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女侠叶沛 > 第五十八章责无旁贷,乐安郡主展锋芒(二)

女侠叶沛 第五十八章责无旁贷,乐安郡主展锋芒(二)

作者:木水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8:3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次日垂拱殿朝会,百官又议如何为太后刘娥治丧之事。朝臣们七嘴八舌地说个不停,却没有一个人为刘娥说一句好话。

“刘太后生前过浮于功,以陛下年幼而垂帘,陛下成年而不还政,若后人效仿该当如何?”

“刘太后以衮冕之服祭天,乱男女之别,有辱宗庙,牝鸡始知晨暮哉?”

“刘氏谋害章懿太后,罪过滔天,不可饶恕。”

……

在一众官员都在叙述刘娥过失之时,唯有一个人出列进言,赵祯一看正是新任宰相范仲淹。

只听范仲淹言道:“官家,刘太后秉政多年并无大过,又对官家有养护之功。如今刘太后已逝,应成全其美德,亦成全官家仁孝之美名。”

“刘太后在世时,范相公多次进言抨击她,还因此屡屡遭贬。如今太后崩殂,众人皆述其罪过,为何独独范相公为其美言?”

范仲淹道:“臣认为,做人不应该为个**福而失去公正,不应该将个人得失放在国家荣辱之前。”

赵祯赞道:“范相公真乃天下第一正直公正之人!可谓是:德行纯备,贞金粹玉!朕就依范相公所言,以‘太后’之仪为刘氏治丧!”

赵祯早已想通,刘娥纵有千般罪过,终究已经死了,如果深究又有什么意义?

赵祯采纳了范仲淹的纳谏,下旨在皇仪殿为太后刘娥治丧。将刘娥谥号“章献明肃皇后”,陪葬永定陵,并诏令朝廷内外不得擅自议论太后之事。

随着太后刘娥的葬礼之事结束,官家赵祯开始发力朝政。他将太后刘娥视朝期间多数臣子都贬至外阜,再将自己的心腹之臣一一提拔,奖赏了守护自己的有功臣子。

此后,赵祯下旨改元“明道”,彻底结束了章献太后执政的“天圣”之年。

------

这日,叶沛早早便来延晖阁的书房候着,却见赵祯愁眉不展地下朝来,便迎上去问:“六哥哥何事如此愁眉不舒?”

赵祯道:“杭州饥荒两年,全因水患至此。可是朕派了几位能臣过去用心治理,却总是不见成效,真是愁煞人也。”

叶沛帮着赵祯处理了几个月的政事,也颇有心得。她一边帮赵祯更衣一边说道:“治理水患,应当疏通河道,迁移百姓,打压物价,防止内乱。”

赵祯苦笑,“这几个法子朕当然知道,也一一实行了,却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杭州历来是鱼米之乡,它这里时闹饥荒,上缴不了税赋,其他地方也跟着要求减税减役,若是各地效仿,明年的国库岂不全都空乏了?”

叶沛也跟着皱眉道:“嗯,是个难题。”

两个人又讨论一会儿政事,陈忠意进来请示:“官家,午膳准备好了,您是不是要和乐安郡主一起用膳?”

赵祯每日都与叶沛一同用膳,倒也习惯了,便点头答应。

等陈忠意将饭菜布上桌,叶沛亲手为赵祯盛羹汤。

叶沛心里想着治理水患的事情,不觉得便盛多了,羹汤溢出来流到桌上,

(本章未完,请翻页)

顺着桌子往叶沛站的方向流去。

赵祯站起身来呼道:“沛儿,沛儿,溢出来了!”

叶沛恍若未闻,仍然往碗里盛汤。她身边站着的苗瑾禾眼疾手快接过汤碗,陈忠意也用抹布擦拭桌面。

“别擦,别擦。”叶沛急忙制止陈忠意道。

陈忠意虽然觉得奇怪,却只得停手。

赵祯怕汤羹流下来溅到叶沛身上,便拉开叶沛问道:“沛儿,怎么了?”

叶沛看着汤羹顺着桌面徐徐流下,突然笑起来,“六哥哥,你说治理水患是应该开源还是应该节流?”

赵祯见叶沛认真的样子,笑道:“原来你失神是还在想这件事呀?”

叶沛说道:“六哥哥,你看,这汤羹溢出,如同水患发生。陈忠意一味用布擦抹,却不易制止,反而使受灾面积越来越大。若是我们让他顺流而下,推动水流,等它流空,自然一抹便干净了。”

赵祯听叶沛说得有理,便让她继续说。

叶沛道:“民力亦是如此,不能一味只知节约勤俭,重要的在于开源。应该增加就业,拉动内需,抬高米价,增加消费。这样才能真正地稳定市场,稳定民心,将水患彻底治愈。”

赵祯豁然开朗,赞叹道:“沛儿真是奇思妙想,好大胆的想法!”

