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鞘中霜色 > 第六十回 穴墙攻城

鞘中霜色 第六十回 穴墙攻城

作者:苍源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35: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五日的午后,陈文祺率领的南路军开到静州城,在城南与何唐率领的西路军一部会合。他让各营将官与何唐的部队进行交接,然后带了几个亲兵随同何唐率领的移防部队来到静州城西。

秦森将陈文祺迎入中军帐,恰好陆完也在这里。得知灵州已经收复,众人欣喜不已。

陆完抱拳说道:“恭喜陈将军。收复三卫,您居头功,来日班师回朝,末将定要请马大人奏明圣上,为陈将军请功。”陆完虽然是远征军副将,此行却负有兵部考核将士军功、拟准升授的职责,故他有此一说。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只要天下河海清宴、百姓安居乐业,个人即便是布衣粗食,也未尝不可。”陈文祺淡淡地说道,为了不再谈论这个话题,他接着问道:“静州城这边情况如何?”

半晌没有开口的秦森说道:“鞑子霸占三卫蓄谋已久,对坚守城池做足了准备,静州城方圆数十里的树林全被他们焚毁,基本断绝了我军制作攻城器械的来源(古代攻城需搭建壕桥以渡过护城壕,利用云梯、木幔、礮辒车等器械“蚁附”着爬上城楼,这些器械均用木头制作而成);又大兴土木加固城墙,防范‘虎威炮’的攻击;不仅如此,他们还准备了充足的粮草,准备与我军持久周旋。因此在我们对静州城佯攻时,阿巴海只是紧闭城门,并不与我军接战。”

“阿巴海这一招可谓毒辣至极。兵法云:‘其用战也,贵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眼见秋去冬来,若静州城久攻不下,到秋后凄风苦雨连连,我军恐怕不攻自乱。”陆完忧心忡忡地接口说道。

“是啊,原以为以十尊‘虎威炮’的威力足以轰开城门,拿下静州城不在话下。未曾想阿巴海不仅加固了城门,而且拓宽了护城壕,‘虎威炮’威力有限,而且攻城装备不足,如何拿下静州城,还得沉谋重虑哩。”何唐这时也插上了话。

三人说到此处,皆住口不言,都用眼望着陈文祺。

若论品级,陆完、何唐比陈文祺稍低,秦森却是正四品,比陈文祺要高。但陈文祺是钦点的“副使”,在收复宁夏三卫的整个战役中,地位仅次于夏尧。而且他还是钦差身份,御赐金牌有“节制地方官员、提调各路兵马”的权力,所以此时秦森、陆完、何唐还是等着他拿主意。

陈文祺坐在椅子上沉思良久,才站起来说道:“天色尚早,要不大家一起到城前看看?”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大家明白陈文祺的用意,忙让卫兵牵来战马,带上一小队神机营的骑兵,陪同陈文祺悄悄抵近静州城观察。

暮色之中,静州城外的景物一目了然。前面讲过,这静州城原本处于大明疆土的边陲,与平罗、凤凰、灵州等城池串成一线,成为大明扼守西北、抵御鞑靼部落进袭的屏障,是故城防工事建造得十分坚固:绕城而走的护城壕原本又宽又深,阿巴海再次拓宽后,已达五十余丈,最宽处甚至超过了七十丈;护城壕内岸,又筑有羊马墙一道,高约九尺,厚两尺,距城墙约十步远近,与城门对应开有偏门,以供平时出入;城墙高近四丈,墙基厚四丈八尺,墙顶厚三丈三尺;城墙为夯土结构,外包五尺厚的城砖,基部八尺以下,则选用深紫色的贺兰石砌筑。远远望去,城楼之上摆放的巨弩不计其数,用以烧毁云梯等攻城器具的飞炬、猛火油柜也隐约可见。

一行人且看且行,不知不觉走到了南门附近。

陈文祺对秦森等人说道:“秦将军,您们且请先回吧。”

陆完一愣,问道:“陈将军,你不去西门了?如何攻城我们还等着你拿主意呢。”

陈文祺笑了笑,说道:“我耽搁一下,马上就去。”

秦森等人以为他有事要与属下交代,便拱手作别。

不到一个时辰,陈文祺回到了西门中军帐。

陆完心急,未等他落座,便问道:“陈将军看过静州城之后,有何想法?”

