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天龙秘史 > 195.再起风云(三)

天龙秘史 195.再起风云(三)

作者:薛定谔的熊儿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2: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燕王躬身上前,言道:“陛下,臣以为北面的辽人不足为惧。臣任河东路、河北路两地经略安抚使之初,常听说辽人生性凶残,如豺狼虎豹。可打交道久了,就发现辽人也是血肉之躯,没什么了不起。那时我大宋边军与辽人时有摩擦,我军胜多输少。”他说到此处,赵顼微微点头,颇为赞许。”

燕王续道:“自澶渊之盟以来,我大宋与辽国无大战役,距今已有八十余年。依臣所知,如今辽人的战力已大不如前。我大宋每年都给辽人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那些辽国贵族拿了钱财,只知享乐,荒于练兵。那耶律洪基是个胸无大志的庸主,他做了辽国皇帝之后,辽朝更为昏庸**。反观我大宋,自陛下发布保甲法、将兵法、裁兵法、保马法之后,兵逾强马亦壮。此消彼长,辽人未必是我宋军的对手。且河北路现有二十万边军,皆是精兵勇将,辽人若敢犯境,定要他们吃尽苦头。”

这几句话可真说进了赵顼心坎里。赵顼继位以来,深忧宋廷积贫积弱,立志要一改冗员、冗兵、冗费的困境。他提拔王安石,力推新法,以求去振兴国力军力。怎奈遭到满朝文武强烈反对。而今王安石早已告老还乡,一个月前就已故去,赵顼一人独立难支,以至于当初发布的许多新法废止不少。这时听燕王说,边军军力大涨就得力于新法,可让他十分高兴。他坐直了身躯,心道:“看吧,韩琦、司马光、吕公著、欧阳修,总有一日你们会知道,朕是对的,你们不过是顽固的蠢蛋!将来大宋的子民都会称朕是一代明君,朕也要封禅泰山。”

赵顼想到得意之处,脸上流露出笑意,又微微点头,饶有兴致地望着燕王。燕王目光上瞟,见赵顼改忧为喜,接言道:“陛下,臣以为此次攻夏,如陈大人所言,确有几大顾虑,可也不失为一次良机。景祐五年,元昊自立,僭称大夏国。宝元二年,仁宗皇帝兴兵征讨,大战三年不胜,只得撤兵。先帝之时,数次派兵问罪,也是无功而返。纵观几场大战,我军不胜原因有二,一来党项人是羌人的一支,骁勇善战,尤其铁鹞子军更加雄武骠悍,难以对付;二来每次我军伐夏,辽人总是从中作梗,以至于我军前后掣肘。而今情势大不相同,四年前,夏朝内乱,梁氏后族把持朝政,辽人趁机攻夏,两军互有胜负。”他说到这里,赵顼心想:“四年前才是良机,朕那时大病刚好,否则也要派兵伐夏。”

只听燕王续道:“眼下辽国与夏刚刚休战,我们攻夏,辽人只会幸灾乐祸,怎么会由中调停战事?臣想当与辽人合谋瓜分夏地,我大宋收回灵州等地,而西边回鹘人的旧土都是蛮荒之地,可以暂时让给辽国。因此,臣以为大军不必撤回,应当继续进攻灵州。”

赵顼十分满意,言道:“你说的很好。”

那位陈大人上前一步,道:“陛下,万万不可听信燕王!”他再也抑制不住怒意,红着脸对着燕王质问道:“燕王殿下,你屡次进言劝陛下举全国兵力攻夏,而今又无视风险,陷我大军五十万精兵于敌人包围之中,究竟是何用意?”他说到激动之时,声音越来越高,口中唾沫横飞。

