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东都剑花西京烟雨 > 第一百八十一章 边关烽火 朝堂争辩

书接上文,话说李世民因为遭小人构陷,惹怒了原本就猜忌心颇重的李渊,适逢边关上报突厥来袭,这才躲过一劫,回到京城后李世民心中大为疑惑,遂前往祁国公府找到楚墨风,以期能够求得解答。

望着犹如一个人形丧字的李世民,平素满桌的酒菜此时却一丝未动,见此情景楚墨风不免笑了笑,站起身给李世民倒了一杯酒,随后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到:“这点事你都想不明白,当初他们不是想迁都吗?若不是咱们据理力争,这都城恐怕早已搬到樊州、邓州去了。”

听了楚墨风的话,李世民这才想起围猎前朝堂上关于迁都事宜的那场激烈的争论。

其实自李世民和楚墨风率大军平定王世充和窦建德之际,深处北方的突厥人早已蠢蠢欲动,时不时地伺机南侵一下,一方面为了掠夺物资,而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打探大唐的态度。

武德五年二月庚辰日(二十八日),大唐延州道行军总管段德操攻击梁师都的石堡城,收到消息的梁师都亲自带兵救援,随后梁师都大败,只带了十六名骑兵逃跑,段德操见状率兵追击,恰逢突厥救援梁师都的军队到达,无奈之下段德操只好退兵。

四月壬申日(二十一日),大唐代州总管定襄王李大恩,因约定援兵未至,被颉利可汗派遣的数万骑兵包围,突围未果之余大军惨遭屠戮,而李大恩亦阵亡。

五月,突厥以帮助刘黑闼收复失地为由,率兵侵犯忻州,被李高迁击败。

六月辛亥日(初一)刘黑闼不顾廉耻亲自引带突厥侵犯山东。

丁卯日(十七日)刘黑闼故技重施再度引带突厥侵犯定州。

八月乙卯日(初六)突厥颉利可汗南侵大唐边境,于丙辰日(初七)亲率十五万骑兵进入雁门,己未日(初十),大举进攻并州,随即又分派士兵侵犯原州。

朝堂上,李渊望着殿下众人缓缓地说到:“还记得去年突厥叩关,曾有人跟朕说,突厥人素来轻视大唐,如若不战求和,恐有损我大唐之威严,当时朕颇为欣慰......”

说到这李渊叹了口气说到:“而今突厥人再度叩关,又有人告诉朕,突厥之所以屡次侵犯关中地区,是由于我们的人口与财富都集中在长安的缘故。如果烧毁长安,不在这里定都,那么胡人的侵犯便会自然平息下来了。朕觉得说的很有道理,所以朕准备命书侍郎宇文士及越过终南山,前往樊州、邓州一带,巡视可以居留的地方,准备将都城迁徙到那里去。”

此话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和裴寂都赞成这一策略,而屈突通等人虽然知道不应当如此,但没有谏阻的胆量。

站在李世民身后的楚墨风本以为李渊今日是要商讨什么大事,谁知却是这种狗屁倒灶的事情,而且还事关突厥,当下一阵火起,正待开口之际,只听裴寂闪身出来对着李渊说到:“启禀陛下,臣以为陛下此举上合天意,如若迁都可先将京城内的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及其家眷迁走,至于长安城内的百姓可以过后再议。”

李渊本意也是先保住自己及一众大臣的性命,听了裴寂的话不由地捋了捋胡须,满意地点了点头,正待开口夸赞几句,突然殿下传来一声大吼:“姓裴的你他妈放屁。”

众人顺着声音望去,只见祁国公楚墨风双目圆睁正恶狠狠地瞪着裴寂,大有一言不合就上去开打的架势。

只见裴寂惊恐地后退了一步,指着楚墨风喊到:“国公爷,朝堂之上,陛下面前岂容你大呼小叫?”

“闭嘴吧,你这个奸臣,当初文静死的时候,我后悔没有杀了你,没想到你还不知悔改,竟然在陛下面前大放厥词。”望着小人一般的裴寂,楚墨风伸手在朝服后边一撩,顺势扣在手中两支飞镖,望着裴寂忿忿地说到:“你让陛下先将文武百官和皇亲国戚迁走,那届时如若突厥人得知之后大举进攻京城,长安百姓怎么办?过后你让天下和后人如何评价陛下?”

