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鞘中霜色 > 第二十八回 剑谱秘密

鞘中霜色 第二十八回 剑谱秘密

作者:苍源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35: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离开诏狱以后,刘健让翁隽鼎返回驿馆休息,自己则不顾日将西坠,怀揣陈南松的亲笔信笺,匆匆返回紫禁城。他知道此时皇上必定与皇后在一起,便赶往坤宁宫觐见。

与历朝的皇帝大不一样,朱佑樘只有张皇后一位妻子,不曾有其他妃嫔。而且他们俩像民间的夫妇一样,每天一同起居。刘健赶到坤宁宫的时候,朱佑樘正和张皇后言谈甚欢,国丈张峦恰巧也在其座。听闻刘健坤宁宫外候见,朱佑樘知他是为陈文祺之事而来,便宣他入内觐见。张皇后见皇帝要处理国事,连忙起身回避,携一众宫娥进入内室(后宫不干政,这也许是朱佑樘独爱张皇后的原因之一)。

“臣刘健叩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先生不必多礼,快快请起。来人,给刘爱卿看座。”除朝会之外,其他场合中,朱佑樘对待大臣大都像是对待家人一般亲切,对一些老臣更是敬重,总是尊称他们为“先生”。 李东阳后来有诗称赞他之善待人臣,其中有一句说:“近臣常造膝,元老不呼名。”

“谢皇上。”刘健谢过座,坐在小太监为他搬来的椅子上,见张峦在侧,沉吟着没有开口。

“先生这么晚进宫,想必有事上奏?”

“臣……这……”刘健看了一眼张峦,仍然犹疑着未曾开口。

朱佑樘会意地一笑,摇手说道:“先生是不是要讲查问陈文祺的事情?若是这件事情,国丈听听也无妨。”

话既已挑明,刘健再也不好要求张峦回避,无奈说道:“微臣正要向皇上禀告此事。臣已查明,陈文祺身着大红状元袍服,并非擅自破坏族中习俗,而是本族族长陈南松特许穿戴,这有陈南松亲笔字据为证。”说罢,将陈南松所写字据双手呈到朱佑樘面前。

朱佑樘伸手取过信笺,展开迅速瞄了一眼,转手递给坐在另一侧的张峦,说道:“国丈请看,这个可否证明陈文祺无罪?”

张峦盯着陈南松写的字据看了又看,没有瞧出有什么破绽,便果如陈文祺顾虑的那样,在时序上提出了质疑:“皇上钦点陈文祺状元是前日的事情,可字据上的落款日期是正月十六日,莫非这个陈南松有未卜先知之能?抑或是他肯定今科的状元非陈文祺莫属?看来此人还是有买官鬻题的嫌疑,恳请皇上明察。”

刘健先前迟迟不说,就是顾虑张峦节外生枝,现在果然所料不差。不过他早有应对之辞,张峦话音刚落,他便接口说道:“作为陈文祺的族人,如何不知陈文祺的文才学识?去年乡试高中解元,也可证明陈文祺有问鼎状元的可能。既有这种可能,作为族长的陈南松,自然会想到本族的习俗禁忌,因此未雨绸缪,预先写下这个字据,以备不时之需。这样浅显的道理,国丈不会不知吧?”

朱佑樘微微颔首,对张峦说道:“刘爱卿言之有理,国丈不必再在此事上纠缠了。”

张峦一心要为司徒蛟找回“公道”,否则自己的面子上也过不去,哪能轻易放过陈文祺?于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指着手中陈南松的字据说道:“话虽如此,可谁能证明这字据便是陈南松亲笔所写?说不定是陈文祺为洗脱罪名,自己杜撰的呢?”

“陈文祺身陷大牢时,他的行囊并未带在身边。而这张字据乃是藏于他的行囊、老夫奉旨查问时命翁隽鼎一同带进诏狱的,哪有他陈文祺杜撰的机会?而且,翁隽鼎可以作证,陈南松递给陈文祺这封信函的时候,他正在旁边。”

“嘿嘿,只怕是陈文祺串通翁隽鼎,二人共同作弊,蒙骗了刘大人您吧?”