“城高墙厚,水深壕宽,兵坚器利,固若金汤。”陈文祺说了十六个字,见陆完等人面露焦虑之色,接着话锋一转:

“虽然如此,也并非无懈可击……”

“陈将军有何破城良策?快快请讲。”陆完有些迫不及待。

陈文祺哑然一笑,说了五个字:“攻其所不守。”

“攻其所不守?”这回轮到何唐不淡定了:“阿巴海若是‘不守’的地方,肯定是无关紧要之地,即便攻下来也没什么用啊?何况刚才我们所见,静州城的四面城墙和城门都是重兵防守,没见阿巴海有‘不守’的地方呢。”何唐在兵部只是一个勘察、分析敌情的辅佐军官,未曾带过兵打过仗,因此对兵书钻研的不深。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对于孙子兵法中这段话的含义,兵家历来有不同的认识,“进攻必须要拿下时,须攻敌人所不守的地方”,这是这段话最直白的演绎,并非何唐一人有这样的理解。

读书治学,贵在领悟。同样是十载寒窗,有人才高八斗,有人才疏学浅,除了“勤奋”(博闻强记)之外,区别还在“领悟”。“孙子兵法”问世以来,通读的人不计其数,真正领悟其精髓的人并不算多。

“我的理解,不守中的‘不’,是‘无法’而非‘不会’,敌所不守之地,非是因‘无关紧要’而不守,而是虽然紧要却无法守。这样理解不知对否?”陆完说出他的意见,似在与陈文祺探讨。

“对。不仅是因外部条件所限或因自身能力所限而‘无法守’,而且还可设法使敌人丧失防守能力而“不能守”,这应该是‘攻其所不守’的要义。”秦森补充道。

陈文祺拊掌笑道:“两位将军高见,在下心折首肯。敌所‘不守’,自然是敌人防御薄弱或疏漏之处。”

“敌人防御薄弱或疏漏之处?城墙上的敌人密密麻麻,城门也是牢固无比,城门后面肯定还有大量士兵严阵以待,城墙上下,根本就没有防御薄弱或疏漏之处啊?”何唐颇感疑惑。

“既然阿巴海将兵力都调集在城池四周,那么城池中间就是防御薄弱或疏漏之处。”陆完半是认真、半是调侃地说道。

“这还用得着说?问题是我们如何才能到城池中间?”何唐回呛了陆完一句。他俩原本都在兵部行走,彼此熟悉,品级也差不了多少,故此说话比较直率。

“可以穴地攻城啊。”陆完又笑着说。

“穴地攻城?亏你想得出,不妥,不妥。”何唐双手连摇。

“穴地攻城”是古代常用的攻城之法,就是从城外往城中挖掘地道,攻城将士通过地道进入城中,出其不意消灭敌人、占领城池。但相生相克乃亘古不变之法则,“穴地攻城”战法一旦经常使用,人们就想出了破解之法。于是,军队中多了一个兵种:“地听”。战争开始后,守城一方的“地听”,分散到四处,日以继夜地监听敌军是否在挖地道。一旦发现并确认位置,便往地道中释放烟雾或将其填埋。后来护城壕的出现,进一步增加了挖掘地道的难度,“穴地攻城”便逐渐被兵家遗弃。静州城护城壕既深又宽,挖掘地道的难度极大,而且时间也不等人,因此何唐才有如此之说。

“逗你玩而已,哪能真的去挖地道?且听陈将军的计谋。”陆完笑着说道。

“陆将军说的不错,只不过‘穴地攻城’要改为‘穴墙攻城’。”陈文祺适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嗯,好主意。静州城的墙脚正是阿巴海‘不守’的地方。”秦森立即明白了陈文祺的意图,一面表示赞同,一面又说出了自己的担忧:“不过这里的墙基用的是贺兰石护砌,这种石头石质细密,坚而不脆,开凿起来恐怕十分困难。”

