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小道士李青山 > 第十一章 大道如青天(老道士旧事二)

张云舍心如死灰,痛不欲生。

他躺在床上,断手断脚均已接驳好,上了夹板,但仍然丝毫无法动弹,浑身疼痛。脑海中思绪纷乱,无数嘈杂的声音在脑海中回响,纷纷呵斥他害死了父母和村民们。每到深夜就开始做噩梦,梦见父母和村民门被杀的惨状,犹如当日场景再现。每每从噩梦中醒来 ,他觉得自己是一个祸害,是一个罪孽,是一个讽刺,是一个多余,理应被天地唾弃。

渊虚道人并不知道他脑海中想了那么多东西,只是极尽所能地照顾,按时煎药喂药,定期换药敷药,每天为他擦拭身子。

“本草阁”内藏药万千,渊虚道人医术高超,对症下药,既调理张云舍的气血,又活血化瘀、续骨强筋,用药极为细致,所用药物均为上等药材。加上他研制的续骨黑玉膏对接骨复原筋极为有效,因此没过几日 ,张云舍的疼痛已逐渐消失,而且内伤也渐渐痊愈,气色恢复很不错。一个月之后,渊虚为他做了一把很精致的轮椅,推着他出门各处转悠,吹风、晒太阳、看风景,并讲解云虚观各处大殿和景观。

云虚教是当时天下道教祖庭,为道门正宗,所建的云虚观极为恢宏,所有建筑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楼殿嵯峨,气势雄伟。两百年前,这里的第一代祖师云虚真人叱咤十六州,功成名就之后在此处开山立教,历经几代人经营积累,终于成就这一番辉煌气派。

张云舍还是没开口说话,犹如一个哑巴。渊虚也知道他逢遭大变,亲人罹难,所受打击太大,还未完全缓过来,因此也不强求他开口。他们所经之处,所有人都停下手中事情向他们施礼,显得极为尊敬,也可见云虚教的门规森严。大家都好奇瞧着张云舍,均想原来是这个少年救了掌教,果然英雄出少年。

起初,云虚四子经常前来看望张云舍。到得后来,只有玄虚子每日必过来看望,其他三子久久才来一次。玄虚子已基本痊愈,面色好了许多,双目精光爆射,显然修为极深。

三个月后,张云舍终于可以站立行走。他见渊虚道人上山采药,“本草阁”内无人,于是便独自走出房间。他此前坐着轮椅和渊虚到处转悠,因此对这一带的地形已极为熟悉。他慢慢行走,所经之处仍然有许多人向他行礼,可见他在此处已是大名传扬。

他径直往观外走去,沿着山道要下山。守门之人也不敢阻拦,火速跑回观里通报。

没一会,玄虚子急匆匆赶来,拦在他面前,说道:“你伤没全好,应少些走动。为何要勉强下山?你莫不是想这双腿真废了!”

张云舍不理不睬,绕开玄虚子又要迈走出。

若虚子身子一晃,又将他拦住,说道:“你不想说话也罢,只要好好呆在观内静养,等手脚完全痊愈。你若心未死,必想报大仇,何不在此静心修养,学习天下最好的武功,再走出这山门,去寻找魔域那些魔头报仇!”

玄虚子顿了顿,接着说道:“我早已派人下山查探得知,你原来在飞云宗做外门弟子,专管藏书阁。我们云虚观,乃天下道教正宗,藏书殿里外有九间,内有各类典籍藏书不下百万,有天下最齐全的道家典籍,还有许许多多武功秘籍。你倘若喜欢,可随意查阅。”

张云舍停下,思索许久,终于开口涩涩说道:“我的父母和村民们,都安葬了么?”

