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鞘中霜色 > 第二十九回 京城探兄

鞘中霜色 第二十九回 京城探兄

作者:苍源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35: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自陈文祺被皇上打入诏狱之后,接连几日,翁隽鼎在驿馆坐卧不宁、忧心如焚。原以为皇上一见陈南松的亲笔信笺便会下旨放人,哪知张峦又生事端,怀疑信笺虚假伪造。皇上说了一句“自有办法查明”后不见动静,难道此事就这么不了了之?可陈年兄还在诏狱之中关着啊。

翁隽鼎初涉庙堂,在进城举目无亲、孤立无援,搭救陈文祺是有心无力,没办法只能三天两头去恩师那里探问。刘健虽然一样的着急,但毕竟久居庙堂,深知官场水的深浅。他不能对此事显得特别关注,甚至连探监的话都不敢对皇上说,生怕物极必反,惹得皇上一不高兴遞夺了陈文祺的功名反为不美。所以只能暂时隐忍,等待时机成熟再奏请皇上开恩放人。

这一日,翁隽鼎又来拜谒恩师。师生闲聊几句之后,刘健对翁隽鼎说道:

“贤契呀,皇上刚刚下旨,着吏部会同各有司衙门,拟准新科文武进士的‘铨选’名册,呈圣上御批授官。释褐期间,准予新科文武进士回家探亲三月。你有何打算?”

翁隽鼎想都没想,回答恩师:“学生没有打算。陈年兄还在囹圄之中,学生与他同年一场,只有在京城隔着牢房相候了。”

刘健闻言一楞,随即斥道:“愚不可及。你在外面候着他,他在大牢里就安逸了?”徒觉语气过于严厉,缓和了一下口气,温言说道:“你如此重情重义,老夫甚是欣慰,只是呆在京城于事无补。皇上不是要查明陈南松信笺的真伪吗?要不这样,你可趁此机会去陈家庄一趟,请他们的族长陈南松再写几个字,以证真实。唔,回头我写一封书信给湖广承宣布政使司陶大人,请他在陈南松写的字迹上加盖湖广承宣布政使司官印,不然的话,那张峦又说是伪造的了。记住,不要对陈家人提起文祺坐牢的事,如何搪塞,你看着办吧。”

翁隽鼎一听要拿陈南松的笔迹证明陈文祺无罪,觉得自己终于能为好友做一点有意义的事了。于是连忙跑到书案前磨墨,催着恩师快些写信。等恩师写完信后,便往怀里一揣,风风火火地抬脚要走。

刘健连忙叫住他,嘱咐道:“别忙,我还有话说。老夫揣测,皇上是有心庇护文祺的。若不然的话,也不会特意嘱咐牟斌‘不可当犯人一样看待’他,而且至今并未革除他的功名。只是皇上与皇后伉俪情深,既然国丈要为难文祺,那就让文祺在牢中呆上几日,省得他在当皇后的女儿面前播弄是非,影响他们夫妻的和气。因此你也不必慌忙取回什么证据,回家去将该办的事儿办了再回京。不然的话,授官之后身不由已,再想办什么事可就由不得你了。”

翁隽鼎一听恩师交了底,心下大定。当下辞别恩师,回到驿馆打点好行装,去吏部挂号之后,只身一人踏上南下之旅。

……

就在刘健嘱咐翁隽鼎的时候,陈文祺被关天牢的消息已经传到了武昌府。

这一日,衙门中所有的公事处理完毕后,韩明回到家中看望姐姐韩梅。姐弟俩聊着聊着,聊到了陈文祺。

“姐,你可还记得珊儿的义兄陈文祺?”

“怎么不记得?那孩子人品端正,才貌无双,又几次帮了我韩家的大忙,说实话,姐这心里总是时不时的想着他呢。他不是进京参加会试去了吗?你怎么突然问起他?他是中榜了还是落榜了?”

韩明说道:“小弟前日听布政使司陶大人讲,陈公子先是在会试荣登会首,三天后的殿试又独占鳌头,连同去年乡试夺的解元,要算是三元及第呢。”

“哦?”韩梅听罢喜上眉梢,连声称赞道:“了不起,了不起,少年英才!在本朝能有三元及第的恐怕不多吧?”

“就是。将被除名的辛未科‘六首状元’黄观计算在内,连同陈公子也不过三人。只是……”韩明忽然紧皱眉头,踌躇着打住了话头。

“只是什么?你怎么不说?”韩梅看到弟弟眉宇间的神色,有些不安地问道。

韩明正待说话,沈灵珊燕子般的“飞”了进来:“舅舅,您回来啦?”