“这个已有办法解决。”不等大家询问,陈文祺接着说:“刚才我找了几个曾经做过石匠的士兵合计了一下,用火烧水激的办法,就能让石头粉裂易于挖凿。”

大家才知道陈文祺方才去营寨的目的,暗赞他遇事总有先见之明。

“还有,‘穴墙’之时敌人必以矢石等物居高临下进行攻击,怎生设法防护?”陆完又提出一个问题。

陈文祺显然早已有了对策,他向陆完问道:“陆将军可记得‘鹅车洞子’?”

“‘鹅车洞子’?哎呀,我怎么忘记了它?”陆完一听,顿开茅塞,转而又自责为何没有想起此物。

陈文祺口中的“鹅车洞子”,古人称之为“礮辒”。礮辒车尖顶,四轮,两侧和顶部用木板做防护,外蒙坚硬的皮革,车内可容十多人。攻城时,人躲在车内作业,可躲避城上的矢石攻击。北宋靖康元年,金太祖次子完颜宗望率军攻打北宋国都汴梁城,他将礮辒车加以改进,顶部以生牛皮缦上裹以铁叶,内部特别添加了一层湿毡,从而使礮辒车更加坚固,“矢石灰火皆不能入”。同时,他将几十辆礮辒车连在一起,形成一条“长洞”般的掩体,并称之为“鹅车洞子”,人在洞子之中活动自如,完全不怕矢石的攻击,称得上是一款“攻城利器”。

有了“鹅车洞子”的掩护,等于给凿墙士兵安上了一道坚固的防护屏障。

何唐方知“穴墙攻城”之法原来如此,但不无担心地说道:“就算我们能够凿穿城墙,姑且不说敌人用毒烟熏烤,便是在洞口站立几人,来个一夫当关,岂非万夫莫开?”

秦森、陈文祺、陆完三人相视而笑,陆完解释道:“‘穴墙’不是为了过人,而是装填**,将城墙炸成一个大大的豁口,我军就通过这个豁口冲杀进城。”

“原来如此,此计甚妙。”何唐恍然大悟,连声称妙。

“陈将军,我看这攻城方案已是算无遗策,下面就是如何统一号令了。陈将军,你说怎么打吧?”陆完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即发起攻城。

陈文祺望着秦森说道:“排兵布阵在下力有不逮,还是请秦将军发号施令吧。”

秦森急忙摇手道:“那可不行,陈将军既是钦差大臣,又是接受副使,理当由你调兵遣将。”

“秦将军若是体恤在下,便请不要推托。”陈文祺十分恳切地说道。

“这……好吧,我就越俎代庖。今日已晚,请陈将军、陆将军就在此地歇息,明日巳时,请各路军千总以上的军官到中军帐议事如何?”

两人点头答应,命令亲兵连夜返回,传令千总以上的军官明日巳时前来西门议事。

次日清早,各路军千总以上的军官齐聚西路军的中军帐,听候秦森的调遣。

秦森已于此前将自己夜间思谋的作战方案向陈文祺征询了意见,取得他的同意之后,便开始部署攻城:

“何将军,此次‘穴墙攻城’,军需物资最为重要。命你从东、西、南三路军中各选调一名千总,带领其属下人马,负责**、木料、牛皮等物资的筹集,以五日为限,可有问题?”

“末将全力以赴。只是阿巴海已将树林尽毁,可否征用附近庙宇、战后由朝廷拨款重建?”

