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蓝玉案 > 第三十五章 我叫陈岁岁

蓝玉案 第三十五章 我叫陈岁岁

作者:炭雪小蛟龙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2: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金炜武馆来人正是王季。

前次成云德拜访吕一平之后,吕一平便发下话去,对那个金炜武馆,该怎样就怎样吧,两家武馆一视同仁。

军人重义,便是将军说了又如何,依然有不少人看不惯那二人的做派。

曹仁炜让何义金继续招待众宾客,他去接待王季。

何义金心中一百个不愿意,可是宾客在前,他又是副馆主,自家的面上还是要顾及的,便脸上堆笑,半抬的屁股又坐了回去。

没过多久,曹仁炜便回来了,只是一个人。

何义金递过一个问询的眼神,曹仁炜默不作声,坐下后与他耳语,过后再说。

酒喝得不是很多,当晚,二人在房中算账。

这次观礼之人大都是弟子的家中长辈,正所谓礼轻情谊重,来客更多的是捧的人场,二人盘算了一下,赔了不少。

何义金打了个酒嗝,开口说道,

“师兄,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我小算了一下,咱这半年可是亏着呢!”

曹仁炜皱着眉,抬眼看看又蹲在椅子上的何义金,开口说道,

“不是还有些结余?你这账是怎么算的?”

何义金说道,

“在老头子那,拿的可比现在多多了,你说是亏是赚?”

带着些许酒意的曹仁炜瞪了他一眼,开口骂道,

“鼠目寸光的东西,有哪个开门做生意的上来就挣钱的?你要是想继续给那老家伙当狗你就去,老子不留你。”

何义金跳下了,挺直了腰板,开口道,

“敬你叫你一声师兄,别张嘴闭嘴的骂人,要不是看在你长得比老子高大威猛,又老奸巨猾的,嗝~,我不过是说两句而已,以前给老头子干,不能抱屈,现在自己当老板了,还不能说话了?”

曹仁炜瞥了眼何义金,不再生气,喝了口温茶解酒,然后说道,

“老二,既然走到这一步,咱俩就得好好走,现在时机不错,咱俩好好干,将来必然能大有作为。你想想看,是叫你教席好听还是称你为馆主好听?”

说完他又拿起了紫砂茶壶,喝了口泡好的新茶,感叹还是师弟眼光好,弟子家除了给武馆送来贺礼之外,还额外给他家里拿了不少东西。

自己这个大弟子呢,他爹爹来了道了声喜,支支吾吾半天,自己才听明白是什么意思。

什么学费也不要了,就当意思意思了。

至于自己家里,许是他与旁人打听了一下,授业恩师还是得表示的,给送去一只公鸡和一小条熏肉。

读书人拜师的束脩也比这多吧。

放下茶壶,他看着又歪在椅子上喝茶的师弟说道,

“告诉你个好消息,席间不是有镇南军中人贺喜来了么,来人你也认识,是吕将军的近卫,王季王大人。”

正喝茶的何义金抬眼看了眼师兄,懒洋洋地问道,

“有什么好事?他镇南军还能给咱武馆送礼钱来不成?”

曹仁炜只道师弟是酒水喝得多些,不以为意,继续说道,

“礼钱算什么,王大人这是雪中送炭来了,老二,那王大人虽未送来贺礼,但是他可说了,以后要与咱们武馆保持亲密关系,咱们武馆的弟子出师了,他可以往军里推荐一二。当然,这事儿王大人可说了,你我二人知道就好,就别宣扬出去,不然对他影响不好。”

何义金一听,这可算得上是个好消息,打起精神问道,

“师兄,这可是真的?刚好跟着咱过来的弟子可快出师了,这往镇南军里送去几个,咱武馆名号岂不更响亮了?只是,光咱师兄第二人,名号再大也不成啊,咱俩得累死。”

曹仁炜笑道,

“你听我说完,王大人还说了另外一件事,就是给咱武馆推荐两个武师过来,按照王大人的说法,这二人虽然武艺不及你我二人,但是当个教席武师还是绰绰有余的。据王大人所言,这二人原本在军中供职,后来犯了点小错,被吕将军知晓了。吕将军你是知道的,治军严谨,给二人些银钱,便撵出了镇南军。这二人正是在王大人手下供职,王大人念着旧情,便找上咱们来了。”

何义金疑惑道,

“这是犯了什么错,为何不去找老头子那边?”