刘健正要反驳,朱佑樘将手一摇,说道:“行啦,行啦!二位别争了。这字据是否系陈南松亲笔书写,朕自有办法查明。在这之前,陈文祺就先在里面呆着吧。”

张峦一听这话,自是喜出望外。只要能让陈文祺在诏狱中多呆些时日,既保住了面子,爱妾司徒燕那边也算交了差,当下连称“圣上英明”,再无异议。

刘健也不敢过分为陈文祺说话,唯恐皇上一怒之下,革了陈文祺的功名反为不美。只好缄口不言,暗叹陈文祺要多受几日之苦了。

……

回头再说陈文祺看着恩师和翁隽鼎离开的背影,不免有些许惆怅,但未过多久便恢复了镇定。“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该是怎样便是怎样,多虑无益。他脱下给自己带来荣誉也带来麻烦的大红状元衣冠,准备换回原先的衣服。当他从行囊中取出衣物的时候,一团雪白的东西带落在地上,俯身拾起一看,原来是一方绢巾。绢巾上的刺绣针脚细腻、色彩迷人:碧绿的小池中荷花飘香,两只鸳鸯交颈而栖,好一幅鸳鸯浴水图!

陈文祺的思绪一下子被拉回到武昌城。猎猎寒风之中,伫立在长江岸边那个穿戴略显臃肿的俏丽身影,自心里深处跃然眼前。

“贤弟……沈姑娘,近来可好?”陈文祺默默问道。他小心地将绢巾折叠起来,放入怀中。

闲时打坐,是陈文祺素来的习惯。既然牢中无事可做,那便打坐。

陈文祺盘腿坐在低矮而又窄小的床上,气沉丹田,双目微闭,正要摈除杂念进入调息状态,忽然记起那天离开陈家庄时,爹爹曾将一本小册子放在包裹之内,嘱咐自己空闲时参详参详,也不知是什么宝贝?不如趁此机会,拿出来瞧瞧。陈文祺一跃下床,从包裹中取出那本小册子。册子纸张已经泛黄,想必是年代久远之故。封面上写有六个大大的柳体字:戢刃剑法•鸾谱。六个大字的左侧,还在括弧中标注一行蝇头小字:“周家剑谱”。

戢刃剑法•鸾谱?什么意思?陈文祺顾不得揣测,小心地掀开封面,见第一页上面画着一个青年男子,左手倒握剑柄前伸,右手捏着剑诀虚指剑刃,图形下方标注“起手式”三字。再翻一页,同样是青年男子舞剑的姿势,不同的是图形下面写有比蝇头小楷还要细小的文字,详细分解本招式的要领。再往后翻看,俱是与第二页一样的图形加招式要领,一共七招,每招又七式。

陈文祺就着剑谱的文字说明,一招一式的揣摩起来。在师傅柳慕丰的**下,陈文祺对剑术颇有心得,此时对着剑谱依样画葫芦,不一会便记住了两招十四式。他将剑谱放过一旁,以折扇为剑,凭着记忆练习起来。初时出“剑”略显生涩,待几遍下来,已是愈来愈流畅,“剑”出如风,隐隐有雷鸣之声。好在关押陈文祺之处,是锦衣卫指挥使牟斌奉皇上旨意另觅的处所,左右隔壁空无一人,看守他的狱卒也在牢房之外。不然的话,动静可就闹大了。

陈文祺暗自惊奇,此剑法不仅威力很大,而且不同于寻常剑法那般的轻灵,大开大合之中常有刀劈的气势。他猛然忆起“似刀非刀、似剑非剑”的旧事,莫非这便是“刀剑双杀”?不像。虽然招式“似刀非刀、似剑非剑”,但这与沈姑娘的武功招式大不相同。难道……?