“嗯。”韩明支吾了一句,与韩梅二人顿时无话。

“舅舅,刚才听您和娘聊得挺热闹的,怎么现在都不说话了?有什么事要瞒着我啊?”沈灵珊娇嗔道。

“没什么,我们只是随便聊聊。”韩明生硬地应道。

“不对,我隐约听到舅舅说什么‘陈公子’,难道您们在说大哥的事情?大哥怎么了?舅舅您快告诉我。”

韩明望着姐姐,不知如何是好。

韩梅被韩明半句“不过……”憋得难受至极,当下也顾不得沈灵珊的感受,说道:“明儿,陈公子究竟如何,你就直说吧。”

韩明说道:“陈公子不中状元还好,中了状元反倒害了他。”

“什么?您说大哥中了状元?”沈灵珊欣喜若狂,激动地抓住韩明的臂膀,不经意间一双美目竟有些湿润。

“不中状元还好,中了状元反倒害了他。”韩明机械地重复着原先那句话。

“怎么中了状元还害了他?你倒是利索地说呀,要急死人啊?”韩梅一反常态,催促韩明快说。

沈灵珊松开抓住舅舅的手,挨着韩梅坐下,右手紧紧攥着韩梅的衣袖。

“唉。听陶大人说,殿试之后,皇上钦点陈公子为文状元,兵部右侍郎尹直的儿子尹维为武状元,赐状元衣冠,并下旨于琼林苑摆设‘琼林会武宴’以示庆贺。陈公子不知为何得罪了一些人,在酒宴上,先是尹直父子指名道姓与陈公子索句联对,后是当今国丈张峦频频发难,诱使陈公子为辛未科状元黄观说话,引起众多王侯对他的不满;又指证陈公子身穿大红状元衣冠藐视族规,犯了‘大不孝’之罪。当今皇上推崇以孝治天下,当然难容这种‘大不孝’的事情,于是一怒之下,将陈公子打入诏狱关押。”

“陈公子被关诏狱了?”韩梅不信似地说道:“我看这个孩子温文尔雅,怎么会去招惹人?是不是有冤家对头暗中搞鬼?”

“这个就不得而知了,陈公子从未去过京城,哪有什么冤家对头?小弟奇怪的是,那个张峦远在京城,怎么会知道陈公子家族的族规?又怎么知道他们家族禁穿红色衣冠?”

“是呀,我们离黄州府近在咫尺,要不是你今日说起,也不知他们家族有这个禁忌啊。这孩子怎么这么倒霉?中了状元还要坐牢。明儿,可有办法帮帮这孩子?”

“姐,这是皇上亲自过问的案子,我一个小小的知府,连皇上的面都见不着,实在是有心无力啊。”韩明无奈地说道。

姐弟俩一问一答,半天未见沈灵珊开口说话。两人转眼一瞧,只见沈灵珊俏脸煞白,神情木然地坐在一旁,对两人之间的谈话置若罔闻。

“珊儿,你没事吧?”韩梅连叫几声沈灵珊都没有反应,连忙用手推了她一下,关心地问道。

沈灵珊好似突然惊醒,幽幽地说道:“啊,没……我没事。娘、舅舅,我有些疲倦,要回房休息一下。”

“去吧,别累坏了身子。”韩梅心疼地说道。

沈灵珊站起身,对舅舅裣衽一礼,匆匆回房去了。

接下来两天,沈灵珊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既不习武练功也不做针线女红,独自在闺房中打坐发呆。饶是蕊珠百般劝慰、嬉闹,也不能令沈灵珊展颜说话,及至后来被蕊珠扰得烦恼,干脆将她推出门外,栓起房门自个暗自思量。

蕊珠不知小姐为何如此,跑去夫人房间禀明此事。韩梅听说后,连忙跟着蕊珠来到沈灵珊的房前,朝里面柔声叫道:“珊儿,你将房门打开,娘看你来了。”

“吱呀”一声,房门应声而开。沈灵珊一身男妆,俏立在韩梅面前,身后圆桌上,放着一个简单的行囊。

“珊儿,你这是……”韩梅一惊,指着行囊颤声问道。

沈灵珊将韩梅让进房中,扶母亲在桌边坐下,语气平静地说道:“娘,都快二十年了,我家的大仇还未报,爹爹也是杳无音信。珊儿思考再三,决定去边关寻找爹爹,回来与舅舅一起参详‘鸾凤’剑法,然后寻找仇人,为外公外婆报仇。”

韩梅一听花容失色,连忙问道:“珊儿,你……你无缘无故的怎么想起要找爹爹来了?”

沈灵珊平静地答道:“珊儿不是心血来潮,这个想法在珊儿心中已经有好几年了。只不过以前确实年龄太小,怕娘您不同意就没敢说。现在珊儿都十八了,而且除了娘教的武功外,还有大哥传我的‘拂穴掌’都可以防身。如再不找到爹爹,外公外婆的大仇何时得报?娘,您就让珊儿去吧,啊?”