玄虚子郑重点点头。

张云舍闭上眼,眼泪沿着脸庞滚烫流下来。随后,一声不吭转身走回观内。

玄虚子松了口气,也跟随走回观内。

六个月之后,张云舍终于痊愈。他仍住在渊虚道人的“本草阁”,依然没有开口说话。渊虚道人也是极为有趣,见张云舍不说话, 他也不说话,两人之间就用眼神和手势打交道。这两个有口能言的人,天天不张口说话,仅用眼神和手势交流 ,极为滑稽。

不知是否经过玄虚子授意,广虚子、凌虚子、乘虚子先后过来,均说有意要收他为弟子,教他武功。可他既不开口说话,也不点头答应,让来人都悻悻而归。 而玄虚子自己却不敢来提收徒一事,或许他也知道张云舍对他仍然隔阂极深。

大家对张云舍都没有安排什么差事,也不限制任何行动。因此,他成为云虚教中地位最特别、行动最自由的人。起初,白天跟着渊虚道人上山采药,遍识百草。晚上看医书,学医理医道。

一年之后,他开始钻进“藏书殿”内,一头扎在里面。“藏书殿”是云虚教的藏书之地,外三间内七间,上三层下三层,满目琳琅都是书籍,弥漫着浓浓的书香味和樟香味。

外三间是经史子集、医卜星相、州府县志等书籍,其中的两本《云虚大事记》、《云虚轶事》,他尤为喜欢,对云虚教历代名人及大事都有了诸多了解。

内七间是道家典籍,内容极为丰富,包罗万象,囊括了“三洞四辅助”的各类典籍真本,有经、论、戒律类经典,有法术、符诀类典籍,有斋醮科仪类典籍,有内外丹养炼类典籍,林林总总、类目繁多、种类齐全。张云舍一进其中,如入星辰大海,方知原先所在“飞云宗”的藏经阁是多么微不足道,与云虚教的“藏书殿”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云虚四子自然也经常进“藏书殿”,但他们进来总是径直往最里间走去,与张云舍从来是互不干扰。“里面是什么?等我诵读完外面所有的典籍,再去那里面也不迟。”张云舍暗暗心想。

诵读完所有典籍,谈何容易?外三间,他用了三年;内七间的前六间,他用了八年。前前后后,总共花了十一年。十一年时间,少年郎成为了青年郎。十一年时间,从来不开口说一句话的古怪少年,若不是读书之时偶尔诵读出声,大家都以为他是哑巴。

因读书成名,在偌大的云虚观内,张云舍是第一个。这个私下被称为“书痴”的少年,不学武,不拜师,天天隐没在藏书殿内,完完全全一个异类。而且,这种方式能够十一年如一日,这岂不是怪物?

腹有诗书气自华。十一年读典,张云舍从一个乡村少年,已然成为了气质不俗的人,有老成持重之象。道家最重心静,心静则清,心清则明。书香伴流年,墨色染岁月,张云舍用自己的古怪修道方式,进入了道家追求的清静自然境界。

观内不是没有女道士。好几年时间内,藏书殿突然比任何时期都兴旺,而且是女道士前来居多。这或多或少,与“书痴”张云舍有关。

第十二年初春,乍暖还寒的时候,第一声惊雷响起,殿外春雨淅淅沥沥,张云舍终于走进最里间。他心里想着,最里间必定是珍贵无比的武功宝典,再不济也是独一无二的道家上古真本。

但当他推开那一扇虚掩的大门,迈步走到里面,完全出乎意外。这最后藏书殿最后一间,并无藏书。里面四壁皆空,没有任何书籍笔墨,唯有一桌一床。桌上点着檀香,香味清淡质朴。床上盘膝坐着一个老道,鹤发童颜,长眉垂肩,双眼紧闭。

张云舍刚走进,老道张开眼,微笑着说道:“十二年,你终于进来了!”

张云舍望着老道的眼睛,感觉犹如凝视一潭深池,幽深不可测。他点点头,情不自禁张口答到:“嗯。”

鹤发老道继续问道:“你进来的第一年,喜读诗三百,感觉如何?”

张云舍认真答道:“诚如圣人言,诗三百,思无邪。”

老道继续问道:“第二年,你好读春秋,感觉又如何?”

张云舍恭谨答道:“如闻春雷,明大义。”

“第三年,你博采诸子百家,尤好庄周,又是如何感觉?

张云舍严肃答道:“如见万物,恣意汪洋,逍遥自在。”

“第四年初春,我在你读书处,摆放了一本太玄入门经,你可有日夜修炼?”