对,这大概是一位周姓氏族的祖传剑谱,从剑谱中所画男子的图形以及“戢刃剑法•鸾谱”的名称推测,这本剑谱应是男子练习专用,可能还有一本“凤谱”或“凰谱”什么的供女子习用。说不定沈姑娘练习的剑术,就是从那本“凤谱”或“凰谱”而来,可惜当时没见过她的舅舅杨大人使剑,要不然的话,就可以看出沈姑娘的剑招与这个“戢刃剑法”是否同源。陈文祺哪里知道,韩明也是跟着姐姐韩梅学的是“凤谱”上的剑招,即便看过韩明舞剑,也是看不出所以然的。

想到这本剑谱可能与沈灵珊有关,陈文祺愈发用心。他又将前两招演练了几遍,但发现进步不大,在招式变换间总有一种迟滞的别扭,初时以为是不够熟练之故,及至后来将两招练得娴熟,仍然如此。心想这戢刃剑法虽然招式奇妙,威力也不同一般,但若与师父所授武功相比,顶多是各有千秋,不见得高明到哪里去。习武在精不在多,还是专心练习师父传授的武功为好。

想到这里,便将剑谱合上,就要放入包裹之中。但心里的疑惑总是放不下,能够创立一门武功的人,武学造诣定非一般,这么明显的破绽,难道看不出、改不了?难道自己看错了分解要领?

陈文祺复又翻开剑谱,准备再看一下文字说明。但牢房之中甚是昏暗,好在皇帝口谕不可以犯人对待陈文祺,除条件简陋、身无自由外,狱卒对他甚是客气。一听陈文祺要灯烛,连忙为他送来两支大号蜡烛,还主动为他点燃了一支。

怎奈牢房四壁粗糙并不反光,一支蜡烛如同萤火。陈文祺将剑谱凑近烛火,仔细将图形下面的文字看了一遍,与自己所记并无不同,一时有些茫然。

正疑虑间,忽见书眉以及图形外的空白处,隐隐有文字痕迹。陈文祺以为自己眼花,忙揉了揉双眼一看,那隐隐的文字不仅尚在,而且更加清晰可辨。

陈文祺心里一动,将剑谱拿开放在床上,等了约莫半炷香的时间,再看剑谱,那空白处的文字已然消失。

剑谱中有隐写的文字。既有隐写的文字,必然记载着不为人知的秘密。饶是陈文祺少年老成,此时也不禁心痒难耐,恨不得一下揭开书中之谜。

于是,他再次将剑谱凑近烛光,先看封面有无文字。烤了好半天,并无字迹显现,看来这封面中没有秘密。

揭过封面,又将第一页置于烛旁烘烤,不大一会,果然在空白处出现了一段文字:

“吾乃周天烨,戢刃剑法第七代传人是也。

先祖“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以善箭术闻名于当世,亦以拳、棍、枪法傲视武林。先祖生逢乱世,目睹山河破碎,忧心如焚,曾力主抗辽拒金,终为奸党所不容,以故赋闲家中,以读书、习武为趣。一日,受独孤一鹤‘刀剑双杀’之启发,自此昼夜推敲,删繁就简,将刀法之大开大阖、刚烈沉猛,溶入灵秀清奇的剑法之中,自成一门剑术,曰‘戢刃剑法’。戢,从咠从戈,藏兵也。刃,刀也。剑法之中隐藏刀法,故名‘戢刃剑法’。‘戢刃剑法’分‘鸾谱’、‘凤谱’各一册,每册七招四十九式,以供族中男女分而习之。

‘戢刃剑法’招式精妙、变幻莫测,似刀似剑,令人防不胜防。更有甚者,若使习练‘鸾谱’、‘凤谱’剑招之人双剑合璧,则威力大增何止数倍?