韩梅何尝不想尽快找到沈清的下落?无奈女儿还小,只身一人到那么远的地方去,无论如何都不能教人放心。她稳了稳情绪,柔声劝道:

“孩子,外公外婆的血海深仇至今未报,也是为娘与你舅舅多年来的一块心病。但仇人的势力太大,武功又高,娘与你舅舅孤掌难鸣。唯一之途,只有找到你爹爹练成‘鸾凤’剑法,双剑合璧才有报仇的希望。你舅舅曾经三赴宁夏边关,几次要拜见总兵大人夏尧公公,无奈宁夏卫的军营戒备森严,任你舅舅如何表明身份,那把守辕门的兵勇始终不肯通禀,以故每次都是无功而返。你现在年纪还小,就算能到边关,还不是和舅舅一样,打探不出爹爹的消息?再过两年等你长大成人了,娘带你一起去宁夏,设法与夏尧公公见上一面,说不定就有爹爹的消息了。”

“娘,舅舅不是说过吗,原来去找爹爹的时候都是用的假名,所以连城门都进不去。这次珊儿去,直接报出真名,一定能够见到夏尧爷爷。见到了夏尧爷爷,找到爹爹就有希望了。您如今年纪大了,哪能出门远行?有事子女服其劳,女儿一定替娘把爹爹找回来。”

韩梅大惊,连连摇手道:“不可。在宁夏边关人生地不熟的,谁知有没有梁芳和‘岭南八凶’的人?万一碰上那镇守城门的人是梁芳安插的眼线,岂不是自投罗网?”

“那……女儿有办法了。前几次舅舅去宁夏,只因家里公务在身不能逗留过久。珊儿这次去,不进城也不打紧,左右无事,我就天天在城门外转悠,不信夏尧爷爷从不出城。”

韩梅听罢啼笑皆非,说道:“珊儿呀,你以为夏尧爷爷似我们一样?他可是宁夏总兵、镇西兵马大元帅,走到哪里还不是前呼后拥的?能够随便让人靠近的吗?”

无论韩梅如何劝说,沈灵珊似是铁了心要去宁夏,她撅着嘴撒娇说道:“娘,您放心。您女儿这么聪明,到时还怕想不出办法?娘,您就答应珊儿去吧。”

“你一个姑娘之身,迢迢万里的,娘怎么放心?”韩梅见劝不住女儿,方寸大乱,忙叫栓儿赶快去知府衙门请舅老爷回来。

韩明乍闻沈灵珊要独自远行寻父,也是一惊,及至细细一想,心下了然。他避开姐姐的目光,向沈灵珊问道:

“珊儿要去寻找爹爹,可想好了要走哪条路吗?”

此言一出,令韩梅、沈灵珊母女俩大感意外。韩梅心想,我要你帮姐姐劝珊儿放弃出门的念头,你怎么反而问起她的行程了?沈灵珊一心想着如何对付舅舅的劝阻,不料舅舅问到行走路线,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韩明伸手将沈灵珊拉到韩梅身边的椅子上坐下,笑着对她说道:“珊儿不必回答,让舅舅猜猜你要走的路线。宁夏边关,在武昌府的西北面,经襄阳、过长安,乃是捷径,这条道路应该是不二之选。但珊儿此行,想必会经信阳、过许昌,向东北直达京都,而后折转西南,出居庸关、过朔州,沿着榆林道向西南方向去宁夏。不知舅舅猜得可对?”

沈灵珊一听,脸色瞬间变红,知道舅舅看出她的心思。窘迫之中低下头看着脚尖。半响,抬起头来,先扭头看了母亲韩梅一眼,然后回过头对韩明说道:“舅舅说的不错,珊儿确是打算这么走。大哥与我结义一场,有情有义,曾经帮了我们很多的忙。如今他身陷牢笼,远离亲人,我们纵然不能为救他而出力,也理当前去探望以尽义。否则良心何安?不过,珊儿要去边关寻找爹爹也是多年的心愿,决非托辞。待到京城探过大哥之后,无论如何也要去宁夏走上一遭,无论如何要找到爹爹的踪迹。”

韩梅到这时方知女儿执意出走的意思。想到陈文祺在牢中受苦遭罪,心里也是恻然,同时又为女儿的纯朴感到欣慰。沈灵珊话音刚落,她便一把揽过女儿,轻抚着她头上的秀发,柔声说道:

“珊儿,你要去探望陈公子,为何不明说?你是怕娘不让你去?”

听闻韩梅的口气有松动之意,沈灵珊趁机钻进母亲的怀里撒起娇来:“娘,珊儿这不是跟您说着嘛,要不然,珊儿趁蕊珠去找您的时候从后门溜走,这个时候恐怕已经过了江呢。”

韩梅嗔怪地说道:“你跟我说的什么呀?你说要去寻找你爹爹,那可是要去边关,蒙古鞑子经常在那里打打杀杀的,娘怎么能放心让你去?”