一顿抢白顿时噎得裴寂无话可说,而反应过来的李渊再度望向裴寂的眼神,隐隐有了一丝愤怒的意味,只见楚墨风转身对着李渊拱手说到:“陛下,不知是哪位奸佞小人在您耳边说出迁都之事?此人狼子野心还望陛下告知,臣定当亲手诛之。”

提出迁都之事的正是太子李建成,此时听到楚墨风一番冷嘲热讽,顿时有些按奈不住,闪身出来对着楚墨风说到:“祁国公,你怎么能对陛下如此说话,难道你要只手遮天不许任何人向陛下劝谏吗?”

本以为自己一番看似大义凛然的话能够噎住楚墨风,谁知话音刚落只见楚墨风伸手指着李建成怒骂到:“看来迁都的事情果然是你这个废物提出来的,像你这样的人真想不到如若不是因为年长,有什么资格做太子,外敌入侵不是想办法辅佐陛下正面抗击,反而在陛下耳边污言秽语意图迁都,我问你,如若迁都之后突厥再度入侵,你准备让大唐再迁到哪里?”

一顿话语顿时将李建成也噎住了,一见自己主子受阻,魏征轻咳一声一步三晃地走了出来,阴恻恻地对着楚墨风正要说话,谁知楚墨风身子一转,指着魏征的鼻子骂到:“我奉劝你闭嘴吧,你更没有资格讨论关于突厥的问题,开皇十二年你魏大人在哪里?据我的人调查过,那时候你在你老家内黄县无所事事吧?但是那时候的我才十岁,就已经在张掖一带对战突厥鹰师士兵了,等到你随着李密前往瓦岗寨的时候,我早带着彼岸花四处解救边境上遭到战火屠戮的村镇了。”

说到这楚墨风对着李渊拱了拱手说到:“不知陛下是否知道,时罗漫山山腹内有一条从突厥通往中原的密道?”

听闻有密道,李渊当下‘噌’地一声站了起来,望着楚墨风急切地说到:“什么?密道?此事朕为何不知?位置你清楚吗?”

只见楚墨风笑着说到:“陛下不必担心,密道早在大业十二年的时候,就被臣带着彼岸花毁掉了,当时臣还沿着国境线巡视过一遍,确认了没有别的密道才回来的。”

听闻密道被毁,李渊这才放心地坐了下来,随后面带微笑地对着楚墨风说到:“既然祁国公执意不要迁都,那么关于迎战突厥一事,可有什么看法?”

“启禀陛下,臣现在就是一闲散公爷,至于对阵突厥一事,臣以为秦王殿下早已有了想法了,陛下不妨让他说说。”听了李渊的话,楚墨风抬眼看了看李世民,随即将话头引到了李世民的身上。

听闻楚墨风提及自己,李世民赶忙上前一步对李渊说到:“启禀父皇,戎狄造成祸患,从古时候起就时有发生。父皇凭着自己的圣明英武,创建新的王朝,统辖着中原大地,拥有上百万的精锐兵马所向无敌,怎么能够因有胡人搅扰边境,便连忙迁徙都城来躲避他们,给举国臣民留下羞辱,让后世来讥笑陛下呢?那霍去病不过是汉朝的一员将领,尚且决心消灭匈奴,何况我还愧居藩王之位呢!希望父皇给儿臣几年时间,请让我把绳索套在颉利的脖子上,将他送到宫阙之下。如果不能获得成功,那时再迁徙都城,也为时不晚。”

李渊听闻李世民有如此决心,当即表示赞同,为了能够拴住楚墨风,李渊遂开口说到:“既然二郎有此决心,朕也深感欣慰,还烦请祁国公官复原职多多帮助他一下吧,不知祁国公意下如何?”

