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剑胆琴心长歌行 > 第二百九十三章 国舅的野心(下)

轻而易举地便看出了杨巳的揣揣不安,这个在自己面前一向谨小慎微的孩子,让杨钊蒲也难得多了一丝温润的笑意,宽慰道:“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必担心。”

  杨巳见状,却是立即通晓了义父的言外之意,那便是若你不说真话,我也能看得出来,所以不必隐瞒,一想到这,他反倒如释重负,因为他清楚,杨钊蒲不是一个喜欢说话绕来绕去的人,尤其是不会在他们这些孩子们的面前故意绕来绕去,既然义父都这么说了,他自然也放下了一些担忧。

  其实杨巳对于这些问题也早有了一番想法,毕竟这些或死或走的人,曾经也是他名义上的义兄弟,彼此之间就算没有真正的兄弟感情,也会有些独到的看法,故而在略一思忖后,他便大着胆子道:“义父曾经说过,十二是我们之中最无野心之人,他的性子也的确是极好的,别无他求,唯好色而已,但仅这一个缺点,他却始终无法学会控制,尤其是在完成义父大人所交代的任务时,竟还犯了老毛病,最后身死,也怨不得他人。”

  杨巳口中的“十二”,便是那死在无心手上的杨亥,一个肥头大耳,满脑肠肥的大胖子,此人对包括义父与他们这些义兄弟在内的所有人都非常恭敬,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卑微或谄媚了,浑身上下加起来没二两骨气,教人十分看不起,可有道是伸手不打笑面人,故而表面上,他算是最合群的一个。

  此人胸无大志,也没有其他野心,唯独十分好色,不过杨巳看来,酒色财气,人总要占据其一,这胖子大抵是将自己所有的**都放在了一个“色”字上,最后也是因此而死,而且还是在完成义父所交代的任务的途中,这的确怨不得别人。

  之所以会第一个提到已经故去很久的杨亥,也是杨巳的小聪明,毕竟这件事盖棺定论最为简单,作为试探的话,也很难说会惹怒义父。

  果不其然,杨钊蒲听罢,微微颔首,道:“人生在世,皆有**与执念,这是圣人也逃不掉的,有一些见不得光的想法,也并不需要为之羞愧,所谓万物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好人,有那个心不为过,能控制得住自己的,就能算是人,所以小十二的确死得不冤,为父也不可能因此为他报仇。”

  杨巳闻言,暗中松了口气,赶忙又道:“我与三哥和十一之间虽有一些龃龉,但平心而论,我们十二人中,若真要挑一个人做朋友,除二哥以外,我只会选三哥,只可惜我与他天生不对路子,注定走不到一处,况且三哥与十一为人向来是‘义’字当先,的确也不适合久留,好聚好散,也算不错。”

  此话就是半真半假了,因为杨巳自然不可能愿意真正做到“好聚好散”,毕竟他和杨寅之间真计较起来,其实是有仇的,虽然大多都是因为杨辰导致,但蛇之属,阴冷幽寂,他的心性也大致如此,既然有仇,不管大小,都得致对方于死地才会安心,至于真的部分,则在于杨巳的确从心里很不屑,但同时也很佩服杨寅这样简单粗豪的为人,最起码和他做朋友,永远也不用担心背叛。

  杨钊蒲何许人也,自然看出了他那点小心思,却也不戳破,反而赞同道:“不错,义分大小,心中有大义者,自然不会拘泥于小义,寅儿和小十一都是真正的江湖人,将他们拖到这暗流汹涌的朝争中,是难为了他们,这是为父的错,这也是为父愿意放他们二人就这么离开的原因。”

  杨巳在沉默了片刻后,这才叹息道:“只是可惜了小十姐姐,若非杨辰执意招惹那入魔的李轻尘,倒也不至于成了这个下场,杨辰此子,冷血无情,一向视他人为任意驱使的奴仆,与我们从无丝毫兄弟情,稍有不从,动辄打杀,三哥反他,他便生撕了三哥的手臂,二哥拦他,他便将二哥打得重伤吐血,就连我劝阻他,也险些糟了毒手,像这种人,早些走了,倒也好,我不知父亲要如何用他,但他一走,我却觉得几位兄弟间反倒是融洽了几分,好像一片乌云散去了。”

  提起杨辰,杨钊蒲亦叹息道:“我本想以小见大,以他之恶心砥砺我之本心,只可惜,人心终究难两用,不过他如今被带去了真武殿,却是为父乐于见到的。”

  杨巳下意识地问道:“敢问义父,这是为何?”