“日夜修习,未曾松懈。”张云舍心里一桩悬案终于解答。原来当年放《太玄入门经》在他桌面的,是眼前这个老道士。他心中一直以为是玄虚子所为,只是从来没得印证。

“嗯,你如今吐纳平和顺畅,是有日夜修炼。到得后来数年,你读诸多道家典籍,有何感受?”

“博大精深,晦涩艰深。只能勉强领悟,强读默记,不大领会。”

“好一个强读默记、不大领会,竟然坚持了八年。果真了得,呵呵。你心中有血海深仇,理应急切学武,却为何对第九间的武功秘籍不太用心,亦不愿拜玄虚四子为师?”

张云舍默然不语。早几年他心有嫌隙隔阂,因此不愿意拜师。可后来几年,已经心境明澈,没有了隔阂嫌隙,却为何还是不开口说话,不理会云虚四子,也不学武功?难道自己真的不想学成天下最厉害的武功,不再想去找魔域报血海深仇了么?

他想,怎么可能不想?一直想!一想到血仇,他眼睛炽热起来,双拳紧握。

鹤发老道望着他,点点头,说到:“罢罢罢,你且宁心静气。不拜师 ,不学武,读典如能入道 ,也不是不可以。天下大道如青天,谁都可行走,也都有人得道登天,只不过是殊途同归。可是读典入道,既要天性天赋符合,还需经年累月,更需天赐机缘。普天之下,我观天象窥天机,也就察觉东部州上官家有一少年隐隐有入圣之象,现在只需天缘了罢。”

“而你,我看你由文入道尚需时日,到最后也不一定可成。唉,我已等不及了。仔细算来,我百岁之时入通明,然后延年续命三十年,如今虚岁一百三十,大限将到,始终吊着一口气,终于等到你进来。你未学武、未拜师,但又有道心,犹如一片澄明天地,比云虚四子等人可塑太多。其实,东州上官家那个少年也很不错,为此我还三次去找过他。只不过他一心向儒,穷读经典,不入我道。”

张云舍大为好奇,对东州上官家的少年不禁十分神往。

鹤发老道继续说道: “为武之道,最容易先入为主,也最忌先入为主,容易惯式、定势。你不曾学武,不曾拜师,犹如一张宣纸,既可写意人间,也可描绘天地。今日起,我就将我云虚教这一部蕴含天道的经书授予你。”

“说来这部经文,还和你大为有关。你十五岁之时,救了玄虚子,他胸前包袱中正是这部经书。这部经文,我教创教祖师、也是我师父云虚真人,创了'太玄篇'和'太虚篇',在创'妙万物篇'未成之时就溘然仙逝。我师兄道明真人穷尽其力补悟,九十岁之时思竭而逝。我也紧随其后,得天厚爱,终于在百岁之时顿悟,补齐'妙万物'篇,随后进入闭关。但万万没想到,消息很快传了出去,魔域派了'鬼魅魍魉'四高手前来盗走经书。云虚四子去追抢回经书,其中玄虚子还差点因此丧命,幸好得你所救。”

张云舍回想起当日救了玄虚子,玄虚子在昏迷之中的确死死护着胸前的包袱 没想到里面竟然是一部经书。就是这部经书,让他家破人亡,也让他与魔域结下了血海深仇。想到此处,他的双眼又炽热起来。

鹤发老道摆摆手,继续说道:“这部经书,叫太虚太玄经。共分三部,第一部是太玄篇,我已将其独立出来,以太玄入门经之名,在你入藏书殿第四年给了你。其余太虚篇、妙万物篇,我今日一一授给你吧。”

“我道习武,与别派大为不同。分为内视、知玄、守形、合神、入虚、还虚、通明共七境。我师父,云虚真人是还虚境后期。我师兄道明真人,至仙逝时还是还虚境中期,他的四个徒弟'云虚四字'目前也仅仅是入虚境初期。你多年休息太玄入门经,早已入知玄。今日,我用通明境之力,助你一朝入还虚罢!”

七日之后,云虚教创教祖师云虚真人最疼爱的小徒弟,天下唯一达到通明境的人物,江湖人人仰望的道家大能,道阳真人溘然长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