赵祯饭也不吃了,在屋里来回踱步,“真是好办法,我之前怎么没有想到,去,宣范相公觐见,商议国事。”

等范仲淹来了,赵祯对他说道:“范相公可想到治水的好办法了?”

范仲淹道:“臣愚钝,还没有想到切实可行的法子。”

赵祯道:“朕这里到有一个法子。”

“请官家明示。”

赵祯问:“现在杭州米价如何?”

范仲淹回答:“汴京的米价每斗五十文,而杭州的米价要卖到每斗八十文。臣已经当众斩杀了数名故意抬高米价的奸商,但还是很难将米价控制在六十文以下。”

赵祯吩咐道:“这样,你将杭州的米价官宣每斗卖一百二十文。”

“什么?!”范仲淹难以置信地看着赵祯。“官家,您这是何意?”

赵祯不理,又问:“杭州目前的度支如何?”

范仲淹回答:“杭州目前度支入不敷出,臣已经知会三司拨款救灾,也将今年西湖的龙舟大赛停办了。每年朝廷都会拨款修缮杭州附近的庙宇,今年也暂停了这笔费用。”

赵祯却道:“不不不,不能停,不但不停,还要大办,大修。”

“什么?!”范仲淹再一次瞪大双眼看着赵祯。

“对,你要将今年的龙舟大赛办成这些年来最隆重的龙舟赛,要让百里以内的队伍都来参加,要是哪知队伍赢得比赛,朕要亲自题字为他庆贺,连同支持这支队伍的富商,朕都要为他减税。”

赵祯的话听得范仲淹下巴都快掉下来了。

赵祯继续说:“还要大肆修缮庙宇,杭州的灵隐寺、净慈寺都是极灵验的庙宇,一定要好好修缮。佛

(本章未完,请翻页)

祖会保佑国朝风调雨顺,水灾也会很快过去的。”

见范仲淹仍然处在惊愕里,赵祯笑了笑,说道:“好,就这几件事,你快去办吧。”

过了一个月,赵祯等大朝后单独留下范仲淹议事,又问:“杭州目前灾情如何了?”

范仲淹称赞道:“官家真是神人,杭州灾情大为好转。”

“范相公,你现在可明白朕的意思了?”赵祯笑着说。

“明白了,臣全明白了。”范仲淹佩服得五体投地。

“官家故意将米价抬高,江南是鱼米之乡,周边丰收的地方反而米贱,自然将大米全都运往杭州售卖。等杭州的大米堆积如山,自然卖不上高价,米价自然而然就降下来了。

而大办龙舟赛既要疏通河道,又要筑建堤坝,这让手有余钱的富商们出钱出力,自觉治水。组成龙舟队也需要人力,大量受灾的流民有了工作,既能靠力气吃上饭,也防止民众聚众闹事。

大修庙宇更是一举多得,灾年劳力便宜,朝廷比往年花了更少的钱,却将庙宇修缮得比往年更加华丽庄严。民众受了佛法点播,也自发捐钱捐物,救灾出力。

流离失所的灾民借住在寺里帮助修缮,不但有了营生,更有了居所,自然卖力气干活。因此上,杭州今年的灾情很快就过去了。”

赵祯见范仲淹说得口灿莲花,得意地笑道:“以后各地的灾情均按照这样的标榜执行,那国朝自然经济繁荣、国富民强了。”

范仲淹道:“杭州百姓以为这些都是臣的功劳,还特意将修建好的堤坝命名为范公堤,他们哪里知道,官家才是泽垂万世的千古明君呀!”

赵祯有些得意忘形,漏言道:“这也不全算朕的功劳,这主意本是沛儿想出来的。”

“是乐安郡主?”

赵祯怕范仲淹多心,便弥补说:“你就对百姓说是你想出来的办法吧,让百姓感谢范相公就是了。”

“臣岂敢夺人之功?”范仲淹心里还是颤了一颤。

赵祯不再说这件事,而是改议其他事宜。

这期间,叶沛长跪八王府,请求八王妃原谅。

八王妃心软接见了她,告诉她叶灏背后有一树叶型胎记。叶沛回宫审视,赵祯背后确实没有这个胎记。

赵祯又听人说“滴血验亲”之事,偷偷在宫中实验,确实证明两人不是血亲。

赵祯与叶沛高兴得抱头痛哭了好一阵。

------

转眼半年过去,大内修茸完毕,赵祯搬回福宁殿,叶沛搬回栖凤阁。

可是赵祯已经习惯叶沛这个“秘书郎”在身边帮助处理政事,便也每日诏叶沛在身边辅政。

再有两个月便临近春节,因为两位太后的孝期未过,宫里不能大肆庆祝,但也要显示出节日的氛围。

官家命叶沛全全代理此事,她处理宫内事务已经驾轻就熟,将一切打理得井然有序,既不铺张也不失皇家礼仪。

叶沛俨然成了皇宫大内新的女主人。

(本章完)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