只见楚墨风对着李渊抱拳说到:“启禀陛下,抗击突厥狗自臣的父辈起就早已开始了,臣定当吸取父辈的经验,配合秦王殿下将突厥人一举歼灭,为边境百姓打造一个安稳的生活环境。”

说到这楚墨风面色为难地说到:“至于官复原职就算了,您现在有新的兵部尚书了,不好再把人家踢下去,臣还继续做臣的骠骑大将军好了。”

见楚墨风一心为国又如此上道,李渊当即让王德拟旨,随后在众人一阵恭送中退朝离去。

得知楚墨风再度起复,且李、楚二人又要再度联手出征,一众武将仿佛看到了成群结队的功勋向着自己缓缓走来,纷纷围上来对楚墨风表示庆贺。

透过层层人群,楚墨风隐约瞥见了李建成眼中那道愤恨的目光,不由地撇了撇嘴。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李世民这才反应过来,不由地长叹一声说到:“没想到太子现在真的是变本加厉了。”

谁知楚墨风自顾自地夹了一筷子菜放到嘴里,没好气地说到:“有些事我都没告诉你,事后老爷子同意不再迁都,破坏了那个蠢货的计划,而他却又联合嫔妃在陛下面前构陷你说,‘虽然突厥屡次造成边疆上的祸患,但是只要他们得到财物就会撤退。秦王表面上假托抵御突厥的名义,实际上是打算总揽兵权,成就他篡夺帝位的阴谋罢了!’”

说到这楚墨风神秘兮兮地望着李世民说到:“你猜老爷子怎么说?”

“父皇肯定听了之后就信了啊,毕竟父皇现在对我不是那么很放心的。”李世民一想到李渊每每对自己的态度,心中不免有些落寞。

谁知楚墨风笑着说到:“老爷子原话是:‘兵权都在楚小子那里把持着,这小子始终一心为国,不会让任何人抢走兵权的,世民不能,元吉不能、,就连你这个太子也别想,所以说世民是没法夺兵权而篡位的’。”

楚墨风说完哈哈大笑起来:“没想到老爷子对我的评价竟然这么高。”随即话锋一转,轻声说到:“如若日后你登基,兵权这玩意儿还是放在我这里比较好,免得有不轨之徒夺去了。”

“成吧,那关于出征一事你是否有了计划,不妨说出来你我二人商议一番?”李世民点了点头,心中依旧挂念着出征之事,随即开口问到。

“吃饭吃饭,我这跟你巴拉巴拉一通,早就饿得不行了,赶紧吃,吃完了咱俩回书房去商议的。”楚墨风闻言赶忙给自己倒了杯酒,随即也不管李世民,自顾自地吃了起来,一旁的李世民见状也随之开动起来。

是夜国公府的书房内灯火通明,直至清晨寅初时分才匆匆熄灭。

己未日(二十一日),大唐皇帝李渊颁诏命令李世民、楚墨风与李元吉率领兵马由豳州进发,前去抵御突厥。

出征前李渊亲自在兰池为他们饯行。自大唐定都长安之后,每当发生敌情,李渊总是命令李世民前去讨伐敌人,但在战事平息以后,对李世民的猜疑却越发严重了。深知这一点的楚墨风并不能强行劝谏,只好旁敲侧击地为李渊和李世民父子进行隐晦地调解。

此番突厥颉利、突利两可汗率领全国兵马前来侵犯,兵营相互连接着向南进军,一时间北方地区胡语遍地,多数州县惨遭屠戮劫掠一空。

此刻适逢关中地区多日降雨不止,粮食运输被隔断,将士们因行军跋涉而疲惫不堪,军用器械钝损破败,朝廷百官与军中将领都为此担忧。李世民在豳州与突厥遭遇,当即摆开阵势准备率领兵马接战。

己卯日(十二日),突厥可汗率领骑兵一万多人突然来到豳州城的西面,在五陇阪布成阵势,唐军将士惊恐不安。

望着对面密密麻麻的大军,李世民对李元吉说:“元吉,现在突厥进逼我军,我军不能够向他们显示出畏缩不前的样子来,应当与他们大战一场,你我身为皇子应当身先士卒,你能够与我一同前去迎敌吗?”

谁知李元吉却面露惧色说到:“,二哥啊,突厥军队的阵势这样盛大,怎么能够轻易出击呢?万一交战失利,后悔还来得及吗!”