然武学至高者,必招歹人之觊觎。或明火执仗、公开抢夺;或钻穴逾墙、鼠窃狗盗。我明彼暗,防不胜防。此谱一旦为不良之徒所获,必将祸乱武林、荼毒众生。

为此,吾将‘鸾’、‘凤’剑术略加篡改,使之出剑凝滞晦涩,招式断续迟缓,因此功力大减,双剑合璧亦无数倍之威。此谱即便歹人得之,已无大碍也。

但先祖之心血,吾岂敢擅废?故将原谱隐写于其中,由各代传人教授族中子弟。

此乃本族绝密,只许嫡系传人知晓,并于临终前传与后任。至嘱!至嘱!

祥兴二年三月二十六日。”

看完这一段,陈文祺始知不出自己所料,这戢刃剑法除“鸾谱”之外,的确还有一册“凤谱”,而刚才所练两招,不过是这位周天烨老前辈篡改过的招数,怪不得觉得那么别扭。

这时,狱卒送来了饭菜。陈文祺收起剑谱,接过饭盒,不顾狱卒张口瞠目的神色,一阵风卷残云,将饭菜吃了个一干二净。狱卒当然不知,在中午的琼林会武宴上,先是与尹直、尹维父子联对,后又与国丈张峦“舌战”,最后被皇帝下令直接押送大牢,除了喝了几杯淡酒,大半日来粒米未进,腹中早已饥肠辘辘。此时被饭菜香味一撩,哪里还顾得上斯文?

吃过晚饭,陈文祺精神百倍,准备继续探究剑谱之中的秘密。但转念一想,今日还尚未打坐。要知道剑术招式无论如何精妙,还要有足够的内力才能发挥到极致。而这个内功没有速成的办法,只能日积月累、循序渐进。

于是,陈文祺请狱卒帮忙打来温水,洗涤一番后,开始做每日例行的功课。

翌日,趁送早饭的机会,陈文祺向狱卒讨要两支蜡烛。狱卒望着昨日尚未用完的蜡烛,迟疑着半天没有反应。

“哦,是这样,狱中无事,只好以读书来打发时间。你看这里面光线黯淡,我又有眼疾,不点蜡烛根本就看不清楚书上的字。”陈文祺笑着解释道。

大约狱卒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便又为他拿来两支与昨天一样的蜡烛。

陈文祺将剑谱端端正正的放在低矮的床上,然后整了整衣冠,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向剑谱拜了三拜磕了三个头,虔诚地说道:

“周家老前辈,晚辈陈文祺既非周氏族人,更非贵家族传人。但戢刃剑谱既在晚辈手中,也算晚辈与前辈有缘。晚辈发誓:习练戢刃剑法,只用于行侠仗义、除暴安良、匡民济世、报效国家,决不以强凌弱、欺良压善;日后得遇周家传人,即将剑谱璧还。倘有故违,定遭天谴。”

拜罢,陈文祺点燃一支蜡烛,接着昨日将剑谱中密写的文字逐一烘烤出来。第二页书眉和图形空白处显现的文字,是剑法总要,书云:

“‘戢刃剑法’分‘鸾’、‘凤’两谱,‘鸾谱’剑招以前唐诗人李白《将进酒》中诗句命名,‘凤谱’剑招以前唐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诗句命名,各七招四十九式,分则自成体系、进退有序,合则且攻且守、相得益彰。‘鸾谱’剑招如左:

第一招:黄河之水天上来。第一式:龙蛇飞动;第二式:旱地拔葱;第三式:平步青云;第四式:旋转乾坤;第五式:御剑飞行;第六式:泰山压顶;第七式:水银泻地。

第二招:斗酒十千恣欢谑。第一式:把酒言欢;第二式:推杯换盏;第三式:觥筹交错;第四式:似醉如痴;第五式:酣歌醉舞;第六式:醉玉颓山;第七式:如醉方醒。

第三招:……”

