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飞雪葬红叶 > 第一百九十一章 朱门深宫伏刀兵

飞雪葬红叶 第一百九十一章 朱门深宫伏刀兵

作者:玄鱼幻梦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37: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一摔,殿内便有了动静,薛总管慌忙爬起身来,手忙脚乱之间又摔在了地上。那殿门突然打开,一阵狂风从殿门之中涌出,黑影闪出,那漆黑的拂尘一甩,便缠在了那薛总管的脖颈之上,他满脸惊恐,张大着嘴,想要叫喊却叫不出声来。

那漆黑的身影又是一闪,便扯着那被拴住脖颈的薛总管飞身回了清天殿中,一声闷响之后,那一道鲜血洒出,染红了那殿门。那自小进攻的薛总管终将那一生尽皆付与了姜国朝廷,更有诗云:“犬牙暗伏血云飘,一生辛苦为谁劳?满朝皆是俯首辈,忠义岂叫宦官昭?”

而清天殿的殿门徐徐打开,清一道人此时又是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样,对两名道童吩咐道:“擦干血迹,处理尸体,安排妥当,恭迎陛下!”“是!”两道童领命而去,清一道人又差人去请正光帝,可来人回报说陛下神志不清难以移驾,便请国师到寝宫施法。

清一道人自然深知那小皇帝的情况,便假意遵从圣命,命人将香坛及祭品与那一百零八盏通天灯火速运到寝宫之中,再按照他所要求的摆法布置,一切准备妥当,便也领着小童移步到皇帝寝宫,斥退左右侍从,叫门口不许留人,免得打扰做法。

国师之命,岂敢违抗,众人一应照做,只留小童陪着道人与那正光帝在寝宫之中开坛施法,又是一如往常的一轮法事作罢,正光帝的眼神越来越迷糊,仿佛昏昏欲睡,而清一道人则是立在他的身后,十指摆动着,一道道红线似的内力从指间延伸到正光帝的后脑。

道人口中又念动咒语,昏黄的灯光,猩红的细线仿佛经络一般流淌着血液,咒语念罢,又纵身一跃,跳到那正光帝身前,从香坛上顺起木剑,搭在左手上往那正光帝头顶一拍。那小皇帝的双眼再度恢复清澈,只是表情还是稍显僵硬,极为木讷。

“大功告成矣!”清一道人心中狂喜,“想来贫道三年多的心血谋划,今日终得实现。”抬起木剑,张口问道:“陛下,你可知道自己是何人?”正光帝徐徐摇了摇头,一字一顿地回答道:“不......知......道......”清一道人后退半步,手印连翻,十指微动,又伸出两指往上一抬。

那正光帝的四肢仿佛被丝线吊住一般,竟跟随他手指的摆动站起身来。手腕翻转,翻掌拨袖,两根手指又向下压去,“扑通”一声,那中原之主,姜国的皇帝,竟在清一道人眼前跪下,三拜九叩。清一道人抚须笑道:“从今日起,你既是中原的皇帝,也是我朝鹰族的奴隶,贫道说甚么,你便要做甚么。”

“是......”正光帝痴痴地回答道。

清一道人又吩咐道:“明日便是朝圣大典,我要陛下在大典之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将皇位禅让于我!你可明白?”“明白......”夜色渐深,整座寝宫都回荡着清一道人的笑声。

第二日天还未亮,皇宫里里外外便有大批官兵出现,不仅是宫内所属的御林军,还有承天府督府军与护城军,还有负责保卫京师安全的龙骧飞军与铁火骑兵,总共一万五千兵马,京城里里外外都加强戒备,比起前几日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皇帝禁宫更是严加防范。

朝圣大典乃是一年一度的盛会,上至天子下至地方州府都要参加,所以安全防范不可出错,若是有半点差池,那负责此事的官员必定人头不保。即将到卯时,文武百官皆身着朝服领着至多三名随从手捧宝物入宫觐见,而各地方州府的官员则身着官服觐见。

