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鞘中霜色 > 第五十九回 收复灵州

鞘中霜色 第五十九回 收复灵州

作者:苍源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35: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灵州城内,夏侯霜心神不宁的在千户所踱来踱去。昨日拂晓,静州城告警,哈森额尔敦千户长几乎带走全部蒙古守军驰援,是胜是败不得而知;今天一早灵州城又有明军前来挑战,巴什阿瓦提千户长不听劝告,提兵出城迎战,也是一去不返。眼前偌大的灵州城只剩自己的二千人守卫,若是明军乘虚攻城,势必一触即溃。夏侯霜预感形势不妙,有心弃城而逃,但除了这座灵州城,天下虽大,却无自己的立足之地。而且如果丢了这座城,蒙古国无论大汗还是国师,还会要了自己的老命。因此无论如何,也得守住这唯一能够安身立命的地方。

想到此,他招来心腹史迈虢,命他带上一队人马,到四个城门轮番巡察,发现情况速速来报。

西门城外发现敌情、史迈虢中箭坠城的消息,很快报到千户所。夏侯霜大惊失色,一面急令东、南、北三门各调二百人马增援,一面带领卫队亲信策马奔向西门。

堪堪到达西门,就见吊桥落下,城门开启,从打开的城门向外一望,远处灰尘蔽日,明军即将兵临城下。于是急忙大喝一声:“关上城门,拉起吊桥。”

提着史迈虢已经跨上吊桥的那人,知情况有变,百忙之中掣出宝剑,“嚓嚓”数下,砍断吊桥铁链。眼见城门即将合拢,忙将史迈虢向后一扔,双腿一蹬,身子如离弦之箭向城门撞去,在城门即将合拢的那一瞬间,“飞”入了城内。

“身手好像不错,可惜这等好身手只能帮你进入鬼门关。”夏侯霜冷冷地喝道:“俯首就擒吧,省得老夫动手。”

“听这种骄横的口气,想必阁下就是夏侯霜了?”那人神色如常,反问道。

“不错,算你有点见识。你是何人,竟敢冒充老夫的人?”

“我乃大明武德将军、翰林院修撰兼御前侍讲、宁夏前卫左屯卫右屯卫治权接收副使陈文祺。夏侯霜,十九年前,你处心积虑,挟持大明将士叛国投敌,罪无可逭。今日本将军奉旨,前来收回大明疆土,尔如识时务的话,趁早幡然悔悟、交出城池,或可免于一死。若仍执迷不悟,负隅顽抗,本将军保证你死无葬身之地。”

夏侯霜闻言,不怒反喜,说道:“你就是陈文祺?人说陈文祺武功高强、见识过人,今日一见,原来是一无知小儿。”

陈文祺原本为“攻心”而来,他要通过与夏侯霜周旋,向“新附军”的人申明大义,说服他们放下武器,和平收复灵州城。即便“攻心”不成,也可拖延时间,等待贺安国撞开城门。

因此他“不解”地问道:“何谓无知?愿闻其详。”

夏侯霜竖起两根手指,说道:“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偏进来。落入虎口,九死一生,却还大言不惭,此其一也。拥有优势兵力而不攻城,却恃微薄技艺孤身涉险,送人质以助敌,此其二也。单这两条,岂非无知至极?”

陈文祺似乎还不明白,游目四顾一番,随后问道:“‘送人质以助敌’?谁是人质?”

“哈哈哈,”夏侯霜一阵狂笑,说道:“小子啊小子,你真傻也罢,假装也罢,老夫如将你捉拿在手,不愁你城外的同伙不退兵。来呀,将这小子绑了。”

陈文祺也是纵声一笑,环指一周说道:“夏侯霜,城中之人,皆是大明子民,朝廷钦差在此,只怕你指挥不了他们。”说完高声向环伺在四周的“新附军”喝道:

“‘新附军’的弟兄们,夏侯霜挟持你们投靠异族,让你们有国不能投,有家不能归,十多年来忍辱蒙羞、妻离子散。本钦差临行时皇上训谕:尔等虽然气节有亏,然念其被奸人所胁,罪不至死。今日朝廷大军远征宁夏,灵州、静州、平罗三城即将回归大明。尔等若不甘附逆鞑靼,不愿埋骨异乡,便放下武器,复归大明。本使保证朝廷不咎既往,许你们解甲归田,与家人团聚。”

陈文祺这番话,深深打动了“新附军”士兵,人群中开始骚动。

“简直是一派胡言。”夏侯霜怒道:“‘新附军’弟兄不要听此人的蛊惑,什么既往不咎、什么解甲归田,统统都是骗人的鬼话。一旦落入他们之手,那是性命不保。听我的命令:捉拿此人,坚守灵州,每人加饷银一千文。”

人群中又是一阵骚动,但却互相观望,无人动手。

“亲兵卫队何在?”夏侯霜厉声喝道。

“有。”

“临阵倒戈者,格杀勿论;放下武器者,格杀勿论;徘徊观望者,格杀勿论。”夏侯霜气势汹汹地下了必杀令。

这时,“新附军”中有人大放悲声,边哭边说道:“兄弟们,与父母妻儿分离了近二十年,谁不在无时无刻思念他们、思念家乡?咱们苟且偷安十九年,难道不是为了有朝一日返回故园与亲人团聚?陈将军言之有理,我们不能这样老死异国,咱生是大明的人,死也要做大明的鬼。”说罢,将手中长矛一扔。

夏侯霜一见,勃然大怒。若不击杀此人,其他人必定竞相效尤。他将手一挥,立即就有几个亲信拔出腰刀,恶狠狠地向那人扑去。

陈文祺早已凝神戒备,身形一动,后发先至,“画影剑”寒光一闪,那几名亲信手中钢刀落地,持刀的右手虎口血流如注。这还是陈文祺不愿伤人性命,否则的话,早有人横尸当场。

陈文祺挽了一个剑花,还剑入鞘,冷峻地说道:“谁再轻举妄动,下回就在谁的脖子上留道伤口。”

陈文祺一招制敌,“新附军”的人大为震动,但受夏侯霜积威之所劫,亦不敢冒然做出选择,是故并未有人作出进一步的响应。

夏侯霜跳下马,自腰间解下一条十一节软鞭,抽开鞭头,将鞭尾套索系于手腕,阴森森地说道:“看来,你是不见棺材不流泪。也罢,老夫便亲手料理你吧。”

说完,持鞭的手猛力一抖,一条十一节软鞭登时抻得笔直,如棍棒一般向陈文祺眉心戳来。

陈文祺手握入鞘的宝剑,既不迎敌亦不躲闪,对夏侯霜的攻击浑如不见。直到鞭梢离面门约有五寸之时,身体向后一仰,左腿借上身后仰之势迅速向上弹出,足尖踢向夏侯霜手腕的外关穴。

这外关穴虽非生死大穴,但若一旦被封,整条手臂便会酸麻不已、失去活动能力。

夏侯霜收鞭沉肘,大喝一声:“好,再吃老夫一鞭。”手中软鞭抡圆,向陈文祺的腰间卷来。

“新附军”数百士兵环立当场,紧张地注视着场中的形势。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家人的性命,他们不得不选择强者作为倚靠。陈文祺深知这一点,因此,他有意显露武功,以坚定这些人的回归之心。

陈文祺“呛”的一声掣出画影剑,扬声叫道:“来而不往非礼也,看剑。”将真气灌注剑身,一招“柳烟花雾”幻出无数剑影,发出“嗡嗡”的声音向夏侯霜裹去。

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夏侯霜行走江湖几十年,不仅知道陈文祺此招的“分量”,而且知道陈文祺一上来便全力施为的用意。当下暗中一笑,心里说道,小子,你竟然要与老夫比拼内力?那是活得不耐烦了。

