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玄武奇侠传 > 第117章 普照寺之谜

玄武奇侠传 第117章 普照寺之谜

作者:蜀中雷明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4: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列位看官,西藏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可是在英国人的挑唆下,不断有藏民闹事,不久前又杀死了几个派驻西藏的汉人官员。

朝廷急调杀人魔王赵尔丰担任驻藏大臣,从四川带兵进入康巴藏区,以加强清政府对藏区的控制,粉碎英国对西藏的侵略图谋。

同时,朝廷任命赵尔丰的二哥赵尔巽,接替他的弟弟来担任四川总督。

说来这是清末四川出现的奇葩事件。两年后,赵尔丰从康巴藏区回四川,又接替二哥赵尔巽任四川总督,这是后话。赵家两兄弟,就这样像走马灯一样,轮流在四川坐庄当总督。

赵尔丰在四川经营多年,对本省情况非常熟悉。赵尔巽刚来成都接任,赵尔丰非常担心二哥不了解四川复杂的形势,弄不好会丢掉一世功名。

临别前,赵尔丰给二哥说几句心里话:

“自古有云:‘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现在四川民间反清运动风起云涌,随时可能爆发大规模的起义。这次又调部分川军去藏区平乱,成都兵力必然空虚,因此急需大量扩军备战。”

赵尔丰还不放心,他又向二哥交流他的治川心得:

古人都说四川难治,依我看也好治。三国时刘璋失之以宽,所以败亡。诸葛亮治蜀从严,所以为得。

前总督岑春煊的老师赵藩在武侯祠写下“攻心”对联,想规劝岑春煊对红灯教不要一律镇压。说什么“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其实是不得要领。

我认为四川人是山黑桃性格,只服硬铁锤,他们是服硬不服软。所以治川的办法,就是不要给他们讲什么理,只能把拳头练硬,不要怕多杀人。

赵藩劝岑春煊对红灯教要宽大,那是自欺欺人,非坏事不可。

因此,二哥接手四川后,必须加紧扩军,充实枪炮弹药,练硬拳头,以铁腕来对付反清起义。

赵尔巽虽是文官,但他在政坛摸爬滚打过多年,深知四川形势的凶险,扩军备战是他的当务之急。

可是他又皱起了眉头,问道:“如今政府财政非常困难,哪里有钱财来充军费呀?”

赵尔丰偷偷告诉二哥,成都附近埋有巨额的张献忠水藏和旱藏财宝。希望他继续请日本考古队的专家来寻找,并把“摸金校尉”马飞龙留给二哥。

“摸金校尉”找到渡边后,将他带进总督府,并介绍给新总督赵尔巽认识。

赵尔巽向渡边打听,考古队前段时间考察张献忠藏宝的情况。渡边将在锦江和胖镇的考察情况,向新总督做了简要介绍。

赵尔巽吩咐渡边,多查找有关的文史资料,结合张献忠藏宝的民间传说,进行科学考证和挖掘。

总督要求渡边的考古队,不但要在锦江流域勘测水藏财宝,同时还要到山上去寻找张献忠的旱藏财宝。要双管齐下,尽快将水藏或旱藏财宝都给我挖出来。

赵尔巽令“摸金校尉”积极配合渡边,尽快找到大西王藏宝,现在总督府急需这笔钱财来扩军备战。

同时秘密嘱咐马飞龙,如果渡边的考古队不认真勘察,或有人私藏财宝,可以格杀勿论。

经过两三天的准备,“摸金校尉”备好了钱财和用具,跟随日本考古队,重新踏上了考古寻宝的征程。

却说智涵子带自卫队到二水口后,听说日本考古队跑了,便回到了胖镇。

过了几天又听到消息,广福镇塔梁子山上有几座古墓被盗了。

智涵子推测可能是渡边等人干的,他和廖春雷急忙赶到塔梁子,只见到山上的几座空墓和一个垮塌的土坑。

智涵子和廖春雷回到兴隆镇,廖春雷请智涵子去兄弟茶馆喝茶。

智涵子心里挂记着渡边等人盗走的《玄武秘笈》,现在又不知其下落。

他与廖春雷商量,必须尽快打掉渡边这个文物盗掘团伙。

恰在这时,李叫花来了。

智涵子告诉他,渡边带日本考古队到胖镇,伙同田棒客偷盗了朝龙寺地宫内的文物,还盗掘了大旺寺石窟的佛像和佛头,偷走了二水口汉墓中的精美石棺和石雕画像。

李叫花越听越气,他将铁拐在石地板上用力杵了几下,石板顿时断为两节,骂道:“狗X的渡边,你们这伙文物大盗!下次让老子抓到了,叫你粉身碎骨!”