此日百姓们也都减少外出,但还是阻挡不了他们的好奇心,纷纷打开窗户,站在窗口眺望皇宫的巍峨壮阔,年度盛况。而刀雪客三人也如约来到应无疾府上,换上了随从的装束,又带上了那红皮宝匣,应无疾命人准备四匹白马,在门口候着。自己则是换上了那紫裘衮龙袍,戴上了紫金飞翅冠,带着三人翻身上马,往皇宫赶去。

四匹白马踏风云,一身红衣笑秋风,豪杰英气藏刀剑,但平天下立勋功。远远只见那朱红色的围墙仿佛嵌在那金砖宝地之上,飞檐如燕,阁楼重叠,回环数里,连绵不绝。嘲风俯视天下,赑屃背负苍生。好气派的正门宽阔足以容纳四辆马车出入。正门之上悬着一块黑底金匾,写的正是“正阳门”三个气派的大字。

门前乃是身穿重甲,黑甲遮面,手持金戟,相互交叠阻住去路。往里去看,还有三重朱门,每道门前都有这黑甲金戟铁卫看守,见四人骑马奔来便呵斥道:“来者何人,速速下马,皇宫内院,不得肆意驰骋!”

“大胆!”应无疾勒马笑道,“睁大你的狗眼好好看看,本王是何人?!”应无疾一边骂道一边取出那

东陵王的令牌,铁卫见了

慌忙一齐下跪拜道:“参见王爷!”“还不速速让开放行!”应无疾厉声喝道,可那铁卫却低着头犹豫道:“王爷,宫中规定,文武百官大小官员无论何人,只要入了正阳门就必须得下马步行,还望王爷......”

应无疾冷哼一声,将那马鞭凌空一挥,一声脆响,劈破长空,吓得那两名铁卫直打寒颤,应无疾又执鞭指着那阻拦他的铁卫问道:“你们可是御林军指挥司徒冲的部下,竟敢阻拦本王,这天下何人不知圣上赐本王悬剑剑履上殿,又岂会在意本王纵马正阳门?再不让开,耽搁了本王参加朝圣大典,谁人担当得起?到那时必让那司徒冲严加惩罚!”

刀雪客三人看在眼中,皆对那应无疾的肆意妄为,无视王法咬牙切齿,深恶痛绝。却又碍于此时难以他撕破脸皮,只得默不作声,将满腔的怒火咽入腹中。

而那铁卫闻听此言早已吓得肝胆俱裂,连忙弃了金戟,连连叩拜乞饶:“属下罪该万死,还望王爷恕罪!”又极快的拾起那丢在一旁的金戟,一骨碌爬起身来,回身高喊道:“王爷入宫,快快放行——”应无疾四人这才继续向宫内冲去。

一路上的黑甲铁卫纷纷抬起金戟,下跪拜道:“恭迎王爷入宫,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刀雪客与楚轻安并马而行,楚轻安低声说道:“没想到应无疾在朝廷中的声望竟如此之高。”刀雪客却笑道:“甚么声望,分明是淫威。照他方才那副模样,不怕才怪!”

二人又低声窃笑一番,柳缘君回头望了一眼,并未阻止,嘴角也露出一抹微笑。而应无疾纵马跑在前头,领着三人去往宣天殿前的朝圣坛。

那朝圣坛高约一丈二,正在宣天殿前三百六十步远,到四方门的距离皆是七百二十步。宣天殿乃是供奉先帝香火,令牌的大殿,殿中摆满长明灯。而那朝圣坛则是用白玉石围栏围住,只留那一道石阶上下。坛上摆有两代先帝的灵位以及天地之名,灵位前摆满了牛羊瓜果贡品,一者祭奠先祖,二者祭拜天地。故而称之为朝圣大典。

楚轻安三人随着应无疾一路赶往宣天殿,仰着小脑袋,瞪着一双星眸环顾着这皇宫大内的瑰丽盛景。她从未见过皇宫,只去过几次东陵王府,只觉已是极为富丽堂皇了,可那王府虽称小皇宫,却还比这承天府的禁宫差了不少。一叶剑门已经算是家大业大,可在这皇宫面前,也就如同破屋烂瓦一般了。