秦森没有立即应答,扭头看了看一侧的陈文祺。

陈文祺思考了一下,点头说道。“我看行。但在征用时须晓以大义,取得僧侣的谅解与支持,不可强征强拆,更不可打骂僧众。”

“是。”何唐领命。为了抓紧时间,当即选了三名千总,出帐筹办物资去了。

“‘穴墙攻城’所需器械,由各路军自行制作。周将军、吴将军、吕将军,”秦森叫出帐内三名千总,对他们说道:“自今日起,你们带领属下士兵赶制本路军攻城所需的‘叠桥’和‘鹅车洞子’,铁、木、皮等材料何唐将军会陆续送到,不必担心。”

“是。”三人齐声答应。

秦森又对陈文祺说道:“陈将军,‘穴墙攻城’所需器械如何制作,还须你详加指点。”

“这个自然。昨晚我已画好图样,请各位将军照着尺寸制作便是。”陈文祺自怀中拿出一叠宣纸,分发给周、吴、吕三人。

“彭将军、曹将军、常将军,”秦森又叫出三名千总,说道:“你们三人在所在军中,抽出从军前的石匠、木匠各一百人,准备锋刃、鸦嘴、铧锹、木板等,一俟攻城器械制作完毕,即行凿墙装填**。至于洞口凿在哪里?多深多大?**如何装填?引爆时机如何掌握……”秦森停顿了一下,也从怀里掏出几张画着图样、写着要领的宣纸,分别交到三人的手中,“这上面都有说明,你们照着做就行了。”

“是。”

“其余将官率领所属部下蓄精养锐,一旦攻城器械制作完毕、凿墙人员开始行动时,你们便将兵士分成若干小队,向城楼上的守军进行昼夜不间断的骚扰,以掩护凿墙。”

“是。”

众将官走后,秦森、陈文祺、陆完三人又对攻城细节认真揣摩了一遍。决定由陆完率领围困北门的兵马复回东门(留下北门以作“围师必阙”),并约定以南门炮响为号,东、南、西三面同时发起攻城。

半月以后,攻城器械制作完毕。秦森、陆完遣探马传信,只等南门一声炮响,便可佯动攻城。

南门外,距离城门百余丈远的地方,两尊“虎威炮”炮口瞄准城楼,蓄势待发;再往前走不远,三辆丈六长短的偏厢车上,各架着一部“火龙车”,几十名神机营的士兵严阵以待,随时准备装填弹药,机动扫射;二千神机营步兵,手端火枪、火箭、火蒺藜等火器,分列在“火龙车”两边一字排开;其余士兵弯弓搭箭,瞄准城楼。

负责打响“信号”炮的“把司官”艾先云肃立在陈文祺身边,只等他一声令下,便下令点火发射。

陈文祺策马越过人墙,对着城楼高声喊道:“城上的人听了,我乃大明接收使陈文祺,要与你们万户长阿巴海将军会话。”

城楼上一阵小小的骚动之后,不过一盏茶的时间,一身铠甲的阿巴海出现在垛口,大声说道:“姓陈的,你有何话说?”

陈文祺向身后一指,说道:“天朝大军兵临城下,不知阿巴海将军作何感想?”

阿巴海不屑地说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以为本将军怕了不成?”

“静州已是一座孤城,人马不足二万,将军试想,真的挡得了天朝大军的雷霆一击?”

“姓陈的,这个不劳你操心。有种你就放马过来,鹿死谁手还很难说呢。”

“将军如此有恃无恐,是在等伯颜蒙可和哈森额尔敦增援吧?但伯颜蒙可已经战死,哈森额尔敦也自杀身亡,你就别作他们的指望了。”

阿巴海闻言一惊,随即又强作镇定,撇了撇嘴说道:“休得多言。有本事你就攻破城池,老夫在城里等你过招。”

“刀兵一起,不知有多少将士家破人亡,难道将军就不顾及他们的性命么?”

“陈文祺,别在那里猫哭耗子假慈悲。你千里迢迢前来宁夏,重兵包围静州城,率先开启战端,反倒指责老夫不顾将士的性命,不觉得可笑吗?”

“阿巴海,原以为你只是个不守信义的小人,哪知还是个蛮不讲理的无赖。你们兴兵抢占大明疆土在先,毁约拒交宁夏三卫在后,竟然还反咬天朝‘率先开启战端’,岂非滑天下之大稽?”

阿巴海被陈文祺骂得恼羞成怒,当下怪叫一声:“乌力罕何在?”

