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天龙秘史 > 82.诸王议政(一)

天龙秘史 82.诸王议政(一)

作者:薛定谔的熊儿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2: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转眼间七年即过。伊稚斜的大军横扫西域之后,终于向他自己的属地撤离。大军仍沿旧途而归,又行至伊犁河畔,正是昔日月氏国王庭旧址。伊稚斜睹景伤情,心中不由得一阵感伤。他的马就好像心有所感,前蹄高高扬起,长声嘶鸣,忽然驮着他朝岸边狂奔。

伊稚斜道:“马儿,你也想念那宁了吗?走!我们去看看她。”那马越奔越快,顷刻间已靠近了河岸。伊稚斜心中愈发酸楚,暗暗叹道:“那宁啊,七年了!你还恨我吗?我去看看你,可以吧?”这语气就仿佛在商量一般。

回忆起心爱的那宁,他不再是高傲的左谷蠡王,只是那个卑微的奴隶。时间淡化了他的悲痛,可思念却是越来越浓。

不远处,只见伊犁河安静地流淌着,水面波光粼粼,浮光跃金,那景色十分的静谧。可是岸边哪里还有那宁的坟冢?

伊稚斜惶然四顾,竟然找不到当年的地方。他一下子慌了,由马背上跃下,到处掘土,却什么也找不到。

十万大军停在远处,众将见大王又现疯态,谁也不敢轻易靠近,只得静静地等待。

伊稚斜急火攻心,癔症又要发作,仰天大叫道:“那宁!你…你在哪?难道真的不愿见我?”他的马跟着一声嘶鸣。伊稚斜回头瞧去,见自己的马也在用蹄子掘土。

他大感蹊跷,走到马身旁,只见沙土中露出一把刀柄。他拔出刀身,大吃一惊,这竟然是长生天之刃!

当年他以此刀杀了普什图,那宁随之而死。从那以后这把刀就失踪了,谁也不知为何会突然出现在这里,更不知那宁的坟冢又为何消失。

伊稚斜心知此刀事关重大,找来一块布将其包裹起来,背在了身后。

一人一马在河岸边停留三日。伊稚斜将河水当做那宁,如同一个普通的丈夫,向妻子诉说着七年间的经历。讲起他看见了女儿稚稚,那女孩身上流淌着他与那宁的血液,是如此的美,如此的宝贵!七年过去了,如今也该长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又讲起自己收养了一个孩子,取名乌维……

三日之后,伊稚斜收整心情,准备带着匈奴大军重新踏上归途。刚回到中军,左骨都侯便来禀道:“大王,昨日军臣单于的人来传信了,说要召唤您去单于庭议事。”

“哦?”伊稚斜道:“有这样的事?你可听见单于庭有什么风声?”他一向多疑,若是没弄清军臣的用意,实不愿前往单于庭。毕竟去面见单于,不可能带上十万大军同去。

左骨都侯低着头,眼神向上偷瞄,见伊稚斜的目光如毒蛇一般阴冷,吓的背后出了一身汗,乖乖交代道:“下臣略有耳闻,听说…听说军臣似乎要对汉人用兵了。”

伊稚斜心中一动:“好!天下太平,军臣就永远安稳坐在单于的位子上,只有天下大乱,我才有机会夺位。”

这些年来,他每年都上供单于庭许多黄金、宝物、奴隶,以安单于之心。更是通过手下群臣,积极笼络兰氏、呼衍、须卜氏、丘林氏四大氏族,又与各部落的大王交好。可是他心中清楚,倘若自己公然反叛,这些人仍会站在军臣的一侧,绝不会支持自己。只有战争、混乱,才能让自己有机可乘。

只听左骨都侯又道:“大王,臣还听闻,汉廷的皇帝刘启身子早不行了,军臣单于以为此是攻汉的良机,就有了用兵的打算。”

伊稚斜常年雄踞西域,消息闭塞,因此他对汉朝不甚了解。便问道:“汉人的皇帝不是刘恒,怎么又变成了刘启?”

