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小道士李青山 > 第十二章 一朝入还虚(老道士往事三)

作为天下道门正统,云虚教雄踞中州两百那么多年,皆因自创教初代起,数代都出大能,英杰辈出,让其他宗门帮派难望其项背。

其中,两百年前叱咤九州、开宗立派的云虚教创教祖师云虚真人,悟出“太虚太玄经”的太玄篇、太虚篇,在悟“妙万物篇”之时未竟而逝,终其一生已达到还虚境后期,在当时江湖鲜有敌手。

云虚真人首徒、执云虚教大义的第二代掌教道阳道长,烂熟太玄、太虚于心,续悟“妙万物篇”穷思竭虑,八十岁精力枯竭而逝,即使如此也入还虚境初期,继续扛鼎云虚教。

云虚真人小徒、闲人野鹤的道明道长,看似无为却最有为,于百岁高龄终悟透“妙万物篇”,补齐了“太虚太玄经”,为云虚教奉上一部完整的道门正统至高无上的内功法门,于本教功劳不逊色于创教祖师,奠定云虚教百年再续辉煌的根基。其后融会贯通太玄篇、太虚篇、妙万物篇,随后通明,成为天下道家唯一入通明境之人,延年续命三十年,犹如陆地神仙。

道阳道长的得意门徒、云虚教的现世门面“云虚四子”,出自名师,传承道门正统,修习全本“太虚太玄经”,四人均是入虚境。

这些大能者,是云虚教的支柱,是云虚教辉煌两百年的根源,是江湖忌惮的人物。

如今,又要出一位惊天动地的人物。

张云舍!七日之前还是一个只会烂读经书的“书痴”,平平无奇毫无武功根基,但七日之后却一朝进入还虚境初期。二十五岁入还虚,即使云虚真人、道阳和道明也未做到。

而云虚四子,更是百感交集,心思各异。

广虚子从来有长者风范,虚怀若谷、从容大度,倒是没有多想,而是很高兴本教能出了这么一位前无古人的年轻后辈,在二十五岁便入还虚境,将来入通明境可期,那么继师叔道明道长之后的第二位通明境也将出在本教,终归是天大好事,于光大本教绝无坏处。

掌教玄虚子一直对张云舍于心有愧,又惦记张云舍的救命之恩,一心善待张云舍,千方百计让张云舍学得好武功,如今张云舍终于得到道明师叔的亲传,一朝入还虚,而且武功境界还比他们云虚四子高出了不少,心中大感欣慰,由衷感到高兴。

但凌虚子、乘虚子则心似有不平、不甘。他们的师叔,通明境的道明道长,多年来吊着一口气,始终不肯传功于他们四子,到头来却将一生真气内力传给了一个外来人,并赐予道号“云虚子”,这是何等偏爱?云虚教,云虚子,云虚教里云虚子,难不成这小子今后能够给云虚教带来堪比创教祖师、道阳道长、道明道长还显耀的荣光?不然何德何能,道号带上云虚二字?

“唉,时也!命也!运也!且看这小子今后的造化了!师叔应该不会看错人。”凌虚子和乘虚子暗暗叹道。毕竟,他们也是一代能者,虽心有不平,但也很快看开了。

张云舍内心也是一番天地乱象。他糊里糊涂,受了云虚教老神仙道明道长的毕生功力,自己一朝入还虚 ,老神仙一朝归西。而且,自己还得老神仙赐道号云虚子,与云虚四子同一辈。无故受了这些大恩,他于心有愧。而且此前,他自己一直觉得云虚教、玄虚子害得他身受重伤、家破人亡,云虚教和玄虚子对他应该有愧。如今,到底是谁愧谁?到底是从此两两不相欠,还是两两更难清?无论如何,这一桩心事,终将困扰自己一生。

屋外春雨潺潺,张云舍关起了门。既是在消化道明道长的毕生功力,也是在静静研磨太虚太玄经,更是在慢慢平抚内心的乱象。

转眼清明已至,张云舍走下了山门。在山门前,他驻足回望藏经殿所在的证道峰,回望云虚四子所在的问天峰。心里暗暗萌生了一个古怪的念头:“哪有愧与不愧,此生永远是玄虚子又是张云舍。但哪里修道不是修,不再回这里也罢。”

玄虚子躲在问天峰的某个高处,遥遥望着张云舍茕茕孑立站在山门前,然后看着他最终走下山去,心想:“放下心魔,从此一去不复返了么?”

