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生之我全都要 > 第49章 小庙难容大神

重生之我全都要 第49章 小庙难容大神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5:36:10 来源:平板电子书

郑教授怕顾辙不懂行情、用廉价劳动力用顺手了,帮忙拉人之前,不得不先打个预防针。

很多技术出身的初创公司老板,都容易有这样的毛病,尤其是成功太早太年轻,会觉得自己天下无敌,技术上有自己一个核心大脑就够了,其他人都是实验狗打杂的。

好在, 郑教授的这种担心,显然是浪费了。

顾辙并不是理工科科研天才,他只是借助了重生者的优势而已。

本质上来说,他内心还是一个懂前沿技术布局的专利律师。

随着增材工艺与材料的科研越来越往深水区探索,顾辙前世那点知识储备,也就够指个正确方向、帮忙筛选一下技术路径。

至于具体的研究工作, 交给下面博士生和专家的比例, 肯定会越来越高, 也必须重视人才。

所以,顾辙恰到好处地给郑教授吃了颗定心丸:

“放心吧,我知道该给什么价。我的公司肯定比那些旱涝保收的稳定央企牌子小得多,但我可以给出的薪酬绝对有诚意。

如果不想要前途,只想要眼前利益,我可以给到他们比两桶油聚酯研究所双倍的薪酬。如果有学术追求,还可以点拨他们发文章。博士至少cm级别的,硕士至少也是1.0影响因子以上的快报。

还可以点拨他们搞研究、给发明专利的挂名荣誉——当然,肯定会在劳动合同上约定好,发明的商业利益完全归属公司,给个人另发几万块甚至更多的奖金。而且也得他们自己争气。”

顾辙说着,给郑教授看了几份清单,上面有好几十个申请号,光发明专利就近二十个,实用新型五六十个——这些东西都是顾辙从去年七月份开始申请,至今15个月内获得的成果, 绝对吓人。

毕竟他搞过的每一个领域科技创新, 拆分出至少七八个发明、几十个实用新型。顾辙又是专利律师出身, 很懂得如何利用好分案。

而且,顾辙给出的清单上,不仅有发明专利,还有他这一年里发的论文。

jmc和mrc各有一两篇,都是影响因子3.0~5.0档次的期刊。再往下影响因子1.5~3.0之间的、wiley旗下除了mrc以外、其他略次一档的期刊,顾辙更是累计发了四篇。

至于东海大学的本校学报英文a/b辑、那种影响因子1.0以下的水货,顾辙加起来都十几篇了,包括一作二作和通讯都算。(去年最早的两篇学报是让郑教授挂的一作,后面都是顾辙自己一作)

这个学术履历拿出来,顾辙要想证明“跟着我混,我可以带着手下发论文、申专利”,绝对是有说服力的。

小公司确实会给人不稳定不安全的感觉,但如果小公司的老板本人是个有学术大牛潜质的存在,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谁都看得出来,顾辙的论文已经多到可以不在乎个人署名权分配的程度了。他手头的文章和专利,已经够至少三五个博士直接毕业。

连带着帮顾辙赚大钱的那几个室友,也都得到了学校的很多奖励,只因为他们也参与了研究、在部分成果里挂了第二作者。

第二作者虽然不太值钱,但作为本科在校生而言,数量一多还是效果很惊人的。

吴丹青孔超凡那些人,如今全都无一例外也拿到了学校的交流生名额,只是交流的学校比顾辙差一档,去不了斯坦福而已。

这些信息,外人可能打听不到,但是都在东海大学圈子里的博士生硕士生们,只要稍微消息灵通一点,应该都是有风闻的。

说难听点儿,就算他们跟着顾辙干了几年之后,不想再混企业,而是想回大学做教授,那顾辙给他们提供的履历,都已经足够漂亮了。留在大学里专注学术,都未必分得到去天元科技的挂名成果多。

郑教授想了想,答应道:“行吧,这条件确实很优厚了。那你先把你要开坑的新研究方向跟我阐述一下,我好帮你张罗。如果酬劳能如你所说,我也算对的起同事、学生了。”

虽然顾辙的公司小,但只要有钱,而且能承诺稳定年限,确认公司资金链也没问题,那还是可以帮忙的。

工资方面,顾辙之所以敢提“双倍”,也是吃定了03年央企在直接薪酬上不敢太大胆,哪怕两桶油福利好,明面上的工资体系锁死在那儿,肯定没法跟民企竞争。

央企最多在内部购房、解决户口、公积金这些角度给巨量福利。

顾辙要搞的科研,真要是搞出来了,哪个不是几百万美元级的起步的收益。酬劳方面,他肯定是给得起的。

反正周五下午也比较空闲,郑教授见顾辙很有诚意,也就第一时间帮他联络。

学生们都还在学校里,时间非常好凑。不一会儿就说好了下午两点到三点,愿意来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们,分批到化科院的一间实验室集合,大家坐下来谈一谈,双向选择。