亭台楼阁,飞檐雕梁,重楼掩映,画栋交叠,那五彩琉璃瓦在阳光之下大放异彩,呈波浪状起伏,飞龙环绕于飞檐,金鳞金甲,张牙舞爪,仿佛下一刻就要腾空而去。嘲风伏在瓦上,傲视天下,隐于云雾之中。赑屃于殿前负碑,铭刻百姓万民。

庄重而恢弘,大气且精致,朱门重叠,玉桥交映,深宫之中,有三十六根红柱,金龙盘绕,顶天立地,穹顶之下,空灵虚幻,如隔云端。飞鸟玲珑剔透,白玉雕琢,走兽气势磅礴,青铜铸就。金碧辉煌,雕栏画栋,穹顶上仍有九龙戏珠,正中悬着一颗拳头大小的夜明珠。熠熠生辉,宛若明月。

古琴涔涔、钟声叮咚,翡翠白玉,随处可见,黄金白银,视若黄土,琉璃瓦,朱漆门,金玉雕龙宝座上困住了多少千古帝王梦,绫罗珍珠粉帐下沉醉了多少红尘俏佳人,清池环绕,白玉架桥,香烟袅袅,迷人心神。

隐约能见那金銮殿上歌舞升平,衣裙飘动,佳人如梦;鸣钟击磬,乐声回荡,绕梁不绝。香炉之中飘出三三两两的几缕清香,烟雾缭绕,弥漫在宫中。水晶珍珠珠帘层层卷起,大红宫衣移步飘出,步生金莲,回首一望,清眸之中乃是那深宫之中的一抹旷世深忧。

云杉为梁,水晶做灯,黄金镀镜,珍珠碾粉。鲛绡青罗帐,银绣海棠花,风起青衫动,裙裾翩飞,飘出阵阵异香,地铺白玉,内嵌金珠,赤足于其上温润平和,若细水长流,连绵不绝。

微光轻洒,雾霭消散。一阵秋风卷起尘埃飘荡,马蹄声清脆。来到那宣天殿前,只见当中有一玉石砌成的高坛,正是那朝圣坛。再看那四周,四四方方朱漆围墙,四角各有塔楼,那朝圣坛的正北边便是那宣天殿,场上旌旗猎猎,文武百官皆早已聚集于此,手上捧的,脚下堆的皆是稀世珍宝,乃是他们千辛万苦搜寻而来。只为在朝圣大典能冒出尖来。

这朝圣大典并非寻常的上朝或是祭祀,百官再献宝的同时,都挖空心思的想要棋高一着,争个头筹,此事仿佛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既可以将同僚比下去又能讨得皇上的欢心,留下个好印象,说不定日后还能升个几级。自然费尽心思去搜寻宝物,但他们皆不高压过应无疾的风头,否

则不但升不了官,连自己全家的性命,都难以保住。

四人翻身下马,应无疾领着刀雪客三人,手里捧着红皮宝匣走到那朝圣坛边。百官们聊得正兴起,见应无疾走来,连忙拍了拍身旁的同僚,场上顿时拜伏一片,齐声喊道:“恭迎王爷,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那场面不比朝拜皇帝逊色。

只是有少数几个官员并不跪拜,只是挺直着腰板背着双手,甚至正眼都不看一眼那应无疾,冷哼一声,不屑一顾。其中一人,正是那年过七旬的太尉张伯夜。正所有“朝中尚有老顽骨,岂能屈膝向奸贼?”