曹仁炜说道,

“找老头子撑死算得上锦上添花,保不齐还是求人办事,以老头子与吕将军的关系,找他也不合适,咱俩这儿正缺人,王大人看得透彻,来咱俩这里是雪中送炭,看似对方有求于咱,其实我们还得搭着王大人的人情。”

在屋里来回走了两步,他继续说道,

“至于这二人犯了什么错,又与你我二人何干?我听说不是什么大事,不过是去那松竹馆过了个夜,但是好像忘记带银钱了。”

————————————————

王季现年二十有二,如今身居要职不过是因为跟着吕将军的年头早些罢了。

他是个孤儿。

是将军收留了他,传授他武艺,收他当近卫,视其为心腹。

这间小院是他前两年才置办下来的,院子不大,房间不多,正房两间,偏房一间,还有一个简易柴房。

烛火跳动,王季在灯下看书。

只是,人心不静,这书,许久都未翻页了。

灯下的王季有些出神。

这时院子有了动静,是有人跳墙而入。

王季吹灭烛灯,抄起放在桌子上的配刀,闪身来到门前,屏气凝神,听着门外动静。

听脚步声是两个人,他大致猜得出来者何人。

敲门声响起,短促三下,隔一息之后复敲两下。

王季开了门。

月光下,他看清来人,两个三十左右的汉子。

正是赵大海和孙江河。

二人冲王季一抱拳,然后闪身进了门,王季瞥了眼门外,关上屋门。

屋内一片漆黑,三人勉强能看得到他人身影,王季掏出来一个火折子来,他快速大力地吹了口气,火折子闪了一下,然后火苗燃起,随后屋内亮起一点点光,王季点完烛灯,盖上火折子盖,放入怀中。

这火折子可是大晋王朝兴起之物,据说是宫中一宫女发明的,火折子相比较之前人们所用火镰与火石取火更为便捷,不过制作起来与保存还是不易,多用于军中和富庶人家使用,而平民百姓家中还是依靠传统取火方式。

王季身为军中之人,身上揣着一个火折子便不是什么稀罕事。

开口问道,

“可有人发现?”

赵大海说道,

“以我二人的本事,绕过那些巡城士兵自是容易。”

王季点头说道,

“还是小心些为妙,金炜武馆那边我已打过招呼了,你们二人准备一下,过两天我就带你们二人去武馆。”

孙江河说道,

“那就有劳王大人了。”

王季点点头道,

“松竹馆的事,怕是你们二人有意为之的吧!前几日我在松果山见过大人,他命我我将你二人安排到金炜武馆去,至于其他,大人并未多做安排,不知大人此举意欲为何?”

赵大海说道,

“大人有命,我们二人奉命办事就是了,王大人,说句不中听的话,大人不想让你知道的,你最好少打听,也别让我二人为难。”

王季并未现出愠色,只是说道,

“我不过是随口一问,大人可还有其他什么交代?”

赵大海说道,

“那件事,大人不是很满意,不过过去就过去了,大人嘱咐,这次会有新的任务交代下来,你切莫有何闪失,被吕将军察觉一二。好了,王大人,若没有其他事情,我与江河便告辞了。”

王季点点头,送二人出去。

依然没有从院门离开,二人闪身翻墙而出。

当二人找上王季的时候,他没想到,军中竟然还有那位大人的人,而且比自己更早进入组织。

不知道军中是否还有其他大人的人,如此想来,这个组织着实可怕得很。

王季起身,走到书柜旁蹲下,从小腿边抽出防身匕首,撬起两块儿青砖,砖下有一个盒子,他拿出盒子,走到灯下。

打开盒子,里面是白花花的银子。

拿出一锭银子,轻轻把玩着,他一锭又一锭的摆在桌子上,看了一会儿又装进盒子中,小心地放回原处。

如果不是那位少年的出现,或许小姐现在已经是他的人了。

那一次刺杀,王季是知情者,也可以说是参与者。

当那位大人找上他时,他原本可以选择拒绝,但他却选择了顺从。

或许他不会死,但是他不敢赌,尤其是那位大人出手竟然也是青云宗的绝学,流云手。

这个秘密,待他恩重如山的将军不知晓。

那位大人告诉他,这是青云宗内部的事情,他只需听命行事就是了。

将军师从青云宗,他的一身武艺得自于将军。

当那人出现他面前的时候,不出十个回合他便被对方制服。

不是他学艺不精,是他学到的本事本就是不全,那位大人告诉他,如果他表现得好,青云宗的绝学,他一样可以学得全,与将军无二。

当那位大人说要刺杀将军的独女的时候,他是拒绝的,他喜欢小姐,又怎会让小姐犯险。

看着他宁死不从的神色,那位大人笑了笑,然后告诉他,那不过是个计划,抓了吕家大小姐不过是为了胁迫吕一平。

那位大人告诉他,一个小丫头片子的性命,还不值得他们动手。

后来他大着胆子告诉了那位大人自己的秘密。

那位大人的手按在他肩膀上,低声告诉他,干得好的话,一切如你所愿,她要是不乐意,我就让她不愿意也变得愿意。

那位大人阴恻恻地说,到时候都是你的人了,还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忘不了那位大人的眼神,那眼神告诉他,若是干得不好,他会死。