赵顼面色怫然,坐在龙椅上,一时并未发作。燕王眯了眯眼睛,反问道:“陈大人问我是何居心?”冲着赵顼躬身说道:“只因臣是宗亲,自幼便将收复故土做为终生之志。”他稍稍一顿,又低头道:“陛下,臣蒙先帝恩宠,赐下封号为燕。然而幽蓟十六州早已失陷辽人之手,现如今我大宋境内,哪里还有燕地?臣想先帝必是以此鞭策于臣,冀望我等宗亲,以守卫疆土为业,以收复失地为志。”他说到这里,慷慨激昂,双眼泛红竟有些湿润,显得一片赤诚。

赵顼有些动容,连连点头。燕王又道:“陛下,夏国开国君主元昊的祖父李继迁,本是我朝银州防御使之子,此人背信弃义,有负太宗皇帝厚恩,夺我灵、夏、绥、银、宥、静等地,这才有党项人立国之土。因此我大宋伐夏,师出有名。

自古以来,我中原汉人抗击外敌,势必经历一番艰难险阻。汉朝武帝雄才大略,三伐匈奴,十余年间才把匈奴人逐出漠北;晋朝末年,胡人趁虚而入,将我汉人视为牲畜,肆意杀戮,中原之地哀鸿遍野。我汉人用了二百余年才恢复元气,重建统一王朝。而今我大宋两面受敌,欲收服燕蓟、灵武之地,绝非一蹴而就。若像陈大人所言,一遇困难就言退兵,那何年何月才能一统天下?”又躬身下拜,道:“陛下,臣一片忠心,日月可鉴。”

赵顼大为赞同,又道:“很好!很好!言之成理。”那陈大人气的身子发颤,对着燕王只是说道:“你…你莫要再蒙蔽陛下…”

另一位同知枢密院事出言反驳,又是一阵长篇大论。

于此同时,玄空正随着侍卫司副指挥使走向垂拱殿。他行走在肃穆的宫中,望着重重殿宇,层层楼阁,心中有些压抑。没来由的,他嗅到一种风雨欲来的气息,好像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了。这些年来,他隐居村庄,常常心神不宁。熊剑唯是死了,二十四鬼灭了,可种种疑团没有揭晓。他有时会想起熊剑唯临死时说的话:“你也会输的。”“受人之恩,忠人之事。”不禁寻思起来:“他说我会输,是输给谁?他又受谁的恩?”

一会儿时间,已经来到垂拱殿外。那将军入殿,参拜道:“陛下,臣已将国师带到。”赵顼双目一亮,言道:“快让他进殿。”此刻,燕王与另两位大臣争论不休,三人言辞锋利,剑拔弩张。赵顼听的烦了,便道:“三位不必再争了,国师已到,三大顾虑已解其一。你们先下去吧。”

三人不敢再争,齐声道:“陛下,臣等告退!”赵顼又道:“无忧,你且先留下。”燕王刚要抬脚,又停了下来,答应一声:“是!”

另两位老大臣走出殿外,正与进殿的玄空打了个照面。两个老臣看了一眼,微微摆头,心想:“陛下求功心切,怎么会将胜负关键寄托在一个江湖术士的身上?”各叹了一口气,望然而去。

玄空刚一入宫,就有一种不祥预感涌上心头,走起路都变的小心翼翼。他缓缓进到御前,躬身行一大礼,言道:“小人玄空拜见陛下。”

赵顼心头一喜,心想:“此人当年一副矫首昂视的模样,仿佛连朕都不放在眼里,如今倒是收敛了许多。”言道:“国师快快平身。”又道:“赐座!”