清明时节雨纷纷。张云舍快步来到旧时的村庄,找到了父母和村民们的坟园。十二年过去,新坟早已变成了老坟,淹没在杂草丛中,只有石碑依稀可见。

从坟园走出来,张云舍漫无目的地走着。对于如何对付魔域,他一时也一筹莫展,心想只能慢慢筹划。

他突然想起道明道长临终前说过,东州上官家少年快要证道了,由文入圣必定是天下难得一见的奇观。因早已神交,于是便生起去瞧一瞧上官家少年的念头,便朝着东州进发。

东州地势平坦辽阔,多是膏腴之地,江河众多,鱼米丰盛,州内富饶,人民安居乐业。张云舍初次到东州,人生地不熟,于是便打听起上官氏,得知东州上官氏族并不多,最为有名的是江南郡的上官一脉,是当地武林世家,但是家门如今却大为不幸,大儿子却死读书不肯学武,小儿子又天生阴脉,体弱多病。

张云舍听闻,心中一喜,已有着落,于是急忙赶往江南郡赶去。

若想打听消息,哪里最好?当然是就是酒肆茶楼、街头巷尾。张云舍寻了一家最热闹的酒楼,寻了角落一处桌子坐下。刚坐定,就听到隔座一群江南口音的食客在七嘴八舌议论。

为首的一汉子说到: “你们听说了没有,上官家那个大儿子,读书读傻了,关起门来死活不出来,任是谁喊他都不开门、不搭理!”

另一汉子干了一杯酒,瓮声瓮气说道:“可不是嘛,现在街头巷尾都在谈论,谁人不知。据说上官朝列以为这大儿子干傻事,于是破门而入,却看到他儿子在房里,将书堆成山屋子一样高,自己坐其在上面,不言不语,不眠不休。真是读书读傻了!”

“打扰了,请问上官家那大儿子,这样是第几日了?”说话的并不隔座的那一伙人。张云舍循声望去,看到不远处的一张桌子,那里坐着两个中年汉子。那两人丰神奕奕,其中一个剑眉入鬓,双眼璨璨如星。后面一个,身材魁梧,方面大耳,浓眉大眼。

原先说话的大汉见到这两个中年汉子非一般人物,于是答道:“具体也不太清楚多少日了,听他们讲大概也有九天九夜了吧!”

另一个汉子接话说道: “是有九天就夜了。上官家在江南郡这么出名,无人不知,因此早就满城都知道。唉,可惜了上官朝列老英雄,家中世代为武,是响当当的武林世家。生了两个儿子,本该也是练武,可以成为英雄好汉。偏偏生出的儿子一个也学不上武功!”

“可不是么。特别是那大儿子,本来四肢健全,偏偏不学武,去学文,真是脑子有问题!”

“唉,堂堂武林世家,大儿子只顾读书,小儿子天生体弱。真是不幸。”

张云舍句句听在耳内,匆匆忙忙吃完,丢了几个铜板给小二,拉住小二悄声问道:“小哥,他们所说的上官家,是在哪?”

店小二收起铜板,笑眯眯答道:“城东最气派那一家就是。道长,你是只学经文的么?我看你文质彬彬。我和你说,上官家大爷最喜欢学武之人,最讨厌学文之人。我看你莫要去上官家触霉头!”

张云舍嘿嘿大笑,说道:“无妨,我能文能武!”说完,赶忙朝着城东走去。

果然,远远瞧见一处气派的房子。他慢慢走过去,正到门口,忽然天上风起云涌,云彩大盛,气象万千。上官家那朱漆大门打开,迈步走出一个国字脸、朗目疏眉的儒生,仰天大笑,高声念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谪仙人,谪仙书,谪仙事,果然妙啊!”