右骨都侯先言道:“大王,那个刘恒早就死了,现在是他儿子刘启做皇帝,而且这个刘启眼看也要不行了。”

伊稚斜心想:“也是,我匈奴也都换了两任单于,汉人换两任皇帝也属正常。”

左骨都侯跟着说道:“一个刘启,一个刘恒,这两个皇帝都遵那个什么黄老之治。现在汉廷是富的流油,军臣单于就想趁着刘启重病,狠狠捞些油水。”

伊稚斜心下冷笑:“军臣果是目光短浅之辈,只能看见汉人那些实实在在的黄金,却不知汉人的河山才是更大的宝藏。”

他早有逐鹿中原的野心,心想只有自己登上单于之位,必定挥师南下,占了汉人的江山,做天下共主。

群臣见伊稚斜沉吟不语,知他是在思虑对策,纷纷低眉垂目,不敢出声打扰。

伊稚斜心下主意已定,此次议政,一定要劝说军臣出兵汉室。只不过当下匈奴各王都贪图享乐,早已也失去了当年的血性。这些中大有厌战之人,如何怂恿军臣出兵,而又不得罪这些右派势力,还需仔细考量。

半晌后,伊稚斜说道:“传本王军令,大军行至阴山北面,骑兵营五千人随本王赶赴单于庭,左右骨都侯、左右大将相随。剩余十三万将士由左右大都尉率领,回归本王王庭。大军抵达之后,非本王军令,任何人不可调度。”

他这般安排,其实也是经过深思熟虑。众臣之中,那左大都尉呼衍摩乃是他最信任的人,所以命左右大都尉统帅大军。左高于右,两人之中自然以呼衍摩为首。再者呼衍氏族居左,而兰氏居右,那右大都尉是为兰氏族人,倘若呼衍摩稍有异心,右大都尉便可制衡于他。

群臣齐声答道:“领命。”随后大军按部就班,继续向东而行。

众将士凯旋而归,心情大好,又因思乡心切,走的也是极快。一路所见之景,起初仍是那荒寂的朔漠。伴随通过猩猩峡,西北的苍凉渐渐褪却,取而代之的是生机勃勃的大草原,是峰峦攒簇、翠绿欲滴的群山。不变的,是蓝蓝的天空和悠闲的白云。

过了月余,伊稚斜的大军抵达阴山之北。时年,单于庭也分南北,军臣所在单于北庭,位于狼居胥山不远处,匈奴人祭祀圣地龙城也在附近。

而单于之下,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的属国分布与单于庭西南两边。伊稚斜的属地正在西方。大军依先前的计划,一大部分赶往左谷蠡王庭,另一小部分跟随伊稚斜朝狼居胥山行进。

一入匈奴辖境,匈奴骑兵畅通无阻,十日之间,伊稚斜已经到了单于庭。

此时,单于庭外声势非凡,军臣的十万雄兵健儿固守其外,短衣匹马、英姿勃发,向各诸王展示着大单于的威严。方圆五里之外,又驻扎有十余个王部的军队。一面面王旗随风飘荡,一把把长刀指向蓝天,雄壮的匈奴骑兵都自诩是草原上最勇敢的战士,向彼此展示的风貌。

伊稚斜命自己的部下安营驻扎,自己领着几个近臣赶赴单于庭内。穿越一层层帷帐,只见正当中有一间金顶大帐,宏伟壮观,正是军臣的居所单于宝帐。

几个侍臣将伊稚斜领入其中。撩开帐帘,只见军臣单于端坐在宝座之上,与人闲聊。时隔多年,军臣已不复年轻,眉尖与胡须略微泛白,眼角与额头上多了不少皱纹。身子发福,眉宇间的阴戾淡化了不少,显得有些富态。大帐两侧,已有不少王部首领就坐。

众人定睛一瞧,见来者是左谷蠡王伊稚斜,军臣连连招手,其余各王也都起身问候。不仅因为伊稚斜是四角王之一,更因所有人都以为他是单于胞弟,这才格外尊重。

伊稚斜走上前来,单膝而跪,恭敬说道:“臣弟,拜见大单于!”