这盒银子,是大人给他的酬劳。

他泄露了几人的行踪,所以那五人才一路跟随,而路遇那少年,不过是他找个停下来的借口。

如果没有那个少年,他依然会找其他理由停下,比如,人有三急。

没想到,意外的少年成为了另一个意外。

那五人是谁,他其实并不知晓,他不过是按照大人的吩咐,给那五人创造机会而已。

那次回城之后,他想到自己任务失败,内心其实很不安,他怕那位大人找上门来,要回银子,要走他的命。

没想到那位大人在松果山的时候,对任务失败只字未提,只是大人未提,却更令他心中更加紧张。

所以他本欲找个机会弄死那个少年,来给大人请罪。

只不过他又失败了。

————————————————

下了山,牵着马,霍弃疾与改回本名的邢云旗慢慢走着。

也许是身前有个弟子习惯了,只身来到凉州的他有些怀念与小元夕在山中相处的时日。

那孩子,当真聪慧,自己说过的话,便是不懂,也能记在心中。

而他从这个释空寺不太机灵的小沙弥眼神中看到了渴望。

先前小沙弥与他说话时,眼神不过是瞥了几眼那边一众习武的武僧,但是每一眼,好似拼命记住一般。

山居士不见客,玄一门来人出,方丈不愧是方丈。

一二三给他的资料中他还发现了一个重要信息,

释空寺派出传道者去了吐蕃,这个信息是一二三中与吐蕃人做买卖之人打探来的消息,回来与人闲聊,被黄天霸随手记在了小册子上。

而那位释法大师的态度也很耐人寻味。

他的言语本就是一种试探。

关于割鹿楼,他可以确定,不是释空寺在背后搞的鬼。

不过这释空寺,恐怕心思也是不小。

白云朵朵,在蓝天中随风而动。

还是光头的邢云旗伸手抹了抹脑门,有些汗津津。

下了山的他不知如何开口,唤了声

“居士!”

霍弃疾用手摸着他的小光头,笑道,

“还是叫师父吧。”

小光头邢云旗仰脖问道,

“师父,我们这是要去哪里?”

霍弃疾笑道,

“从哪里来,便回哪里去!”

邢云旗便撅着嘴说道,

“师父,下了山,咱能说些弟子听得懂的话么?”

霍弃疾回头看着落后自己半个身位的光头小弟子,然后问道,

“怎么?山上的话你不懂么?”

邢云旗歪着头想了想说道,

“有些话懂,有些话又不懂,还有那些经文,是真不懂,寺里师父还让我念,可惜我笨,小时候家里又穷,识字又不多,便跟着师父们瞎念。”

霍弃疾闻言轻笑,然后说道,

“这经文也好,读书也罢,有人读在嘴上,有人念到心里,懂与不懂是一回事,入不入得心,又是另一回事。”

邢云旗抓抓小光头,撅着小嘴说道,

“师父啊,你的话,听起来比经文强,可我还是不懂,我是不是太笨了?”

霍弃疾放声大笑,然后问道,

“那你想懂么?”

邢云旗不知师父何故发笑,以为自己说错了话,便弱弱地说道,

“想~”

霍弃疾又伸手摸了摸小光头,然后说道,

“云旗啊,要不以后你这头发就别留着了,这样摸着挺好。”

邢云旗自己也伸手摸了摸光头,半年前剃发的时候他很舍不得,但他强忍着泪,没哭。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剃了头发,便是出家之人,他也就没了家。

方丈赐他法号悟忘,可他心中却是勿忘。

所以小光头刚下山没多久便第一次顶撞了自己的师父,一歪头,蹦出一个字,

“我不!”

霍弃疾看着气鼓鼓的小弟子,笑了笑,便觉得这趟来释空寺,不虚此行。

小光头生气不过片刻,便扯扯师父衣袖,央求道,

“师父啊,不剃光头行不行嘛?”

霍弃疾便说道,

“好啊,小云旗,快把头靠近些,让师父再摸上一会儿,将来可没得摸了。”

小光头便喜笑颜开,不过却往师父旁边挪了半步,然后问道,

“师父,下山的时候,老师父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啊?”

霍弃疾看着他,然后问道,

“你记到心里了没?”

看小光头点点头,他便继续说道,

“云旗啊,你说扫山门累也不累?”

小光头琢磨一下,然后说道,

“老师父那么大岁数,扫起来一定很累吧,现在的我,山路那么长,扫起来也一定会累,不过我不怕,过几年,我就不会累了。”

霍弃疾便继续说道,

“如果扫山门,才有饭吃,你扫还是不扫?如果你和老师父二人,只有一个人可以扫山门,你想让谁扫?如果谁扫山门谁扫得好,便由谁扫?又该当如何?”