玄空这才微微站直身子,仍着低头,目光上斜,偷瞄了一眼,只见皇帝赵顼双眼炯炯放光,气色确实比数年前好上许多,只是两面颊粉中透红,显得有些异样。他没细想,见宫人摆上了一个凳子,而自己身旁另有一位大臣。他不便落座,仍呆呆的站着。

赵顼见状,言道:“燕王也赐座!”玄空心中一惊,侧头斜睨,心道:“原来此人是燕王,我说怎么有些眼熟。”正巧燕王也在笑眯眯地盯着他,那皮笑肉不笑的表情,令人有些瘆得慌。

待两人坐下,赵顼道:“国师远来劳苦,朕本应该设宴接风,可眼下时局紧急,我大军入夏,攻至灵州遇见不小的困境,只好先行召你到宫内议事。”

玄空道:“小人略有耳闻,只是尚有一事不明。两军交战讲究排兵布阵、粮草供给,小人一介江湖武夫,于兵法半点不通,恐怕有负陛下之望,不能解前线危局。”

赵顼道:“诶?国师岂能妄自菲薄?朕已听说,普天之下皆谓国师武功第一,国师一人可敌千人万人。”玄空深深低下头,道:“陛下过奖,小人不敢当。”

赵顼又道:“你有所不知,欲解前线之危,也不用懂兵法,只要武功高强即可。我大宋四十万精兵兵临灵州城下,党项人仗着高墙壁垒,龟缩城内,不敢应战,却暗使阴谋诡计,遣下武林高手,一夜之间盗走我军四位主帅的帅印与调兵兵符,更杀了两位副将,以此动摇我军军心。帅印、兵符何其重要?大军调遣全以此为凭证,岂容丢失。朕本该治高遵裕(主帅之一)他们的罪。可大战在即,不杀大将,朕只能安抚他们,让他们攻下灵州,将功补过。”

玄空心想:“皇帝是想让我夺会帅印与兵符?”

果不其然,只听赵顼接言道:“而今我军久战不克,主帅帅印丢失,军心涣散。党项人的左右厢军又悄悄向灵州集结,情势万分凶险。燕王献策,我军也遣一位武林高手找回帅印,自能提振军心,再图与党项人的主力一较高下。”

赵顼叹了一口气,续道:“本来朝廷之中也有高手,此人任殿前司都指挥使,名叫薛振鹭。唉,可惜薛卿在数年前失踪,从此杳无音讯。国师是江湖中人,大概也听过他的名头吧。”

玄空心中一紧,面上仍不改色,言道:“薛大人武功高强,小人从前素有耳闻,只是从未谋面。”说话间,悄悄抬起头,见赵顼神色如常,略微放下心。

赵顼又道:“敌军阵营戒备森严,又有西夏一品堂的好手把守,想要夺回帅印十分艰难。朕与燕王商量,皆以为普天之下只有国师有此能耐,这才将国师你召来。”

时隔五年,玄空武功又进一步,他自信闯一趟西夏军营也不算难事,但想在偌大的城池中找到几枚帅印可不好办。他寻思之时,赵顼接着说道:“国师不必犯愁,我军探子早把敌人藏帅印的地方探清楚了,只要国师肯施展手段,定能手到擒来。”

玄空心想,当此时局,也容不得推辞,我一人想走就走,无人能阻拦,但若惹怒了皇帝,怕是要连累少林寺。

这时忽见燕王起身一拜,大声言道:“小王悉知国师出身少林,望国师不吝降下慈悲,施展手段助朝廷大军脱离险境。”赵顼跟着说道:“国师还有何顾虑?”

玄空不敢再迟疑,只得向赵顼一拜,道:“小人领旨,定当全力以赴,但愿取回帅印。”

赵顼一喜,便高声道:“传旨,封“降妖荡魔护国**师”玄空为“都天下教镇国**师”,敕封天下第一高手!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赐月光法袍,紫霄金履,五方五老冠,达摩舍利……”赵顼念出一连串的宝贝。

玄空道:“陛下,小人尚未立功,不敢受封受赏。”赵顼道:“国师不必拘泥,等你凯旋而归,朕还要大大的赏赐于你。今晚朕要设宴,为你践行。”玄空深知伴君如伴虎,一言一行都须谨慎,皇帝既然执意封赏,也不便过度推辞,当即躬身一拜,道:“谢陛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