听到李元吉这番话语,李世民没好气地瞥了他一眼,忿忿地说到:“既然你不敢前去,我就独自前往,你留在这里看我的吧。”话音一落李世民就要率兵前去迎战。

就在李世民集结士兵的时候,大营内突然冲出一队骑兵,为首一人挥舞着兵器向着突厥军阵冲了过去,李世民定睛一瞧,此人正是祁国公楚墨风,而身后紧紧跟随的正是训练已久的天策军。

唯恐楚墨风有什么闪失,李世民当即率领骑兵追了出去,待疾驰到突厥的军阵前面,先拦住了楚墨风之后,随即对着突厥人大喊到:“我国与可汗议和结为姻亲,为什么违背盟约,深入到我国的领土中来!我就是秦王,如果可汗能够比武,就独自出来与我比武;倘若可汗让大家一齐上,我就只有用这一百名骑兵来抵挡了。”

听了李世民的话,颉利可汗有些摸不清李世民的底细,只是笑了一笑并不回答。

李世民见状随即又向前推进,派遣骑兵告诉突利可汗说:“以往你与我订有盟约,约定在发生急难的时候互相援救。现在你却率领兵马攻打我,怎么连一点盟誓的情份都不讲呢!”

谁知突利可汗也没有回答,一旁的楚墨风见状对着李世民说到:“和亲之事我怎么不知道?而且这些突厥人就是狼子野心,你跟他们讲条件?纯粹与狗谋皮的行为。”

李世民深知楚墨风对于和亲一事颇为反感,当下也不说话速记再次向前推进,准备渡过一条河沟。

大军之中的颉利可汗看到李世民轻易出战,又听到他关于订盟立誓的话,怀疑突利可汗与李世民另有计谋,便派人阻止李世民说:“秦王不必渡过河沟,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打算与秦王重申并加强原有的盟约罢了。”

于是,颉利可汗率领兵马略微后退。此后,连绵大雨愈发落个不停,李世民对各位将领说:“突厥所仗恃着的是弓箭,现在雨水经久不息,筋弦松弛,胶性失粘,弓就不能够使用了,这使他们像飞鸟折断了翅膀一样。我们居住在房屋里,吃熟食,兵器锐利,可以养精蓄锐,相机制服疲乏的敌军。假如对这一时机都不加利用,还准备等待什么样的时机呢!”

是夜在与楚墨风商议一番之后,李世民借着夜色和大雨的掩护暗中出兵,突厥大为震惊。随后李世民又派人向突利可汗陈述利弊得失,突利很高兴,愿意服从命令。

而此时听闻大唐出兵对阵,颉利可汗打算出战,谁知早已与李世民有约定的突利可汗死活不同意,心思缜密的颉利可汗意识到,肯定是突利可汗与李世民定下了什么约定,唯恐二人暗中勾结给予自己一击,颉利可汗赶忙派遣突利和他的夹毕特勒阿史那思摩,前往会见李世民请求通和修好。

见突厥人前来求和,李世民心中欣喜万分,遂答应了他们的请求。阿史那思摩是颉利的堂叔。突利于是主动依托李世民,请求与李世民结拜成兄弟。李世民也以恩情安抚他,与他立下盟约,突利这才离去。

与此同时,庚寅日(二十三日)岐州刺史柴绍在杜阳谷打败突厥。随后李世民留下驻守大军之后,与楚墨风及李元吉返回长安,谁知回到长安之后却发现,李渊对自己又开始疏远了。过后经楚墨风查证,李世民前往征讨期间,李建成通过李元吉得到了很多关于李世民的动向,遂又借着妃嫔的口变相地传到了李渊耳中。

落寞不已地李世民本想着进宫面见李渊阐明事实,却被楚墨风拦住了去路,只见楚墨风语重心长地说到:“你这个白痴这样是斗不过他们的,别忘了他们的眼线遍布各处,而你呢?有吗?估计你都不屑去安插眼线吧?所说你失败就失败在自己的自负上。”

望着楚墨风一番言辞凿凿的话语,李世民无奈地叹了口气说到:“如今太子和齐王都已经对我有了敌意,现在若是想安插眼线到他们身边,恐怕比登天还难。”说完长长地叹了口气。

谁知楚墨风见状笑了笑,转身从书房的书架上抽出一摞东西递给了李世民说到:“早知道你没有准备,这个你收好,切记除了你自己,不能让别人看到这些东西。”

接过楚墨风递来的东西细细地浏览了一番,只见上面记录着一些人的名字和职位,其中大部分都是东宫和齐王府的人。李世民见状惊讶地抬起头望着楚墨风说到:“这,这些都是你整的?”