沈灵珊从母亲的怀中坐起来,用手理了理有点散乱的头发,正色说道:“娘,珊儿只是没有告诉您要先去进城探望大哥。珊儿探过大哥之后,确实是要去边关寻找爹爹的。”

“那不成,如果不答应娘不去宁夏卫的话,就不许你离开家门。”韩梅收起笑容,一脸严肃地说道。

“娘,您……”

“珊儿,你娘说的有道理,宁夏边境敌我犬牙交错,素不安宁。你一人只身犯险,让我们怎么放心得下?你要去京城探望陈公子,虽说其心可鉴,但只怕也是徒劳无功。你想想,那诏狱是关押钦犯的重地,岂是你想进就能进的地方?依舅舅看,陈公子吉人天相,不过是几日牢狱之灾,不会有多大的事情,过段时间便会无事,你还是在家静待消息吧。”

沈灵珊一听舅舅连京城都不让自己去,顿时急了,连忙寻求韩梅的支持:“娘,我答应您不去宁夏了,您就让我进京一趟吧?”

“这……”韩梅既有些牵挂陈文祺,又不忍女儿独自离家,再说能否进天牢也不得而知,故此犹豫的望向韩明。

“娘,舅舅,允许亲属探监也是大明律的规定,我是大哥的结义兄弟,当然是可以见他的了。就算不让进去,到了京城也能打探一下消息,也胜似在家干着急啊。”沈灵珊生怕舅舅摇头,抢先说道。

韩明对自己这个外甥女的性格了如指掌,如不答应,说不定哪天她就会悄悄离家出走。与其那样,不如帮她筹划好一切,让她安心出门,省得发生意外。想到这里,便对韩梅说道:

“姐,陈公子遭难之际,珊儿前去探望也在情理之中。但此去京城路途遥远,她一个女孩儿家独自远行多有不便。不如这样,让蕊珠改装与她结伴而行,路上好有个照应;我再雇一辆马车,选一个机警的捕快充当车夫暗中保护,加上珊儿也有一身功夫,料想不会有什么意外。只是珊儿必须答应,探过陈公子之后要速速回转,不可在京城久待。”

韩梅点了点头,向沈灵珊问道:“珊儿,你可听清楚了?”

沈灵珊怕他们反悔,连忙应承道:“珊儿明白,到京城探过大哥以后,保证立即回家。”

“既然如此,我这就去租借马车,明日一早就送你们出城。”说罢,韩明站起身来向姐姐道别,出门张罗去了。

当晚,韩梅让沈灵珊到自己房中歇息,将如何行走、如何投宿、如何待人接物等等一应事项细细的向沈灵珊说了几遍。沈灵珊也不住地请娘多加保重、不要牵挂自己,母女俩的绵绵夜话直说到天色微明,方才沉沉入睡。

翌日巳初时分,韩明回到家中,身后跟着一个中等身材、浓眉大眼的中年汉子。

沈灵珊与蕊珠早已换了男儿装束,正在母亲房中闲话等待。一听舅舅到家,连忙搀着母亲迎出大堂。

韩明拉过身后的中年汉子,对沈灵珊说道:“珊儿,这位是姜霖姜班头,人称‘**湖’,有丰富的江湖经验,也有一身非常厉害的拳脚功夫。这段日子正好姜班头在度假,故此特意请他来陪同你们一起进京。”韩明为官清正,不愿假公济私,因此请正在休假的姜霖帮忙,并硬是塞给姜霖妻子一个十两重的大银锭子,算是作为补偿。

沈灵珊朝姜班头裣衽了一礼,说道:“耽误了姜班头休假,真不好意思。”

姜霖见沈灵珊对自己施礼,连连摇手,急忙说道:“杨小姐可别折杀了小人。小人虽然走南闯北十多年,却从未到过京城,这次能到京城见见世面,还是沾了小姐的光呢。”韩明事先向姜霖介绍,外甥女也姓杨,故此称沈灵珊为杨小姐。

韩明“呵呵”一笑,说道:“你们二位就别客气了,此去京城,路途遥远,大家相互照应。姜班头,我这外甥从未出过远门,这段日子就拜托你多多照顾了。”

姜霖躬身向韩梅、韩明各施一礼,恭敬地说道:“请夫人和杨大人放心,小人必定倾心竭力维护小姐的周全,平安地返回武昌。”

韩梅拉过沈灵珊,为她整了整衣衫,又耳提面命了一番,才依依不舍地放开手,让沈灵珊上了马车。蕊珠身背包裹,向韩梅、韩明施了一礼,随后也钻入朱红色的车舆之内。坐在驭位上的姜霖长鞭一挥,“驾——吱拗”,马车向左转了一个弯,向城北草埠门驶去,转眼间消失在小巷的尽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