陈文祺一心想验证真正的戢刃剑法之威力,便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文字烘烤出来,就着烛光看了两遍,已觉七式要领记得精准,遂吹灭蜡烛,在牢中演练起来。初时一招一式的模仿尚不觉得如何,及至动作熟练、各式之间转换自然,逐渐显露出招式的不凡。剑招甫出,人如飓风旋转,剑如灵蛇,倏然间冲天而起,凌空虚步,身形倒转,挺剑下刺,待到剑锋将至“敌”之头顶,剑芒化为漫天刀影,天罗地网般罩住“敌”人,须臾之间,一招七式一气呵成。那气势、威力,与先前习练篡改过的招式相比,简直判若云泥。随着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练习,剑招的威力还在不断加强,“旱地拔葱”最高时可蹿升五尺左右,“平步青云”则能虚空行走三步。

陈文祺大喜过望,自此以后,除吃饭、睡觉、打坐之外,全部心思都扑在研习戢刃剑法之上,乐此不疲,浑不觉自己尚在囹圄之中。

不知过了多少时日,已将戢刃剑法“鸾谱”七招练得滚瓜烂熟、得心应手,自觉剑术比之以前精进许多。一天,陈文祺又将剑谱捧来研读,忽然想到,密写七招以后,剑谱后面还有三页空余。这三页之中,或许密写着“凤谱”七招?如果真有“凤谱”七招的话,就可以知道沈姑娘的剑法是否与它同源。想到这一节,陈文祺毫不犹豫地将“鸾谱”的后三页凑到烛光旁边,不大一会,果然有字慢慢显现。不过并非陈文祺想象的“凤谱”七招,而是一大段话:

“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余创‘鸾’、‘凤’剑法虽尚算奇异精妙,然若无内力催动,也不过是银样镴枪,徒有其形而无其利。是故学习剑术,必修内功。

大凡内功修炼,鲜有速成之道。偶闻服食千年人参、万年灵芝之类奇珍异果者,可倍增数十载功力,然余迄今未有一见。即便果有其效,奇珍异果又有几人可获?余每念及此,不免嗟吁。是故遍访名家、博采众长,竟日探寻内功速成之法。所幸愚者千虑或有一得,廿载心血遂成一诀,皆因修炼此诀可以洗筋易髓,不在少林‘易筋经’之下,余将之取名为‘易髓功’。

此诀可使练功者迅速打通人体各大要穴,使之真气流转自如、聚散随意。到达最高境界(第九层)时,可蕴含真气于无形,调动真气于刹那,凝聚真气于一处,遍布真气于四周。

此诀虽可加快内功修炼,但仍须循序渐进,由第一层渐次而行,切不可急功近利,贪多务得,以至气血岔乱,伤身折寿。切记,切记!”

陈文祺始知后面几页是能够速成的内功心法。从文字的口气来看,这段文字并非出自隐写者周天烨之口,而是剑谱创始人周侗老前辈的原话。照此看来,最后两页应该是“易髓功”的修炼法门。

果不其然,后面两页加以烘烤后,显露出来的文字就是详细介绍“易髓功”一至九层的修炼方法以及到达各层功力的生理标志和内力表现,如“打通太阴肺经、阳明大肠经三十一穴,即为第一层”,达到“易髓功”第一层后,“内功略有小成,可借助内力加快行走速度、提升蹿纵高度和加强出击力度,大异于常人”……“打通督脉、任脉五十二穴,体内经脉、穴位‘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即为第九层”,达到“易髓功”第九层,“内功登峰造极、超凡入圣,罡气随意念而收发,聚则护身如铁壁,发则伤人于无形;身轻如飞燕,劲道逾百钧”。

陈文祺虽然武功甚高,但内功稍有不及,年前与“岭南八凶”单雪比拼内力时,若不是师傅柳慕丰及时赶到,难免要吃大亏。这时见“易髓功”如此神奇,当下便博闻强识,将“易髓功”的口诀、要领背得滚瓜烂熟,将诏狱当作练功密室,心无杂念地练起了“易髓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