看着本欲张嘴,却又闭上嘴巴,眉头紧皱的小光头,他又说道,

“不用急着回答,我再来问你,你又是否知晓这老师父是哪位?释空寺为何由这位老师父扫山门呢?”

不等小光头说话,他对着自己这位新收的小弟子说道,

“等你长大了,你知道多想了,便懂了。”

想得多了,便懂得多了。

这世间,大概是想的人越来越多,便越来越难懂了吧。

霍弃疾没有告诉小光头,那位小光头觉得可怜的老僧,便是释空寺上一任住持方丈,慧远大师。

他不想自己这位刚收的小弟子,因为知晓一些真相,便对自己的善意产生怀疑,甚至是羞愧。

虽然这没什么可羞愧的。

——————————————

几日的奔波,张府商队一行人已经穿过春水城地界,来到了辛陵城辖区。

一路上相安无事。

但是元夕还是觉察到了路上有人悄悄地追踪过他们的队伍。

现在的车队,根本引起不了山贼土匪的兴趣,人多物少。

路上无事,张仲谦一直在修行苍穹劲的内功,晚上偶尔与成是非过过招。

成是非则是白天给姐夫讲解苍穹劲,也不避着元夕,晚上还在努力的练习劈火开岩掌。

离火把越近,他觉得越难,很多次他一掌劈出,要不就是火灭掉的很快,要不就是劈不灭。

夜晚时分,元夕则躺在火堆旁边,头枕胳膊,翘着二郎腿,叼着杂草,晃着脚丫,仰望星空。

小时候他问过师父,天有天外么?

师父抬头仰望浩瀚星空,说道,

“便是有天外又如何?你不还是要问,天外的天外是什么?元夕啊,对未知的探索是无穷尽的,莫要让界圈住了你的思维。”

穿过大半个辛陵城地界之后,一行人已经走过山路,来到了平原地带。

官道上,站着一个少年,布衣草鞋,看着远处行进的车队,他也不躲避。

车队止步,打头赶车的汉子跳下马车,手中拿着马鞭,喝到,

“哪儿来的少年?别在那儿挡道,小心马蹄无眼!”

中间马车中,元夕撩开车帘,看着前面。

成是非与张仲谦只觉得眼前人影一闪,元夕已飞掠出马车,站在了车队最前面。

抬手制止住准备上前教训一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少年的汉子,元夕开口说道,

“我叫元夕,你呢?”

那布衣少年咧嘴一笑,然后说道,

“我叫陈岁岁。”

————————————

扬州,姑苏城。

并肩王府书房内,一人正在书案前沉思,他面前的书桌上展开的是一封书信。

这时,有人推门而入。

他一皱眉,是何人如此不懂规矩?

刚欲呵斥,看清来人之后,他便笑着起身迎了过去。

来人正是他的夫人,大晋王朝的长公主,司马若兰。

袁秉德是袁世信的独子。

曾经袁世信膝下曾还有一子,小上袁秉德两岁,只是在幼年之时贪玩失足落水,让并肩王白发人送黑发人。

再后来,无论并肩王如何努力,却始终不曾有果。

长子袁秉德在二十岁那年被先皇赐婚,长公主司马若兰远嫁扬州,以彰显皇恩浩荡。

司马若兰小上袁秉德两岁,生得朱唇玉面,明眸皓齿。那年袁秉德随并肩王进京面圣,被司马若兰遇到,从此芳心暗许,便有了后来的赐婚。

不怪司马若兰对袁秉德一见倾心,这袁秉德确实面若冠玉,眼似流星,身长八尺,仪表堂堂。

袁秉德在姑苏城的名声要高于其父并肩王,城内女子多以一睹世子风采为荣,就连上了年纪的婆婆也不例外。

偏偏这位世子还是个平易近人之人,平日里多爱在城中闲逛,惹得众多女子侧目,以帕巾掩面,偷偷地看这位世子。

袁秉德不以为意,还还之以微笑,以来阵阵惊呼与欢笑。

世子娶了长公主,在姑苏城女子的眼中,是这位公主占了便宜。

大婚之后,袁秉德带公主游城,与民同乐,这是人们才发现,什么叫做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公主的貌美让一众心酸的女子心里更酸了,不过还加上了些自惭形秽。

袁秉德很爱司马若兰,一如她也很爱他。

司马若兰为其诞下一子,起名袁承志。

袁秉德拉起爱妻之手,和声问道,

“兰兰,我正欲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便来了。”

司马若兰急切问道,

“可是那事,难道是豫州那边来消息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