张云舍见状,也运起还虚境的太虚太玄功,身边也是云泽蒸蒸,高喊到:“我师曾言东州上官家少年要由文入圣,如今亲眼所见,可见天机玄妙。恭喜恭喜!”

那儒生闻言,诧异望着张云舍。两人对视了数秒,文人见文人,也无需对话。随后,两人仰天大笑,并肩朝外走去,迅疾如风。

刚要出城门,两个中年汉子斜角里站了出来,其中为首一人高声喊到:“两位圣人,这是要去哪。何不等等我二人。”

张云舍和儒生停住脚步,循声望去。张云舍微微诧异,原来那两人正是在酒楼中见到的那两个。那两人见张云舍和儒生站住脚步,悄声说道:“移步说话,随我来。”

说完,两人纵起,笔直越过了墙头。张云舍和儒生对视一眼,也纵身跟上。四个人一前一后,很快来到一处山岗上便停住了脚步。

那两个中年汉子转过身来施礼。为首那剑眉入鬓的汉子,说道:“恭喜道士张云舍,儒生上官经纶,近日里先后入圣!两位入圣,真是难得一见的异象,也是我九州正道之大幸也!”

张云舍和儒生上官经纶面面相觑,大为惊讶眼前的中年汉子如何得知他们的名字,以及知晓他们的修为突破之事。要知道,他们的修为突破也是很隐秘的事情,从没外宣。

只见那汉子继续说道:“这位是吴十步,嗜武成性,武功也有大突破,我称其为武圣。”他指了指身旁的浓眉大眼男子,随后又指着自己说道:“在下东方雄。多年游历天下,也略懂观星相、医卜,是以观天象而略知天下事。如今天下大势,两位不知是否愿闻我详说?”

张云舍和上官经纶点点头。

东方雄朗朗说道:“两位均是好读书,有仁义,养浩气,想必是以扶危济世为己任。可当今天下九州之内,尚武斗狠,帮派、宗族、山门林立,各据一方,时常厮杀吞并、弱肉强食,百姓常受牵连,每年上交宗派的赋税极为繁重,生活苦不堪言。且寻常百姓难以习武,性命常如草芥。尤其是那魔域,行事古怪,凶残成性,作恶多端,最让人痛恨。宗门斗狠,魔域凶残,百姓受苦,此乃当今天下情形。而小弟不才,幸得上天恩赐,偶获奇遇,自信此乃上天授命降大任于我。因此,我平生大志,就是荡平魔域 ,收伏九州宗门,禁宗门斗狠,禁凶杀,让百姓安居。不知你二人是否认同我之志?”他越说越大声,中气十足,声音远远荡开来。

张云舍和上官经纶神情为之一振,心内也波涛汹涌,豪迈万丈。

张云舍回想起魔域当日屠杀村庄的凶残景象,心中怒气又生,豪迈说道:“扶危济世,我平生愿也!铲除魔域,更是我心头事!我愿出手相助!”

上官经纶也朗朗说道:“我平生读书,最喜仁义文章,也愿天下崇文重教,礼仪治邦。东方兄大志,也甚合我志。敢问,我和张道兄如何协助你于?”

东方雄笑道:“两位圣人最是深明大义。实话说,我筹划已久矣,要网罗天下浩然正气的英豪,组建'神武'组织,用以收服天下、荡平魔域。如今如得你二人加入,大事可成矣。”

张云舍和上官经纶再一次点点头。

“我已知天下奇书有五部,加上道家新出的太虚太玄经,应该是六部,都可称之为天书。其中,道家新出的太虚太玄功已为张云舍道长您练成。天阳神功我已练得**层火候。天龙九式已为吴十步所有。另外一部也就是上官经纶您的谪仙诀,您今日也已大成。还有一部,天魔弑神赋在魔域韩臣述手中,相信他修炼也不弱。另外一部至今尚未发现在何处。”

在座的人均是凝神静听,均大为好奇最后一部天书是何物。眼看天色渐晚,四人并肩,走下山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