  杨钊蒲不直接回答,却先道:“他所修玄黄化龙功,乃前朝皇族所创绝学,而玄黄化龙功与其他武道绝学大有不同,不可延年益寿,却可吸收外力,也就是龙气与国运之力辅佐修行,不重修行,进境往往一日千里,也因此限制,历代唯天子可习练之,盖因为帝者必为国事所缠,并无太多时间浪费在修行上,况且也少有人间帝王有世间武人之大毅力,这种进境极快,无需太过努力便能有一份自保之力的绝学,自然最为适合帝王修行。”

  杨巳听了杨钊蒲的言外之意,顿时瞪大了眼睛,小心试探道:“难道说,真武殿要借他吸走我大洛的龙气与国运,借此搅乱天下?”

  最让他害怕的,还是那句“为父乐于见到”,难道说义父与真武殿之间,还有什么勾结么?

  杨钊蒲不答反问。

  “小六,你以为如今的大洛,如何?”

  杨巳有些不解,只能低下头,不敢谈。

  他说到底也只是个半大的年轻人,虽然站的不算矮了,但看见的,也还是不够多,不够远。

  如今的大洛在他看来,算是很不错了,百姓们安居乐业,对他而言也有好处,最起码不必担心缺少所需之物,没有乱子,也很省事,况且朝廷能得到越多,他也就能跟着得到越多,故而天下大乱对他而言,自然是不希望看到的一幕。

  武人与武人之间也是不同的,有人希望看到天下大乱,借此实现自己被压抑已久的**,故而甘心为真武殿驱使,为一句“真武当兴”而死,但更多人其实并无这么多想法。

  习武之初,只是因为热爱武道罢了,并未想过要借此得到些什么,或者说得“道”就已经足够了,其他的,都只是顺带的,不重要,这与读书人截然不同,读书人大多都有着一种功利心,毕竟修齐治平就是四个层层递进的**,虽然换了个说法,但本质是未变的,可武道修行与修道一般,在内不在外,是否能影响世间,是否能因此而得到富贵,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重要,尤其是像他这样的少年郎,得“内妙”即可。

  见杨巳低着头不说话,杨钊蒲却是侃侃而谈道:“七代君王励精图治,一百五十余年,时至今日,已传至第八代了,早些年的底蕴,如今也已经快要耗干净,真武殿这是顺势而起,是为得天时也,整座江湖一百五十年的怨气需要宣泄,这就是人和,这一场百年未有的大变革,大洛躲不开!”

  杨巳抬起头,有些惊讶于义父大人为何会对自己说这些事。

  杨钊蒲却是不去看杨巳惊讶的眼神,转而目露追忆之色。

  “为父本是儒门出身,幼时贫贱,以树枝在泥地上练字,一面打短工,一面寒窗苦读整整二十载,也曾于杏花园中采花,琼林苑中赋诗,那一年虽未摘得魁首,却也是春风得意,自以为能够一展抱负,完成我辈读书人之理想,却未曾想,此后为父在京白白待了三年,未获一职,为父曾上书求官十三次,却无丝毫音讯,最后还是当年一位同榜看不下去,暗中为我疏通了关系,方才得了个外派的县尉,远赴幽州,而那时,我竟不知其中门道,满心以为是朝廷还未忘记我,竟感激涕零之至。”

  “一直到了为父任职之地后,为父这才发现,当地衙门因贪墨严重,已至付不起吏员的饷银,甚至将衙门中大半的地都外租给了本地商客作为库房,而境内不管出了什么事,百姓们要么自己商讨解决,要么远赴范阳城,宁可去求镇武司都不会来找县衙,流寇来犯,为父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乡勇们赴死,却连一丝指挥权也无,无人搭理我,好似我不是他们的父母官,而只是个无足轻重的局外人。从那之后,为父方才彻底醒悟,光靠几本空谈道理的圣贤书,救不了这世道,也救不了为父自己,至此为父方才由儒道转武道,成就如今境界!”

  “说到底,是我大洛病了,而且病根深重,必须鼎新革故,方能救世!为父亦有为父的私心,若能完成这千秋伟业,为父不光可以青史留名,也能借此超脱,不输真仙,这就是为父的野心,只要最终的结果是好的,为父倒也不介意走一些比爱面错误的路,只是这路上,有了碍脚石,就必须得踢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