军臣热情说道:“快起来!兄弟,你我多年未见,可想煞寡人了!”军臣做左贤王之时,将伊稚斜看做对手,自是对其百般提防。可如今他安稳坐上单于之位,又觉伊稚斜实是匈奴肱骨之臣,自己的左膀右臂,有这个兄弟在,便可威慑四大氏族、诸王势力。

伊稚斜站起身,坐在军臣左首下第二个座位上,对军臣说道:“大单于,臣弟不敢空手前来,由西域带来黄金十万金、珠宝一车、美女十人,奉上予您。”

军臣咧嘴一笑,低声说道:“说到底还是咱们自家兄弟亲。”眼神一瞟,接言道:“你瞧瞧他们,只知道向寡人讨赏。等到寡人说起南下之事,这些人各个打退堂鼓。”

伊稚斜假意不知,问道:“南下?大单于打算对汉人用兵了?”军臣点点头,道:“你还不知道呢吧,汉人的皇帝刘启也要死了。这刘启和他爹刘恒都是最能隐忍的狠角色,这些年为汉廷积攒下不少黄金,培育了许多良将,只是他们还没有好马好刀。”

军臣端起银杯,泯了一口,续道:“这刘启看似软弱,可动起真格也不简单。当年他们汉人七个属国谋反,寡人本欲会同七国围剿汉廷。哪知这刘启派周亚夫统军,只三个月,就以雷霆手段平息了内乱。如此良机就此错过,可惜,可惜的很!

如今刘启将死,我们需趁此机会好好掠夺一番,否则等到汉室新皇登基,局势稳固了,就不是那么好拿捏的了。”

伊稚斜还欲再问,军臣摆摆手道:“这些事等人全了再议,我兄弟二人先说说别的。”两人便说起了闲话。

一会儿时间,各部落的大王陆续进帐,向单于见礼之后,按地位高低落座。左右首四位便是四角王,其后有浑邪王、休屠王、呼衍王、日逐王等等二十余人。

军臣见诸王到齐,便招呼道:“来人!上酒!上肉食!”话声一落,侍者端上了酒肉。

匈奴人与汉人不同,不讲究礼仪。见酒肉上桌,诸王便端起酒杯,抓起羊肉。军臣单于大饮一口,说道:“诸位王爷都是草原上最勇敢的英雄,当喝这最烈的酒,大家伙来共饮一杯!”

诸王端杯齐道:“谢大单于款待!”随之全都一饮而尽。

军臣高举银杯,虔诚说道:“我匈奴人的牲畜与美酒全赖天神的恩赐,谢长生天!”匈奴人最是信奉萨满,皆以长生天为心中信仰,认为所穿所食皆因长生天的赐予。每遇战事之前,也要举行祭祀,祈求长生天的保佑。

诸王也跟着说道:“感谢长生天大神的恩赐!”又是一饮而尽。

便在此时,一位白头老者站起身来,说道:“大单于,我匈奴人的骏马、牛羊、美酒、美女不仅赖于长生天的馈赠,还因我族将士兵强马壮,可以掠夺南边的汉人。”诸王一瞧,这老者正是单于庭的左骨都侯,心下了然:“这老儿一向少言寡语,此时出来说话,一定是受了大单于的指使。”

只听老者续道:“臣听闻南边汉人的皇帝重病卧床,此乃我匈奴出击汉室的良机,望大单于遣雄兵南下,为我匈奴子孙夺下更多的牛羊骏马!”

诸王早知今日议政的主题,忽听左骨都侯发言,也并不如何惊讶。

只见军臣连连点头,将手中银杯放下,说道:“左骨都侯所言甚是,汉人的疆土土地肥沃、地大物饶,汉人的牛羊肥美,美女灵秀动人。而我匈奴世代居于漠北漠南,地处荒凉,土地贫瘠,草也不盛、羊也不肥,若不抢他们的,如何生存?如今汉皇病危,正是挥兵南下的良机,更是长生天大神给我们的恩赐。诸位王爷意下如何?”