“大人。”

“你不是箭术第一吗?给我射落那黄口小儿的人头。”

“是。”

乌力罕张弓搭箭,“嗖”、“嗖”,两箭连发,直奔陈文祺面门、坐骑而来。

早在京城护卫校场,陈文祺便与乌力罕打过交道,亦知他的箭术了得,此时焉能不防?当即上身前倾,匍匐在马背之上,躲过上面一箭,左手挥出带鞘的画影剑,将下面那支箭打落在地。

“阿巴海,你既执迷不悟,那就休怪本使无情。”说完兜转马头,退到人墙之后,对艾先云说道:“点火开炮。”

“轰隆隆……”

震耳欲聋的炮声在静州城南、东、西三个方向相继响起,紧接着,弹如流星、箭如飞蝗,一齐往城楼上招呼。

枪炮声中,无数士兵推着攻城器械快速向城下移动。不多时,三具丈五宽的“叠桥”并排搭建在一起,又宽又深的护城壕瞬间变成通途。城墙下,十二辆“洞子车”节次以续、连为一体。“叠桥”和“鹅车洞子” 两侧和顶部均以木板防护,外蒙坚硬的生牛皮,生牛皮之上又裹以铁叶,形成一条矢、石、灰、火皆不能入的“安全走廊”,虽然城楼上矢石如雨,“叠桥”和“鹅车洞子”却是安然无恙。

那边阿巴海抱定一个“守城”的宗旨不变,无论敌人如何进攻,他始终按兵不动,只以檑木滚石等打击敌人,并不出城迎敌;这边秦森、陈文祺、陆完等人目的在“穴墙”,所谓攻城只是一种佯动和掩护,并没有给城内的敌人构成威胁。因此敌我双方似乎达成了“默契”,维持着这种互不紧张的“对峙”。

躲在“鹅车洞子”下面的二百名士兵,分成五组昼夜不停地在城墙上挖洞。贺兰石虽然坚韧,但经过连番的火烧水激之后逐渐酥裂,石匠们只须用鸦嘴或铧锹刨开即可。掘进到一定的深度,等待一旁的木匠们便楔入木桩,以木板支撑洞壁,以防洞口垮塌。

凿穿了五尺厚的石头外壁之后,城墙中间的夯土层相对来说松软许多,“穴墙”的速度显著提高,到了第六日,南门的“穴墙”工程按照图纸的要求全部完工,并装填好了**和引信,除点火的士兵外,其余的“穴墙”士兵悉数撤离,回到护城壕的南面安全地带。

不久,秦森、陆完派出的探马先后来到南门,通报东、西两门“穴墙”就绪。陈文祺大喜,约定明日丑正同时点火攻城,杀入静州城到阿巴海的万户府会合。

翌日四更,夜色凝重。由于暂停了炮火攻城,四野沉寂,细语般的虫鸣声,更将秋夜衬托得无比静谧,此时,正是人们睡得最沉的时候。

然而,包围静州城的大明将士,此时已是被坚执锐、严阵以待。

丑正……

几道炫目的白光,闪电般刺穿黑暗的天穹、划破沉寂的大地,紧接着几声巨响震耳欲聋。

正在睡梦中的阿巴海被巨响惊醒,他翻身坐起,向外喝问道:“什么声音?”

室外的卫兵报告说:“有很强的光亮,可能是炮火。”

“炮火?赶快探明。”阿巴海慌忙下床,边穿衣服边下命令。

不等卫兵离开,就有探马来报:

“报,南面城墙被明军炸穿。”

“报,东面城墙被明军炸穿。”

“报,西面城墙被明军炸穿。”

阿巴海一听,判断明军又开始发动进攻,便向几个探子说道:

“快,传我的命令,让乌力罕、布日古德、博尔塔拉组织人堵住洞口,决不让明军攻进城里。”

阿巴海来不及穿甲带盔,带着亲兵卫队来到演武堂,还未来得及喘口气,又听“轰隆隆……”几声巨响,霎时间火光冲天、地动山摇,只见东、南、西三个方向腾起漫天烟尘,将刚刚吐出的一抹晨曦吞噬得一干二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