夏侯霜深吸一口气,用内力将十一节软鞭抖得笔直,又向陈文祺的眉心戳来。

陈文祺剑锋一偏,变平刺为竖切,向夏侯霜的软鞭削去。

夏侯霜的软鞭系金丝所缠,寻常刀剑伤它不得。画影剑虽然锋利,也不见得能够将其削断。但夏侯霜听到城门被撞击得山响,百忙中偷眼一瞄,城门已是摇摇欲坠,便想速战速决,将陈文祺拿住作为人质,以换取城池的安全。于是不等陈文祺的宝剑粘到软鞭,便撤去几分内力,软鞭下坠,向陈文祺的手腕缠来。

两人鞭来剑往,竟是越斗越是心惊。陈文祺以为夏侯霜不过一名低级将领,充其量只会一些粗浅功夫,却不料他的身手如此了得,内功更是精纯,足以与江湖顶尖高手齐名;夏侯霜更是诧异不已,未想到对方年纪轻轻,不仅剑法招式炉火纯青,而且内力浑厚似在自己之上,剑锋所指之处,煞气重重、嗡声不断。

当然,陈文祺之所以心惊,是想不到夏侯霜竟是个深藏不露的武功高手(这是陈文祺的看法。其实此人出道很早,且其恶名江湖中人人知晓,看官是否猜出几分?),并非自己的武功比夏侯霜差。在他出道以来交过手的人之中,夏侯霜并非武功最强,较之酆家屋前遭遇的邬云、嵇电甚至曾以内力胜过自己的单雪还是要稍逊一筹。且不说酆家屋前以一敌二,皆因占有天时地利而使邬云、嵇电一时半会奈何不了他;就是当日独斗单雪,拳脚功夫并未分出高低,只是比拼内力时输了一筹。但自破解了戢刃剑谱的秘密、得到内功速成功法之后,他的“易髓功”已经精进到第六层,与那时已不能同日而语,若与单雪重新比过,单雪的胜面微乎其微,更何况比单雪武功还差的夏侯霜?

故此,陈文祺并不怵夏侯霜,并且相信三百招之内完全可以击败他。但眼前的形势不容二人有太多的时间纠缠,因为城门守住守不住是两人胜负的关键,一旦城门被撞开,“新附军”必然冰消瓦解;而城门如果久久不能撞开,目前还在观望的“新附军”士兵在夏侯霜的淫威相逼之下,可能会加入战团,陈文祺寡不敌众,即便不被杀死,也要力竭身亡。

正当陈文祺思谋如何结束眼前的局面时,夏侯霜招式一变,使出成名绝技“催命绑”,变鞭笞为缚,十一节软鞭如灵蛇吐信,在地上跳动着往陈文祺的双脚缠去。

此招绝就绝在专攻对方的下盘,令对方的兵器没法格挡,而且软鞭攻击的范围较大,被攻击者双脚无法落地,下盘不稳,身躯即便不倒也是破绽百出,输赢只在顷刻之间。当然,若对方使用诸如枪、矛、棍之类的长兵器,此招便不能称其为“绝招”。不幸的是,陈文祺正好使用的是短兵器——剑。

但凡事都有例外,既然双脚无法落地,便离开地面。陈文祺一如当日旗杆上取玉,不等软鞭缠到,“龙蛇飞动”、“旱地拔葱”、“泰山压顶”,一招三式连环使出。

夏侯霜突觉眼前一亮,刚才还在与自己酣斗的敌人踪影全无,正惊诧时,头上劲风拂顶。抬头一看,一把闪着寒光的大刀正挟雷裹电般向自己砍来。

夏侯霜大骇,怪叫一声:“刀剑双杀!”一个懒驴打滚躲开致命一击。

也许是掩饰自己的狼狈,或是见不能速胜(能不能胜都难说,夏侯霜这是一厢情愿)、城门又岌岌可危,夏侯霜气急败坏地朝亲兵卫队吼道:“你们还愣着干什么?还不督促他们抵住城门?”