楚墨风点了点头低声说到:“早就给你布置好这些暗线了,免得你处处落下风。”

听到楚墨风的这番云淡风轻的话语,李世民激动地走上前抱住楚墨风说到:“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了。”

谁知却被楚墨风一把推开说到:“滚滚滚,本国公可没有断袖癖好,另外全国的驿站基本上都是咱们的明线,至于军中你不用担心,我会给你去安排,至于文臣方面,有几个是明面上就对咱们示好的,其余的我查明没有依附之后再想办法结交吧。”

随后楚墨风突然长叹一声说到:“如今只有当年长春宫那个奸细我始终没有找出来,既然你将长春宫的人尽数调回,有些事还是不要过多地让他们知道的好。”

李世民随即点了点头,满心欢喜地离开了国公府,待李世民走后,楚墨风突然像是自言自语一般对着屋内一个角落说到:“到现在还没有查到那人究竟是谁吗?”

“启禀国公爷,属下近日有了些进展,此人疑似是侯君集,但是还需要属下再去印证一番才能给出结果。”空气中一个低沉的声音突然响起。

只见楚墨风点了点头说到:“尽快吧,方才你也听到了,现今局势已经愈演愈烈了,时间不等人啊。”说完闭上眼靠在椅子上缓缓地说到:“你退下吧,平素注意个人安全,性命第一。”

而得到了楚墨风援助的李世民,迅速召集天策府众人议事,鉴于最近以来的事态,引起了天策府高层的警觉。

在发生了诬陷自言天命的事后,李世民第一次面临着下狱的危险。众人于是深入分析下去:假如秦王真的被下狱了怎么办?假如太子和齐王要乘秦王在狱中时买通狱卒下手怎么办?假如他们乘秦王被关押在狱中时解散天策府的军队怎么办?假如最后皇帝听信了小人谗言,将李世民判以软禁或流放之刑怎么办?

尽管朝中有祁国公这尊大佛撑着,但是一切皆有可能。而李世民必须做好在监狱中保护自己、甚至劫狱或进行反抗的准备。

高士廉有一好友与典狱长关系密切。通过好友高士廉与典狱长建立了直接而秘密的交往。得知这一情况之后,李世民让高士廉送给典狱长几十万钱,典狱长为秦王的豪爽所打动,允诺如有需要一定效命。

而另一方面楚墨风在军中开始频频活动,由于整个大唐士兵多半当年是楚墨风当禁军教头的时候训练出来的,加之这些年来楚墨风始终战功赫赫,故而对于楚墨风有一种盲目的崇拜之情。

武德七年腊月二十九,距离武德八年到来还有两日,楚墨风亲率大军在秦王李世民的随同下,前往英灵殿祭奠历年征战中死难的将士,此举顿时赢得了在场众人的一致好感,在这些人的记忆中,前隋的皇帝、皇子是断然不会亲自祭奠死难士兵的,因为在他们看来兵就是消耗品,没了可以再招,而到了大唐统治阶段,朝廷,甚至可以说是祁国公的一系列举措,渐渐地让这些士兵对朝廷有了归属感,这是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做不到的。

当初平定洛阳后,李渊赐给李世民和李元吉每人三座铁炉,任他们自行铸钱。现在,有了这三座铸钱铁炉的支持,加之楚墨风本身雄厚的财力,瞬间在军队中拉拢了大批的人马,而这些人都是经过楚墨风调查之后才亲自拉拢的,否则一旦拉拢到对方的人,岂不是得不偿失了。

武德七年大年夜,照例携家眷进宫参加宴会的楚墨风,在一番歌舞结束之后,缓缓地站起身举杯对李渊说出了让在场众人震惊不已的一番话语......

俗话说一语惊醒梦中人,且看大年夜宴会危机四伏,再看楚墨风借酒语出惊人,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