应无疾并不在意,也不应声,只是抚须回身眯着双眼看了看刀雪客三人,又摆了摆手。百官们见此一幕,相视一眼,才敢起身。很快场上又喧闹起来,大典尚未开始,尚也清闲无事,闲扯寒暄,倒也正常。而应无疾环顾四周,见那四方门外,分明有杀气腾出,暗藏刀兵,意欲将他捉住处死。

而刀雪客也机敏的四处扫视着,随即小声对身旁的二女说道:“今日恐有一场恶战。我们要对付的只怕不止是一个清一道人。”“雪哥哥此言何意?”楚轻安忙问道。柳缘君顺着他的目光也向四方门外看去,见似有刀兵攒动,会心一笑:“看来当今圣上早有准备,我们只需见机行事。”

三人便静候着大殿开始,过了约莫半个时辰,那宣天殿中走出一位公公。百官们见了此人,只觉面生,便叽叽喳喳的谈论了起来:“往日的朝圣大典皆是由陛下近臣,内务府总管薛公公负责主持,今年怎么换了个人?”张伯夜等人也心有不安,只觉今日之事不如料想那般容易。有人小声答道:“你还不知道哇,听说那薛公公失踪啦,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我看八成啊,是跑了。”

众臣一时议论纷纷,那面生的太监走上玉阶,登了朝圣坛,将拂尘往肩膀上一搭,清了清嗓子,高喊一声:“都给咱家安静了。大典即将开始,众臣归位——”百官们虽心中起疑,但还是按照往常的惯例,文武官分成两队,排成方块阵,将自己进献的宝物堆在脚边,略整衣冠,举起笏板,地方官员则谦恭的将两手放在膝上,弓着身子,站在两旁。

那太监扫视百官,又轻咳一声,尖着嗓子喊道:“吉时已到,朝圣大典开始——礼乐起——”一声令下,那宣天殿前的宫廷乐师便一齐奏起鼓乐。编钟叮铃,鼓声隆隆,一清一浊,一薄一厚,却相互交融,极为和谐。

号角声扬起,十二只牛角号角,七十二面小鼓,三十六面大鼓,一整套的编钟一齐扬起,豪迈而壮阔,凄凉而壮美,在深秋之际混着那有些刺骨的寒风,百官们闻声感怀,这朝圣大典还有一点,便是让这文武百官居安思危,时刻回想着战争之苦。

凄凉之声渐渐散去,又变成了中正典雅的宫廷乐曲,百官们的心情也略有好转。在那乐器之声回荡在场上之时,那太监按照章程又高声喊道:“恭迎国师,百官朝拜!”

此言一出,众皆哗然。按照往年的章程,时至此时,正该是恭迎圣驾,百官朝拜,可今昔却突然改成了恭迎国师,此等安排分明是大逆不道,有篡位之嫌。百官便犹豫起来,面面相觑,地方州府官员官卑职小,犹豫之间也只好跪下,而朝中大臣却多心中存疑,不肯朝拜。

太监此件一幕,遂解释道:“此乃圣上口谕,国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极人臣,功勋显赫,理应受百官朝拜,在圣驾之前,各位大人,还不朝拜?更待何时?”话音刚落,百官们虽将信将疑,还是有一大半人跪下拜伏,齐声喊道:“恭迎国师,国师千岁千岁千千岁。”

刀雪客三人见此情形,为了不暴露身份也只好跪下。但应无疾见到皇帝尚可不跪,又何况是那妖道?只是应无疾只手遮天,也从未受过如此待遇,在朝圣大典于圣驾之前受百官朝拜,此分明是窜逆之举,实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应无疾看在眼中,心中怒火难平,双拳在身后紧握,紧咬牙关,两眼冒火,势要除掉那清一道人。可扫了一眼身旁跪下的刀雪客三人,气消了一大半,自知此事自己决不可插手,该利用利用这自以为在拯救万民的刀雪客。

而那銮轿从宣天殿中起,由十二位官兵一起抬起,两旁侍候着两名道童,清一道人盘腿坐在那銮轿上,两掌上翻,交叠着搭在腿上,双目微闭,身穿七星道袍,头戴紫金凤翅冠,须发随风飘动,随着轿子缓步出了宣天殿。

百官见那道人乘坐銮轿,又瞠目结舌,大为不解,太监随即解释道:“蒙圣上隆恩,赐国师剑履上殿,上朝不拜,乘天子銮驾,受百官觐见之礼,享九五之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