亲兵卫队得令,立即向“新附军”站立的地方冲去。原先扔掉长矛的那个士兵弯腰拾起长矛,高声叫道:“弟兄们,灵州城即将失守,难道大家还不明白吗?识时务的拿起武器帮钦差大人一把,杀掉这些为虎作伥的恶贼,兴许还能够戴罪立功,争取朝廷的宽大处理。”言毕“呀”的一声,挺矛向亲兵卫队冲杀过去。

“杀。”“新附军”士兵受到这人的鼓舞,不约而同高喊一声,将亲兵卫队团团围住。

夏侯霜未料形势竟突变如斯,顿时暴跳如雷,十一节软鞭一抖,向最近处一个“新附军”士兵的颈项缠去。

陈文祺哪里容他得手?画影剑一抡,削向软鞭的鞭梢,口中说道:“胜败未分,咱俩接着玩。”

夏侯霜分身乏术,只得沉肘收鞭,再度与陈文祺战成一团。但此时他心乱如麻,眼见亲兵卫队势单力孤,顷刻间被“新附军”士兵燎发摧枯般放倒,自己已成孤家寡人,再也无心恋战,遂向陈文祺虚攻一鞭,觑个机会一跃而起跳上马背,打马狂奔而去。

陈文祺顾不得追击,他迅速冲向城门,对那些尚在拼命抵住城门的“新附军”士兵喝道道:“夏侯霜已经逃走,你们还要为虎作伥吗?我命令你们速速打开城门。谁敢不从,与夏侯霜同罪。”

那些士兵眼见夏侯霜逃走,哪里还敢继续抵抗?遂吆喝一声,合力拔掉拴住城门的木杠。

“轰隆隆……”,城门大开,贺安国一马当先冲入城中,一眼见到陈文祺,连忙滚鞍下马,几步抢到他的跟前,关切地问道:“陈将军没事吧?您可把末将急死了。”

“我没事,让贺将军担心了。”陈文祺看到贺安国焦急的神态,心里大为感动。

贺安国见陈文祺安然无恙,高兴地说道:“不费一兵一卒收复灵州城,全仗陈将军孤身深入虎穴,劝化‘新附军’将士,末将佩服至极。”

陈文祺摆摆手,谦逊地笑道:“贺将军过奖了,若非你及时率军兵临城下,对敌人形成高压之势,在下即便有张(仪)苏(秦)之口才,只怕一时也难让他们归附朝廷的。”随即话锋一转:“贺将军,夏侯霜在逃,请你带领人马四处搜索,务要将他捉拿归案。”

“是。”贺安国答应一声,转身离去。

贺安国走后,陈文祺命令几个部将带领兵马分头接管各处城门,稽查夏侯霜余孽。不多时,灵州城内“新附军”全部解除武装,陈文祺让他们集中在一处,然后走到那个持矛的“新附军”士兵跟前,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

“回钦差大人,小的尉迟茂,朔州善阳人士。”

“朔州善阳?莫非是鄂国忠武公尉迟融的后裔?”

“正是。”尉迟茂眼睛闪过一道亮光,随即黯淡:“小的不忠不孝,连累祖宗蒙羞。”说完,双目蕴泪。

陈文祺默然,不知此时应该是责备还是安慰。过了半晌,又问道:

“你在‘新附军’中,有无品级?”

“回大人,小的现在……是旗牌官。”

“‘现在’是?那么‘原来’呢?”陈文祺听出他话里有话。

“回大人,小的原先是把总。”

“噢?因何事被贬?”

“这……”尉迟茂似乎难以启齿。

“大人,他的罪名是聚众闹事,因此被降。”旁边一个“新附军”士兵代他回答。

“啊?”陈文祺似乎要打破沙锅问到底,饶有兴致地扭头问那士兵:“他何时、何地、因何事聚众闹事?”

那个士兵挠挠头,想了想说道:“那还是我们投……投……降鞑靼后的一天,大家见夏侯霜的亲信们不在,便私下议论起投敌变节的事情,结果越说越来气,他和乐把总(乐余福)就带着大家去见夏侯霜,请求他暗里派人与夏总兵联络,里应外合灭了鞑靼人的守城兵马,带着灵州城回归大明。夏侯霜闻言大怒,当即喝令亲兵将他俩退出去斩首。由于大家冒死求情,夏侯霜怕激起众怒引起哗变,这才饶了他俩的性命,但还是以聚众闹事的罪名当场将他们两人由把总降为旗牌官。”

“嗯,原来如此。尉迟茂——”

“小的在,大人有何吩咐?”