当然,顾辙也会提前看一下那些学长学姐的履历,遇到各方面条件和学术成绩本来就不好的,他也会直接筛掉,让郑教授都不用通知了。

双向选择本来就是这样的,顾辙可不希望让人觉得“东海大学博士肯去天元科技就是给天元科技面子”。

沟通的过程中,顾辙也了解到:郑教授手下那些拿到两桶油聚酯研究所offer的硕士、博士们,预期薪酬分别是硕士月薪6500起、博士9000起,具体看入职后第一年的表现再定岗。

顾辙说了双倍,那就等于硕士要13000、博士要18000了,只能在公积金和其他福利上削减一点,看人下菜。

……

时间很快临近了下午三点,第一批的硕士招聘工作已经差不多搞定了。

03年硕士已经比较难去本科当讲师了,所以对学术追求不是很高,有追求的一般也都会选择继续读博。

而东海大学的博士,在03年是很容易到二本甚至差的一本大学当讲师的,如果第一学历一贯够好,去最垃圾的211都有竞争力。

所以顾辙招人时,主要的博弈,也集中在这些博士身上。

顾辙今天至少要招三个博士,

其中两个化学类的,分别搞聚酯和化学沉积法(气相/液相沉积法都行),

还需要一个材料物理方向的,也要跟气液相沉积方向有点关联。

招聚酯研究生,是为了眼下继续在有机镜片材料方向深挖。

招气液相沉积法的研究生,则是为了未来,等顾辙将来要搞石墨烯,或者是其他一切沉积法制膜,甚至是新式熔喷面料,都需要用到。

后者那几个方向的博士,都不是郑教授带出来的了,因为郑教授自己也只是搞高分子,只搞有机。

而气液相沉积法可以应用的领域就比较广泛了,有有机的也有无机的,关键看要沉积什么材料。所以那些博士生都是郑教授帮着转介绍的,都是其他教授带的。

眼看时间差不多了,实验室里那些硕士生的招聘也快尾声,门口的休息区,等着来试试水的博士生们,也都到齐了。

一共竟然来了超过十个人侯选,因为是分三个方向的,很多博士彼此之间也不熟。不过听说最少的情况下顾辙只需要招三个博士、分别担任三个方向的研发带头人,大伙儿心中也是有些不爽的。

“那么小一家公司,居然还要我们十进三来被挑挑拣拣,呵呵,我都拿到华石化聚酯研究所的offer了,一会儿要是敢叽叽歪歪,我就直接走,当这事儿没发生过,直接去华石化。”

人群中,个别之前找工作已经比较顺利、不愁下家的博士,已经开始吐槽了。也不是为了别的,只为这个录用比例就不爽。

当然,也有脾气好的同学,立刻在旁边劝说:“陈凡你别这么想嘛,听说他们工资开得高,比华石化底薪高一倍呢,反正我觉得钱比较重要。

这几年我也看透了,后续房价物价肯定会快速上涨,早几年攒够首付上车,比什么都实在。

真要进了体制,磨磨唧唧熬个几年才出头,说不定上车早的人买的房子都涨了好几成了。你这几年还不是在给地产商打工。

再说,天元科技说是至少招三个博士,那不还有‘至少’这个词挂着么。听说顾辙是个开坑特别快、搞科研特别有执行力的,经费又充足,真要是遇到有实力的,多招几个也正常。”

那名叫陈凡的博士闻言,立刻颇有傲气地反驳:“魏一平你自己没志气别拖着我一起!就算多招,进去了也不是研究方向带头人,相当于实验室里的小老板都不是,有个屁意思。

你要说早上车买房,华石化聚酯研究所还承诺在魔都市区可以买他们自己弄地皮的内部房呢,五千块一平就能在魔都市区买了,至少徐汇区起步,入职两年内这个价格都有效,不会调的,到时候公积金贷款一点不比在方舟市爽?

反正如果不是实验室小老板,还要跟着其他人干,我是不做的。”

这俩搞聚酯的博士互相扯皮的私语,很快也引来了其他等候博士的共鸣。那些搞气液相沉积法和材料物理的博士,也开始相互打探情况。

终于,实验室的门开了。一群硕士喜忧参半地离开,顾辙亲自出来张望了一眼:“你们都是郑教授介绍来的吧?先进来吧。”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