智涵子道:“现在整个中江县都没有见到日本考古队的踪影,估计被新总督赵尔巽召回成都,到其他地方寻找张献忠藏宝去了。”

廖春雷道:“如果不阻止他们的罪恶行动,会有更多的中国文物遭殃,更珍贵的地下财宝被盗。”

智涵子道:“李兄,你带丐帮兄弟到成都去打听,先找到考古队。如果发现了他们的踪迹,马上带信到兴隆,我和春雷一起赶来,尽快抓住这伙文物大盗,争取追回被盗的文物。”

李叫花离开兴隆后,挑了几个精明的丐帮小兄弟,先在成都找了几天,然后从洞子口出发,沿锦江岸边寻找日本考古队。

李叫花想,老子先跟踪你们,等龟儿子考古队勘察到大西王的藏宝地点后,马上把你们消灭掉,然后挖出我先祖遗留下来的财宝。

李叫花想到这里,不由自主地从身上掏出那半张藏宝图,看了又看,心想祖上遗留下的这半张藏宝图,究竟是水藏图?还是旱藏图呢?

列位看官,渡边等人这次出人意料,他们没有走水路。

因为考古队在锦江和大小郪江,都没有找到张献忠藏宝的线索。渡边受到在塔梁子山上挖出大墓的启发,他决定暂时放弃寻找水藏财宝,调整思路,转到山上去勘察旱藏财宝。

为了顺利找到张献忠旱藏财宝,渡边又查了很多文史资料,在其中找到了一条重要的线索。

在大西国灭亡前,张献忠派义子孙可旺,率兵进驻灌县,准备在西康一带建立根据地。

孙可旺在民间征集了三百名石匠,到青城山的支脉青峰山上采石。

孙可旺对外称,要在灌县和青城山修筑防御工事,防止藏人和清军进攻川西地区。

可奇怪的是,这三百名石匠进山采石半年,却没有见到有石头运到灌县城,也未看见在青峰山中修建任何建筑物或修筑道路。

最后那三百名石匠,也没人见到他们走出来,有人说他们已永远消失在青峰山中。

渡边大胆猜测,张献忠在感到大西政权极度危险的时候,完全有可能预先转移财宝,以备将来之需。

那么,孙可旺到青峰山采石,很有可能是奉了张献忠的密令,秘密在离成都不太远的青峰山,挖掘山洞或修建地宫金库。

孙可旺为了保密,最后把石匠全部杀害以灭口。

于是渡边带领考古队,风风火火地赶到灌县城先住下来,然后去县府翻阅灌县县志。

据灌县文史资料记载,张献忠义子孙可旺在撤离灌县前,不知为什么,将青峰山普照寺放火进行了焚毁。

但是过了几年,有个心莲和尚由昭觉寺来到青峰山结茅为庐,希望逐步恢复普照寺。

当时他利用几间破房子,整修成一个仅占地半亩的小寺庙,僧人也只有几个人。

可是心莲和尚死后,在道光庚子年间,普照寺突然大兴土木,建成了殿宇五重,大小二十四院,三百六十五间堂舍的大寺庙。

渡边猜想,修建这么大规模的寺庙,没有几百万两银子很难建成。那么这巨额的建庙银两是从哪里来的呢?

资料上没有记载,他觉得很可疑,便带领考古队到普照寺及其周边去考察。

普照寺位于青峰山麓,现在是川西四大丛林之一。日本考古队走进山门,参观完整个寺庙。

渡边找一个老和尚打听,普照寺为什么由小穷庙一下子就变成了这样规模宏大,远近闻名的大庙呢?

老和尚告诉渡边,是因为有天神相助。

和尚说,当年鉴山方丈要重建普照寺,其精诚所至,感动了青城山的神灵。青峰山上的石头自动裂开,自动雕刻成件。

然后由众神帮忙,运用法力将石头飞送到工地上,一夜之间就造成了这座大寺庙。

渡边心想,老和尚好像在故意隐瞒真相,鬼才相信这些骗人的神话。

渡边带考古队在青城山的上下,又考察了几处道观,访问了十来个道士,没人能说清楚普照寺的秘密。

渡边不甘心,跑到都江堰的玉垒山周围去考察。

考古队走进纪念李冰父子治水的二王庙,渡边先向庙里捐了一些钱,然后拜访一个老道士。

渡边与老道士一起喝茶聊天时,得到了一些关于普照寺藏宝的线索。

老道士悄悄告诉他,当时普照寺里有一个叫果时的小和尚,常到邻近的雪山寺后面割猪草。他发现有一个地方,青草长得特别茂盛。

每天割完之后,第二天又长出来了。此事被老方丈知道了,心知地下有异,晚上偷偷组织普照寺的和尚,去雪山寺后面挖掘。

普照寺的和尚发现了下面的地窖,从中取出了几大缸金银,还在地窖旁边意外挖到一把“啸云剑”。

老方丈用挖出来的财宝,大肆扩建普照寺。

老道士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心莲和尚在原来的普照寺废墟上,修建起一座叫蓥华寺的小庙。

旁边的雪山寺是一座大庙,他们怕蓥华寺小庙抢了香火钱。方丈带了几十个和尚,准备去把心莲和尚赶走,然后拆毁蓥华寺。

谁知心莲和尚武功非常了得,雪山寺的和尚个个被打得伤筋断骨,齐声喊“饶命!”。

雪山寺的僧人畏惧心莲和尚的武功,再也不敢来破坏蓥华寺。

但是因雪山寺是大庙,他们还是看不起蓥华寺的和尚,两寺之间矛盾逐步加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