“我命你暂代千总之职,在回京城之前,统领灵州城的‘新附军’,不,应该叫‘新明军’。”

“这……大人,小的……”尉迟茂不知所措,眼色有些惶恐。

陈文祺知道他顾忌什么,便向全体“新附军”(现在要改称“新明军”)士兵高声说道:

“新明军弟兄们,古人云:知错即改,善莫大焉。刚才你们反戈一击,帮助本钦差杀退夏侯霜及其亲信,也算为大明、为朝廷立下了一些功劳。本使还是那句话:你们能够将功补过,朝廷也就不咎既往,返回中原后,许你们解甲归田,与家人团聚。现在灵州城已经复归大明,在朝廷尚未派兵接守之前,你等仍要继续驻守灵州城一段时间。在此期间,你等统归尉迟茂节制,若有谁不服调度,生出事端,那便是与朝廷为敌、与本钦差为敌,本钦差定按军法严惩不贷。大家听明白没有?”

“听明白了。”

陈文祺拍拍尉迟茂的肩头,说道:“我再让乐余福给你作帮手,不要让我失望。”

“是,大人。”尉迟茂大声回答。

陈文祺瞥见贺安国在不远处等候多时,便命尉迟茂将新明军带到原来的兵营休息,听候命令。然后来到贺安国跟前,歉意地说道:“贺将军久等了。”

贺安国一脸懊丧地说道:“夏侯霜这厮溜得真快,他趁我军尚未接管城门之前,诓开南门,已是逃之夭夭了。陈将军,要不要末将领兵去追?”

陈文祺摇摇头,安慰道:“多行不义必自毙。夏侯霜之流卖国投敌、认贼作父,总有一天法网难逃。”

贺安国见他如此说,便放弃追击的打算,随后问道:“陈将军,灵州城已经收复,下步我们是否兵发静州城?”

“当然。静州城中聚集了阿巴海的精锐,兵多将广,而且城高墙厚,易守难攻,单靠秦、陆两路人马还不足以攻陷静州城。故此我军须迅速回援,助秦、陆将军一臂之力。”陈文祺顿了顿,接着说道:“但我想,灵州城刚刚拿下,原来的‘新附军’(哦,我将它改名为新明军)虽然已经反正,但有多少人还有异心不得而知。假如有人趁我军全部回撤之际图谋不轨,灵州城岂不得而复失?我意留下二千兵马,一者守卫灵州城,二者看管刚刚反正的‘新明军’,如有夏侯霜的死党兴风作浪,则予以弹压。贺将军以为如何?”

贺安国由衷地说道:“陈将军言之有理,灵州城的守卫的确不能掉以轻心。将军打算留谁镇守灵州?”

“灵州城虽然是和平回归,未经大的战乱,但被鞑靼贼人霸占了近二十年,我朝旧制早已面目全非,今日复归大明,亟需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因此留守者除了守土之责,还有整饬之义,非一精明干练之人不能胜任。我思来想去,贺将军才是最合适的人选,不知贺将军可愿留下?”

“我?不行,不行!”贺安国双手直摇。

“莫非贺将军害怕陷在此地?”

“陈将军误会了。末将行伍出身,只是粗通兵略,若是命我守卫城池,哪怕终老边关也在所不辞。倘若要我整饬地方,那可就为难末将了。”贺安国恳切地说道。

“那么,贺将军认为还有谁更合适?”

“这个……”贺安国挠着脑袋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一个人来,最终还是无奈地说道:“既然陈将军如此看重末将,那就恭敬不如从命。”

陈文祺一听大喜,握住贺安国的手说道:“难得贺将军如此顾全大局,在下替朝廷、替灵州城的百姓说一声感谢。待攻下静州城、全部收回三卫之后,我便请夏总兵选派更合适的人前来接替将军。”

说完之后,两人会心一笑。

翌日黎明,陈文祺率南路军大部开拔,贺安国将他送至北门之外,方才挥手作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