伊稚斜不动声色,眼神偷瞄其余诸王,但见多数人都面露忧色,只有个别几位好战的首领笑意盈盈。

右贤王正是其中之一,他的属国正在漠南,与汉人疆域接壤,因此常常私自骚扰掠夺汉地。右贤王豪饮一口,说道:“大单于,臣早有出击汉朝之意,只待您一声令下,臣愿为先锋,为我匈奴大军扫清一切障碍!”

军臣点头,赞道:“右贤王果然是我大匈奴国之肱骨,有右贤王在,击破汉室指日可待。”

左贤王站起身来,恭敬说道:“大单于,臣以为出击汉廷之事,有些不妥。”

军臣眉头微微蹙起,说道:“哦?那你说说!”这左贤王乃是四角王之首,他的意见尤为重要,纵使军臣不满,却也只得让他说下去。

左贤王道:“自冒顿单于在位之时,我大匈奴与汉廷结下昆弟之好;老上单于在位时,又汉廷结下和亲之盟。单于此时若是出兵南下,师出无名,不免被人说是背信弃义,难以令人称服。”

军臣神色冷峻,一言不发,目光看了看右谷蠡王。那右谷蠡王随即站起身来,轻轻笑道:“盟约?那不过是弱者才信奉的东西。我们是草原上的狼,而汉人都是待宰的羔羊,左贤王可曾见过狼与羊真正结盟?”语气颇为戏谑,好似在嘲笑左贤王。

左贤王心头恼怒,却一时想不起说辞,只怒目看着右谷蠡王。单于宝帐中,气氛变得剑拔弩张。若非军臣单于高坐在上,这两个王爷怕是要大打一架。

浑邪王轻轻咳嗽两声,说道:“二位王爷何必如此动怒,请听我一言。”诸王都看向浑邪王,听他言道:“我们匈奴人世居在北,汉人世居在南,用汉人的话来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盟约、联姻都是应一时之需,岂能当做束缚我匈奴人的枷锁?”

此言一出,军臣连连点头,大为赞同。而其余诸王则想:“好你个浑邪王,你要打仗就自己去做先锋、做主帅,可别扯上我们。”

哪知浑邪王话锋一转,接说道:“大单于,可是臣以为此时出兵并非有必胜的把握。那汉人江山正是兴盛的时候,国库中黄金堆积如山,军队中名将辈出,死了个周亚夫,却又出了个什么李广和卫青,什么公孙敖、公孙贺之流,也不可小觑。我们若是主动出击,不胜又当如何?若是此战不胜,汉人必定会趁机攻向我漠南,局势将对我大匈奴不利了。”

紧接着,诸王中更多人开始发言,多数都不支持出兵。军臣心中怒意勃发,暗道:“你们这些废物整日只知享乐,真到用着你们的时候,却是人人退缩,太也可恨!”

伊稚斜一边向口中灌酒,一边手撕着羊肉,心下冷笑道:“一众匈奴王爷肚满肠肥,未战先虑败。可笑大单于高坐其上,竟尔毫无威严。若是我当单于,这些人敢说个不字?”

军臣蓦然看向伊稚斜,心想:“四角王已有两人支持出兵,只要伊稚斜也赞同,那大局已定。”便道:“左谷蠡王,你有什么看法。”

伊稚斜并不想当众得罪这些王爷,便摇摇晃晃站起身来,红着脸说道:“出……出……兵……”话没说完,就趴在了桌案之上,撞洒了一桌美酒与羊肉。

诸王哄堂大笑,说道:“左谷蠡王醉了!左谷蠡王醉了!”军臣气不打一处来,一拍大腿道:“真不成器啊,此事回头再议。”

军臣只觉意兴索然,早早就散去了宴会。诸王不敢久留,也都纷纷告退。伊稚斜等到四下无人,这才晃里晃荡爬了起来,走出单于宝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