑法自然是从古卷中得来。这一套剑法,配得上你的紫云神剑。明天再教你!”

李青山高兴点点头。两人又驻足观了一会江色,眼看天色将晚才返回。

回到雅苑房内,李青山果然看见包裹和粗布扎紧的神剑都在,便兴奋取出神剑,只见紫红色剑身散发出璨璨霞光。他轻轻抚剑,食指轻弹一下剑背,深呼一口气,剑平平指出,毫厘不偏,丝毫不抖。

第二日,李青山五更起床继续诵读功课,然后练了一会强身拳,便走去圣书楼。来到楼内,各阁内均人去楼空,唯有武技阁的夏有矣在镇守。他向夏有矣施礼,正要开口询问众人去哪了。夏有矣却先开口说道:“宫主讲学了,大家都去听讲,唯有我守楼。”

李青山告辞走出,急忙往大坪地上走去。

果然见到大坪地上都坐满了人,比昨日还多,既有白衣儒生,又有玄衣武者,更有圣书楼的诸位阁主,其中崇文宫十夫子之首的吴老儒也在其中。大家都在执行弟子之礼,跪坐静默,倾听高台之上的一人讲学。

那一人不是谁,正是名满天下、人人敬仰的“三圣”之一,东州崇文宫宫主,当世唯一无二由文入圣,天下仅有的儒门超凡大人物——上官经纶。

上官经纶今日仍是着青色布衣,面容庄严,神色严肃。他虽然已是知天命年纪,两鬓微霜,但是目光沉静如水,气息如山如海,不怒自威,让人敬畏。

他左手中拿着一卷古书,右手执着一把羽扇,桌子上放着一把戒尺,口中讲学,滔滔不绝,音量不高却恰到好处,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都是清晰有力。

李青山在人群最后坐下,侧耳倾听。

“今日为诸君讲一个'道'字。古圣人有言,朝闻道夕死可矣。吾辈众人,当以问道、参道、悟道、行道为己任,以己道济天下苍生。”

“古圣人之道,有天道、人道。千百年来,诸子百家、三教九流对天道、人道各有见解。然吾认为,惟有儒门对天道、人道之述最优。古人言: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

“游文六经,留意仁义,则须入儒门、修文道,以文载道、以文化人。”

台下众人恭恭敬敬听着,全神贯注,唯恐漏掉一字。更有甚者,用笔狂书,以期能录下文圣的一言一语。

“然当今天下,武道昌盛,文道式微,儒门不昌。天下杀伐,争斗不休,斗狠争勇,宗门厮杀,兄弟相残,百姓不堪其苦。久而久之,天下戾气大重,文气渐弱,礼仪崩坏,以至于天下人皆言百无一用是书生,皆妄说'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我等读书人岂能甘心?尔等甘心否?”

上官经纶说到激动处,音量陡然提升。台下众多儒生听之,似有共鸣,皆为之动容,众口一词高喊道:“不甘心!”

虽然仅仅千百名儒生,但声音竟然如排山倒海,震荡在桃花浦,直冲上云霄。

上官经纶继续说道: “我自统领东州以来,崇文重教,大昌儒门,以耕读传家。要大家以文修身,以武强身。是以众人又疑惑,文道与武道,何者为先?”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在东州,熊掌者乃文道也。文道虽难修,然不是不能修。君不见,崇文宫十夫子,儒门修为皆能入生气境或炼神境。你们桃花书院的吴老儒,是十夫子之首,是炼神境初期。吴夫子,你且试一试你的炼神境!”

众人听到此处,皆十分兴奋,眼光刷刷望向前排的吴老儒。

吴老儒神色坦然,站起朝众人一揖,然后手指着眼前案台上的一本经书,高喊了一声“起”,经书竟然凌空悬起。

吴老儒又高喊一声“第二十页!”经书竟然在空中一页一页翻动过去,到了第二十页果然停止了。

众人均是目瞪口呆,心知这等举轻若重、御气入神、随心所欲的地步,天底下也是没几个人能会。

“回!”经书平平回到了吴老儒面前的案台上。他微微一笑,朝众人一揖,做回作为。

众人爆发雷鸣般的掌声,甚至有的人张口叫好。有的人心中暗暗萌生了对儒门修行的渴望。

上官经纶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继续说道: “儒门修行,吾此前已定为文儒、武儒之分。文儒需静心修学,成大贤大智,教化万民。武儒需文武兼修,按儒门的通识、观法、内照、养浩、生气、练神、超凡共七境,逐一修习。”

“这七境何解?我一一为尔等说明。”

“通识,即通读六经,识诗书礼乐易春秋。”

“观法,即以文观法,从古人言中观行世准则。”

“内照,即反观内照,以日三省吾身何成,照视五脏六腑、心神气脉。”

“生气,即养浩然之气,焚香默坐,抱膝长吟,生化元气 ,气息在五脏六腑、奇经八脉之内生成,周而复始运行。”

“练神,即化生元气,练气化神,气神合练,气归入神,神力自成。”

“超凡,即是入圣了,到这一境界,几乎可以通天地神明。”

上官经纶的声音一段又一段飘了下来。他的声音虽温和却十分有穿透力,每一字一句都清清楚楚传到每一个人的耳中,然后又传到心中,似乎开导了大家的心门,开启了心中明灯。

两个时辰后,上官经纶停住不语,闭目静思。中年儒士孟朝起站起来,朝着众人说道:“今日讲学,到此为止。大家回去,务必细细领悟。若有感悟,及时书出,交到我处。”

众人似乎依依不舍,仍不愿意离去。上官经纶青袍一挥,众人方纷纷起立,鱼贯而出。

李青山仍然愣在原地,心中思绪万千。道家?儒门?到底哪一家更能济世,哪一家才是天下大道?老道士,老先生,哪一个才是厉害,哪一个道才是天下万民所望?

他正在愣神,耳边响起上官英华悦耳的声音:“小臭道士,你不在圣书楼看书,也跑来听讲么?傻傻愣愣的,一个小道士能听懂了什么!”

李青山站起来,瞄了一眼上官英华,只见她今日着了一袭鹅黄纱衫,更衬出她的明丽动人。白狐竟然跟在她脚边,一副甚为乖巧听话的模样。

李青山大怒,伸脚踹了一下白狐,恨恨说道:“见异思迁的畜牲!”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白狐呜呜低叫,抬头看了看上官英华,咬了咬她的裙角,然后撒布便追着李青山跑去。

上官经纶和吴老儒、余万千在后面,看着上官英华和李青山的模样,均露出不可意味的笑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